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天涯“我生活的故事”征文】乡教之旅(小说)

编辑推荐 【天涯“我生活的故事”征文】乡教之旅(小说)


作者:张璞 举人,4027.0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90发表时间:2018-01-23 11:26:59

楔子
  
   半生手持教鞭登临三尺讲台,与乡村小学留下了不解之缘。那曾经站立过的讲台,曾经踱步的教室内课桌间走廊,以及工作过的校园之角角落落,都可在记忆中随时找回。几多校园春秋,几十载时光浓缩,只凝聚成两个字“教育”。作为那无数乡村小学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往昔岁月,历历在目,依入眼前。
   今年初冬,我们所在的乡镇部分学校作为定点抽查单位准备迎接省厅教育工作均衡发展验收任务。按上级领导指派,我做为一名协助美化校园环境的参与者,曾利用国庆节小长假的部分时间段,与本单位其他教师同事前去沙洼屯小学帮忙美化室内外环境,做义务工作者。因为有迎检任务,前往的同事们撇开自己的休假日,按时积极地投身到各自所去的指定单位帮忙,我和本单位的部分教师协助的单位就在我以前工作过的沙洼屯小学校。
   沙洼屯小学,我曾经前后两次工作过的地方。回到此地义务劳动也倍感亲切。过往留痕,教学任务的繁重艰辛,历教班级的成功与失落,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以及某些教师之间某种纷争,雨天救助孩子的印象,电脑教学初步普及时的简况,非典期间的难忘情节,及至自家儿子的生病过程,合校并点中的闹剧等等。虽时过境迁,然感慨万端,心海深处仍余某些欢欣鼓舞乃至深刻的切肤之痛。这回忆中的故事,应该从进入老校园开始。
  
   一、调入沙洼屯
  
   十八年前,我所工作的北莲村小学因招生时班级生源减少,随后开始减班。由一个热闹时九个班级三百左右小学生的大单位经几年的学生减员,逐步变成了六个不大的教学班,并且依旧有递减的趋势。学校班级减少了,教师开始超编,上级领导决定调走部分教师到其他学校工作。调动依据学生的班级考试成绩高低来确定,本来这次我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位居中游以上,不该把我调走,无奈一位论成绩该调出的老教师极不情愿调离,就找我这个当时还算是年轻的外村教师反复游说,目的就是他自己留下,让我顶替他到其他学校报到。
   因当时这所学校大部分教室都出现了危房特征,教育局领导下乡检查时,督促教学班不能在危房里冒风险上课了,重修后再进教室。我所在的班级被定为危房,可修缮工作不能及时执行。所以我上课时也只能按当时校长的吩咐:讲课时在室内,室内有黑板;不讲课了就在室外院子里写作业。修缮时间无期,暑假后不久天气转凉,本村的教师在商量,如果冬天不让进教室上课,就把学生们带到老师家中学习。我是外村教师,考虑到以后冬天没地方上课,便答应了那位老教师的要求,自己顶替他调走。就这样我被调到沙洼屯小学任三年级带班老师。
   一般情况下,到新的单位后新接班级总不如自己原来带班的学生容易教。原因大致有二:其一就是自己到来之前,原单位已经有人对所在单位的教学班进行了斟酌,如果空出的班级比较优秀,那么十有八九就会被原单位的老师调换过去,当然空出的班级就明显是差烂班了,这样的班级就会推给新任老师,教学成绩不容易提高;或者是新接班级本来就是没人喜欢的差劲班,原任老师因无法改变班级情况不愿意在此浪费自己的精力,从而离岗调走,这样的班级也难以提高教学成绩。无论怎样,业内众所周知,新接任教师要费心费力才会把自己新接手的班级调节好,逐步养成适合自己教学模式的班级,好长时间才会改变班级旧面貌。
   那年我新接手的教学班也不正轨。主要原因是带班老师临近退休,身体不好,不带老花眼镜难以看清书本上的字,生病时经常请假不能上课。由于那时是个人包班制,带班老师不到就没人负责管理照顾学生,老师请假后课堂往往变得涣散。偶尔校长或者临近班级的老师帮忙管理一下,临时上一两节课,再布置一些作业对付一下,所以班级的遭乱情况就不用多言了。我接任之时,原班主任老师刚办退休手续。遇到这种情况,可想而知,转变班级纪律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有多难。虽如此,那时年轻,凭一腔忠于事业的工作热情,欣然接受领导指派,担任了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几经艰辛努力,终于逐渐转变了班级的班风面貌,使一个落后班逐步进入中游。之后顺风顺水,按部就班地带领学生完成了各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成绩明显提高。针对学生个体,能按其情况,尽可能挖掘其个人潜力,促使学生个体尽其所能,班级得以协同发展,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步入正轨。这期间,无数次期望与失落相伴,苦乐难叙,皆融入心中。
  
