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春】苏绣(小说)
一
公元一九一七年春,江南小镇苏庄的苏家大院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苏府老爷苏榆正在为刚刚满月的女儿举办满月酒宴。苏榆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刺绣世家,他的祖上曾经世袭清朝的江宁织造一职,专门为皇宫进贡精美的苏氏刺绣丝织品,而且苏家刺绣也是祖传绝艺。在江南一带,只要提起苏家刺绣,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苏家传到苏榆时,正好赶上清朝灭亡,苏榆于是便带着全家从南京回到了故乡苏庄,开了一家刺绣绸缎庄,专门经营自家的刺绣丝织品。由于苏家刺绣名扬天下,即使非常昂贵,也供不应求。当时,许多达官贵人、巨贾商家,甚至洋人也都会慕名登门求购。更有甚者,有人即使花费万金,也难以求得一幅苏家刺绣。苏榆今年刚满四十,却已经接手苏家绸缎庄十年了。他娶有几房妻妾,膝下倒是有数位公子,可是却没有一个女儿。由于刺绣属于女红,因此苏家是严格恪守传女不传男的家规,并且规定只要是传袭苏家刺绣绝艺的女孩,只有等到将这个绝技传给下一代的女孩后,才能出嫁,即便是出嫁了,也要发誓终身保守这份技艺,绝不外传。苏榆只有一个妹妹,名叫苏樱,比苏榆小三岁,是苏榆这一代的刺绣绝艺传承者。苏樱如今三十七岁了,仍未出嫁。好在苏榆新娶的一房姨太太周氏一个月前生下了一个女婴。这个女婴对于苏榆来说,简直是比生了儿子还要高兴,一来苏家刺绣绝艺后继有人,二来妹妹也不用一辈子不出嫁了。因此,在女儿满月之时,苏榆便为女儿举办了盛大的酒宴庆贺。
前来祝贺的人,不光有苏家的所有长辈,就连县城甚至是省城的很多名流政客,也包括很多苏榆的亲朋好友,都被邀请前来。新到任的县长萧博举闻听,也特意派人携带重礼前来祝贺。在苏榆所有的朋友中,有一个叫做凌振的人,同苏榆关系最为密切。凌振也是苏庄人氏,与苏榆自幼相熟,长大后外出求学,曾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后来又留学日本,是个见多识广而且对于时政颇有独到见解的文人。凌振曾经当过北洋政府的文职官员,后来因为看不惯北洋政府的腐朽统治,因而辞官不做,回到北平大学教书,并著书立说,宣扬民主和进步思想。凌振的家眷都在苏庄,日常生活都有苏府照顾。这次,苏榆喜得女儿,因此也特意把凌振从北平请来了。
苏家的满月酒宴办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当苏榆陪同周夫人抱着女儿出来道谢嘉宾时,众人纷纷向苏榆敬酒。苏榆一一谢过。当苏榆和周夫人来到凌振面前时,凌振一看周夫人怀中的女孩,长得眉清目秀,粉嘟嘟的小脸一笑两个酒窝,十分讨人喜爱,不由得问苏榆说:“苏兄,这女孩可否有名字?我还未曾听你说起。”
苏榆说:“实不相瞒,因为这个女儿是我们苏家唯一单传的女孩,因此我还没有想好名字呢。正好,凌兄见多识广、学识渊博,就给我的女儿起个名字吧。”
凌振连忙推辞,可是苏榆执意不肯,只好想了想说:“承蒙苏兄抬爱,那我就为苏兄之女起个名字吧。既然这个女孩是你们苏家的单传,那么她将来一定要继承你们苏家的刺绣绝艺,依我看,就叫做苏绣吧。”
苏榆口中念了几遍“苏绣”,突然眼睛一亮,点头说:“凌兄起的这个好名字真好。苏绣,不光是我女儿的名字,也代表了我们苏家祖传的刺绣绝艺。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多谢凌兄赐名,从今天起,我的女儿就叫做苏绣了。”说完,和周夫人一起拜谢凌振。
众宾客闻听,也都纷纷敬酒。苏榆心中高兴,一时喝得痛快。酒席直到掌灯时分才散去。
二
随着光阴流逝,转眼便来到了一九三七年六月下旬。
此时,苏绣已经二十岁了,长得亭亭玉立,光彩照人。苏绣的母亲周夫人在她六岁时就因病亡故了,因此苏绣一直由姑姑苏樱抚养。当时,按照苏家祖训,在苏绣八岁时,苏樱开始手把手传授给她苏家刺绣的绝技。当然,由于苏绣年纪小,所有只能慢慢学习。苏绣从小就非常聪颖,也心灵手巧,只要是苏樱教过她的绝技,她很快就能学会。当然,在苏绣长大后,苏榆不愿意让她出门,就请来私塾先生进府教苏绣习文学字。可是苏绣并不喜欢私塾先生的迂腐,很喜欢像她的哥哥们那样去学堂读书。可是苏榆坚决不同意,因为当时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当苏绣十二岁时,有一次凌振带着儿子凌统从北平回来,在拜访苏家时,在苏绣特意央求之后,便亲自说服了苏榆,苏榆才勉强同意苏绣上学堂念书,但是又规定,她的大部分时间必须要和姑姑苏樱学祖传的刺绣绝艺。