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赏析】一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短篇小说

编辑推荐 【赏析】一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短篇小说 ——读《大姑父》有感


作者:张引娣 布衣,29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5发表时间:2018-02-02 22:12:54


   最近,我读了王建立老师写的《大姑夫》,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小说中扑面而来的传统文化气息。
   小说文体中,短篇小说最早成熟。这种成熟无疑是从远古神话、诗歌艺术、史传散文(含寓言)中汲取文学滋养,由稗说野史到传奇、话本,进而成为笔记小说,中国短篇小说作为较早独立起来的一种艺术文体,可以说文脉丰厚、行文致远。
   初读小说,我一下就感到了内容上的民间性与人物的传奇性。小说的主人公大姑夫,选材于下层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是一位传统的英雄。在他身上,凝聚了传统文化中英雄的气质。他侠肝义胆、神勇过人、豪情万丈、刚正不阿,大姑夫被土匪所劫,又放回,后又自愿上山入伙为匪,都让他的经历具有传奇性。他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从土匪窝中带回贺家女儿,并送她找到母亲;又因一个托梦,帮助贾五夫妻报仇,找到店家并手刃店家,充满正气。在他身上,创造了许多的奇迹,且看求婚时,他勇斗野猪王,险象环生,英勇无畏,终于给妻子戴上了用野猪王的獠牙磨制而成的项链;自然灾害面前,为救老婆孩子上山打猎,他孤身一人,智斗群狼,让人赞叹;学校做厨师时,面对将要倒塌的土墙,他双手撑墙,毫不畏惧,救下十几个学生,传为佳话;看材料时,大姑夫又赤手空拳把二寸钢管弯成了u型,吓跑了那些小瞧他的混混;老年时进城卖瓜,城管故意为难,大姑夫他双手掀翻执法车等等,让我们眼前站立了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
   小说的细节也与传统小说中的一些细节不谋而合,特别是斗野猪王后,大姑父被乡人抬着,与《水浒传》中武松景阳冈打虎时,后被阳谷县的猎户,抬着吊睛白额虎和武松有惊人的相似,都是武义高强、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还有作者在文中也提到,大姑夫与陈忠实老师写的《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有相似的正直倔强等。文中说大姑父败走麦城的事——偷架子车轱辘,最终被查出,但我们不难发现,这虽不光彩,却看到了大姑夫粗中有细、柔情侠骨的一面,他为了儿子的前途,承认了自身不光彩的事,其实何尝不是英雄的另一面呢?
   小说形式上的随意性和通俗性,是它民族性的又一个体现。《大姑父》中有不少传统文化习俗的描写,诸如说大姑父的名字陈记是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用来嘿唬孩子的法宝,陈记名字的由来是南乡的风俗习惯等等,都是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的体现。小说口语化语言的运用,也是小说更通俗易懂,如“嘿唬、不歇气、王记、金盆洗手、狠角色……”等,都让读者一看就懂。另外,小说的结尾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大姑夫死于一场意外,这么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的结局真是可惜,让人唏嘘的同时看到了传统文化遭遇现实的尴尬,这样的结尾蕴味无穷,引人深思。
   当然小说如果能在人物描写方面更细致一些,比如大姑父具有一两句个性化的语言,或是一个鲜明而具有特色的动作,都会让大姑夫更栩栩如生。
   总之,王老师写的《大姑夫》,内容上的民间性与人物的传奇性,形式上的随意性和通俗性,都是它当之无愧的成为一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短篇小说。
  

共 12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从民族故事的角度赏析《大姑夫》,不仅揭示了这篇小说的艺术特点,而且也指出了小说民族特点的具体表现,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长久的。这篇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民族性?文章开篇论述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然后从故事叙述、细节描写、小说形式的随意和通俗角度进行解读。这篇赏析文章,观点明确,内容紧扣观点,具有学习借鉴价值。【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8-02-02 22:57:27
  民族特色是什么?老师这篇赏析文章做了清楚的回答,所以,阅读这篇赏析文章,我们不仅欣赏了小说,也得到了写作的思考机会。谢谢老师!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