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我演样板戏(散文)

精品 【江山多娇】我演样板戏(散文)


作者:孙巨才 进士,6603.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99发表时间:2018-01-26 06:43:40
摘要:不管事情如何变化,我确实有了在军营演唱样板戏的光荣历史,使得我以后对样板戏的感情更加深厚,直到今天也仍然如此。

【江山多娇】我演样板戏(散文) 我现在一高兴,嘴里还会不由自主地哼出样板戏某个唱段的优美旋律。很多样板戏中的唱段,我还能准确地唱出来。我喜欢京剧也是当兵时演出过样板戏的必然结果。“样板戏”一词来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当时的口号是“学唱样板戏,永做革命人”,样板戏在我心里扎下了根,不时地就会溜达出来几句,总能记忆犹新。样板戏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在我们的心里永远不会磨灭。虽然岁月逝去已有48年了,但这段经历的记忆愈久愈坚,很难抹去。回忆的镜头每每掠过,我的心里就会特别激动,那时的情景就会原封不动地重现在我的眼前。
   1969年,中苏边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在当年3月2日东北边陲的珍宝岛战斗中,中国军队有效地打击了苏联的气焰,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然而在当年8月13日西北边陲的铁列克提战斗中,我方的主阵地人员几乎全部阵亡,中苏大战一触即发。我当时在地处海防前线的内长山要塞区北长山岛守备四连当兵,从1969年3月2日开始,一直进行特级战备,所有人员全副武装,枕戈待旦,睡觉不脱衣服。为了严防苏联的原子弹袭击,我国9月23日进行了一次新的氢弹试验,9月28日又成功地进行了初次地下核试验。10月23日我们连进驻1807坑道密闭起来预防原子弹爆炸。1970年2月5日中午,我们连才从坑道搬回营房,战备任务正式解除。将近一年时间,我们连队的思想都在极度紧张中度过。一回到营房,全连的思想突然得到释放,欢呼跳跃,欣喜若狂。据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笑出了泪花的老连长演讲,这次战士的情绪比朝鲜停战那天晚上零点以后的志愿军战士的情绪还要疯狂。
   我们海岛是首都北京的铁门闩,为保卫北京做出了特殊贡献。首都的各个样板团都轮番来到我们部队慰问演出。饰演《红灯记》中李玉和的钱浩亮、饰演《红色娘子军》中洪常青的刘庆棠、饰演《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童祥苓等等很多著名演员,都来我们连队慰问过,也都来我们连队的月亮湾靶场打过靶。也许,他们来靶场打枪过瘾才是真正目的,来我连慰问只是顺便。连长看不惯他们几个大名人特别娇气。他们先把厚厚的毛毯铺在地上,生怕沾到身上一点土,然后才开始准备打枪。连长把我这个报靶员拉到一边严厉下了命令:“要按实战来要求,谁铺毛毯打上也算打不上,谁不铺毛毯打不上也算打得上。”我严格地执行了连长的命令,结果,几个大人物被搞得很没面子,许许多多小人物满脸喜气,得意洋洋。这些青春靓丽的男女演员很兴奋地跑到我们连队教唱样板戏唱段,给我们连队播下了演唱样板戏的红色种子。演唱样板戏的热潮很快就在我们连队普遍展开,每个人至少都会唱上两三段。有些基础好的战士,会的特别多,都快赶上专业演员的水平了。
   没多久,战士们觉得光唱“选段”不过瘾,几个基础好的就倡议排演样板戏的选场戏。我们连队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立即得到了热烈响应,很快就成立了战士业余“样板团”。
   “样板团”的团长由我连的副连长张希农担任。按照老规矩:“正连长打打练练,指导员说说劝劝,副连长大米白面,副指导员锣鼓喧天。”副连长张希农主管全连日常生活,“样板团”的事务理应归副指导员主管。但是,我连的副指导员被抽调到济南“支左”不在连里,再加上张希农入伍前就是县剧团的专业演员,因此这个“团长”就非他莫属了。张希农胖胖的脸蛋,浓眉大眼,身材魁梧,不打扮就像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李勇奇,若不看脸光听唱腔,他唱起来与那个饰演李勇奇的演员的唱腔毫无区别。他是童子功,武打动作也出类拔萃。我刚到连里时他还是一个副班长,是个有名的“闲不住”。他很喜欢一有时间就到炊事班帮厨。炊事班长很喜欢他,就央求我写个黑板报表扬表扬他。我一开始写的是散文《张希农帮厨》,觉得显不出我的文采,就又撕掉重写,绞尽脑汁,改成了一个风趣幽默、笑语连珠的河南坠子《编外炊事员》,登在了营门口的大黑板上。有人看了,觉得这篇唱词一个包袱套着一个包袱,一个笑话接着一个笑话,写得还算不错,就引起了轰动,围着一大堆人都在那里看。恰巧被下连视察的守备区政委碰见了,就站在黑板前看了又看。政委到连部没等坐稳就立即召见了张希农,一见到张希农就喜欢上了,一经说话更是喜欢,觉得张希农是个干部的好苗子,不到一年,就叫他连升三级,提拔他当上了副连长。张希农也许觉得他的升官与我有一定关系,因此对我非常贴心。这不,他一当上“团长”,就要安排我来挑大梁。
