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那些年,年味正浓(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那些年,年味正浓(散文)


作者:若雨沐卉 白丁,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35发表时间:2018-01-26 20:22:40
摘要:儿时的年啊,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欢畅、热烈的歌声、幸福的笑容;儿时的年啊,是那撑破昔日的街巷,攒动的人群,重重的年货,喧天的锣鼓,火红的灯笼……

年味是火红的灯笼,烫金的对联,殷红的窗花,噼里啪啦的爆竹,也是一桌团圆饭,一声祝福,一份期盼,更是阿妈的驻足远望游子搭乘的列车。
   儿时的年最热闹,也最让人期盼了。“腊八节”一到,年也就悄然来临。奶奶乐此不疲地招呼儿女们都回家吃腊八粥,喝它是年前的一个小团圆,提醒在外的游子该回家过年了!
   腊八过后,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在我的家乡年前还有一个重要的日子,就是腊月二十三——送灶神。这天妈妈要买灶糖,传说在晚上送灶神时,给灶神吃了灶糖,灶神回天宫的娘家,就不会胡说。对于这一年中你们家中的磕磕碰碰及对灶神的不敬,灶神会只字不提,保你们全家平安。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最盼望的是让灶神娘娘快点享用灶糖,然后我们好解馋。为了尽快吃到灶糖,我们兄妹坐在厨房门槛上等上半个多小时都不嫌累。就等妈妈发话,好冲进厨房抢灶糖吃。看到谁的牙被灶糖粘住了还要高喊“小馋猫,小馋猫,吃了灶糖牙掉光光……”
   年对儿时的我们来说,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买新衣服、吃好吃的。即使平日里经济拮据,但随着年关临近,父母就是借钱也要为孩子买过年的新衣服。按照“规定”要等到除夕夜晚才能穿,而我们总是忍不住偷偷趁妈妈不在时拿出来在镜子前比划,臭美一番。好吃的也是如此,糖、瓜子、水果等都是被大人们放起来,等到过年时才可吃,但有一件特有口福的事是现在人所不及的。腊八一过,农村人家,家家杀猪,挂腊肉,炒臊子。农家人热情好客,一家杀了猪,要宴请左邻右舍,好友吃肉。可以说整个腊月,村子里天天有宴请,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在农村人家养猪的越来越少,这一习俗也渐渐淡化了。
   盼了一腊月,年终于来了。在我们家乡,除夕要上坟,迎接祖先过年。男人、孩子们上坟,贴对联,女人们准备年夜饭。在我的家族中,除夕夜晚先是族类所有人祭拜祖先,然后根据长幼次序拜长辈,当然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无论压岁钱是一毛、两毛、五毛、一块、五块……都足够让孩子们兴奋一整个正月。发完压岁钱,大人们就开始喝酒。孩子们便放炮,吃好吃的,调皮的孩子也被爱玩的大人们怂恿着喝酒,看顽童出丑大人们乐此不疲,玩到凌晨一两点才肯睡觉。第二天便是“迎喜神”,全村人穿上新衣服,给牛扎上花,抬上当地的守护神神像,去找喜神所在的方位,并要带回蒿草,寓意把财气带回了家。
   这种喜庆气氛,从初一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以后才稍有减退。正月里人们走亲访友,观看社火表演。当然也有一帮孩子,自己扮一支狮子队,走街串户,给人们带来欢乐。人们对孩子也是大方的,所到之处必会接待。一盒烟,一瓶罐头,几块钱,足以让小伙伴们津津乐道一整年。
   要说腊八预示着年的开始,那正月二十三则意味着年就要结束了。聚起一堆财,点燃一团火。跳过一身轻,撒出一片情。家乡有一习俗正月二十三,名曰“燎疳”。“燎疳”顾名思义即“了干”,就是这天一过年就结束了。其实,正月二十刚过,老阿爸就已拉着车子去割蒿草,老阿妈就已为儿孙糊“干媳妇”、“干女婿”,名曰“干娃娃”,传说挑了“干娃娃”,月老就为孩子的姻缘牵了线,长大后婚姻就会称心如意。儿时的我们傻傻的就像护自己的爱人一样护着“干媳妇”、“干女婿”,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当“干媳妇”、“干女婿”,随着蒿草被点燃时,我们不免要来个生离死别,不过很快被大街小巷彤红的火苗、兴奋的男女老少所感染,也要在那火苗上跳一跳。如今明白这火燎去的是去年的不如意,照亮的是今年的新气象。
   儿时的年啊,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欢畅、热烈的歌声、幸福的笑容;儿时的年啊,是那撑破街巷,攒动的人群,重重的年货,喧天的锣鼓,火红的灯笼……

共 14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岁月匆匆又一年,春节不仅仅是味觉的记忆,更是一种历史的沉淀…《那些年,年味正浓》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以回忆的手笔叙述,以流畅的言语叙说,在自己童年的记忆里,那些年的过年热闹,那些年的年味更浓。文写从“腊八节”说起,腊八过后,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年对儿时的我们来说,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买新衣服、吃好吃的。盼了一腊月,年终于来了。在自己的家乡,除夕要上坟,迎接祖先过年。男人、孩子们上坟,贴对联,女人们准备年夜饭。这种喜庆气氛,从初一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以后才稍有减退。要说腊八预示着年的开始,那正月二十三则意味着年就要结束。作者文记感触深许:“儿时的年啊,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欢畅,热烈的歌声,幸福的笑容;儿时的年啊,是那撑破昔日的街巷,攒动的人群,重重的年货,喧天的锣鼓,火红的灯笼;儿时的年啊,愁也罢,苦也罢,爱也罢,愿也罢,都碰碎在昨天的酒杯,畅想着明天的美好!”欣赏了,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8-01-26 20:24:39
  文写一方春节习俗介绍中。
2 楼        文友:程南        2018-01-26 20:26:37
  文写条理清晰 ,岁月的记忆,儿时春节年味热闹欣喜。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1-26 21:26:30
  过去的年是从腊月开始的,一碗腊八粥下肚,年味就开始弥漫在空气中!作者以娴熟地笔触,带给读者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的年味,让人感受到温情和快乐!
4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8-01-26 22:00:05
  文笔流畅,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童年的年味历久弥新,令人难忘。欣赏学习佳作!感谢老师赐稿荷塘!精彩无限!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5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18-01-27 06:44:53
  年味浓浓,让人难忘。乡村里的年味更浓,更热烈。文章读来感情饱满,对过年的期盼,年节的准备,过年时的乐趣,人物的情感层层铺展,读来有趣让人回味无穷。很想在回到从前的乡村,过一个老师笔下的新年。
6 楼        文友:言农        2018-01-27 11:48:04
  第一段就让人看到了年,听到了年,闻到了年。最后一段让人看到了喜庆,看到了热闹,看到了年给人们带来的那个喧天的幸福。很美,这样的年在儿时,在农村,在记忆。作者语言朴实,写年的活动,年的欢笑,年的乐趣,要详略得当,有所侧重就更好。注重作文细节。祝更多作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