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腊八说腊(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腊八说腊(随笔)


作者:柴湿燃 秀才,1800.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76发表时间:2018-01-24 15:06:17

早上起来吃腊八粥,所谓大雪冬至迎新年,不经意间进入年末的腊月了。孔子曾问去看了腊日活动的子贡:“赐也乐乎?”子贡回答:“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于是孔子告诉他:“百日之腊,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因为这里包含了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老百姓可以在祭百神的时候狂欢一下,在神灵面前还要宣泄一下,借以调节一下终年的积劳。
   腊祭的传统极为久远,炎帝“伊耆氏始为蜡。”伊耆氏的《蜡辞》是:“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祈祷的是不要水土流失,不要闹洪水和虫害,和草木各得其所。人们参与各种岁末的娱乐,延续着对于国泰民安的祝愿。腊日经过了夏商周秦的演变,文字也由䄍、蜡,变成腊,然后,时间也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逐渐定格于腊月初八。
   《风俗通》载:“腊者,猎也。言用禽兽以祭祖先也。”《史记.秦本纪》也载:“……故云初腊,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
   蜡与腊,分别有祭先祖和祭百神的区别,而且刀刃也称腊,如《博雅》载:“腊者,索也;又刃也。”晋博士张亮议说:“腊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如此说来,腊月是新旧年的交接,此时对先祖与百神都要有所表示,所以索要也,索要就需用刀刃去割舍?《周礼.冬官考工记》谓:“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严格说来“臘、腊、蜡、蠟”四个字其实并不通用,腊作干肉解,《易經》:“噬腊肉。蜡音乍,年終祭名,祭百神也。”而《风俗通》載:“周曰蜡,汉曰臘”,古人將蠟梅、蠟丸、蠟炬、蠟樹、蠟写作“蠟”,不能蠟腊通用。
   南北朝时代的《荆楚岁时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史记•陈胜传》有腊日之言,是谓此也。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系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不过,陈胜被害于腊月,但并没有说就是腊月初八。胡公头则在《南史•倭国》中有记载说日本:“富贵者以锦绣杂采为帽,似中国胡公头”。郑玄则说方相氏大儺的假面“如今魌头也”,“胡公头”是奇形怪状的魌头假面,这在日本的祭祀场面中也仍有遗存。《乐府杂录》载:戴冠及面具的方相氏,“口作‘儺、儺’之声以驱鬼,还有多名童子执麻鞭”,他们将麻鞭“振之声甚厉”,所以称“侲子”,侲子还要洒豆打鬼。唐朝《徐懋功家谱》说徐福:“率振男女各三千人入东海”,神社为日本特有,但神社里年轻的女巫,又与中国中古代的侲子具有共同点。各种“祭”上的打鼓、假面、多年轻人参与,也仍存“一国之人皆若狂”的腊日之影。
   腊八粥应该起源于五豆粥。公元23年年底,邯郸卜者王郎诈称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被汉宗室子弟刘林等人自立为为天子,一时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望风响应。这时刘秀来到蓟中,见王朗势盛,只好带着人马连夜打出城外。《东观汉记》说他们:“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夜至饶阳芜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冯异上豆粥。明旦,上谓诸将曰:‘昨日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这个腊月吃五豆粥的习俗,就是腊八粥的前身。晚至明朝的《朝邑县志》等地方志还记载:“腊月五日,食五色煮豆。豆者毒也。食之已五毒。”到了宋朝,腊粥融入了释迦牟尼成道时,牧女献乳糜故事的内容,这才形成了腊八节。这天,禅师们要上堂说法,寺庙则施放腊八粥;原先民间初五开喫的五豆腊粥,也多放在这一天吃了。而僧年也称“腊”比如元稹《志坚师》诗说:“嵩山老僧披破衲,七十八年三十腊”,就是说他做了三十年和尚。
   段玉裁注解《说文解字》时说,《本草》中的蜡是水母,因此:“蜡本当作昔。昔,老也。”蜻蜓之类的幼虫老了从水里出来,就像蚕蛹那样成熟而升华成蛾子,人们也在腊月送旧迎新,祈盼着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中,得到进一步的收获和升华。

共 14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腊八说腊》是一篇考据腊八“腊”字来历的精彩杂文。由文可见作者做出了大量功课,论据详实,顺时递进,层层推理,剥茧抽丝,渐入佳境。极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推荐共赏!【编辑:古不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不为        2018-01-24 15:07:25
  期待湿燃君更多精彩绽放丹枫!问好祝福不尽!
2 楼        文友:张福洲        2018-01-25 14:44:28
  欣赏老师佳作!作品颇有历史文化的厚度!点赞!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回复2 楼        文友:柴湿燃        2018-01-25 21:02:55
  多谢!顺致问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