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井冈寻踪(家园·散文)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毛泽东《念奴娇.井冈山》
山歌
我听到了那些历史深处飘来的山歌,一首接一首,山歌让人们想起了那段峥嵘的岁月。
那个在岁月的风中凝眸的女子等到了自己的阿哥吗?当年,多少个阿哥在阿妹依依难舍的眼光中,离开、远去,决绝地投奔革命。就这样,亲亲的阿哥慢慢走了,沙粒一样地消失了熟悉的背影。从此,没有了书信,也没有了音信,梦,成了唯一的寄托,等待,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信念。
终于,革命胜利了。可是,对于大多数的阿妹而言,等到的依然只是一场梦。她的阿哥走了,一去不回了,她的亲亲的阿哥在某个僻静的角落或者某个荒芜的山头倒下了,静静地躺着。没有人知道他倒在了哪里,在他倒下去的地方,耳畔一定响起了阿妹悠长的山歌……
曾经乌黑的头发上落满了一层白霜,他的阿妹还在等,她还要等,还在唱着她的山歌,山歌是她的情歌,是对阿哥真情的呼唤。然后,她的后代也跟着唱,世世代代唱下去……
雕像园
这里,静极了。雕塑园是井冈山这个城市的标志,更是这个城市最深刻的记忆。一段历史都应该有自己的雕塑。
49级,第一层台阶。它象征着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时间。60级,第二层台阶,它象征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60周年。109级,寓意着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这脚下屈指可数的台阶,这短短的路程,倾尽了我们的战士最宝贵的青春啊。
井冈山,多少年轻的生命停顿在此。雕塑园里每一个台阶都是战士用身躯垒起来的,由人垒砌的台阶是坚固的、令人缅想的。奔走的风静了下来,英雄安放在这里,人们把他们的理想和情操融成一座静止的雕像园。岁月远了,伤痛淡了,硝烟散了,枪声远了,纷至沓来的人依然能够抚摸到当年火热的心跳。
雕塑园的人物都是有名儿的:伍若兰,袁文才、王佐……
他们微笑着站在这座城市的高处,一年一年,世世代代。
纪念碑
他们曾经有过自己的名字,可能也有自己部队的番号。
但是,他们连照片也没有留一张,只剩下纪念碑上一点点光荣的信息了。那些名字密密麻麻地刻在了石壁上,我们很难找到某个熟悉的名字,况且,还有多少人连名字都来不及留下来,就这样匆匆地失去了青春。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也是我们的恩人,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和姓,这是我们的遗憾,也是一个民族的遗憾。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耸立起一块纪念碑。
人们为他们立碑留念,才发现,我们无法进行这项浩大的工程。在井冈山斗争的岁月里,牺牲的战士足以堆成耸入云霄的山峰,一块小小的纪念碑又怎么承载得下那么一长串的姓名?更何况那么多的烈士的名字我们至今没法查找,也无法记起。井冈山的每一段光辉的历程里都铺满了烈士的身躯。
“烈士”这两个字,读起来是轻,掂起来份量却是沉重的。
纪念馆
血衣、步枪、马革,草根,沙盘静静地躺在纪念馆里,静止的东西却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告诉我们曾经的过往。实景演出、导读视频,穿插其中,一帧帧、一幕幕,纪念馆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情节。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就像走进了一部生动浩繁的历史教科书,令人肃然起敬。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纪念馆,它收藏了人们的记忆和情绪。纪念馆是我们能够再现真实历史的一种方式。它是历史与现实沟通的桥梁。走过这座长长的廊桥,我们总能看到血与火的岁月在前方轻摇。纪念总是为了缅怀,我们没有理由忘记过去,不是有人说,忘记就等于背叛?
历史总是越走越远,人们记忆的筛子漏去的总是越来越多,那就让纪念馆来静静地收藏那些动人的历史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