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小眼老二
此事发生在江南某小村庄,这里人少地多。小小村庄在大河环绕之中,村庄不满一百户人家。这里有很多荒滩、芦苇丛生。改革开放后,由于地势处于低洼地带,比较适合搞水产养殖。当初,由于这里村民比较穷,没人敢投资,都怕亏本。后来,有外地老板承包了这里大面积河滩水面,从此,这里搞起了水产养殖。
此人,家有兄弟六个,他排行老二,中等身材,长方脸上长着一双狡诈的小眼睛,第一眼望去,就不是省油的灯。
在乡村,男孩子多,自然就比较强势,大集体那会儿,他就喜欢占小便宜,今儿偷点稻子,明儿偷几捆稻草。有时被人看见,也没人敢言语。因为此人有张伶牙俐齿的嘴,还有一肚子花花肠子,很有心计。死人都能从他嘴里能说成活的,所以,村上没人敢招惹他,越是这样,越演越烈。
老二见外地老板承包的鱼塘里,鱼肥虾壮,眼红的不行。他开始暗暗打起了见不得人的鬼算盘。别人都外出打工,就他在家,坐山观望着外地鱼老板鱼塘的情况。羡慕之余,起了贼心。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偷鱼,往鱼塘里投下丝网,偷来大批鱼虾,起早去街镇卖,收入确实不小。
被外地鱼老板也曾抓着几回,说是家里穷,想弄点鱼吃,当然不曾敢提起偷了去街镇去卖了。鱼老板也不敢怎样他。有句老话说“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只能好话说尽,求他适可而止。因为鱼老板最怕当地小人,偷点鱼吃是小事,万一得罪急了,在鱼塘里下药,可要面临全军覆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啊,只能把他当爷爷供着。
一连几年都是这样,无奈之下,后来外地鱼老板与他商量,划分给他五十亩鱼塘,让他自己养。老二一听这话高兴的简直心都要跳出来,天底下竟然会有如此好事儿。真是偷鱼偷出好运气来了,转念一想五十亩水面,必须有十几万资金周转。
老二想发横财,哪肯放弃如此好的机会。于是满口答应,生怕外地鱼老板返回,立马签下合同。合同签好。老二花花肠子开始转动,于是想到他女儿婆家的叔叔,女儿刚出嫁不久,新亲戚有事相求一般都不好意思回绝。
女儿的叔公,自从改革开放,就搞大面积水产养殖,有着足够的资金和水产养殖经验,老二小眼珠一转想到了他。于是,买了酒烟水果等礼物,来到这亲戚家里。
女儿的叔公姓杨,名杨建明,高大的身躯有一米八三左右,长着一张精明才干的脸,眉宇之间看出正气凛然。见亲家厚礼上门,肯定有事相求,老二在此大大展示了他那张会说话的嘴巴。
杨建明为人正直坦率,哪曾经得起老二这张抹了蜜的嘴?于是乎,决定俩家合养五十亩鱼塘,资金养殖技术由杨建明全部负责,劳务由老二承担。杨建明也听说些老二的为人,所以就派自己侄子,也就是老二的女婿过去一起劳作,于是拍案既成。
开始,老二对杨建明毕恭毕敬,因为老二必须和杨建明学习养殖技术,再说,资金也必须依靠杨建明资助,第一年秋后,老二两家收入甚好,除了劳务工资,已经有了第二年的周转本钱。
小眼睛老二,和杨建明说话开始不太客气了,每次杨建明来鱼塘视察,老二不断述说着养鱼的劳累之苦,想秋后多分红。想偷,由女婿盯着无从下手,不偷,感觉太吃亏,于是经常与女婿没事找事,吵得不可开交。
杨建民是个很精明的人,早就看透了老二的鬼算盘,老二是想独吞这五十亩鱼塘。在不断争吵中,勉强养到秋后。杨建明就此退出股份,撤出资金。心想反正自己还有一百多亩养殖水面,趁早撤出也许是上策。
于是把五十亩鱼塘全部让给老二养殖。不过,这对小眼老二来说也已经没啥影响,因为他已经有了足够的资金周转,一年多也已经掌握了养鱼技术。
时光飞速,一晃五年合同到期,老二腰包已经更粗更满,说话更加响亮,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帮儿子在小城里买套房子,只是儿子好吃懒做,靠着他父亲给他创下的财产,勉强在小城市里站住脚,没有正式职业,整日游手好闲。由于怕苦,不愿在家与父亲养鱼,在城里开了几年麻将馆,后来被人举报,又改行帮赌徒们借高利贷,从中捞些油水,干这行自己手头必须有一大笔资金。据说利润很高。
老二最喜好贪小便宜,当然大力支持,把所有养鱼赚来的钱,全部投资给宝贝儿子,他盼着儿子赚笔大钱后,就不用再养鱼如此辛苦了。
帮赌徒借高利贷是有很大风险的。而且不受法律保护。最终被人所坑,连房子压上还不够,多亏儿子岳父母人还不错,拿出钱给女婿女儿,弄了个小窝。由于资金短缺,老二无法坚持养鱼,鱼塘到期更没钱无力招标,只能无奈放弃!
心想再继续养鱼,再也不会有人相信资助他了。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整日想着坑别人,最终反而被别人所坑,最终依然两手空空,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