苏绣也答应了父亲。她一面上学,一面向苏樱学习刺绣。慢慢的,她的刺绣水平越来越高,到了她十八岁时,已经能够和苏樱一起制作刺绣了。在学堂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她的阅历加深,在学堂里也开始接触一些进步书籍和进步思想。凌振的儿子凌统比苏绣大两岁,和苏绣一起在学堂读书。凌统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思想比较进步,也曾经跟随父亲到全国讲学,亲自目睹当时中国灾难深重和百姓的水深火热,更主要的是受到列强尤其是日本的欺凌,因此都把这些告诉了苏绣。凌统的爱国忧民的思想,使得苏绣深受影响,并在心中埋下了反抗外辱、振兴中华的种子。
原来的县长萧博举,由于他左右逢源且善于钻营,又大肆贿赂当时政府的一些高官,因此已经坐到了本地市长的显赫位置上。萧博举为人非常喜爱苏家刺绣,为了升官,不惜花高价购买苏家刺绣丝织品收买高官的内眷,因此一直官运亨通。苏家刺绣做工精益,一针一丝都是靠着苏樱和苏绣精巧的技艺制作而成,一年也制作不出几幅刺绣。尽管如此,苏家刺绣绝大部分都被萧博举买走。作为回报,萧博举自然对于苏家多方照顾,极力保护,当时的世道虽然兵荒马乱、盗贼丛生,可是苏府从来都没有受到兵灾匪祸的影响。
苏榆虽然看不惯萧博举的为人,可是对于这些年他的照顾,还是心存感激。
这一天,苏榆正在书房闲坐,管家突然进来说,那个萧博举又来了,并且不是他一个人来,而是陪同一个日本人前来的。苏榆让管家将萧博举和那个日本人请进客厅后,通过萧博举的介绍,得知这个日本人名叫冈山一郎,曾经是一名日本军人,后来退出了军职,如今是一位在华经商的日本商人。
萧博举介绍完之后对苏榆说:“冈山先生非常欣赏咱们中国的刺绣,而且对于苏家刺绣更是情有独钟。他这次从北平来,就是专程要购买一幅苏家的刺绣,他好带回日本去。由于他怕苏先生会拒绝,因此先来找到我,请我出面,来向苏先生求购。”
冈山一郎听后,用熟练的中国话说:“苏先生的刺绣,早已闻名天下,就算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这次,我受了在中国华北的一位非常重要的日本朋友委托,特意从专程前来,就是要向苏先生求购一面刺绣,还请苏先生一定满足我这位朋友的心愿。我的朋友说了,只要苏先生答应,随便开价,多少钱他都不在乎。”
萧博举随后也说:“冈山先生确实是一片诚心前来求购,我希望苏先生能看在我的薄面上,答应他的这个请求。”
苏榆其实对于日本人根本就没有好印象。自从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特别是前些年还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更是激起所有中国人的愤怒和反抗。苏榆虽然是商人,可也曾深受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的感染,也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苏榆本想拒绝,可是见如今萧博举亲自出面,又想起多年来苏府受他照顾之恩,他就没有说出拒绝的话来,但他还是谨慎地问了一句:“不知冈山先生想要一幅什么图案的刺绣?”
冈山一郎说:“我的这位朋友也是一位中国通,他只说最近有喜事,所以想向苏先生求购一幅代表美满、喜庆、富贵的中国刺绣,可以向来宾进行展示。他还对我说了,图案可由苏先生自拟,但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在刺绣的正上方刺上一个非常大的而且是红红的圆太阳的图案。我想,这个对于苏先生来说,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吧。”
苏榆想了想,还是坚持说:“按理说,这个刺绣是不难制作,可是我必须有言在先。我们苏家的刺绣,祖传就恪守一个规矩,那就是用私不用公、用内不用外。也就是说,我家的刺绣只允许私人使用,绝不允许用于公务,而且还必须遵循在内宅使用而不得在外面炫耀的原则。如果冈山先生能够保证这一点,我倒是可以为你做这幅刺绣。如果你的那位朋友不能保证,那么就另请高明,恕我不能答应。”
冈山一郎立刻说:“苏先生请放心,我的这位朋友绝对是一位守信之人。他已经说了,他知道苏家刺绣的原则,他求购的刺绣绝对是他私人之用,这一点还请苏先生放心。”
苏榆点头说:“好吧,我答应你,那么你想要什么时候取这幅刺绣?”
