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我走在长安城里 (诗歌)
启
我走在长安城里
俯身捡拾起
一片片秦砖汉瓦
抹去千年的尘土
唤回唐韵周风
周
为何选在了这里?
为何名为周?
上田下口!〔注1〕
秦岭巍巍
渭水澹澹
不窋之孙鞠之子
公刘迁豳,
摩西出埃及般逃避着苦难
“笃公刘,匪居匪康,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
筚路褴褛
翻山越岭义无反顾
憨憨的公刘哦
执着的公刘哦
他在寻找一个安康的居处
带着粟谷
带着他的族民
离开了甘肃
从后稷始汤裔周宗
周道之兴始于公刘
他的孙子是那个仁德的古公亶父
华夏名从周时起
我们的先祖
黄土地,黄皮肤
武王伐纣,昭王南征
昭穆嬉游,国人暴动
周召共和,宣王中兴
不能忘,骊山举烽火
褒姒的一笑
戏了诸侯
秦
洪荒的野蛮
牧马的民族
孔子西行不过秦
草在风中俯偃
马在嘶鸣
白起在马上王翦在马上
章邯在马上
看看那些出土的兵马俑吧
这是一群不带头盔的士兵哦 〔注2〕
矛的林箭的雨
虎狼之师扫齐灭楚
咸阳宫,燕子丹献出了
燕国的地图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宫赋》
语出唐的杜牧
李斯的小篆,天下同书
万里长城煅出了
一个民族的脊梁
兵戈销,九鼎已铸!
始皇!始皇!
凭谁问,载一石鲍鱼
以乱其臭 〔注3〕
凭谁问
阿房宫映天的大火
烧了多久?
汉
斩白蛇的剑已经入鞘
当刘邦回到沛丰邑中的阳里
举起了庆功的酒
高歌《大风》 〔注4〕
一个赤色的大汉
大步向我们走来
刘邦
指着未央宫四周对萧何说
“这里就叫长安吧!”
从此,咸阳改成了长安
浴火重生,一座帝都的城
秦尚黑,是水
而汉是火烈烈的火,
一只五彩的凤凰于这火中
涅槃新生
还记得古蜀金沙的
那只“太阳神鸟”吗?
这就是汉的旗帜汉的尊严
就是霍去病的墓前的
马踏匈奴
就是窦宪勒石燕然山
是那句“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是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还!”
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是持节云中千里遣冯唐的召唤
是风雪北海
苏武牧羊的
十九年!
拓土开疆,皇威浩荡,传谕四方
西域之路向前向前,再向前
一个民族传遍了西方世界
汉人汉朝汉的语言
汉,四百年哦
恍然间
一代枭雄曹阿瞒
横槊长江,赋诗北岸
唐
唐,如何定义?
杨玉环的雍容华贵
还是李太白的浪漫飘逸?
我总在告诉别人
我们曾阔过
说的就是你,我的大唐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说的就是你,我的大唐
大食的骆驼
胡人的酒肆
天竺的僧人
日本的遣唐使
长安道,古渡炊烟
说的就是你,我的大唐
六六三十六宫
九九八十一坊 〔注5〕
西市东市夜未央
胡旋舞急霓裳飞扬
笙歌初寒
肥马轻裘
川流不息,熙熙攘攘
大雁塔的钟声
点数着玄奘的脚步
灞柳飞絮
朝雨浥尘
王维送友正在写《渭城曲》
蓝关雪飘
白鹭飞翔在辋川
鹧鸪声声里
有李白醉酒的月光
一个诗的国度
闪耀在东方
说的就是你,我的大唐!
怎料想
渔阳鼙鼓动地来
一缕香魂化成了灰
我长恨《长恨歌》,白乐天啊
我问你:
“君王若道能倾国,
玉辇何由过马嵬?!”
束
我走在长安城里
左手是长乐宫
右手是下马陵
白居易在《琵琶行》里
写作“蛤蟆陵” 〔注6〕
抬眼沣镐路
这里曾是周王的京
额首朱雀门
嚼一口锅盔馍
依旧是秦时的味道秦时的形
出征人携手的干粮
秦人千年,锅盔千年
我说,我叫老秦人
注:
1,“周”,古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周字。
2,《战国策·韩策一》:“秦带甲百馀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鲍彪注:“科头,不著兜鍪。”科头: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
3,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死于沙丘,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密不发丧。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命人买了许多鲍鱼装在车上,用鲍鱼的味道掩盖了尸体的腐臭味。
4,《大风歌》是汉太祖高帝刘邦所作。他平黥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齐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5,概数,唐长安设一百一十里坊,居一百万人口,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
6,下马陵又称蛤蟆陵,位于今西安市和平门附近。汉,董仲舒死后,安葬在此。一日汉武帝经过这里时,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由于陕西话中“下马”二字与“蛤蟆”同音,所以几经流传,便被称作了蛤蟆陵。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名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通“蛤”)蟆陵下住”。历史学界考证,白居易遇见的京城女子所说的应是“下马陵”,但白居易不知有此地名,听成了陕西话同音的“蛤蟆陵”,蛤蟆陵由此闻名遐迩。从明代开始,从文庙到关中书院到蛤蟆陵一直是文人墨客流连之处。
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