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赏析】读巴尔扎克的《贝姨》

编辑推荐 【赏析】读巴尔扎克的《贝姨》


作者:谷泉叮咚 童生,57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211发表时间:2018-02-07 15:58:35
摘要:作品的主人公叫李斯贝特,大家都叫她“贝姨”。她是一位性格倔强的乡下姑娘,和她一起长大的堂姐阿黛丽娜因为天生丽质备受大家的宠爱。这引起了李斯贝特的羡慕、嫉妒、恨。长大以后,阿黛丽娜嫁给了英俊风流的于洛男爵,成为于洛男爵夫人。这一下子更加剧了贝姨的嫉妒和恨。不久以后,她被堂姐接到巴黎,并定居下来。由此危机和矛盾开始了……

【赏析】读巴尔扎克的《贝姨》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表。1846年底,巴尔扎克在年近半百的时候,饱受疾病的困扰。尽管如此他依然战斗在文学战场上,用他的满怀激情的笔创作了《贝姨》这部上乘之作。
   作品的主人公叫李斯贝特,大家都叫她“贝姨”。她是一位性格倔强的乡下姑娘,和她一起长大的堂姐阿黛丽娜因为天生丽质备受大家的宠爱。这引起了李斯贝特的羡慕、嫉妒、恨。长大以后,阿黛丽娜嫁给了英俊风流的于洛男爵,成为于洛男爵夫人。这一下子更加剧了贝姨的嫉妒和恨。不久以后,她被堂姐接到巴黎,并定居下来。由此危机和矛盾开始了……
   读完这部小说,我感觉巴尔扎克像科学家做实验一样,将贝姨这个“触媒”(催化剂)放到堂姐平淡如水的家庭生活中,结果引起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由于贝姨的羡慕、嫉妒、恨,使原来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于洛夫妇的命运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后来随着“触媒”的消失,又归于平静。因此,《贝姨》这部小说就好像是巴尔扎克做的一次“化学实验”。
   掩卷深思:巴尔扎克是怎样把这一次“化学实验”做得有声有色呢?他用了什么方法呢?他是想揭示人间的什么戏剧呢?翻看了前人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加上自己的思考,我提高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巴尔扎克用偶然事件“触媒”,打破了情感的稳定状态。如果没有贝姨到巴黎定居,故事就不会如此发生了。正是由于贝姨的出现,才开始了这出戏的上演。
   二、把情感置于极端的情境之下来研究其变化。就好像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的一样。巴尔扎克设计了几个极端的、层次逐步升级的情境来“折磨”于洛夫妇。
   第一情境:于洛男爵是一个不过家庭、道德败坏、热衷于婚外恋的好色之徒。而男爵夫人确实一个不知丈夫底细,一味护着丈夫,忠贞不渝、一往情深的夫人。这样一来,好色之徒干的坏事情,夫人都不知情,还护短。小说中描写了于洛男爵勾引自己下属的妻子华来丽。至此故事就有了意思。
   第二情境:巴尔扎克把极端的情境进一步升级,华来丽与于洛通奸,但是却同床异梦。她先和丈夫串通好,让治安警察前来捉奸。做了笔录。于洛为了消除笔录,又借了债。并且在华来丽的迫使下提拔了华来丽的丈夫为副科长。
   第三情境:为了使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巴尔扎克又加了码,于洛被派到非洲去的叔叔贪污事发,于洛要立即赔上二十万法郎,他都要急晕了。
   上述这一切极端的情境中煎熬着于洛的心灵。于洛夫人的心灵也受到了考验和煎熬,他不顾贵族夫人的自尊心,而对自己曾经蔑视的花粉商人出卖肉体,搭救丈夫于洛。
   第四情境:于洛男爵得了重病,变得骨瘦如柴。仍然以疯狂的形式扮演好色之徒,达到了不顾身份、不顾廉耻、不顾面子的程度!于洛出走,夫人病倒了。于洛与人姘居,夫人找回来他又睡到仆人床上。真实应了那句中国的俗话:房漏偏遇连阴雨,雪上加霜。
   巴尔扎克就是这样“残忍地”像法医用手术刀子一样剖开于洛夫妇的情感外壳,露出他们赤裸裸的内心世界……
   于洛夫人终于受不了这一重重的打击,她与世长辞了。临死的时候对于洛说:“一转眼之间,你就可以自由,再找一个男爵夫人了。”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了她对于洛的不满,在此之前她一直都是贤妻良母、毫无怨言。
   巴尔扎克终于剖开于洛夫人的胸腔,看到了夫人的心。巴尔扎克完成了他的解剖,读者也该满足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这部小说不是《贝姨》吗?怎么以上所谈和贝姨好像没有关系,听我慢慢地接着讲来。
   巴尔扎克给小说命名为《贝姨》,可见小说的主人公是贝姨,贝姨是一个乡下姑娘,她是于洛夫人的穷亲戚,偶然的机会使她来到巴黎,由于嫉妒和恨,她表面上对于洛夫人及其家里的成员都是热心帮助的,态度和好的,但是却暗藏着报复心理,一有机会就为自己的地位上升,为自己的发财和机会,损坏于洛夫人的一切。她是丑恶的,令人畏惧的。巴尔扎克的解剖小说里给与她的解剖也是毫不客气的。这方面我搜索了网络看到很多文友都有赏析。因此就不多说了。
   总而言之,每一位读者都会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看到巴尔扎克小说中不同的东西。就像有人从《红楼梦》中看到爱情,有人却看到封建家族的灭亡,有人学到经济管理知识。我看巴尔扎克的《贝姨》,学了些“化学实验”方法。不知当否,希望各位文友指教。

共 17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部作品或一件艺术品,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感。本文对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的艺术特色分为四种情境进行剖析,使读者看到这件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的几种理由,并且将其命名为“化学实验”。一篇很有意思的作品赏析文章,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2-07 16:06:24
  没读过《贝姨》这本书,但也从这篇赏析文章了解了一个大概。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谷泉叮咚        2018-02-08 08:31:43
  谢谢湖北武戈老师的编辑和评论,最近我读书比较认真,想把自己读书的体会记录下来,写了几篇赏析,比较仓促,希望读者能喜欢。
2 楼        文友:谷泉叮咚        2018-02-08 08:30:48
  谢谢湖北武戈老师的编辑和评论,最近我读书比较认真,想把自己读书的体会记录下来,写了几篇赏析,比较仓促,希望读者能喜欢。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写作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3 楼        文友:谷泉叮咚        2020-03-09 21:10:31
  今天偶然走进老师的空间,阅读了您的几篇作品,感觉您的叙述风格很值得我学习,您的作品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饱满,期待看到您更多精彩的作品,顺祝春安!谢谢你的发文分享。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写作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回复3 楼        文友:谷泉叮咚        2022-02-22 21:27:24
  “未来的家”不像现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它是用新世纪砖块与纳米合金构成的。新世纪砖块是用轻型的塑料与铁水凝结后的晶状物制成的方块。纳米合金则是纳米物质掺入后而成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