冈山一郎说:“我的朋友说了,最好在七月六号,但不能超过七月七号。因为七月七号就是他的喜庆之日,因此这幅刺绣必须在七月七号送到北平。”
苏榆说:“现在距离七月七号,还有十多天,时间确是紧张一些。你也知道,我家的刺绣是我妹妹苏樱一针一丝亲自手工制作而成。现在,我妹妹年纪大了,手工也慢了,但是还是尽量完成吧。至于价格,就按照我们苏家历来的规矩办,绝不会多要你的钱。当然,我也重申一点,如果我们毁约,也会按照我们苏家的规矩办,给予你五倍的赔偿金。你就七月六号来取这幅刺绣吧。”
冈山一郎说:“好,全都按照苏先生的意思。这次,有劳苏先生和令妹了。我的朋友说了,事成之后,还会有重谢的!”说完,苏榆便让管家取来纸笔,当着萧博举的面,和冈山一郎签署了购买刺绣的合约。二人各自收好一份。
签署之后,冈山一郎从怀中掏出一叠银票,放在桌上说:“我的朋友很大方,这是全额付款,另外还加有三成的酬劳费。等到了七月六号,我会亲自来取这幅刺绣。”随后就和萧博举告辞离去。
三
苏榆送走了萧博举和冈山一郎后,吩咐管家收好了银票,就走入了内宅。这时,苏绣正在和苏樱一起,做着一幅刺绣。就见苏绣坐在苏樱旁边,闪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用纤纤玉手一针一丝地刺着。苏樱虽然偶尔对她进行一些指导,但是大部分时间,苏绣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经过她的手刺出的图案,精美绝伦,有的地方甚至比苏樱刺的还要好。在苏榆眼前,一幅栩栩如生的白鹤亮翅图的刺绣已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这幅白鹤亮翅图正是受萧博举的委托,特意送给南京政府的一位大官的刺绣,为的是给那位大官的八十岁老母亲做寿之用。
苏绣一见苏榆走进屋,连忙放下手中的金线,笑盈盈地叫了一声:“爹。”
苏榆答应了一声,随后慈爱地抚摸了一下苏绣的头,说:“绣儿,你去休息一下吧。我有事和你姑姑说。”
“好的。”苏绣答应了一声,起身后就出门了。她知道,这肯定是又有人来求购苏家的刺绣了。一般来说,苏家的刺绣都是苏榆和苏樱商量决定,按照苏家规矩,在她还未完全学成所有绝技之前,是不能参与刺绣的决定事宜。
苏樱见苏绣走了,这才问:“哥哥,是不是又有人来求购咱们苏家的刺绣了?”其实不用说,自从苏榆进屋后的表情,苏樱就已经猜出来了。
苏榆点点头说:“是的,妹妹。方才萧博举陪同一个日本人来了,据萧博举介绍说,这个日本人名叫冈山一郎,是一位商人。冈山一郎想要求购咱们苏家的一幅刺绣,图案由我们自拟,只要突出美满、喜庆、富贵就行了,但是他唯一的要求是,必须在刺绣正上方刺上一个非常大的而且是红红的圆太阳的图案。这个日本人非常财大气粗,不但付了全额款项,而且多给了三成的酬劳费。我只因为这个日本人是萧博举亲自陪同来的,又看在这些年来萧博举又对我们苏家多方照顾的份上,不好拒绝,因此就和这个日本人签署了购买合约。按照合约规定,我们必须在七月六号前完成,然后这个日本人来取走。”
苏樱听后,眉头一皱说:“哥哥,我虽然是一介女流,又很少出门,可是对于日本人在咱们中国的土地上干的那些缺德事,还是知道一些的。我对这些日本人没有一点好印象,也发誓不给日本人刺绣。不过,在苏家,自从爹爹死后,一直是哥哥主事,哥哥既然拿了主意,我也不好反对。好吧,就算我答应哥哥这一次,破例给他做这个刺绣。那个日本人不是要喜庆、祥和的刺绣吗,我觉得那幅百鸟朝凤图就很好。这幅刺绣,就交给绣儿来完成吧。”
苏榆有些吃惊地问:“交给绣儿完成,她还是个孩子,能行吗?”
苏樱用手指着面前的这幅白鹤亮翅图说:“绣儿完全能行的。你看这幅图的大部分都是她刺的,有些地方甚至比我刺得还要好呢。”
苏榆认真地看着苏樱手指的图案,果然十分精美,不由得赞叹道:“没想到绣儿这孩子真是心灵手巧,果然刺得好、刺得妙。”
苏樱笑着说:“其实绣儿很有天赋的,我通常只教了她一遍,她就立刻领悟了,而且有时她还有其他想法使刺绣更美观。这孩子,真是太优秀了,比我强多了。依我看,这幅百鸟朝凤图完全可以交给她。至于那个日本人提出的红太阳图案,就直接刺到正上方就行了。我相信,绣儿一定会做得相当好,而且也一定会在七月六号前完成的。”
好在苏榆新娶的一房姨太太周氏一个月前生下了一个女婴。这个女婴对于苏榆来说,简直是比生了儿子还要高兴,一来苏家刺绣绝艺后继有人,二来妹妹也不用一辈子不出嫁了。因此,在女儿满月之时,苏榆便为女儿举办了盛大的酒宴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