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让亲情与故乡同在(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让亲情与故乡同在(随笔)


作者:知足 秀才,251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55发表时间:2018-01-25 21:51:41

当一个游子感觉再也回不到曾经的故乡,这并不是表示故乡变了,而是你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经过太多世事,我终于明白,唯有亲情,才能让我感觉故乡一直留在心中,因为亲情,才让我无论在何时,无论身处何地,故乡都是我心中不变的眷恋。
   记得数年前母亲在弥留之际对我说过“今后我不在了,你也要经常回来看看啊。”对于母亲最后的叮嘱,悲痛的我忙不迭答应会的,一定会的。
   父母去世后的这十多年里,我并没有经常回去看看,并不是我遗忘了母亲的叮嘱,也不是我把故乡遗忘。或许可以解释为因生活中太多欲说还休的无奈所束缚,以致身不由己,没能常回家看看;或许也可以承认,其实是对亲情有了一丝怀疑,感觉回去了是自讨没趣,于是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想当年父母在世时,每到过年过节时,我可是归心似箭的啊!只是父母不在人世了,我也懒得回去了,即便偶尔回去一次,也总是心生惆怅,免不了要感叹:人事变迁已非昨!
   其实,我知道我感觉回不到曾经的故乡,是因为我对亲情近乎苛刻的要求,让我无端认为亲情已变质,认为故乡的人不再值得我魂牵梦绕。
   事实上,故乡没变,我那和我从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姐姐和弟弟,对我的爱也没多少改变,我们还是小时候相亲相爱的手足。经过这么多事,我该重新来定义亲情,并小心翼翼地呵护亲情,让亲情与故乡同在,这样,我的魂梦才有所寄托。
   记得几年前,姐姐和弟弟在外省谋生,我也因远嫁他乡,过年时偏偏因为要打理自家店里生意脱不了身,春节期间我不能回家看看在外打拼难得回家乡的姐姐和弟弟。而他们,也总是借口在老家的短短几天要走亲访友,杂事缠身,不能来我家看我们。那时,我曾经是挺失望的,甚至认为是姐姐她们变了,变得没了人情味。他们明明比我的情况要好,在外几年都小有积蓄,到我家和我们团聚就那么难吗?既然你们不来,那我也不必回去了。
   或许就是一点点的不满积压在心头,导致我慢慢不再把姐姐当成最值得信赖的亲人,从来不向她们诉苦,也从来不指望他们对我多好。
   去年,大姐和姐夫要我们来四川做生意,当初姐夫许诺帮我们找好门面,后来却怕影响到自己的人缘,不愿帮我们在郫县周边城镇找门面。他知道,如果帮我们找的门面刚好与老乡或熟人的门面不远的话,那就是故意让我们去抢人家的生意,作为经常帮老乡和熟人送货的商人,姐夫考虑的是不能让别人迁怒于他。他没有管我们,任凭做事想事不太靠谱的弟弟为我们的事搞得焦头烂额,最后在实在找不到好门面的情况下轻率地找了一间所处地理位置很差的门面。
   结果可想而知,我们亏老本了。门面房租交了一年,却在租住了不足半年就放弃了那里。我们在好长的时间里都是在愤怒和失望,怨恨和无奈中度日,每每一想到自己的亲人都是这样对待自己,我就深感悲哀。那些以泪洗面的日子,是继父母去世后第二次难熬的时光。我感觉亲情与我而言,已经完全变质,而故乡,更加变得抽象模糊。
   在好长的时间里,我都是不愿打电话给大姐和姐夫的,连信息都不发。过年,我没回家乡,原因是过得狼狈,还有就是,故乡没什么值得我不辞辛苦去看看。
   大姐和姐夫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在我们来到仪陇后,总是主动打电话给我们问长问短,嘘寒问暖。他们的关心,我其实感觉得到,我也是在矛盾中度日,既希望接到他们的电话,又要装作不在乎。父母不在了,这世上我最亲的人,只有两个姐姐和弟弟。如果我和他们毫无瓜葛,那我的人生也将变得孤独沉闷。我试着去原谅他们,让自己从怨恨中走出来。
   时间是最好的药物,可以为滴血的心疗伤。经过漫长的煎熬,也经过无数个扪心自问的时刻的反思,我终于不再对姐姐和姐夫恨得牙痒。
   今年八月,姐夫自己和别人一起发明的生物质环保材料蒸汽机逐渐有了雏形,但后期的焊接需要有较高技术的人才能搞好。姐夫非常不好意思地开口了。他想让老公去成都帮他几天,一来把机器的关键部分焊好。二来也是教他如何焊接。姐夫并不擅长焊接。
   老公起初是不愿意的,他心中的余恨未消,怎么可能轻易就原谅姐夫和姐呢?
