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部队是一所大学校(随笔·旗帜)
我在上中学时,就努力学习,希望考上大学的,初中老师给予很高的希望,因为初中考上高中的就是不多的几个人,五分之四的初中毕业就打工赚钱了。那时候上高中也是比较困难的,高中的老师说了:全国招生27万人,不努力学习,想考上大学是没有希望的。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老师说的不一定正确,我没有努力学习吗?自我感觉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还是没有考上大学。关键是那时候全国的大专院校一共才招生27万人,太少了,如果当时招生100万人,或者招生像现在这么多学生,多达五、六百万人,我上大学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没有上大学,还是想走出去见识一下世面的。当兵去,是许多年轻人的一个选择。我报名了,当时说是海军,去海南岛,那可是冬天不需要穿棉衣的地方,可以看大海,可以坐军舰,可以看见台湾的商人在海南岛投资办厂做生意,甚至可以在海南岛和台湾的人说话拉关系,找一个机会就能去美丽的宝岛——台湾岛,看看那里的“外婆的澎湖湾”,这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名。
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总算是一个希望,自然这么好的海军,又去美丽的海南岛,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接下来就知道了竞争是激烈的。村干部说了,县里乡里只给村里一个当海军的名额,报名的青年人就有十几个。最后村里去海南岛的海军多争取来了两个名额,去了三个,仍然没有我。
上大学,名落孙山;当海军,化为泡影。村里干部看上我的高中学习成绩还不错,就建议我当民办教师,乡教办室也感觉我在高中学习很努力,应该有前途的,说是可以一边教书,一边复习,说不定来年就可以考上大学的,即使考不上大学,将来可以考公办教师。
在教书的时间里,我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节目。路遥的小说《人生》故事情节吸引了我,主人公高加林就是教书的民办教师,虽然没有去当农民,但是他也想当兵,只可惜他也是没有当兵去的,最后民办教师也被人顶替了。我也想起来了,在我们身边想当民办教师的人,也是不少的,说不定在什么时间,我也可能像路遥的小说《人生》里面主人公高加林一样,被那一些有后台的人顶替的。
第二年又是有一个当兵的机会,我又一次报名了。这一次,我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
当兵之后,我就认真学习自己带到部队来的高中课本,全连的新兵,只有三个高中毕业生,后来知道了一个是高中二年级学习并不好,一看毕业考大学希望不大,就来部队寻找机会来啦;一个是高中毕业,是文科,在那一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文科在部队考上军校的机会并不大;我是高中毕业,学的是理科,所以自我感觉是很好的。副指导员知道了情况,就鼓励我加紧学习,准备考军校。那一个文科高中毕业生,一看部队的情况,就找了一个机会学习驾驶技术去了,那时候会开汽车,也可以发家致富,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年我就参加了部队的预选,成绩不错的。在全团排名靠前,据说是第五名,凭过去的经验,全团一般都是考取军队院校十名以上的,所以,许多人就认为我一定会考取军校的。老家的老师、同学,来部队的同乡、战友都认为我是有把握上军校的,有的还提前改口叫“排长”了。我也是加倍努力学习,决心奋力一搏。
有一个老兵,在我低头看书没有注意的时候,拿着排长的军官帽子,直接戴在了我的头上。其他几个战友起哄,笑着说“看看我们的新排长,这么认真学习,是不是马上提拔起来当连长了……”
我这时才知道了,大家在给我开玩笑的,我马上把排长的帽子,拿下来还给那一个老兵。其实我是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这是迟早的事情。有一句名言说的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我是很想在部队大干一场,追求更远的目标,争取当一名好士兵,有当一名将军的雄心壮志。
当然,我也听到了一些人的背后议论:考军校,那不一定是看谁的课本知识会的多,就可以上军校了,背后活动拉关系送礼才是成功的关键,看他那样的一个书呆子,能考上军校才是怪事呢。
没有想到背后议论我的这一句,就让他给“不幸言中”了。真是在我参加全军统一招生考军校时,发生了意外。首先这一年全团只有五个人考取了军校,团领导就非常意外,几个比我成绩差一些的,已经来了入学通知书,向我告别时说:等一等吧,我相信,军队大学绝对会给你来入学通知书的。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开学的日子,我没有等到属于我的入学通知书。副指导员探亲回来,看见我就问:“你怎么没有考取军校?这么好的成绩,难道说是谁在背后去捣鬼不成?”