   二、雨天险境
  
   在沙洼屯老校园任教之时,一次夏日午后,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密布阴云,之后乌云翻滚,不时闪电跟随,瞬间老天翻脸,预示着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原本想在家稍微午休的我,那天该值日敲钟。见此恶劣天气骤然而至,赶紧打消了午休的念头,惦记着被评为危房的教室在暴雨中存有安全隐患,赶紧拿上雨披,推上自行车离开家门,骑车直奔校园。
   原本想十多分钟的路程,转眼就会到达,可那天却遇上了有生以来不多见的特大暴雨。自行车还没走出村子,雨点开始噼里啪啦打下来。我停车后麻利地穿上雨披,之后暴雨如注,天河开口、倾泻而下。虽然雨披有前伸的帽檐,可斜射的雨帘打在脸上,使人难以睁开眼睛。好歹穿过与邻村的土路,自行车来到水泥路上,车轱辘总算不再溜滑了!
   看路上的少量汽车和摩托车,已经在路边熄火等待。道路上的流水没过行人的脚面,甚至淹及小腿;一些水深处把摩托车的排气管淹没,驾驶员只能费力地把车辆往路边的高处推,想暂时来到有屋檐和顶棚的地方避雨。就几分钟的时间,我的裤腿鞋袜早已经透湿,原本想自己也学着路人暂时躲到路边的屋檐门洞下暂避一时,躲过瓢泼大雨;但转念一想,这时到校早的部分学生或许已经来到校园,那校园中水道狭窄,院内会被暴雨瞬间灌满,本来低洼且排水不畅,这样的暴雨会使校内的雨水灌进教室,使原本有大拇指宽裂痕的墙壁加重开裂,屋顶已经沉降漏雨的地方会大面积渗水。老旧的校舍会不会出现意外的险情,孩子们会不会知道躲避在新建的还没有上好门窗的几间西屋中?
   因为心中着牵挂学生们的安全,这多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来临之间,也应该是自己最先到达校园之时。心里这样想着,便使劲蹬动那辆可算崭新的凤凰牌28自行车,加快速度向沙洼屯村奔去。路上已不见其他的行人车辆了,这暴雨中就我自己在蹬车狂奔。
   自行车顺穿村的道路转过几个弯,我庆幸自己的凤凰自行车刚出磨合期,耐力绝对棒!要不,在那雨水没过半个车轱辘的低洼道路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强壮男人叫足力气采蹬踏板,那一脚脚的蹬力肯定是受不住的。
   一条窄窄的南北道路出现在前面,道路比两旁的坡沿低下近一米的样子。几年来我来回骑自行车走过,从没遇上特大暴雨流经的时候,今天赶上了,非走这里不可。大半个村子的流水归到此处流进前面路东的大水坑,水流哗哗的响着往北冲去,与我行车的方向相同。我开始不假思索,觉得怎么也是把衣服湿透了,就顺水踏着自行车前行,水流瞬间把整个车轱辘即将淹没。还好,顺水蹬车,借着水流的力量还算不太费劲,就是腿上的裤子和鞋袜在水中随脚踏板出出进进感到很别扭。可临近前面坑边水簸箕旁时,迎面的道路是一个倾斜向上的路面,湍急的水流在此处开始停顿打旋,随后向东边两房多深的大水坑冲去,发出震天动地的“空空哗哗”巨响。我知道自行车上坡前先低后高要使劲蹬,可这次自行车一低的瞬间被水淹没了整个前轱辘,水流灌进了前面的车筐。我的自行车被水流使劲向东边的大坑边冲击,无论我使多大劲蹬脚踏板,自行车还是在水中暂停,我的身子随湍急的水流开始向坑边倾斜。如果倒下,连人带车会瞬间被冲进两房多深的水坑中,连摔再砸再碰再淹,可想难以生还。刹那间我心中慌乱,车子和身子失去了平衡。
