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有奖金”征文】拜年(散文)
过年是一本写不完的书,拜年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续写着礼与孝的温情篇章。
进入腊月门,当吃过了“腊八粥”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村里在外打工的人陆续返乡,学生们考完试也就要放假了。在家的长辈们忙着腌制猪肉、鸡鹅鸭、鱼等咸货,接着蒸馒头,掸尘,理发,购置新衣服、新鞋子、新帽子……到了腊月二十三祭完灶就是小年了,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起了红彤彤的对联,挂起了红灯笼。除夕晚上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然后长辈给晚辈发放压岁钱,一直守岁到响起新年的钟声。
大年初一早上男人先起来,启开大门上的红封条,打开大门就“噼噼啪啪”地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第一天。然后,在灶头热上枣茶和馒头又将年前从街上买回来的云片糕、芝麻浇结糖、桃酥、大金果等茶食放在盘子里,摆放在八仙桌上,大年头一天的早茶都是甜食,寓意着甜甜蜜蜜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升。一家人吃完早茶后,穿戴整齐就开始出去拜年了。
家乡人年初一是不出远门的,只在村庄里给长辈们拜年。到了我们这一代,给长辈们拜年就不需要跪拜了,只要叫一句尊称鞠一个躬就可以了,但长辈们给的好吃的东西比以前更丰富了。
记得,小时候拜年非常热闹,庄上的小孩特别多,集中在一起如条长龙,叽叽喳喳说笑着到每家每户给长辈们拜年。每到一家,将堂屋里站得满满的,童伴们你一句我一句朗朗的祝福话在堂屋里飘荡着。长辈来不及回答,赶紧从房间里拿出牛奶糖、花生糖等好吃的东西。整个上午,村子里几十户人家一圈跑下来,我们口袋里装了鼓鼓的糖果,满载而归。
吃过午饭,我们跟着父母便开始出门互相拜年了。每到一家,父母一番恭喜和祝福后,主人端上一杯热茶,递上一支香烟,欢欢喜喜地拉起了家常。叙一叙庄稼的长势,家里有多少余粮;说一说你家养了多少鸡鹅鸭,养了几头猪,一年的收入有多少……互相交流着,快乐的笑声荡漾在整个屋子里。
到了年初二,就开始外出到亲戚家拜年了,一大早乡村的路上人群川流不息。
我们首先是到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比较远,要经过两座桥。有一年,刚下过一场雨雪,化冻了的路,泥泞不好走,但这阻挡不了我们到外婆家拜年的迫切心情。母亲给我穿起了高帮雨靴,弟弟和妹妹坐在箩筐里,父亲挑着箩筐,母亲背着包,拉着我的手就出发了。我兴致勃勃地走了一程路,烂泥巴就沾满了雨靴,沉甸甸的腿抬不起来了,我实在走不动了,母亲就背着我走一程,又背着我过桥。就这样走一程背一程慢慢地往前行着。到了第二座桥时,我的脸上己出汗了。母亲看到我累的样子就说:“过了这座桥,就要到了!”于是我又来了精神头。我们到达外婆家的自留田时,外婆早就站门口翘首以盼了,看到我们就老远地出来迎接我们。外婆抱起我一阵亲吻,一声“乖乖”如潺潺温泉流淌在我的心田,我甜甜地叫一声“外婆新年快乐!”这时,外婆的脸上乐开了花。伴着欢声笑语,走进了外婆家,桌上早己摆好了各种茶食了。刚要落座时,外面又是一阵谈笑声,原来是二姨娘一家四个人也到了。一起入坐,外婆从锅灶上端来热乎乎的红枣茶,拿来筷子,大家边吃边喝。吃完茶后,收拾好桌子,母亲和二姨娘到厨房帮外婆做饭去了,我们小孩在门前摆上一块青砖,每人在青砖上放一分钱,叠好,用铜板打钱堆玩起来。中午外婆忙了满满的一大桌子菜,吃饭前还给我们发了一个红包。
年初三是爷爷奶奶的四个女儿回娘家拜年,有两个女儿家在附近,有两个女儿家远一点。不管是远处的还是在近处的,姐妹四个每年约定同一天带着孩子回娘家拜年。上午八点多钟,一个接一个地到了,我高兴地和四个姑姑家的孩子玩闹着,院子里一下子就热腾起来了。她们每个人除了带给爷爷奶奶拜年的营养品外,还买了衣服、帽子、鞋子等一大堆东西。到了中午,几个人一起下厨房帮奶奶做饭菜。饭桌上有了几个孩子吃饭,就如同一群“嗡嗡”的小蜜蜂一样热闹,爷爷奶奶看着笑着,很享受这别样的天伦之乐。欢聚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的快,女儿们走了,夕阳里,爷爷依依不舍地站在门口,手上的烟斗里闪着火星子,奶奶朝着她们大声说:“你们有时间带着孩子再回来啊!”
还记得有一年爷爷的侄孙和奶奶的侄子到我家来拜年的情景。奶奶的侄子是大学生,毕业后当了乡长,离我家很近,为人正直和气,没有一点官架子,一进门就“姑姑,姑父”地叫个不停,一边抓住爷爷奶奶的手,一边关心地询问他们的身体好不好。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件翻毛的羊皮马甲说:“这是给姑姑过大寿买的,提前拿过来,天冷了穿在身上很暖和的。”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这一定花了不少钱吧。”
爷爷的侄孙在镇上,高大英俊,说话很温和,文质彬彬的,那时在农村信用社银行工作,他给爷爷奶奶带来了麦乳精、蜂皇浆拜年的营养品。看到奶奶在厨房里忙活,就过去解下奶奶身上的围裙,系在自己的身上,奶奶犟不过侄孙,就到灶堂口烧起火来。祖孙俩一边做饭菜一边交谈着,那锅里“哧啦哧啦”的油炸声,那灶膛里“噼噼啪啪”芝麻秸秆声,和那朗朗的谈笑声,与锅里的热气一起升腾着……
席间,奶奶不停地给他们夹菜。大爷爷是一名老红军,在桌上边吃酒边给他们讲那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的革命史。傍晚时分,他们要回去了,临行时两人紧紧地握住爷爷奶奶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要爷爷奶奶保重身体,不要太辛苦了。爷爷奶奶被他们的孝心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了,只是不停地点着头。他们走远了,还久久地站在门口的那条路上……
流年似水,当我在四季的交替中长大变老,如今健在的丈母娘也越来越老了,行动有些不方便了。敬孝宜早,再忙也要与老人家来一次零距离接触,再拉一拉手传递一次孝心。
今天我们拜长辈年,明天晚辈拜我们年,拜年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