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春】那些小纸条儿(散文)
我的丈夫毕业于国内一所985名牌大学,他是从市郊的一个乡村经过自己的锲而不舍不懈努力,考入东北那所著名大学的。毕业后分配在与我单位为邻的那家国营单位。我们结婚前,丈夫唯一的弟弟、我的小叔子就在我单位的一个部门上班。我们结婚后,弟弟每日跟我们一起吃饭,饭后看会儿电视,之后便回到单位里他的集体宿舍去。我和丈夫上长白班,弟弟上三班倒,我们吃饭有时在一起,有时不在一起。这样,你能够脑洞大开想像得到,那些小纸条儿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那些小纸条儿,与各个家庭或单位同事间的留言条并无二致,普普通通的纸张,普普通通的内容,但字里行间氤氲的是浓浓的手足之情。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关注与被关注,跃然纸上的是一种亳不做作的手足之间的真情写照。
那些小纸条儿的不平凡之处在于:我们以几分之差没分上房子,我们为了爱情而筑的婚姻小巢,是我们每月掏出工资的若干分之一租赁来的房子。我的公婆远在90里以外的市郊,排行最小的弟弟不能在父母膝下承欢撒娇,他必须为了自己的未来流出青春的汗水,挣得工资以备未来生活所需。在弟弟修同面前,我们这两位长兄长嫂,都有了一种长兄比父、长嫂比母的责任,对弟弟多了些爱怜与呵护,虽然我们比他也并大不了几岁。
我至今还记得那些小纸杂儿上的大抵内容:“修同(弟弟的名):天气凉了,晚上上班要多加衣服。“饭在锅里,菜在橱里,你下班后加热一下再吃,千万不要吃凉饭,免得生病!”“父母不在身边,有什么想法尽量提出来,我们尽量满足你!”“哥嫂:今天下午我有事外出,不回来吃饭了,你们商量着做饭,不用准备我的饭了!”“哥、嫂:今天是周末,我下班后回老家看看,得到x月×日回来,不必挂念。”等等此类。
那些普普通通的小纸条儿,串起一个个关爱与呵护。虽然我们住在租赁来的房子里,但是我们再普通不过的生活里依然笑声不断,那种生动的氛围,至今想起来仍然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我们对弟弟的关心也得到了回报:他常常对人说,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哥嫂对待他,那真是一百个好,没的说没的挑。能有这样的评论,我们感到很是欣慰很是满足。
我周围的人也常常对我说:你都成家立业了,还能对修同这样,也真是不简单。”我听后只是笑。
几年后,弟弟工作出色,婚姻大事也提到了议事日程。经过寻寻觅觅,他与一位叫雪真的姑娘缔结了良缘,建立了自己温馨幸福的小巢。
我们也因居住的地方要拆迁规划成小区,就搬回了离单位10余里的我母亲家的四合院里。
搬家的时候,那些小纸条儿不慎遗失,让我着着实实地心疼了好些时日。那心情,如同孙犁先生在他的名篇《山地回忆》中所写到的,他不慎丢失了大山的女儿妞妞给他纺的棉袜子时一样。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现在,两个家庭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修同弟弟的孩子都已经读大二了;我们家的大宝也已经凭借大学本科四年蝉联年级第一的佳绩,被成功保研到北京的985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我的二宝也是我们当地最好的济宁一中文科科技班学生,再过一年半也要考大学了。我和老公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打拼,早已拥有了不止一套住房。现在,居住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我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地工作、学习与生活。但那些小纸条儿的故事,以及诞生小纸条故事的背景,早已做为浓浓的手足之情的见证与象征,将久久地存留回荡在我永远的记忆中。
我:
@【督察】老百 :百顾问,我想起了《欢乐喜剧人》中的宋晓峰。借用一下,此情此景,老百顾问是否要吟诗一首?
老百顾问:
学学宋晓峰
(吟诗如下)
济宁宋丽鹃
果然不一般
那些小纸条
首精在江山
我:
感谢老百顾问的鼓励!
老百顾问:
宋老师这第一精,意义重大,不光是简单的江山对其作品的认可,更多的是让作者提高了自信心。
济宁宋老师,那些小纸条儿,成了曾经的记忆 ,这个小红豆点儿,成了在江山作品一个质的跃进。
我:感谢柳岸社团的各位老师对我的鼓励,我当再接再厉,继续加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