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春】手板岩·手板庵(散文)

精品 【柳岸•春】手板岩·手板庵(散文)


作者:拙园守者 秀才,1316.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5发表时间:2018-01-31 09:18:23
摘要:手板岩千秋,但它雄伟欲倾的气势荡然无存;手板庵不再,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唏嘘与伤心。


   手板岩,位于故乡的西北角。其名,因在百余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悬挂着一块巨大如手掌的钟乳岩石而来。
   在故乡,手板岩的名气很响,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小时候去亲戚家,手板岩是我们的必经之路。远远地,那泛着银辉的崖壁,总令人心生敬畏。走近了,在手板岩东头逼仄的山麓,一块巨石如天外飞物岿然于道。路外,是湍湍急流,唯有侧身弯腰,方能从其内侧的罅隙中小心翼翼地穿过。向前平步数十米,道路渐次变窄,仅二三十公分许,且紧临着哗哗作响的白岩河水。
   在凹陷的崖壁下,藤蔓如帘,阳光稀疏,滴水绵绵。水珠砸在行人的颈脖里,总觉清凉如冰,还伴着生生的痛,微微的痒。崖壁斜罩欲倾,仰望之,恍惚间天旋地转,令人提心吊胆。那只巨大的手板岩,呈兰花指般悬挂在崖壁的三分之二高度,好像如来佛祖的神手,在掐算着人间过客的前世今生……
   若逢天雨,河水稍涨,行人于手板岩下就得赤脚蹚水,那块巨石突兀处也非绕道前行不可――沿着一条倒“V”形的小径逶迤而上,小心翼翼、两股颤颤,生怕从黛青光亮的青石板小路上跌倒。当行至小路的顶端,便见数处荒芜的呈阶梯状的平台,那便是手板庵的遗址了。
  
   二
   手板庵,顾名思义是一座寺庙,因它傍手板岩末端崖壁下的陡坡,近似悬空修建而得名。
   在故乡,手板庵早在半个世纪前就不复存在了,可它依然被老人们津津乐道。
   据传,手板庵始建于明朝末期。它雄居于手板岩左侧之腰,依地形分三进堂渐次修建。那飞檐转梁、勾心斗角、画檩雕栋、展翅欲飞的身影,在崖壁、古木、滴水的掩映与烘托中,仅显一鳞半爪,似氤氲着一种古老、幽远、威严、神秘。
   那钟声,曾穿越千年,声声相催。
   那禅歌,曾悠扬温婉,掏心掏肺。
   那信徒,曾摩肩接踵,匍匐磕拜。
   那香火,曾纸燃香焚,袅袅如炊。
   那疾恶如仇的哼哈二将,那心慈面善的观世音菩萨,那神通广大的如来佛祖,……然而三界之中,谁又能做到真正的六根清静呢?
   相传,主管手板庵的最后一位和尚,是一位即将得道、痴恋升天之人。他每天在鸡叫头回前,必到那呈兰花指状的手板岩内念经功果:他只需信手抓起几块白岩河的鹅卵石,口中念念有词,随手一扬,那些鹅卵石就如魔法似地粘在了崖壁上,直达手板岩内一个数平米的平台。然后,他怀揣香纸,手提油灯,如履平地。
   白岩河水日夜喧哗着,似唱着一首没有始末的挽歌――一场血光之灾不期而至。原来,在手板岩的对岸有数亩良田,在木质的庄坊屋里居住着一户李姓人家。某夜,庄户的男主人凌晨入厕,见对岸崖壁上有豆火漂移,他因好奇而细察之。当他认清是手板庵的和尚时,在叹服之余,便善意地大喊了一声:
   “您要好慎着儿(小心)啊……”
   就是那一声好心的呼唤,可怜了在悬崖上行走的和尚,他因惊扰,失足殒命于白岩河边沿了。据说,红岩潭如鸡血玉似的河底,就是那和尚的鲜血染成的,故乡的山山岭岭、丘丘壑壑的土壤,也因怀念他而慢慢地变成了红色,这便是家乡“红土坪”的来历――那毕竟是传说罢了,不过,在手板岩的崖壁上,至今还粘连着许多鹅卵石,似乎在印证着传说中的故事。
   从那以后,手板庵再也无人打理了,但是,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还会虔诚而至,风雨无阻,因为在信徒们的心中,手板庵的诸神善良、正义、灵验。
   在那段历史倒退的岁月里,一群无知愚昧的人群,将一尊尊精美的艺术瑰宝,丧心病狂地推下了呜咽的白岩河,还把历史悠久的明代古剎手板庵付之一炬。
   据至今健在的老人说,手板庵第三进中的仙尊,是一棵由金丝楠木雕成的,座围丈余,高约六米的如来佛祖。也许是它真有灵性而怀念着手板庵的温暖,以及牵挂着故乡的子民,它在滚落入白岩河后,迟迟不肯动身。它一路漂漂泊泊,顾顾盼盼,长达半月才抵达数里外的尼潭。它又在尼潭里逗留、缓转、寻觅了很久很久,最终,才在凄然中缓缓上路。当乡亲们再次发现它时,它还在不远的茄子湾的大岩包旁依恋、哀伤、悲泣。
   当时的年代,农村人口众多,仅故乡阳庄坪的后生家,就有数十人之众。也许是心存不舍、善念、愧疚,阳庄坪的男人们,又把它抬进了路旁的大岩壳里立着。随之,就近的乡亲依然有人去膜拜,并渐成风气。不过,最终该如来佛祖像,还是被某包乡干部带着很多追随者,捡了很多浪水渣柴围着,在熊熊的烈火中化为灰烬。
  
