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奇人林嗣环(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奇人林嗣环(随笔)


作者:柴湿燃 秀才,1800.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5发表时间:2018-01-25 23:03:31

林嗣环有不少文章存世,他的一篇《口技》还被收在了中学教课书中。林嗣环为人耿介,在广东、海南做官也有不少善政。比如禁奴婢、禁连坐等等都受到了百姓的称颂。顺治十年(1653),朝廷任命林嗣环为广东按察司副使、琼州道。当时海南属广东,他是广东主管政法工作的二号人物,又主管监察琼州道。但当时还有坐镇云南的吴三桂,和坐镇广州的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三藩势力。尚可喜、耿精忠本来都是毛文龙的部下,毛文龙被袁崇焕擅自杀掉后,他们投了清军,清初,顺治帝封他们为藩王。但三藩势力一开始就是朝廷的心病,明争暗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此,林嗣环上任后,广东的藩王首先派出两个亲信侍卫对林嗣环进行了挑衅性试探。
   满语侍卫的发音为“虾”,入清以后官场语言掺和一些满洲语言可以显示时髦。所以“虾”也很流行,比如衙门前用以防卫的木栅就称“虾酣”;新考上的武进士入侍卫学习者,叫“拉虾”;还有文人开玩笑说自己是“文虾”,甚至有人把它写入《清宫词》说:“中使传宣急召虾,乾清宫畔月笼纱”。
   仗着藩王势力跋扈惯了的两个“虾”来到林嗣环的署衙公堂竟然不下马!这不是对朝廷的轻视吗?于是林嗣环问来的是什么人?两人很入时地回答了一个字:“虾!”没想到林嗣环不接他们的茬,反而故意说:“你们二人四眼如明星,安得谓之瞎耶?”于是令人把他们拉下马来,各打三十大板!
   代表藩王与林嗣环周旋的高总戎则又是一种态度,两人地位相当,林嗣环去见高总戎时,高立即出门相迎,反之,林嗣环却要么继续办公,要么怡然自娱,然后从容而出。有一天高总戎请客,林嗣环又很晚才到,来了还说自己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于是被送去酣睡了。大概是真的太累了,所以一直到三更才醒。高总戎非但没有怪罪,还“出伎乐佐酒”,似乎让林嗣环很高兴。接着林嗣环问道:这些表演者是哪里人啊?这其实也不用问,他早就看出来了,听到回答说是琼州人,林嗣环突然停杯痛哭,弄得一座大惊,林嗣环哭道:我是琼州的父母官,“琼民皆吾子女”,你却令我的子女来歌舞,这对我来说还有比这个更大的侮辱吗!
   双方斗争的结果是朝廷让他们二人各降四级!于是,林嗣环特地做了块长三寸的木板,涂上红漆,在上面写上“钦降四级”四个金色的字,让差役拿着去和琼州之客道别。藩王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找了不少理由向朝廷诬陷林嗣环。林嗣环与高总戎也在朝廷继续争辩申诉,于是,双方就都受到了处罚。顺治十七年(1660年),林嗣环被下刑部狱,顺治帝以林嗣环当了三任官勤劳的理由,对他作了“暂放杭州”的处理。到康熙初政(1662年)决心解决三藩问题的康熙皇帝,又对他作出了复审平冤的决定,并升任他为广西左参政。但林嗣环已经无意于仕途,于是,他官也不做了,尚可喜移藩去了福建的老家也不回了,就在杭州住下,放舟西湖,寄情山水,一心去发挥他“善为文”的一面去了。
   林嗣环出身于贫苦农家,童年放牛时,在私塾外隔窗偷学会被塾师免费收录了;又因为刻苦好学和聪慧,被大学士黄景坊破例收入官学“伴读”。首次参加可决考试,却因为文章写得好,被主考官判为“抄袭”!1962年聂绀弩又称他的《口技》“抄袭”了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但此文是《虞初新志》中《秋声诗•自序》的节选,原文明言这是一段他人之语的记录,自然金圣叹也可以记录。就是篇名《口技》,也是编教科书时,别人给安上去的。
  

共 13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奇人林嗣环,说的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清官的故事,顺治十年,朝廷任命林嗣环为广东按察司副使、琼州道,他在与藩王的斗争中有勇有谋。藩王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找了不少理由向朝廷诬陷林嗣环。林嗣环与高总戎也在朝廷继续争辩申诉,于是,双方就都受到了处罚……全篇文字精炼,考据详实,奇人林嗣环为官不易,千年好口碑,值得怀念。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1-25 23:04:06
  全篇文字精炼,考据详实,奇人林嗣环为官不易,千年好口碑,值得怀念。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神青赶        2018-01-26 14:38:03
  林嗣环的《口技》选入教科书,不然,今人大多不知他的名字。历史浩如烟海,留下名字的都是宣传的功效。假设教科书不选李白的诗,不提及李白,今人大多也不知李白是谁。
麦浪汹涌,我持锹远望,风如野马,高天似靛。
回复2 楼        文友:柴湿燃        2018-01-27 08:39:27
  是啊,宣传的力量太伟大,一部二十四史都在宣传帝王将相。如果皇权不需要十个消磨英雄,李白也不会有人知道。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