   还好,车子和人将要倾倒之时,右脚刚好蹬到了不用力处,开始用左脚蹬劲了;我无目的地使劲蹬动左边的脚蹬子,停顿的车身开始向西边带劲,首先感觉自己不再顺水流向东跑了,之后左脚铆足了最大的急劲,使劲把踏板蹬了下去,这一蹬,自行车改变了倾斜的姿势,接着开始向前行走,万幸呀!车子终于摆脱了刚才的水流冲击,前面的车轱辘从水里露了出来,开始逐渐上坡了,再猛地使劲平生力气踩踏脚蹬板,自行车随即冲上了前面的高处路面……
   我心中一阵狂跳,暗自庆幸,我没有在那瞬间被狂泻的雨水冲到要命的大坑里,天意使我躲过了这场灾难!要不是年轻力猛的大男人,要不是恰好换左脚撇劲,要不是那辆崭新的大28自行车,遇此劫难,我命休矣!
   临进沙洼屯,暴雨开始稍微变小些,可来到村内,一样的道路西边有排水簸箕和水坑,此时近乎刚才一样水流湍急,远远看见前面两个三年级的孩子在坑边跑着穿过,一个大孩子从入坑的水流处径直蹚水扯着书包跑过,一溜歪斜的身影跑向远方;另一个男孩却绊倒在水流中,书包被甩到坑边,他想爬起,却直接被水冲向坑边,不知怎么赶巧了,他用手使劲巴住了坑边水簸箕的水泥边沿。他当时爬不起来,也冲不下去,暴雨中大声哭叫着,前面的孩子在十多米远处停下来,手持雨伞向这边看,不知咋办。
   我急忙飞车冲向前,从自行车上跳下来,把车子推到,边跑边喊:“使劲扒着,别松手,我来了……”我穿过水流,抓住他的一只胳膊,将他从水簸箕边拉出来。好险呀!
   他哭着还在找自己的书包,书包已经被流动的雨水裹进水坑里了。
   我使劲喊他:“别哭了,别找书包了,冲进水坑里了,快跑,待会儿叫你们老师给你找书包,逃命要紧,快跑!”这孩子好像一下子明白过来,哭着向前面跑去,我发现他被路边大门洞里的另一个孩子叫进去了。
   我扶起自行车,赶紧冲进前面的学校。我跳下车子,检查北边各个教室,发现里面没有孩子们。雨水在向个别教室内缓缓的漫,室内已经有一层薄薄的水。院中水深多半尺,大门内排水口处还在打着旋向下水道倾注。
   我正在探寻早早到校的同学们在哪里避雨,此时从西边没有门窗的新建的一排房室里,传出一位女老师的喊声:
   “别找了,人都在这儿!你过来吧!”
   我走进敞开的西屋,发现地板上一层被斜刺淋进的雨水,雨水还在透过没有安门窗的墙口打进室内,靠里面站着十几名大大小小背书包的孩子们。韩老师惊讶地问我:“你怎么这时候来了,道上能走吗?”
   “今个该我打钟值日,看到天气不好,想早些出发,还是赶上了。真难走……”我淡淡地说着。接着使劲拧自己的被雨水浸湿的裤腿。
   “我看着天气不好,赶紧找了把伞跑来了,道上雨真大!没见过这样的暴雨……”她简述着刚才的情况。亏得她责任心强,早早来到学校,把刚才来的学生们从教室里喊进这几间新盖的西屋里。这几间西屋,是新增的两个学前班教室,还有一个近三十平的微机室,临近大门的地方,还有一个半圆形的警卫室,这些都是暑假开学后所要急用的配套硬件设施。这西屋建设的标准还不错,外墙壁贴砖,内贴地板砖,房顶水泥板,上面已经用水泥沙石料做好了顶子,所以这几间没安门窗的房子是坚固可靠且不漏雨的。孩子们在这里暂时避雨,没有任何危险性。这位韩老师,文化程度高,教学成绩好,对待学生和蔼可亲,聪明善良有责任心,自始至终都是令人钦佩与尊敬的人。
   多年后想起那天的暴雨与午后的经历,不免还是令人心惊,慨叹不已。也许我那天的雨中冒险奔走,就是专门为搭救那个当年的三年级男孩;可那天我只是对韩老师轻描淡写过这件事,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从不爱炫耀自己,总觉得默默无闻也是履行应尽职责的道德水准,炫耀功德,就等于人性的浅薄。
  