   我初中毕业时正赶上文化革命,不再上课了,个人时间就特别充裕。我跟音乐老师吕宝田学会了简谱,还学会了吹笛子、吹唢呐。吕老师看我有潜力,就叫我学习了李焕之、时乐蒙、马可等人有关作曲的书籍,又耐心教我学会了作曲。学校成立宣传队,我也在里面干过。现在我的这些本领也都派上了用场,张希农叫我到“样板团”里来当业务团长。我觉得在业务上比一班长还差得很远,就竭力推荐一班长当上了业务团长。
   一班长名叫芮(rui)占芳,江苏宜兴人,人长得瘦瘦的,走起路来,特别潇洒,浑身上下都满溢出一股超凡脱俗的英雄之气。他文武全才,在军事上全连第一,在文化上学富五车,在才艺上吹拉弹唱无所不精、导演武打无所不能。就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全露在外面,格外冒尖,所以只能当个全连第一的班长而多次提不成干部。芮占芳当上了业务团长,得到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显得十分高兴。他有事就和我商量,表现得非常谦虚。
   我们邻近的通讯连有一位名叫小张的女兵,她也是我们“样板团”的主角演员。不了解内情的人也许会惊讶不一个连队的人怎么会可以在一起演戏,其实说出来顺理成章。因为小张的父亲在军中的职务很高,具体高到什么级别,因为保密,我也不很清楚。只知道要塞区司令(军级)格外照顾小张。有一次,小张不听话,守备区司令(师级)威胁小张说要将她的事情报告给要塞区司令。小张对此嗤之以鼻,就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腔唱道:(他)座山雕也要听侯专员……调遣。守备区司令气极了,用手指点着她干着急说不出话来。小张讥笑着又接唱道:(你)八大金刚无名鼠辈……更不值一谈。守备区司令二话不说,扭头就走,直接找到小张的班长,命令班长严加管教她。小张谁都不怕,官越大越得怕她。小张只怕班长,班长有的是办法摆治她。班长是农村兵,脸色黑,声音高,文化低,脾气大,一看他脸就得怕。小张后来被班长摆治得在工作上遵守纪律,表现不错;但在业余时间还老想外出溜达。班长意识到,小张从小自由惯了,能在上班时间努力工作,已经难能可贵了;下班后若再格外管理,恐怕管崩了要出大事。于是就网开一面,和小张拉勾击掌,约法三章,准许小张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到四连“样板团”参加排演活动。
   我在学校里就喜欢唱样板戏,但唱起李玉和、杨子荣这些男英雄的唱段,总显得阳刚不足;而唱起李铁梅、小常宝这些女英雄来,却模仿得惟妙惟肖、有模有样。到了样板团里,张希农安排我除了吹笛子、吹唢呐之外,就专门饰演李铁梅和小常宝。我没有辫子,就剪一段麻绳固定在领子下,然后装模作样地甩到胸前,尖着嗓子学李铁梅唱【西皮流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或者把假辫子猛地一甩,激情满怀地学小常宝唱【二黄小导板】:“听那边练兵场杀声响亮……”
   小张多次苦求张希农,说了数不清的好话,要求参加我连“样板团”。张希农生怕男女之间惹出什么花花事来,坚决不敢答应。后来小张硬逼营长去找张希农完成任务,守备营长对张希农说:“小张眼界高着哩,要找对象也只会在北京找,在咱这偏僻小岛上绝对不会出事。她来你们这里不过是为了开心解闷。设身处地替她想想,她也够可怜了,你们一定要善待她。”张希农这才勉强同意接纳了小张。小张受到了芮占芳的热烈欢迎。
   小张长得像个“刁蛮公主”,天性活泼开朗、冰雪聪明。她美丽动人,还生就一副侠义心肠。她虽然成了一名女兵,但严格的军营却锁不住她那追求自由的一颗火热的红心。据她本人向芮占芳透露,她父亲对她特别严厉,强迫她这个从小被妈妈娇生惯养的小女孩来到了这个四面环水的偏僻小岛上当兵,哪里也去不成,简直就像放荡不羁的狮子被关进了牢笼。她的父亲对她下了死命令,如果在连队入不了党,就坚决不准她回北京。她在通讯连工作积极,努力表现,农村兵就是对她有成见,党员大会多次表决就是通不过,她干着急就是入不了党。这次参加四连“样板团”,她就是想搞出个惊天动地的大名堂,以便在守备营“曲线入党”。
