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赏析】读《白鹿原》浅析

精品 【赏析】读《白鹿原》浅析


作者:叶落一地寒 童生,76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931发表时间:2018-02-02 22:30:44

我们只知道,那被时光丢弃的背影是历史。当那段历史离我们远去,我们又有谁能记住那一笔。《白鹿原》就是作者深深地为那段历史写下的一笔。
   年代与事件罗列的层层叠叠,在一声呐喊里象那奔涌的洪流,被浪潮一节一节地剥离母体。
   不管历史如何演译,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很少有什么历史的责任感。只是想在一种自然的宁静里切切实实地过度生命的本质。
   黄土高原上的白鹿村,浓缩了那个年代的印痕,也演译了他们那段凄凉酸痛的俗尘历程。承载着年轮碾压的痕迹。那一声声粗犷而又悠远的音符,把一段历史丰润了底色。
   素有仁义之称的礼仪大庄。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繁衍。伴随着各个角色的精彩投影。用一种人性的原始欲望混合着各个阶层的贪婪与无知。两大家族以及周围的各色人等,为各个的利益,温饱、自由,自私、狭隘演译着各自的本色。小人物的心里素描,自由抗争的艰难与无奈。还有那封建浓重的气息。无休止的谋算与争斗。扼杀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灵性情。在那烘托着人性与兽欲的背景里,作者以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细腻地描绘出一群不同典型的主人公的命运,亦喜,亦忧,形象、厚重地反映出民族悲壮秘史的一角。
   我认为,《白鹿原》是人性与欲望在一种精神的裂变里,放飞那被压抑的愤怒与呐喊。透析了各个阶层的生活与希望,它是白鹿村族长白嘉轩执守那个封建礼仪的忠贞与无知。同时也透析了他心中的悲苦与无奈。也是给予封建传承人白孝文,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和被教化压抑后的放浪与凄凉,
   长工鹿三谦微顺从,却又隐含着一种钢铮不屈的矛盾困惑。黑娃在那个时代,用自身对生命粗浅的认知,把一个低贱人生演译的淋淋尽致,却在一种迷或里被那个黑暗势力推向极端。
   鹿子霖追逐权益的放纵奉迎,虚伪地守候一份礼仪,却又把那份阴险与丑恶在暗地里恣意挥洒。
   鹿兆鹏用新的思想追寻自己的信念,却也在一种世俗里扼杀了别人的幸福。
   那个浑身穿透着勇敢,而又让天下男人乱性的田小娥。把一份悲苦与放荡,无奈地抗挣,最后又不得不蜷缩成一个悲惨的结局。
   一本穿透力极强的小说,它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隐隐有一份酸痛直达人底,却又说不出痛在哪里。
   黑娃,在他的内心里,隐藏着一种原始的本姓。他追逐他那所谓的幸福。把一种善良与理性复杂地揉合在一起。但他天性未泯,却也是一个让人既无法恨又无法怜的另类典型。不过他也有他的自知之明,他能在一种人情关系中理清他的位置。他自知他只是长工鹿三的儿子。他不愿接受别人的所谓关心,因为那样更让他自卑。他不似鹿兆鹏能清醒地处理一些矛盾,最后他选择了逃离。也许他自身都无法弄清他的内心。在一种模棱两可的背景里,被一种无形的势力一步步推向邪路。
   他和田小娥说不上是谁勾引谁,但那个时代能用那样的勇气追求幸福,说实话也着实让人感动。这也是小说的一种释译,对那种封建礼仪的一种挑战。其实他们并没有多么透切地意识,但他们也知道这是不合情理的。在
   他们回到白鹿原,想找回他们心内的情理时,又遭到那种势力的反对。而被迫住进破窑。后来黑娃在受到鹿兆鹏新思想的启发下,做了一些他认为正确的事,最后,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逃亡。其实他对那所谓的新思想是模糊的,他所想像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现实问题。
   后来他选择了逃亡,辗转许多个背景,最后又落草为寇,为了一己之怨,又乱杀无故,甚至打断白嘉轩的腰。后来归顺了保安团。这一切,反映了当时那些低层社会,那个混乱时代的一种写照。
   在经历过一些磨难,黑娃终于清醒了,在他一系列的演译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想做个好人。作者对他的刻画浓笔重彩,把一个有血有肉的复杂形象,刻画得淋淋尽致。
   白嘉轩,在整个小说里是一个正义的化身。他秉承一传统的道德嫉恶如仇。在那个动荡年代,百姓处在水深火热里,在那个大变革里,他能在坚守里改变,也是难得可贵。
   他对长工鹿三,真诚而宽厚;并让鹿三的儿子黑娃和自己的娃一同上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那个背景里残存的一丝温暖与希望,对鹿三的不离不弃;也让人对他有一种钦佩之情。
   白嘉轩他一生光明磊落,从没做过苟且之事。他能审时度势,用一生正直让族人对他心服口服。他有自己铁定的原则,不会暗里使奸。鹿三杀了田小娥,白嘉轩说你杀得好,但不应该暗地里杀,应该光明正大的杀。白嘉轩有自己的立场,而且很坚定!
   在处理的问题上,他不计前嫌,领黑娃进祠堂,在黑娃被囚禁的时候,设法保他。这都充分体现了作为白鹿原的族长,仁义的一面,这也是白鹿原在时代变迁时屹立不倒,不可丢失的核心精神。