   三、非典时期
  
   2003年非典期间,我依旧在沙窝屯小学工作。那年我独自带班五年级课程,当春天京广城市所在地报告疫情严重时,我们所在的农村小学也和各地一样,开始重点排查发热对象,老师亲自给学生测量体温,当时还用了手枪式激光测温仪,那些发下来的测温仪在使用上往往读不出准确的数字,待到果真有体温异常的,还必须使用水银体温表进行校对;说是坚持消毒,其实因为部分教师不按规矩操作,并没有真正全部落实到位。所以在非典疫情严峻时,从学生到教师乃至生活圈的所有人群,都存有人人自危之感。根据上级指示,开始时还在教室里安排学生上课,每日坚持数次给教室进行通风消毒;后来就干脆把学生领到院子里,班与班间隔开,让师生自备口罩,还在墙边按每两米见方用白灰撒好了隔离带,以备偶有发热的师生暂用。当时这样的情况持续不久,之后校长到学区开会,领回了指示,让老师们给自己的班级安排好学生的学习计划和部分作业,给学生暂行紧急放假。
   沙洼屯按当时来说是全乡有名的富村,在本乡镇农村信用社存款中也是最多的村子。这村子是打井专业村,街上随时看到的都是打井机,各种型号的都有。作为专业打井村,总体上讲,无论在设备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一流的。打井、打建筑桩、打桥墩,在不同的地貌地质状态下都能施工,各种锥头各种型号的打井设备,加上传统高精尖的技术,这个村子的打井机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行踪。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几乎把打井作为发家致富的惟一生活手段延续着。从早年的简单机械到后来的大型打井机,从近处的打井工程到远处的承揽工程,打井人走遍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等地。非典期间,由于全国各地时有病例出现,全国性的抗击非典运动致使许多人不再贪恋在外地挣钱,大有回乡之心。也许是人之常情,亲人们在老家,按当时的严峻形势看,这疫情有可能加重泛滥。在外打工的人们,几乎都有回老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狐死首丘”之心存焉。沙洼屯的绝大多数外出者,也扔下了打井设备,不远千万里,几经各地车站的安检盘查,设法绕开村乡主要安检站,匆忙赶回老家,打算和家人团聚。可是外出者进村,被发现后会受到本村安检人员的及时截留进行隔离,以防把疫情带回村庄。可往往是偷偷回家的年轻人耐不住亲情,首先和老婆孩子团聚一晚再进行隔离。有不少来自重疫区的外出人员回村后先回家大着胆子尽享天伦之乐后再搬出村子,在村外远处搭起简易帐篷隔离起来,家属每天设法把饭送去。因存有某些恐慌传说,从而导致人人自危起来……这十几年前的经历,不用细讲,大家都有体验。