   我知道,老公不去,姐夫自是没辙,但姐妹之间的情分必将大打折扣。姐夫遇到了难事,我们袖手旁观的话,或许我们从此就真的能只成为陌路了。因为老公不去,姐夫必定认为是我们还在记恨他,那他心里的疙瘩也难以消除。成都之行,就当做化解恩怨的契机吧。我劝老公最放好下一时的怨恨,先去帮帮他,因为我们指不定也会有遇到难事需要求助姐夫的,虽然他们让我失望过,但不会总是这样的。
   老公这个人心肠也没那么硬,原本举棋不定的他,经我相劝也就答应了去成都一趟。
   那次成都之行,我们姐妹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九月份,我买了新鲜小米椒剁了,做了十几斤剁椒,看着自己做的具有浓郁家乡味的剁椒,我忍不住拍了照传到姐弟群里嘚瑟一番。这下倒好,姐夫看上了剁椒,又找我开口要了。
   没办法,谁叫这开口索要的人是自己的亲人,纵是我百般不舍不愿,也不能让人难堪,我答应了寄过去。那些剁椒可是把我的手辣得想剁掉的啊。寄给他们后,我只得再剁。
   我想,如果他们在我尚在气头时开口的话,我定会断然拒绝。
   想到姐姐一家能吃到我自做的剁椒,我其实也感到挺自豪的。他们不也和我一样渴望吃到家乡的味道么?
   前不久,老公的侄儿要在深圳买房,我们去年找他借了两万元钱,然而我们刚进货不久,孩子开学也汇给她一万,手里没那么多钱,我们想还给侄儿,却不知从何筹集。无奈中,我只得再次厚起脸皮找二姐开口。
   其实我是极不愿找二姐的。我一直认为二姐和姐夫有看不起我们夫妻的意思,他们有钱,也任性,买衣爱买贵的,哪怕是貂毛大衣几千一件的,他们也不会吝啬钱。尤其是二姐,总是让人感觉她喜欢在人前炫富装逼。我看不惯她,并不愿意在她面前低声下气求助她。
   当我极不好意思地对二姐说出我的难处后,二姐很快就和姐夫商量,把家里手头上的钱全部给我们寄来了。当我们把两万块钱寄到深圳后,我们不由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然而,我知道,若不是二姐相助,我们可能还得四处找别人,并不得不在人前放下所谓的自尊。
   有一次我和弟弟聊天时,随口说了一句想吃烟熏腊肉,但我这里没办法烟熏。弟弟那里地方大,有院子可以熏腊肉。而且弟弟是个标准暖男,很有耐心干这种活。话一出口,还来不及收回,弟弟就跑到他那个卖肉的邻居那里谈妥了要买新鲜猪肉熏腊肉。
   十来天后,收到弟弟从成都寄来的腊肉和香肠,不仅让我们一饱口福,而且让我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家乡味萦绕在这间异乡的出租屋里。这世上,也唯有自己的亲弟弟,才能像父母一样不厌其烦的为我准备烟熏腊肉,把浓浓亲情融入到袅袅烟雾中,把新鲜猪肉变成一道美食,让我解馋的同时感觉回到了故乡。
   大姐的儿子准备在成都安家,要买房。我还欠大姐两万多元钱。知道大姐要给儿子筹钱,我马上打电话给大姐,我想告诉她我们会想办法。大姐却说不着急,她和姐夫去想办法弄到钱,她要我不找别人开口,免得自己在人前低声下气,等过了年手里有多余的钱再还给他们。
   大姐这么一说,让我们的压力瞬间得以减轻。其实我们还能找谁开口呢?老公的同学吗?那是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不愿轻易开口的啊。
