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腊八粥的味道(家园·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腊八粥的味道(家园·散文)


作者:踏水明霞 布衣,28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53发表时间:2018-01-26 21:25:38
摘要:年关将近,但愿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种味道!

腊八喝粥,在我的家乡,无论家境如何,都会遵循这一风俗。
   虽然说腊八粥源于佛家寺院的腊八法会,但如今对大多数人来说,腊八粥充满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的含义。
   早上,我依传统做了腊八粥,但粥里已不只是小时的八种杂粮,桂圆、莲子、枸杞、紫米等食材的加入,让腊八粥红里透着紫,紫里透着黄,散发着香浓醇厚的香味儿,但是留在唇齿之间的,仍然是小时腊八粥味道。
   “腊七、腊八冻死鹅鸭”这是小时候经常听到谚语,那时,感觉一冬天都是冰天雪地的,寒冷的西北风总是嗖嗖地刮着,尽管我家里的后门用玉米秸秆堵上了,可灶前的水缸里,仍然冻成厚厚的冰。母亲开始做饭时,要用刀凿开上面的冰层,从冰洞里舀水。
   一年,母亲从进腊月就开始搜集杂粮,端午节留下的半碗黄米,只有谁生日才舍得放一把的爬豆(学名,花腰豆),平时给奶奶熬粥用的小米,来了客人才能吃得到的秫米,再加上花生米,大黄豆,玉米渣,母亲怎么数都不够八样,翻遍了所有家当,愣是找不出来第八种杂粮,依门犯愁的母亲突然眼前一亮,房檐下的豆角种子一串串地挂在那里,母亲抬手把种子取下一串儿剥开,一大捧花白相间的豆粒儿,终于凑够了八样。
   腊月初七,母亲将不易煮烂的豆粒儿用水泡上。
   腊八,天还没亮,母亲就开始煮粥了。
   一大锅粥里,非同寻常的豆儿在锅中翻滚着,灶里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不断冒出白白的热气,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瞬间,厨房不再寒冷。从远处看,像是家里办大事情,热气腾腾。待到腊八粥的香味飘进屋子时,我们才开始起床。放桌子,拿筷子和碗,期待着盼望已久的腊八粥。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碾子碾压玉米,碾碎的玉米渣,不像今天我们吃到的玉米碴,是经过去皮儿磨碎的。下锅的玉米渣,用笊篱打捞浮在上面的玉米皮儿,但大多数皮儿依旧还在玉米渣上。在我的记忆里,最不爱吃的就是玉米粥,所以,一年最期待的是吃腊八粥。
   母亲把一盆冒着热气的腊八粥端上桌子,浓浓的香气弥漫在清冷的空气里。
   母亲又开始做腊八菜。
   说起腊八菜,每年的晚秋,母亲都把长化了的窝瓜(就是长到一半就蔫了的瓜)切成片,用铁丝穿起来晾干,也奇怪,那个年月连窝瓜都很紧俏,不像现在,家家户户秋天里有吃不完的窝瓜。母亲把平时省下的一把豆角一劈两半晒干,吃茄子时把茄子拖把剔掉里面的筋骨,晾干留下来,我们叫它们干菜。这些干菜平时是舍不得吃的,留在腊八这天吃,这天的菜比往日还多了些油水。
   开饭了,一大盆腊八粥,两大碗腊八菜,一碟翡翠般的腊八蒜更让人养眼。
   腊八蒜,也是母亲提前用醋浸泡的,专门留作腊八才可以吃到。听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过去,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难怪生产队每年都会在这一天结算当年的工分。
   全家八口人围坐两张桌子拼在一起的长桌上,吃着一年最浓稠的腊八粥,别有一番滋味。
   屋外滴水成冰,屋内是热气腾腾,笑语欢声,那是怎样的一种温馨啊!喝粥、吃菜,奶奶还把平时珍藏的一包红糖拿出来,让我们放在粥里吃,我们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那种淡淡的香甜,如春风般绽开,那粥的味道,浓稠绵长,直到现在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一大碗粥腊八粥下肚,顿时温暖了全身,腊八粥拂去了我们一冬的寒意。刚要伸手盛第二碗,一大盆粥只剩下底儿啦,我拿起粥瓢(当年都是葫芦瓢)把余粥刮给最后上桌的母亲,母亲要分给我一部分,我违心地说吃饱了。
   桌子撤下去了,要刷盆刷碗,我急忙把盛粥的盆揽了过来,拿起小勺,一点一点刮下盆里没有盛干净的粥,用舌头把那粥瓢外面舔个净。母亲看出了我没吃够,笑着说:“傻丫头,过了腊八就是年了。”这不是奶奶常说的吗?“大嫂、大嫂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到了母亲嘴里把“馋”省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白,过去怎么有那么多的馋人,张三家的儿媳在粥锅里偷偷煮个鸡蛋,李四家的媳妇背着婆婆偷换二两豆片,王麻子家的老婆煮粥特意煮几个粥疙瘩……在大街小巷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那是贫穷造成的呀!现在这种声音早已销声匿迹了。
   诗词群里,分外热闹,每人都写腊八粥,似乎都有同我一样的感觉,“八宝熬出滋味乏,不是童年样。”
   小时候,一块糖可以让我两眼放光,一顿好饭可以让我们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幸福的感觉是如此的简单。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盈,天天都可以吃腊八粥,让我们失去了对节日那种眼巴巴的企盼,或许我们要的不是粥的味道,是期盼的味道吧!
   有人说,人似乎都有一种味觉固执,但坚守故乡的味觉记忆却是永久的。人到中老年,对儿时的味觉记忆更甚,或许这也是一种乡愁吧!
   我忽然想起了一个惟妙惟肖的故事,“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当了明代的开国皇帝后,每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总觉无味,总想着他当年落魄时,肚饥口干,一位讨饭婆子做给他喝的“鲜美无比”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当皇后找来当年做汤的讨饭婆子,照当年老样用剩饭、剩菜、黑锅巴、白菜帮煮了一碗汤时,朱元璋傻了眼。或许是大鱼大肉让我们的味蕾开始麻木了。
   年关将近,但愿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种味道!

共 21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碗腊八粥,一段儿时记忆!是生活,是成长,是人生,是浓浓的爱和亲情!本文用细腻的笔触,由近及远,逻辑清晰地将关于腊八的点滴串在一起。着墨最多的当属文中提到的母亲!是啊,母亲在腊八节这天的忙碌,不正是普天下的母亲对儿女无私付出的缩影吗?【山水神韵编辑:还你清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还你清新        2018-01-26 21:30:46
  明霞的文章,我反复看了几遍。感觉还是不错的!冒昧的说一下啊,倒数第五节的出现貌似突兀了。其实可以放在文章开始,总之,后边的几段还可以好好琢磨一下。
回复1 楼        文友:踏水明霞        2018-01-27 10:34:19
  谢谢清新的指点,敬茶!
2 楼        文友:禅香        2018-01-27 21:32:16
  很喜欢那段,将门前的豆角种子凑成第八样宝。很有生活气息,很有烟火味道的一篇散文。我想清新的意思可能是段落衔接问题吧。总之已经很好了,采用的是插忆的手法。问好,祝福!
生活做了一个梦 梦很长又很短 梦醒了,生活死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