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那夜,有一盏灯
那一年,我上初二的时候,父亲走了。那时候,我觉得天塌了下来,我的青春蒙上了一层灰色,生活也似乎没有了激情,人也变得多愁善感。我想,我完了,没有了方向,没有了明天,岁月留给我的,是沉重的责任和负累。我也非常的迷茫,漫漫的人生路,我该如何去走?于是,我变得消沉,就如一潭死水。可谁又知道,我近乎与这个世界隔绝背离的心里,却蕴藏着汹涌的波浪。沉闷消沉中,我远离了朋友,陶醉在自我的伤感里,恼恨在自我的狂躁里,大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架势。我,成了同学眼中的怪物,成了老师眼中的另类。
时间,就像箭一样,它不等我幡然醒悟,就将我远远地落在后面,而我,依然陶醉其间,还以为自己的堕落是一种无畏的坚强。这个时候,阿磊来到我的身边。也许,阿磊一直都在我身边的,只是我没注意到而已。
你变了。阿磊说,很惋惜的样子。
我笑了笑,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不变,又能怎样?
其实,所有的堕落都是借口,别再骗自己了,你本该不是这样的。阿磊说。
我就是再努力,可现在连翅膀都没有了,还能有什么用?
哼,翅膀,不是别人给你的,也不是命运说断了就断了的。说完,阿磊走了。
我知道,阿磊一定是带着满腹的失望和伤感走的,而我,是很伤感的希望阿磊走远。我最后一个同学,朋友,就这样被我推开了。
我是在刚进入初中的时候,认识阿磊的。那时候,我和阿磊都爱好文学,两个人总是陶醉在书的海洋里,畅想着写作的蓝图。生活,在我们的眼里,是彩色的。我们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我们,也经常收获着同学们的赞叹和羡慕。可现在呢,生活让我们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那天晚上,我无法安睡。我回想着阿磊说的话,回味着我们的曾经。难道,我错了吗?
宿舍熄灯了,但同学们还在黑魆魆的通铺里天南海北地谝着生活的五颜六色。我一个人走了出来。校园里静悄悄的,老师宿舍的灯,有的还亮着。我惊奇地发现,在一个亮着灯的窗口,趴着一个瘦小的身影。他在干什么呢?难道是在偷听老师说话,还是在图谋什么不轨?我悄悄地走进,却听到他在小声地念着英语单词。是谁呢?这么勤奋?
我想看清他到底是谁,继续悄悄地向窗口靠近。
他似乎听到了后面的脚步声,猛地回过头来,我像个贼一样愣住了。
军,你怎么出来了?是他,阿磊。
我,睡不着,出来……我嗫嚅着,你,很勤奋啊。
马上要中考了,不勤奋怎么行啊。阿磊说。
是呀,你应该勤奋的,你比我有前途。我,没希望了。我说完,就准备走。我不想打扰他,但阿磊拉住了我,按住我的肩头,我们坐在了窗户外面的台阶上。
军,知道吗?我很珍惜我们的友谊,也很怀念我们刚上初中的那段日子,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可是你知道吗?看到你因为家庭的变故,变得消沉堕落,我非常伤心,非常难过。阿磊说。
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可你知道吗?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要担起家里的担子,初中毕业,就要踏上打工的征途。我……我说不下去了。
担就担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也跟你一样。
你怎么会跟我一样呢?你开玩笑吧?阿磊的话,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在我的眼里,除了我,别人都是幸运者。
我爸爸是个残疾。阿磊说。
我知道啊。
我妈去年出车祸死了。阿磊依然很平静地说。
我怎么不知道?我看着阿磊,他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但我,却觉得他是在编故事,或者是在用一个天大的玩笑安慰我。
那时候,你父亲刚去世,你整天闷闷不乐的,好像全世界都跟你有仇似的,和谁都不说,我总不能跟你一块多愁善感去啊。
我……
我以为你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可是你,越来越消沉。你知道吗,我真想狠狠地揍你一顿。阿磊说着,真的在我的脊背上拍了一把。
也许,阿磊没用劲吧,我一点感觉不到疼,相反的,却觉得脊背透出一股凉气来,想让阿磊再狠狠地揍几下。我抓住阿磊的手,眼泪悄悄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你应该早点告诉我的。
现在晚了吗?
我摇了摇头。
我们就这样坐着,很久,我才站起来,拍了拍屁股后面的土,说:你继续勤奋吧,我走了。
去干什么?阿磊问。
去取书,陪着你勤奋一下。我笑了笑。
那晚,我和阿磊就在那盏灯光下,念着英语,你一句,我一句,直到深夜。
以后,我和阿磊每天晚上,都会在宿舍熄灯之后,在那扇亮着灯的窗户后面,看书学习,直到我们走进中考的考场。那盏灯,让我拾回了友谊,找到了自信。阿磊说,他就知道我一定会振作起来的,他一直就在那盏灯光下等着我。
那间一直为我们亮着灯的宿舍,是我们英语老师的房间。也许,英语老师为了他的学生们,每天晚上也工作到深夜;也许,英语老师听到了窗户后面轻轻地读书声,故意亮着灯吧;也许,英语老师在深造,为了自己更美好的明天;也许……
看着这篇作品,引起我思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故事文体和小说文体的区别在哪里?《那夜,有一盏灯》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为什么还要来探讨故事文体和小说文体的区别呢?
小说是人物形象的艺术,小说创作的主要艺术手段是把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刻画出来,用人物形象去感动人、用人物形象去“艺术熏陶”人。故事呢?故事是情节的艺术,故事创作的主要艺术手段是通过人生经历中的恩怨情仇,构成人物行动的情节,用情节去感动人,用情节去“艺术熏陶”人。小说可以静止地描写“内心活动”、“人物外形”、“长篇对话”、“细节描写”等等。故事要求是动态的,以人物的行动为主,以恩怨情仇的情节发展为主,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的外形描写、人物对话以及细节描写等等,都要服从情节发展的需要,把一些静态的描写减少到最低限度,只有在恩怨情仇情节发展的必须时刻才在人物动态的环境中简明、精炼地表现出来。
把小说的描写方法和故事的 描写方法这样区别开来有什么好处?有利于这两种文学作品在创作中扬长避短,量体裁衣;有利于作者在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素材中,可以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小说可以集中力量,运用小说的一切手段,尽量去刻画好人物形象;故事创作则可以把重点放在动态的情节构思上,在情节中去表现人物形象,在情节中去表达人生感悟,在情节的发展中去达到“以情感人”、“艺术熏陶”人的目的。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小说的“静止状态描写”和故事的“动态状态描写”的区别。比如《那夜,有意盏灯》这篇作品的开头两段,主要是写人物心理的,人物还没有行动。这是小说创作的方法。故事创作呢?要让人物直接行动起来,变成:
我上初二那一年,父亲走了,我觉得天塌了下来。在沉闷消沉中,我成了同学眼中的怪物,成了老师眼中的另类。
就在我最危难的时刻,我最要好的同班同学阿磊向我走来。他说“你变了。”
省去了大部分心理描写,用人物行动”单刀直入“地进入故事情节,这是故事情节艺术的需要。这样举例,并非否定《那夜,有一盏灯》这篇这篇作品的写法,作为小说,这样写是好的,但作为故事,这样写进入情节就嫌太慢,而且情节也不够丰富,还需增添很多内容,才能把作品主人公的友谊深刻地、感动人地表现出来。
故事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文体,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我看了《那夜,有意盏灯》后,讲这么多题外话,主要是在“宣传”故事创作的一些基本道理,希望有更多的作者投入到故事创作的行列中来,写出更多、更好的故事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