   再过两天,孩子将要坐火车去宜昌二姐那里过寒假。我们这里条件简陋,让孩子来这里诸多不便,而且孩子还要回去过春节,看望她的奶奶。当初我就为孩子放寒假后去哪里住而发愁。去她伯父家吧,怕伯母不喜欢,毕竟去年寒假孩子也失去了伯父家,在伯父家住了二十多天。我懂得“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的道理,何况孩子伯母的为人我清楚,我不能再让孩子去伯伯家过寒假。但我又能让孩子去哪里呢?我在四川不回去,大姐和弟弟也在四川,还得在过年前一天才回老家,只有二姐在宜昌。疼爱孩子的姑姑在深圳,到哪里住才能让我不会担心孩子会受到冷落和嫌弃呢?就在我焦虑不安时,二姐打来电话,要我跟孩子说,估计啥时放假就早些在网上订购南京至宜昌的火车票,放假了直接去她那里过寒假,到腊月二十九再把孩子送到岳阳去看奶奶。
   二姐的电话又让我心里一轻。我知道,虽然二姐有时的言行让我有排斥情绪,但不能否认她其实还是在乎我的,也爱我的孩子。
   很多细小的事情的发生,让我的心里也有了一些变化。我渐渐明白,亲情其实一直存在,或许有过让我失望伤心的时候,但不可否认,姐姐她们在我心里还是别人不可代替的亲人。世道在变,人心也在变,每个人都会在社会的大熔炉里丢失本真,纵然人心之间有了隔阂,我们也不能遗忘曾经的美好,曾经的手足情深。或许隔阂是存在过,但不能因为那一时的不快就抱定了要老死不相往来的决心。“勿以小嫌疏至戚,勿以新怨忘旧恩”,对待亲人,若不能做到宽恕过错,亲情就无从谈起,因为亲人也是普通人,是有人性缺点的普通人。亲人也存在着你平日里鄙夷不屑的德行,但你不能因为这些就要在心里筑起城墙,要把他们挡在城外。对于人性中共有的小恶,微瑕,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你茹纳得一切污辱垢秽,包容得一切贤愚好丑,你就能和所有亲人和平相处不觉累,那么,亲情自然不会让你感觉变味。而亲情长存,那故乡自然是常常入梦来了。
   在异乡的经历,让我最终明白,亲情其实是永远不能割舍的。此后的岁月里,我必将用心呵护亲情,让亲情与故乡同在。
  

共 37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亲情与故乡,是个厚重的话题,说也说不完。对当前人们来说,人,可以离开故乡,但故乡毕竟是纽带,而亲情,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割舍不断的,这也就是亲情与故乡同在的根源。具体到本文来讲,作者颇显“大方”,透漏了一点小小的“家丑”,从读者的角度看,这些“家丑”并不算出格,更无需非议,因为人和人的地位不同,三观不同,处世不同,产生一点小隔阂也是正常的。只要,在关键时候,亲情能犹在,能伸伸手,帮帮忙,救救急,铺铺路,那就是真正的亲人。另外,作者在文章里,多次说及自己的窘迫、卑微,我想,困难人人都有,无非是困难的类型不同,心态包容些,放平些,洒脱些,生活的阳光就普照着你。【编辑:摩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