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多娇】年集(散文)
“娃娃你甭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儿歌不知流传多少年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生活贫乏,一过“腊八”,人们就隔山差五去跟年集,今天买些蒜苗,明天买些葱,今天购些调料,明天买几张画张,反正天天上街,天天就有买的东西,直到大年三十日,除夕夜到了,东西也基本买齐了。
那时学校假放得早,每次跟年集,我都要吵吵闹闹跟上父亲,帮父亲拿上布打打,蛇皮袋子等。父亲知道我爱吃籽麻糖,每次一到街上,第一件事先给我买上一毛钱籽麻糖。
腊月的集上,人山人海,不亚于每年农村过会,有卖衣服的,卖鞋、袜子的,有卖头巾帽子的。在卖吃食摊位上,有卖油糕、甑糕的,面皮、热粉的,猪头肉夹馍的,应有尽有。我紧拉着父亲的手,一双黑瞅瞅的小眼东张西望,大街上五颜六色的风景吸引着我,叫卖声、吵闹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大街两旁摆满了年货,街道中间黑压压的人群南来北往地向前挤着走着,父亲说“这跟一次年集,比干一响活还累”,吼叫声比城市还热闹得多。
记得有一天晚上,母亲对父亲说,“咱娃书念的好,咱原来说娃考八十分就买新衣服,现在娃两门主课都在九十分以上,今年咱年货那怕少办些,都要给娃买身向样的衣服。”“行,那就买一身吧。”只听父亲说道,我心里偷偷乐了,我多么想穿一件新衣服,在同学面前风光、风光。
第二天父亲叫上我,一块儿上街了,母亲也跟着去了。这是我第五次随父亲跟年集,在大街上,我们转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年货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选择什么才好。只听母亲对父亲说“咱先给娃买衣服,其它最后再说”,说完我们三人向街南头卖衣服的摊点走去。
细心的母亲挑选着衣服,一身衣服大、小试好后,母亲又讨价还价,在说好价钱后,她撩起衣服一掏钱,呀,钱不见了,衣服装钱的兜兜不知什么时候被小偷割了一个口子,五张拾元钱不翼而飞。
母亲一下惊呆了,两腿都几乎站不稳了,我急忙上前扶住她,只见母亲两眼泪水直流,那时五拾元钱可不是个小数字啊。十五六岁的我也心里难受,使我狠起了那个千刀万剐的小偷,我心里默默想着:如果我真碰见那个小偷,非狠狠咬他两口不可。
只听父亲叹叹气:“算了,丢了就丢了,生气也没用。”我看母亲泪流滿面忙说:“妈妈,衣服我不买了,咱们回家,我不喜欢穿新衣服。”卖衣服的女人看到母亲哭着,忙掏出自己手拍给母亲擦泪。爸爸望了我一眼,忙从他身上掏出十元钱,付了衣服款。那女人看到我们今天的遭遇,从钱包里给父亲又找了一元。
这一次年集,没有跟好,只给我买了一身衣服,什么年货也没办,我们三个人,穿过人群,一路无语,默默走着,逛年集的熟人不停给父母亲打招呼,父亲应和着,母亲牵着我的手,低着头向回家的路上慢慢走着。从街上回来后,母亲躺下睡了一天一夜,不吃不喝,我心痛极了。难怪母亲难受,在那个一匣火柴二分钱、劳动日值一天三毛钱的年代,五十元要买多少东西啊,可以说全部办齐年货都没问题,这全是父母亲的血汗钱。
从那以后,母亲到腊月三十也没跟一次年集,一切年货,都由我和父亲办理。从那以后,我平时偷偷攒的五毛钱在身上再也不敢装了,生怕小偷又偷去,悄悄放到我最隐蔽的小钱盒内。从那以后,父亲每次上街,我紧紧跟着,父亲挑选着年货,我注视着身边的人,只怕谁又偷走父亲办年货的钱。蒜苗买下了,葱卖下了,调料买下了,去跟一次年集,多多少少购回一点东西,年货在我和父亲的搭理下,慢慢齐了。
那个年代,经济贫乏,人们温饱都没解决,当时流传一句俗话“有钱没钱,跟集过年”。更有人乐观的调侃说“一根蒜苗一根葱,欢欢喜喜过新春”。那时说是办年货,往往也没买的啥,只图的是一年到头,逛个年集,看看热闹,散散心。在年集上见见熟人、朋友、亲戚,诉说一年到头的酸辣苦甜。
跟最后一次年集,记得我帮妈妈扫完舍“即打扫卫生”,又一次和爸爸上街跟集了,母亲再三叮咛我,买几张窗花,要带喜字的,再买几张画张,记牢把“六神”请回。如果肉在便宜,在割上二斤,因前天爸爸己经割了三斤。我知道过年家里有队上分的十多斤白莱、十多斤红罗卜,这些并不重要,过年都用不了。
其实过年赶集并没有买的啥,记得奶奶曾经说过:“过年就那一天,随便割点肉,买几斤葱,几斤豆腐就行了,油炸一下豆腐,吃顿哨子面就行了。”我常记得,大年三十日还有赶跑集的,因为三十日,只有半天集市,后半天卖东西的人要回家过年,所以买东西的人必须跑着去,跑着回,人们把这叫跑集。
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吃过早饭,人们都贴对联、贴窗花,母亲让父亲先“请”六神,这时父亲才记起忘了请“六神”,他急忙向邻居借了辆自行车,等赶到集市上,一看街道啥都有,唯独没有“六神”,父亲慌了,又骑车赶到十多里外的另一个镇上,才“请”回了六神。
农村有农村的讲究,人们一般过年,一定要请“六神”,请“先人”。正月走亲戚,有父亲挂的手工挂面,每家两把。父亲早就用报纸包好放下,走时一拿就行。
日月似箭,风风雨雨过了一年又一年,祖国大地,繁荣富强,日新月异。我门前的大槐树也长大长高了,过去仓桑的岁月再一去不复返了。我也年过花甲,但年集越来越发展壮大,五颜六色的商品比过去更丰富、更多、更喜闻乐见,过年再也不那么寒酸了。肉、菜、烟、酒、糖、茶也上档次了,走亲戚在也不拿挂面了,在年集上一次购买几百元礼品,给孙子压岁钱也多了。
年集更火了,愿年集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