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云】年的那头是团圆(散文)
夜晚,街道上灯火通明,闪烁的灯光顺着窗子打进屋内,令我久久难以入眠。突然听见母亲在我耳边呓语,我侧身到母亲身旁倾听,大概是梦见了过年的场景,欢乐无比。
一转眼,便到了年关,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过年的场景,那一幕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过年,也应该称作归来,无数外乡人在这个时候向家归来,年也因此更有韵味。
自小在东北农村生活,每到过年的前几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开始买年货。因为在过年的那几天,村里的店铺不营业,只得提前买好过年的东西。小时候,居住的村子是人口最多也是最繁华的,旁边村子的人都会到我们村里来置购年货,最热闹的不过是年前的大集。到了赶集那天,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出动,手里拿着麻袋或者开着车准备大购一番。这个时候通常会看到十里八村各样的人,还有许多很久没有见面的亲戚和同学。集上有卖蔬菜、鱼、肉、衣服、水果各式各样的摊位。卖货的人个个都穿着棉大衣,素面朝天,忍受着东北的严寒,只为了能在过年之前多赚些钱,过个好年。
到了过年那天,应该是村子里人数最多的时候,也是家里老人最开心的时候。孩子都回到家,有的领着自己的另一半,有的带着孩子,有的开着新车,也有的为老人买了许多东西。在这之外,更快乐的是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谈论着这一年里各自发生的事情。
大年三十早上,家里人一早就起来,开始准备。妈妈和姑姑开始准备饭菜,中午一般会做十个菜或者八个菜一定要是双数,寓意着吉利。父亲会带着我到屋外贴对联,因为家里的大门贴上对联总是会掉,所以就在大门旁边放了两块板,贴在板上。爷爷则会将杀好的鸡用热水洗,一遍一遍地将鸡洗干净,然后切成块。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家里自制的灌肠,将从外面买好的猪肠洗干净进行灌注,可以是米肠,也可以是肉肠、鸡蛋肠。
最喜欢的事情是和奶奶一起包馒头、花卷等等各样面食,奶奶手很巧,这些在她看来根本不算什么难事。除了做普通的馒头,奶奶还会做小鸟、鱼等等模样的,我就跟在奶奶身边看她如何和面、揉面、切面,再到最后的包出想要的样子。
忙忙碌碌便到了晚上,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大概十点左右开始吃,在此之前,家里的亲戚都会到我家里来聊天喝茶,也会围坐在一起打打牌,我们这些孩子就满屋子乱窜,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年夜饭不能没有饺子,到了包饺子的时候大家都会齐上阵,有的负责擀皮,有的负责包。饺子里面还要放硬币,洗好的硬币放在饺子里,谁吃到就意味着第二年会顺心如意发大财,这也是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年夜饭时一定会等到人都齐了才上桌,老人要先动筷,还会讲上两句新年祝福。过年不能没有酒,至少一人一杯酒,也寓意着幸福长长久久。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这应该是所有人最轻松的时刻。这菜也有讲究,摆上一盘鱼,代表年年有余。鸡、鸭、鱼、虾、猪肉等等都是必备菜品,作为新一代人,即便是在小时候,生活也能如此富足,甚感欣慰。因为爷爷奶奶是从山东到东北,所以吃年夜饭的时候一定会给在山东的亲戚打电话送上祝福,然后是我们这些孩子依次送去祝福,减去对彼此的挂念。
作为孩子,当然最期待的时刻就是接长辈们的压岁钱。压岁钱也并不是十分容易就能得到,需要对各位长辈行跪拜礼,磕头感谢,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也表示着要对长辈恭敬,遵守孝道。
除夕总是要守岁的,不仅人要吃饺子,还会留一碗供在灶台上,给天上的祖辈们吃。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到凌晨才肯睡下,吃完了年夜饭还会继续聚在一起,老人们想对孩子们说的话无穷无尽,希望这样的夜晚可以再长一点。
大年初一,奶奶们跟随着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去到村里大户人家扭秧歌,一起拜新年。秧歌是东北的特色,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一说要去扭秧歌,都会积极前往。而作为晚辈的我们,就会在这一天去串亲戚,给亲戚拜年问好,送上礼品,这是一定要做的。孩子们穿上自己的新衣服,袜子都是红色的,袜子底下还有个小人,代表新的一年要踩小人,除晦气。
过年村子里的孩子也多了,经常三五成群在一起,放呲花、点炮仗、打雪仗、堆雪人,男孩女孩在一起,从这条街跑到那条街,什么有趣什么刺激就做什么,相比现在在家玩着手机,足不出户,那个时候真的是无比快乐。
到了初七初八,归来的人又该离去了。前一天晚上,老人们总会千叮咛万嘱咐别落下了什么东西,还会把家里的吃的能带的都给带上,生怕不够吃。而这年味,也随着家里人的离开渐渐散去。
回想起曾经在一起过年的种种,不禁热泪盈眶。如今,那种大团圆的景象越发难以重现,对于新年,也没有了什么期盼。为了生活,不得以奔走在外,每一个新年,都在一个不同的地方度过。期盼过年,好似更加期盼着一种情的聚合。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正如歌词中所讲,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回家过年,家里总有等待自己的人,牵挂的人。也许关于过年的习俗,会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但这份对年的情感,是永恒不变的。年味到底是什么?对于老人来说,是孩子们的归来;对于在外拼搏的子女来说,是与父母们的聚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团圆。有家的地方有年味,团团圆圆情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