   当时,每天一吃过晚饭,“样板团”就像是巨大的吸铁石,把全体成员就一下子吸引到了排演场。排演场有时在饭堂里,有时在山坡上。开始芮占芳提议排《红灯记》,他当李玉和,我当李铁梅,张希农当鸠山,小张当李奶奶。后来张希农拍板决定排演《智取威虎山》,他当李勇奇,芮占芳当杨子荣,小张当小常宝,我当参谋长。没有人反对,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学演样板戏,连里“一穷二白”,无钱置办演员行头,全靠自力更生。没有剧本与器乐谱,就叫小张写信让北京同学寄来;没有乐器就动手自制,二胡是在旧茶缸口上绑上蛤蟆皮,弓线取之于马尾巴上的长毛;梆子用牛腿骨代替,脸盆背部贴上一层布当鼓用。服装是有啥穿啥,手枪大刀是芮占芳用木头制作的,枪声用鞭炮代替。排演《智取威虎山》,有时打枪的手势甩出去了,幕后抛出来的鞭炮还没有炸响;有时枪响了,倒下的匪兵又站起来了。好在大家只图个热闹快乐,没人再去细细讲究。
   小张想搞出大名堂,就背地里到处寄信,动用一切关系,为“样板团”无偿弄来了足够用的乐器、服装、道具,这样一来,“样板团”全都鸟枪换炮了。连里人一见成了大气候,百十号人都纷纷竞争上岗,挤扁脑袋往“样板团”里钻,都想在《智取威虎山》里扮演一个小角色。本来已经有了饰演栾平的演员,管种菜的李长乾见了他的排演很不服气,当场提出了挑战。结果一试,顿时获得满堂彩,我们的方针是“优者上,平者下”,李长乾就代替了那个平庸的演员。后来一问,原来李长乾在公社宣传队就演过栾平,怪不得他有如此熟练的演技。有的关系也得考虑,一个老乡在家就演过座山雕,演的也可以,就保持不动了。三排长得演申德华,四班长得演常猎户,陶军医得演李母,刘医助得演李妻,卫生员得演卫生员。挑选模样俊俏、动作潇洒的当小分队战士,挑选不怕脚大脸丑、动作夸张的当八大金刚和大小匪徒。大家排练的热情非常高涨。我也害怕被挑战淘汰,就加班加点苦练参谋长的【二黄导板】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西皮快三眼】几天来摸敌情收获不小,【西皮快板】相信你定能够完成重任,【二黄原板】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等唱段,还跑到地方上拜师求教,不断提高。
   张希农、芮占芳带领小分队战士每天天不明就加班苦练砸毽子、一串小翻、劈叉、趴虎、乌龙绞柱等武打动作,越练越是起劲儿。
   一个多月以后,经过全体演员的努力,辛苦的排练。总算把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排演成功了。我们挑选了一个晴朗的夜晚,在大操场搭台正式演出。演出之前,我们自己化妆,先把脸洗干净,用一个纱布做的软软的粉坨涂上底粉,一个个变成了很白的大白脸,再一个个打上腮红,我们就又变成了像苹果一样的红脸蛋儿。小张是化妆大师,负责给我们画眼睛。画眼睛是很细致的技术活儿,小张把我们一个个揽在胸前,我们就有一点不好意思,因为从来没有和女兵靠得这么近,但还是听话地仰起了头,按她的要求睁开或闭上眼睛。黑眼圈画好了,再画上长长的剑眉,于是我们一个个就成了浓眉大眼的英俊男子汉,远远看去,几乎是一个模样了。
   戏台上灯光一亮、锣鼓一敲,除了早已到达的内部人员之外,附近村子里的青年男子,妙龄少女,大姑娘,小媳妇,老头老太太,顽皮小孩子,也都纷纷来到了我们的演出场地,挤满了大操场。我激动地往台下一看,那也是黑压压地一大片,在我们小岛上,也算得上盛况空前。
   对于京剧《智取威虎山》,有电影放映,有北京来的样板团演出,还有许许多多的慰问团都来岛上反复演出过,大家早就看熟了。现在人们积极踊跃前来捧场,主要是来看演员,而不是来看京剧。演员都是平时常见的熟人,正好可以借机评头论足一番。倘有谁一不小心出个洋相,让大伙看点笑话,那就更妙了,正可充作长时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演出场面十分红火,观众就是评委,有人愿意看,就说明了是成功的。大家就是图个热闹,虽然对我们的演出褒贬不一,也还说明大家的辛苦并没有白费。
   本来我们连队自娱自乐,业余时间排个戏剧,解除一下长期战备造成的紧张情绪,活跃一下连队生活的单调气氛,就是一件轻松平常的小事,应该到此结束,烟消云散。有谁知被小张从北京邀请来的记者一宣传,竟成了普及样板戏的典型,一下子如日中天,赫赫有名。
