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夜游,别有滋味(散文)
通常而言,人生短短数十年,约略有半数时间在梦中。有所纠结的是,梦境中所遇的美事,醒后渺无踪影。偶有缺魂少魄或六根不全的人,偏爱说梦,令人忍俊不禁。其实,静谧长夜,何必一味地与梦为伴?星月熠熠、结伴散行,体验白昼难见的物象,岂不悦乎?
尽管我一向习惯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但依然认定,暂短的行游之时,应珍惜“人约黄昏后”的别致感。
千年前,大唐谪仙在文赋中所说的“秉烛夜游”,讲的是人生苦短,要珍惜光阴,尽量多层面看看这个世界。还是要感谢旅游弄潮儿,践行创意,启动五彩缤纷的夜游项目,拓展旅游文化的体验空间。
我一向仰慕的东坡居士,就酷爱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北宋一代文宗苏轼夜不能寐。因“乌台案”被贬为团练副使的他,在黄州已有4年。入夜,诗人停杯投箸,一时间,被皎洁月色所吸引,愉悦出门散步。当想起夜游观景,应有相伴之友,就到附近的承天寺邀请张怀民。张怀民也是被贬到黄州的朝官,与苏轼有相同感遇。于是,二人夜游古寺。翌日,苏学士写出文短意深的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20余年前,夏初,我来到“八仙过海”之地——山东蓬莱市。在刚刚开业的蓬莱阁宾馆入住。晚上,兴奋难眠,约同行者散步,面对涛声澎湃的海岸,我感悟良多。近看,一片漆黑;远看,灯火点点。独坐海滩时,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仅有“日游”,没有夜游?难道月光之下那突兀、奇特的礁石,那不断涌升的海潮,那摇曳在梦中的泊船,那沙滩上闪动的彩贝……就不是看点吗?
当时,我环顾四周,见海岸的街景,也在拥抱深夜的恬静。路边、建筑物彩灯点点,诗画般的栈桥,在星光下更显悠远。我在想,假若手中有“夜光望远设备”,向长岛方向探看,加之导游生动的讲解,伴随海风、浪涌的节奏,伴随八仙奔向的岛屿……定会拉长旅游文化的长度,扩展海洋文化的宽度。
在蓬莱“夜观海”之后,时光掠过20余年。随着我国旅游文化市场的精彩延续,旅游创意不断涌现,“夜游”这株美蕾,早已遍地开花。显示出一座座城市的活力与张力。君不见,夜间实景演出,夜游长江,夜品美味,夜游运河,夜游龙门,夜游三峡,夜游黄龙洞,夜游动物园……月上柳梢头的时段,有时朗空悠云下更显迷离动人。
作为中国旅游权威纸媒采写深度报道的记者,追想数十年,体验夜游的印象,似乎比“日游”更为深刻。难忘那个黄昏,我与几位“驴友”从华山脚下启程,向奇险高耸的西峰行进。8小时登攀过程,未撩开漆黑的夜幕。越过一座山梁,紧跟着又是一座……夜风涌动阵阵松涛、深谷传来惊悚鸟鸣、远处常有狼群呼叫,一场急雨,把我们赶进山洞。雨后再出发,见七八个星点很晶亮,调皮地向行人眨眼……
至今难忘,距西峰顶端不远处,阻挡我们的,是一处刀削般的峭壁,夜半三更,寒意袭人,大家都进入万般无奈的沉默。这时,身为领队的我,面对期待眼神,大声告知,我要第一个冲上去。
岂能忘?我迎着料峭山风,听着同伴鼓励,抖落一身疲惫,握住铁链直攀巅顶。当我瘫软地躺在峭壁之上,当我望着云朵间游移的一弯明月,咀嚼人生“离成功最后一步的艰辛”。
行游南方城市,入夜的兴奋度,大多集中在灯光璀璨的食街。记不清有多少次,也记不清在南方哪座城,只记得晚饭之后,刚要洗洗躺下,忽然电话声响,地主激情相约,说要“一同感受夜点”。于是,二人迈入皎洁月光下,以当地史话为“灯泡”,携手同游美味集中的老街旧巷。南方的夜,洋溢着激情,弥散着甜美。广东的艇仔粥、双皮奶……广西的糍粑、生榨米粉……福建的番薯丸、海蛎饼……贵州的丝娃娃、恋爱豆腐果……云南的炸洋芋、鲜花饼……四川的豆花、龙抄手……灯光下的锦绣美味,与静夜形成强烈反差。甜咸酸辣、糕饼汤羹……我竟然忘了用美酒相随!
夜间步入景区,观看实景演出,像是跨越历史时空,与古人近距离互动。记得在海拔千余米的九寨沟观看《九寨千古情》,其壮丽场景、感人情节,让我望着皑皑雪峰垂泪;夜游阳朔,观看以十二山峰为背景、广阔天穹组成的《印象·刘三姐》,让我在阵阵山歌中陶醉;平遥古城内,我沐着夜色《又见平遥》;武夷茶博园,我嗅着茶香细品《印象大红袍》;杭州宋城的歌舞,敦煌景区的盛典,镇江金山湖面,游移在夜空的白蛇,蓟州盘山灯下,那吟咏不止的风流天子……夜,有时,是静思笔耕的披肩,有时,是拥抱古风的伴侣。
夜游,确值得我们去珍惜。那一刻,没有了暴晒,少了些嘈杂,避开冷落的眼神,模糊了不悦视点。由此,可以更为投入地品读另类看点,感受新奇景物。您说,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