我也是有这样的猜想,我写了信,邮寄给考军校之前给我们开会的干事。干事当时开会时就说了:发现谁敢搞不正之风,发现有什么可疑动向,有什么人请客送礼拉关系,都可以写信举报,我们一定会认真调查处理的。
我就希望上级领导重视,派出调查组来调查清楚,还干部一个清白,还我们一个明白。我的信,还是有效果的。在新年元旦之后的一个早晨,营长对我说:“你的信,写的不错。领导调查清楚了,没有人捣鬼。你今年没有考上军校,明年想考军校,就继续学习,不想考军校,回家发家致富,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
营部有一个会写新闻报道的老兵,他对我说:“考不上军校,也是无所谓的。我就是文科生,考军校没有希望,现在我已经在军内外报上发表三十篇稿件了,现在我们县宣传部,就想叫我早一点退伍,去宣传部上班呢。”之后,他把他的报上发表的文章剪贴本,拿给我看,我看了看,真的不少,一查已经31篇了。几天之后,我在《前卫报》又看见了他的一篇文章。
我在心里又一次有了希望,向报社投稿,争取在军内外报社发表文章。
阳春三月的一天上午,营长给我说:全营有一个学习新闻报道的名额,其他人就不考虑了,首先推荐你去,你想不想去?
我当然高兴去,这是一个见到新闻报道写作高手的学习机会。于是我就到师政治部宣传科报到,在新闻报道学习班和来自全师各部队的三十多名战友一起学习了四个月。听了部队优秀报道员写作高手的讲课,听了地方报社记者的讲课,看了新闻报道有关的书籍,跟着记者、通讯员去实地采访,我终于在济南军区《前卫报》发表了一篇稿件,在当地报社发表三篇稿件,可以说是学有所成,满意而归了。
连长看我有了成绩,和指导员一说,就定了我当文书。老文书是写毛笔字非常漂亮的,他在部队六年,没有转成志愿兵,没有考上军校,认真写毛笔字,据说家里他的老父亲已经给他联系好了,去学校当民办教师。他给我说了不少,交代我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被盗,如果枪支弹药被盗,是要判刑的。
我感到当文书的确责任重大,非常小心,生怕发生什么安全事故。
这时有一所军校来了十多名“学生官”,到我们的连队实习。所谓的“学生官”,就是在地方大学已经学习两三年了,被军队院校招过来,再在部队的军事院校继续学习一二年,毕业就到部队去当排长的,这是部队进行“知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一个办法。这一些“学生官”来到我们连队,就被分到各班了,一起参加训练。
在一次“万米长跑”的活动中,一个比较瘦小的“学生官”,跑了一半就晕了过去。他在卫生队治疗时,我这个文书就担负起陪护他的任务。他很担心被处分,很担心被退回地方大学去,很担心将来被人看不起……
我就劝他:部队的领导,是看问题很全面的,不会因为这一次跑一半的问题,就退回地方大学的,故意跑一半,怕苦怕累去装晕,是会被处分的,你不是故意的,不会被处分的。你的精神是可贵的,说不定还会给你奖励呢。
他听了我的话,就慢慢的开心起来。一个月之后,“学生官”离开我们的连队,要回军队院校了,这一位“学生官”真的得到一次“嘉奖”,他高兴地告诉我说:“我得嘉奖了。今后我一定更加刻苦训练,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排长。”
后来我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发表稿件多了,就不当文书了,转为“志愿兵”,拿上了工资。去连队了解情况时,发现了一个情况。一个连队的饲养员,不怕苦不怕累,把连队的猪喂得膘肥体壮,本连队官兵吃肉不花钱,多余的猪肉还卖给其他连队赚钱不少的。年底大家推荐给他立功受奖,最后团里真为他荣记三等功一次。
好思想,好传统,立功受奖大家没有意见。问题是第二年,一个兵主动要求去喂猪,平时不认真喂猪,猪被饿得四处乱跑,都是排骨,后勤处长和助理员来检查猪圈时,就开玩笑的说:“你们连队的猪,很瘦的,吃排骨不需要去肉的,瘦猪饿得四处乱跑,跳出猪圈四处找吃的,比人跳障碍还快呀。”
但是,他每一天都给连队买肉,官兵照样心安理得的吃肉,他每月给连队交钱,比那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兵交钱只多不少。
年底评功评奖的时候,他自己毫不掩饰的说:想立三等功。有人反对,说“他在名利面前伸手要立功受奖?他和去年荣记三等功的战友不能比,人家是不怕苦不怕累,军队的好传统;他是怕苦怕累,精神不一样,不能让这样的精神流传下去的。”
有人马上给予辩驳说:“我们连队的官兵每天照样去吃他花钱买来的猪肉,每天、每月官兵的身体都不受影响,我们连队的收入只多不少,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精神、传统是什么?叫几个笔杆子,写一写,吹一吹,什么好传统、好精神就都会出来了。”
最后,这一个兵还是被荣记三等功一次。有人跟我说:他是沿海地区的,他们那里的青年人都不想当兵,地方政府有政策鼓励他们的,每一年给补助一万元,如果谁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一次,地方政府再多奖励一万块钱的,嘉奖也是给一千元奖金的。其他地方,当兵一年,才给300多元补助的,立三等功、嘉奖,什么都不给增加的。看看来自沿海的他聪明吧?