共 1329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叙写乡村教师生活的篇章,写的是作者当乡村教师的经历,展示了乡村教师身上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到别人不愿意去的学校和班级任教,在暴雨天气关心学校危房,关心学生起居安危,非典时期在学校值班的认真态度等等,说明了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和精神状态。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我的心异常甜美,更异常沉静;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意愿,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乃至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在家乡的田园上,彩绘着如诗如画般的真情和希望……一腔热情倾注于学生倾注于教育事业。一位乡村教师的几十年,精神可嘉,可圈可点,推荐赏读。祝写作愉快,感谢来稿。【三宽居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8-01-23 11:42:37
  乡村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为教育事业作贡献。乡村教师,精神可嘉。问好!
馨语馨愿
回复1 楼        文友:张璞        2018-01-23 12:54:41
  问好馨语社长,感谢您前来留言!早有书写此文内容的愿望,趁上周末偶然间的起兴开篇,废寝忘食敲打成章,借贵社团征文符合题材的征文给予发表,以了前期心愿。感恩天涯征文的幸遇和编辑老师的成全,多谢社团!
2 楼        文友:北隅        2018-01-25 09:26:17
  敬师者,人敬之。尊师着,人尊之。
回复2 楼        文友:张璞        2018-01-25 13:21:06
  同感老师哲理且实际的评语,抽时间当悉心拜读老师的佳作。敬茶问冬安。
3 楼        文友:袁梦雪        2018-01-25 19:27:00
  欣赏老师美文,一位乡村教师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敬佩。问好!祝福!!
回复3 楼        文友:张璞        2018-01-25 23:28:48
  问候袁梦雪老师,感谢您的留评!其实我们无论在何位置的工作的人,都应该有奉献精神,这精神是应尽的社会职能本分。但还应该关注自我的生存,不要淡忘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本篇第一人称主人公在十几年以前却忽略了这一点,招致命运蹉跎。奉献教育,不忘初心,同时要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亲人。这是本文得出的教训。
4 楼        文友:张璞        2018-01-25 23:40:38
  感谢三宽居士编辑老师辛苦编辑此篇拙文!按语精美,合乎文意,张璞感恩。一并感谢社团领导予以指导帮助。问候三宽居士老师,张璞愿意接受老师与贵社负责老师对此文的斧正及指导。鄙人若有数礼不周之处,愿老师们海涵。恭敬请安。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5 楼        文友:妙琴        2018-01-27 20:36:11
  此文读来亲切!因为我也曾经年轻时在乡村学校教书多年;那里的艰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懂得!欣赏老师的才学和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精神;同情您的不幸,祝愿您的孩子早日康复!问好同仁。
热爱文字是我一生的嗜好!
回复5 楼        文友:张璞        2018-01-28 09:19:56
  多谢妙琴老师的同感留语,我是一个不算称职的家长,也是一个做事易较真却不受人理解的笨人,但觉得无愧于良知与职业规范,內心就是坦荡的。问好妙琴老师,祝安康快乐!
6 楼        文友:张璞        2018-01-28 09:33:27
  在第三节非典时期,开头句中有个"沙窝屯"应为"沙洼屯“,此处是我的笔误。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回复6 楼        文友:张璞        2018-01-28 10:02:55
  再借此回复5楼留评老师,此一篇有题材争议的作品,文中情节就按小说看待好了,虚构的往往不与现实相抵触,因幻念更使灵魂飘逸安然,所以把文字用小说作引线来贯穿。一切不必当真,为传情达意而写文罢了!望断天涯路,仍需留故园。多情必被无情误,洒泪湿凭栏!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