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被纯粹覆盖的世界 ——浅探著名诗人翟营文诗集《背靠亲人和万物》
他谨慎掂量自己的人行道,将生命中灰色的部分用清峻庄重的言语轻轻抹去,内心抱定自己的春天,诗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在微微的震撼中完成纯粹的覆盖。独有的表达方式令诗节仿佛多了一层潜在的魔力,将诗中蕴含的正义与豁达逐渐加深。身体被涂成铜的颜色。只要看见自己灵魂的镜子没有尘埃,整个世界对于他便晴空万里了。
他在《左边是桃花》一诗中写道,“右边的风镐转动/不断追问时光的深度/右边的面孔被灯盏照亮/被风霜侵蚀/又变得坚硬和煤的坚硬相等/右边的手臂肌肉绷紧/生活的沉重压疼右边的肩膀/而左边恰好空出来/可以安放一只柔软的手臂和一曲舒缓的音乐/春天的夜晚泡沫一样的蛙鸣/左边的马路上伞的位置空着/一个孩子在左边微笑/左边的季节现在是三月/他轻易就绕开了满树的桃花/左边眼中的泪水流向了右边。”
诗人在这首诗中,用右边风镐的转动来形容岁月风驰电掣的速度。那种看起来均匀有力、无迹可寻的载体总是以无形的压力时时窥探着人间,让诗人的心无法安放,由此催化了虚无。物走星移中,他一次次查究时光的深度,追问生命的意义。当右边的面孔被灯盏照亮、被风霜侵蚀,却也顺理成章造就了他如煤一般的坚硬。这里的灯盏指的是光芒,风霜指的是困顿。用以暗喻人活一世,凡事盛衰兴替、变化无常。
生活的沉重压疼了右边的臂膀,诗人没有伤春悲秋,反倒发现肌肉变得更加强劲有力。充满慧心的他总能在艰辛中看到一抹亮色。因为他知道,水果既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寒冷的雨水能更加使其成熟。
他在低处仰望巨大的光亮。把右侧暗喻成在外奔波时的沉重,把左侧暗喻成回到家时的放松。左侧的臂膀闲歇下来,他用安顿的柔软为自己播放一曲舒缓的音乐。当心情开始慢慢沉淀,他一点一点掏出内心的寂寞,在春天的夜晚假设一场蛙鸣。那些轻而发白的声音,时而清晰,时而缥缈,隐荡在耳畔,漫无边际。
左边的马路上伞的位置空着,一个孩子在左边微笑。隐喻的形式可感可触。天上不存在特定的标志。诗人没有紫竹为柄的保护伞,却照旧笑得像个孩子。内心的品质不断弥散,季节指向三月份,一个转身,他轻易绕开了满树的桃花。
桃花的花语,向来有爱情之运一说。当深谧的风围在左右,他左边的泪滑向了右边。
很明显,诗人在这首诗中,没有进行太多叙述上的优雅,也不同于以往的明亮,反倒是有种深颜色的痛感萦绕心间。速记的符号,参杂隐而不见的哲思,将生命的韵脚精准老道地呈现出来。主观的宇宙瞬间划出两条平行线,两侧各自完整、各负其责、阴阳平衡、捭阖有道。
在这首诗中,诗人仿佛要强调一个事实——生活,就是一种折中的体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若右边负责承受尘世的沉重与辛酸;左边就要负责中和右边所承受过的一切。飞逝在左、凝固在右;右边坚硬、左边柔软,软硬兼具,常态人生。
左侧是迷茫的懵懂,右侧是奇异的夜晚。开不落的花,一半忧伤一半明媚,多像左心房右心房住的快乐与悲伤。右绿左红,遗忘了经年的泪水。爱情,像信号灯一样准时,却难求一个完满。永无休止的轮回之火,烘烤着野草里的苦味与馨香,也纯粹烘干了左边那朵潮湿的桃花。
了解一切,就会原谅一切。世上事无所谓好坏,思想使然。——莎士比亚
以水的姿态流淌,以火的性格燃烧。翟营文的世界,是诗意盎然的世界。丰沛的灵感,像是触握到缪斯的双手。他的内心藏着一条叫做诗歌的巨龙,可以凿破寒冰,也可以令伤口美丽。尘世的锁链,无法桎梏一枚青果的发育。火焰在黎明独舞,他在风中保持飞翔的姿态。他的世界几乎同鲁宾逊一样孤单,却能背靠亲人和万物,给世人以纯粹的打动。他宣扬积极向上的主题,融合意象上的巧妙及语言上的精炼,内容多元不落俗套,肌质新奇个性鲜明。诗意的金句不断蕃息,一经捧读,视线再无法移开。
他的诗如待沽的玉,可以温润的叫醒远方,也可以令那些离散的灵魂坐上春天的椅子。天空在飞行。云朵游动,岁月可拘,他的纯粹从初始那刻不再停歇。当生旅的火车轰轰驶过,时间的大钟渐渐浮出诗歌二字。这是汗水和力气交汇的时刻,大锤小锤开始工作,他在锤炼中不断修改自己。迷途漫漫,终有一归。掏出心中的铁,毫不犹豫掷出去。通红的炉火越烧越旺,在一片纯粹的炽热中,他心中的那块铁豁然透出金子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