   作为族长,他肩负的是整个白鹿原的命运,有着必须坚守的道义和原则,比如不让田小娥进祠堂,哪怕在那个封建迷信的年代,原上闹瘟疫,相传是田小娥冤魂不散,只有为其供奉香火才能让她不再祸害人间。村民为求自保,都纷纷要求为她修庙,只有白嘉轩,用强硬的态度组织修塔镇压田小娥。生前品行不端,即便嫁了黑娃也没资格进祠堂的女人,死后更别提接受香火供奉。这是他必须坚持的,容不得任何人逾越,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有时代的局限性。
   朱先生在整部小说里是一个神化的人物;对于他的先明之见让人欣赏又敬佩。也许他是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保留的一点希冀,和对自己命运的一种自嘲。也许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渴望,和文人的一种本质,淡泊名利,清心除垢。
   鹿兆鹏,他是属于自由与信仰的传播者,也是革命时期的中坚力量。在他心中坚信那个光明的未来,又不忍刺伤一份亲情。他站在信念的最前方,坚持自己的方向,周旋在敌人的周围,用智慧清除党内叛徒。然而他也没能逃脱父母给他安排的包办婚姻,这是他对于旧社会妥协的一面,对于婚姻他是矛盾的却无力反抗,也致使了另一方悲剧的一生。他看到了身处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然而面对亲情的捆绑,他没法将他们改变,在外他可以是英勇的战士,而在家中他无法狠下心来忤逆长辈。这就是新旧社会更替中,个体角色必然产生的混乱与矛盾,让人痛苦且倍受煎熬。
   鹿子霖是一个自私,虚伪,而又贪婪的小人。他一直以来就与白嘉轩明争暗斗,又用心机算计他。在他得势之时,颐指气使。用阴谋指使用小娥勾引白考文。无端地毁了一个书生的一生,同时这也是田小娥被杀的导火线。他是令人可恨的人,但他也能在大非大事面前站在白嘉轩一边。人的两面性在他身上纤毫毕现,入木三分。
   白孝文从小表现出来的就是懦弱,伪善,他小心地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用他独有的处世方法,小心而又不甘把自己引进一个死胡同。至使他把自己最后变成一个心里邪恶的小人。因为他生长的怀境,决定了他最终没有被徐先生的四书五经所仁义化,反而更加保守。把一些封建旧俗印入脑海,以至他瞧不起和他一同长大的伙伴。小说也在一种程度上对他内心的变化作了细至而又精确地描写,读后让人心气难奈,总想发泄一通。
   田小娥,是作品中的一条脉搏线,她是一个鲜明的反对旧枷锁的微薄力量。她虽是个小人物,却有独特的性格,敢爱敢恨。同时在她弱小身体里隐藏着一种不屈与坚强。许多事又是她无法左右的,在一个又一个男人的身体下,她无奈地出卖了她的灵魂与肉体。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小女子,她又能怎样,她不得不半推半就,依附男人,任人摆布,最后死在鹿三刀下,化作冤魂。她是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她也曾想努力地去掌控自己的生活,和黑娃好好过日子,可这个社会却把她一步一步地逼向罪恶。她又得罪了谁,她也想好好地过日子,但白鹿村容不下她。是谁把她逼成婊子,田小娥到死都不明白。
   一个时代的作品,有一个时代的烙印。当那个时代化作历史,幸好有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历史就是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有一点就是人性复杂多变的主旋律永恒不变。
   读罢《白鹿原》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一个动乱时代的底层人们。生命得不到尊重,高层人能左右底层人后命运。让我们对现今生话的生活更加珍惜。

共 31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从《白鹿原》描写的地理环境说起,说到小说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这两个角度解读了这部小说的厚度和深刻性,自然引出作者对这部小说的主题评价观点。然后,文章以人物和人物关系的解读为重点,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这篇赏析文章是能引发共鸣的,在阅读该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对《白鹿原》理解的深刻性和由衷的敬意,而且对读者深刻理解这部小说是有积极意义的。【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06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8-02-02 22:56:07
  “《白鹿原》是人性与欲望在一种精神的裂变里,放飞那被压抑的愤怒与呐喊。”赞同老师的这一观点。老师,辛苦了!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青瓷碗盛雪        2018-02-11 21:41:20
  很不错的赏析,中有错字,乱杀无辜。改一下会更好。
青瓷碗盛雪,白玉炉燃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