   守备区政委为了让我们连的演出能够迅速达到专业团的水平,使得以后出外演出不被别人笑话,就在全师选拔演员,又从地方上借调著名演员,还从大城市聘请导演和乐师,服装道具也统统换成了新的。我们连的业余“样板团”(其实是演唱组)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专业样板团。不过只是借用了我们连的名义,原有的演员除了张希农继续饰演李勇奇之外(包括战士、匪徒),一个人也不再使用,全部统统淘汰。小张的面子再大,也只是让她饰演仅有两个字台词的李妻。
   连里的战士愤怒了,纷纷写信告到了要塞区。要塞区政委经过调查落实后,就板着脸决定立即解散了专业样板团。
   我们连被要塞区从海防前线调到了紧挨青岛市的6094部队莱西农场去落实“五七指示”,在江山洼里大搞水稻生产。至于小张到底是立了功还是受了罚,究竟是入党了还是被调走了,因为相隔太远,也就不好打听了。
   不管事情如何变化,我确实有了在军营演唱样板戏的光荣历史,使得我以后对样板戏的感情更加深厚,直到今天也仍然如此。

共 560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当时的八台样板戏,像八朵鲜花在中国舞台上开来放去。敬佩制作者生长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更羡慕作者亲眼见过那么多样板戏名家,我妈妈就特别喜欢样板戏,她也经常听杨子荣的打虎上山,二0三首长的朔风吹,还有红灯记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妈妈那时候还小,对于样板戏的唱段却很欣赏。因此,读老师文章倍感亲切。因为样板戏,使得作者的青春多了一份英雄形象扎根心中。羡慕作者拥有人生很多经历,包括中苏自卫反击战,等等一些列国防战备,给今天的年轻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时代的烙印在每一个青春人心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作者的军营样板戏情结,验证了美好青春时期的激情,和对理想,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给人生奠定出一份高尚的情操。样板戏已经远去,但是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们,依旧会记忆犹新,让人难以忘怀的感动。故事描写具有年代感,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很棒!倾情推荐,共赏馨香文字!【丁香编辑:社长娇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01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1-27 15:37:56
  孙老师,关于《芳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多次看过这部影片,并不像那些评论所言,影片主调还是颂扬解放军英勇奋战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为战友为军队献身的英雄胸怀。当然,也暴露了一些军队内部的爱情故事与女人之间的琐事,我认为很正常,客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1-27 16:01:31
  孙老师,我不止一次看过《芳华》这部影片,它的主调是歌颂人民解放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保家卫国血洒疆场的英雄气概,并非某些评论所说的那样,它只是客观的反映了军队女兵内部的一些琐事。女人事多,我相信军队也一样,以前不敢写,神化了女兵,人们看到的是冷峻的女神,而不是女人。严歌苓也是军人出身,她写了,但并不影响作品的主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评论我也看到了,有吹毛求疵之嫌。有些是对严歌岺、冯小刚的私人攻击,有些是出于保守军队秘密的习惯。这不是文革年代,你的回复有点过于“左”了啊。我只是褒扬老师描写人物手法好,那个女孩子,极像《芳华》中的一位女孩儿,你就无限上纲了,老师,《芳华》不是毒草,现在也不是那个年代。中央首长也看《芳华》哩。嘿嘿????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2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27 19:49:35
  尊敬的晚秋枫叶老师:
   您好!见字如面。
   感谢您的跟评与鼓励。我对您热情问候,顺祝健康!