   三
   光阴荏苒,半个世纪过去了。近几年来,因发展乡村旅游,一直有重建手板庵的传言。可是,三年前的拦河坝,淹没了手板岩山麓的行人小道,顺河修砌村级公路时,还彻底炸毁了手板庵的废墟。
   有乡亲告诉我,在手板庵开工那天,施工方请来了法力无边的李德武道师,拖了一车的鞭炮和香纸,以及道头与其它斋物,行了隆重的“开山”仪式,以祭山鬼、庙神。
   然而,在去年的夏季,却发生了一件与我好友相关的咄咄怪事:某天,张师傅在家乡的一隅送料,放工回家时,在距手板庵仅两公里处,他便出现了胸闷、头晕、眩幻之感。凭借自己的毅力,他继续前行。可是,当他行驶约七公里后,竟在一岔道口将方向左拐,又绕道四五公里,终达了手板庵的山脚――在毫无意识下制动、熄火、带剎后,懵懵懂懂地,他走进了距手板庵不远的一条深山陡谷,直到路穷崖尽、筋疲力竭。
   在家人及亲友们寻找他的过程中,他任凭手机打爆,竟动弹不得,嘶喊乏音。次日凌晨两点许,他才在惊魂、莫名、疲软中被人发现……
   手板岩千秋,但它雄伟欲倾的神韵荡然无存;手板庵不再,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唏嘘与伤心。

共 22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手板岩·手板庵》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精彩散文,借故乡景物的变迁抒发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语言精练,感情饱满,引人共鸣。故乡的手板岩和傍其而建的手板庵地理位置险峻,景色奇丽,古老神秘,难怪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走在手板岩间两股战战的经历以及周围独特的景致在作者熟稔的笔底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有关手板庵的一些神秘传说更是令人唏嘘动容,尤其是发生在此地的一些怪事更为其增添了无限神秘色彩。“手板岩千秋,但它雄伟欲倾的气势荡然无存;手板庵不再,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唏嘘与伤心。”洗练的结尾抒发了作者无法排解的无奈和遗憾,更增添文章的无限魅力。佳作!力荐文友共赏!【编辑:异乡的默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1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8-01-31 09:22:49
  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很是感叹作者文笔的洗练。编辑作者如此优秀的文字,幸运至极,幸福满满。问候作者,写作快乐!祝精彩不断!
回复1 楼        文友:拙园守者        2018-01-31 11:56:19
  多谢老师!您的精彩编者按,犹如心灵鸡汤般让我奋进,也让拙文生辉不少。老师,您才是我学习的榜样!
2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1-31 09:31:35
  拜读美文佳作,问候作者!大手笔,文采斐然,受教了!
回复2 楼        文友:拙园守者        2018-01-31 11:57:17
  宋老师吉祥!您过奖了,彼此学习!
3 楼        文友:春燕蓓蕾        2018-01-31 10:36:16
  思乡的情怀,全在文字里流淌,喜欢这样的为文个性,特别是结尾,该收手时,绝不拖泥带水!
回复3 楼        文友:拙园守者        2018-01-31 12:02:53
  老师冬安!在蹒跚中学习,在鼓励中成长。谢谢!
4 楼        文友:拙园守者        2018-01-31 16:03:19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又整了两个“别字”。
5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1-31 17:45:57
  欣赏拙园老师精彩美文,真想去张家界看看,也游玩手板岩和手板庵!问安。
浩渺若尘
回复5 楼        文友:拙园守者        2018-01-31 21:29:24
  谢谢老师!衡阳离张家界不远啊!手板岩与手板庵早已面目全非了……
6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8-01-31 22:12:25
  手板岩,手板庵在作者心中永远是最初的样子。欣赏作者精彩散文
回复6 楼        文友:拙园守者        2018-02-01 13:12:49
  老师,最初的,也是最美的,可它们一去不复返了,终归成为一个传说……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