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如梦令】铃音已逝(征文·散文)
【编者按】通篇读完,陷入悠悠的记忆长河中。曾几何时,我们还年轻,岁月如初春的小草,散发着稚嫩的颜色……然而,无论如何,无论是谁,又都禁不起岁月的摧残,看朝夕变迁,那些往事都一改容颜,变了模样,真正的印证了物是人非。本篇散文就是这样,讲述了六十年代初,一个小山庄里的小学从成立到最终消逝的三十年中,所经历的种种人文趣事,以及各种沧桑变化。开篇以七爷沉重的出场来引出即将展开的篇幅,“摸索”“两眼一抹黑”“哆嗦着”这些字眼将三十年后七爷的现状生动形象清晰地描写出来。过去的三十年里,七爷将自己的人生光阴奉献给了小学,看着它成立,看着它成长,看着它成熟,看着它结束!这中间,由文中人物丁会计,春花婶,二孬媳妇的出场,充分表达出人们对小学的敬畏,热爱,希望,也突出了小学在这所小山庄人们心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趋势所在,教育变得更加重要,资源整合,教育环境随之改变,幸与不幸兼在。幸,教育为本,整体改革,统一管理。不幸,狗蛋孩子的离世。在鲜明的对比之下,小山庄依旧是原来的小山庄,但是,它的灵魂已发生实质性改变。为了孩子的教育,父辈举家搬迁,留下来的更多的是老一辈,那些曾看着小学从辉煌走向消落的人。本文首尾呼应,开篇结尾都以七爷为引,将读者的眼球牢牢抓住。七爷可谓小学的代名词,曾经如火如荼地存在,最后留下的仅是满腔回忆。“叮,叮,叮”铃声再响,那些一同见证过小学曾经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忧伤与回望中。如今铃声已逝,往事只能在记忆里品味,几多愁,几多忧,几多乐,几多喜,只在个自心中体会。作者文字功底深厚,文风淳朴,亲和力十足,文章构架紧密连贯。佳作,倾情荐阅。【编辑:静如画】【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260005】
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01-25 22:17:24
该文,写出了一种情怀,一种厚度,一种人文的温暖,一种乡愁而又不仅仅是乡愁,并给人带来深深的思考。
小学校是一个线索,一个道具,通过这个道具,把这几十年的乡村变化给读者展现了出来,把山村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现幸福、悲痛、失落展现了出来,同时,改革开放,农村遭遇这个时代带来的冲击,乡村的灵魂,正在失去。
山来潮水来潮不如人来潮,人气,人气旺,灵魂在,有学校有学生就有生命力,山村就有了灵魂。人气没啦,灵魂荡然无存,难道,真的要出现消失的村庄吗?
铃声已逝……
这是对时代的拷问!
小学校是一个线索,一个道具,通过这个道具,把这几十年的乡村变化给读者展现了出来,把山村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现幸福、悲痛、失落展现了出来,同时,改革开放,农村遭遇这个时代带来的冲击,乡村的灵魂,正在失去。
山来潮水来潮不如人来潮,人气,人气旺,灵魂在,有学校有学生就有生命力,山村就有了灵魂。人气没啦,灵魂荡然无存,难道,真的要出现消失的村庄吗?
铃声已逝……
这是对时代的拷问!

回复3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1-26 08:05:24
感谢山地大哥对拙文的深度解析!村小,的确在乡村文化生活中占据着独特的重要地位,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乡村之魂,也是乡下人的精神之源。迅猛发展的城镇化浪潮,尤其村小的撤并,无疑,对乡村构架、乡村文明造成了巨大冲击,乡村在溃败,乡村也在逐步沦陷。幸也?悲也?留待历史评价吧。
回复3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1-26 08:05:37
感谢山地大哥对拙文的深度解析!村小,的确在乡村文化生活中占据着独特的重要地位,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乡村之魂,也是乡下人的精神之源。迅猛发展的城镇化浪潮,尤其村小的撤并,无疑,对乡村构架、乡村文明造成了巨大冲击,乡村在溃败,乡村也在逐步沦陷。幸也?悲也?留待历史评价吧。
4 楼 文友:舒 2018-01-26 21:25:59
学堂成立
村庄热闹
风也温馨
人也生动
希望滋生
善恶分明
三十年后
学堂撤了
人去院空
钟也静静
风也寂寂
学堂的成立、发展,消失,
在七爷的心中,一一掠过,
犹如光阴的笔墨
在时代的面板上划过
深浅不一 有红有绿
有人说
文章的开篇很重要
直接影响到读者是否有兴趣读下去
无疑,作者的开篇,非常好!
尤其是,作者的用词,“精”“准”
问好你。祝安!
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万里路。
村庄热闹
风也温馨
人也生动
希望滋生
善恶分明
三十年后
学堂撤了
人去院空
钟也静静
风也寂寂
学堂的成立、发展,消失,
在七爷的心中,一一掠过,
犹如光阴的笔墨
在时代的面板上划过
深浅不一 有红有绿
有人说
文章的开篇很重要
直接影响到读者是否有兴趣读下去
无疑,作者的开篇,非常好!
尤其是,作者的用词,“精”“准”
问好你。祝安!
回复4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1-28 06:22:14
感谢来访,感谢精彩的留言!拙作浅薄,难配“精”“准”二字,惭愧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