当然,有的人就是聪明,名利双收。过去立功,只是精神奖励,没有金钱物资的。沿海地区政府一心发展经济,本地富裕了,年轻人只顾自己发家致富不去当兵了,地方政府为了鼓励本地青年人参军在部队建功立业,拿钱补助军属,奖金和部队的立功受奖挂钩,的确是一个新现象。为此,我思考了许久、许久。
这时我又听到一个信息,说的是有一次公交车上发现了小偷。当时有人说停车抓小偷吧。司机停车,小偷马上下车就跑。大家议论,有三个人被掏包。一个说“我丢了100元,我跑不赢小偷,认倒霉了。”
另一个说“这小偷真可气,抓到他打一顿,也够可怜的。下一次我打出租车,小偷不会偷我的钱了吧?我已经接受教训了。”
一个年轻人下车去追小偷,一个妇女也下车跑了几步。车上有人说“妇女别追小偷了,被小偷打了受伤,更划不来的。”妇女不再追小偷,回到车上说“被打受伤,就更加倒霉的。我丢了100元,怪可惜的……”
小偷看到年轻人一个人在追,就扔下100元,说:“我没有掏你的包,给你100元,你就不要追了,好兄弟。”
年轻人不要钱,几分钟就追上了小偷,扭送派出所了。原来年轻人是一个穿便衣的班长。这事被当地报社表扬了,部队给他荣记三等功一次。这事让我也思考了许久,后来全国出名的徐洪刚,也是穿便衣回家,在汽车上主持正义,追下车与几个歹徒搏斗,身受重伤,他的肠子被歹徒捅出来了,几乎伤命,被授予“见义勇为标兵”,后来又被保送上大学。这样的精神,是几万元钱就可以买回来的吗?
转眼我已经到了可以退出现役的时候了,宣传科长给我说:你们几个新闻报道员,如果想在部队干下去,我们宣传科就打一个报告,请政治部主任给领导说一下,把你们留下来继续服役吧。
我说:在部队十多年,真是对部队有了感情,那就请领导打报告吧。
这一年我们九个新闻报道员就留下来了。在去部队时就了解到一些情况,部队工资高了,想留下来的人就多了,有的为了多留一年,不惜请客送礼塞红包的。
一个小老乡告诉我说:“你们有文化,会写文章,那真是一字千金呀。没有花一分钱,就多留一年。我们为了多留一年,给人家领导送一个红包,整整一万元呀。人家毫不客气的看了看,就说:你这一次,只能保你留部队一年的,如果明年转业安置工作还有困难,我在位子上,还好说一些,如果我离开位子了,你就想其他办法吧。”
虽然部队的工资高了,但是一年的工资也还不到两万元,自己吃喝费用,父母妻儿都是需要开支的。你自己这样计算,人家有权的领导掌握你转业、留队的命运,可不是这样计算的,你爱留不留,你求人家才能留在部队的呀。
第二年,宣传科长说,今年领导不准打报告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我所在的部队领导上报材料,计划给我提拔当副连职干事,就没有安排转业,最后也没有提拔起来当干事。有人说我没有送礼,就不能提拔的;有人说:你送少了,也是不能提拔了,再说你们穷秀才,能有几个钱呀?有人说:看你遇见什么领导了,如果遇见好领导,你就是好前途,如果遇见贪官就应该考虑另谋高就了。
我在部队努力学习拿到了本科文凭,拿上陕西省作家协会的会员证,虽然对部队还有感情,但是没有当上将军,就不能在部队干一辈子了。
脱下军装我转业了,仍然关注着部队的事情,如今的军队改革,五大战区的整编,军队的打老虎都让我产生丰富的联想,我常常激动地想,解放军部队真是一所大学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