   您对我如此关心,我非常高兴,谨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与您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我觉得已建立了初步的友谊。我很希望咱俩只在这篇散文的写作技巧上来继续探讨问题,以利咱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至于其它方面的事,我真的不愿意涉及讨论。您的水平虽然很高,也很难搞懂;而我的水平不高,就不打算去搞懂它了。
   我的这篇文章是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那个火红年代。电影《芳华》说的是文工团内部的事,我的文章说的是战斗连队业余娱乐的事,两者毫无关联。至于那个女兵,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人真事,我是用同情的笔调来写她的,并不抄袭于任何人。
   关于电影《芳华》,也同电影《红高粱》、《老农民》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于同一个事物,每一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应该宽宏大量,而不应该勉强别人也去同意你的观点。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你是不是到了不惑之年,我并不清楚;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已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了,我已有了自己的看法了。我看过很多有关电影《芳华》的各方面的影评,晚秋枫叶老师也可以找到再好好看一看。要综合各个方面的评论全面地来看,不要只站在一个角度上片面地去看问题。不管《芳华》究竟如何,好也罢,坏也罢,与我毫无关系,但我确实不想与它有某种牵连。
   我可以肯定你对我是好心,“意图褒扬我描写人物手法好,像《芳华》一样。那个女孩子,极像《芳华》中的一位女孩儿。”但你确实在客观上办了坏事,也可以使别人理解为“这篇文章与《芳华》一样争议很大,褒贬不一,文中的这个女兵是抄袭于《芳华》。”写评论应该指盆说盆,指碗说碗,最忌讳这一点,你看此文的这么多评论,谁都不敢像你这样做,而你却这样做了还浑然不觉。你严重地伤害了别人,还认为自己蛮有道理。对于您送给我的三顶大帽子,“文革”呀,“极左”呀、“无限上纲”呀,我笑而纳之,天气寒冷,正好御寒。多谢!多谢!
   请代问您的先生好,并请您的先生也审阅此信,必要时也请他给你把把关。
   你一下子又给我写了两个评论。对于第一个,我还很欣赏;对于第二个,我就有感觉了,因此就给您写了以上的话。
   此致   
          鞠躬
   您的文友 孙巨才
   2018.1.27.
23 楼        文友:樱雪        2018-02-01 08:42:06
  祝贺老师斩获精品,老师很给力,不但高产,而且质量都是刚刚的,我辈的楷模,向老师学习。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2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2-01 09:07:11
  感谢樱雪主编的肯定与鼓励,您的话就是我继续提高的强大动力。我能够取得如此之成绩,完全是与樱雪主编和娇娇社长、乐歌副社长的严格要求和耐心劝导分不开的。娇娇为了严格要求我,给我退过几次稿,我当时想不通,有点情绪。后来在她的飞笺劝导下,我终于明白了,她这样刺激我、严格要求我,就是为了让我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我现在的水平有所提高,确实与娇娇的逼迫分不开。
   我感谢娇娇,感谢樱雪、乐歌,感谢丁香社团的全体文友们的跟帖造势与大力支持!
2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2-01 09:11:19
  这篇文章能够获得精品,成绩归于全体丁香人。我感谢娇娇,感谢樱雪、乐歌,感谢丁香社团的全体文友们的跟帖造势与大力支持!
25 楼        文友:娇娇        2018-02-01 10:42:13
  祝贺老师作品获精!老师真棒!加油期待更多精彩!
娇娇
回复25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2-01 13:03:41
  感谢娇娇社长!您的热情鼓励是我以后能够继续获精的强大推动力量。
26 楼        文友:古不为        2018-02-03 09:43:40
  巨才君好文章!拜读点赞!
回复26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2-03 12:13:05
  感谢古不为老师的支持和鼓励。
共 26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