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 “北漂”租房记(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 “北漂”租房记(散文)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9发表时间:2018-02-17 18:30:26
摘要:每一个飘泊的人都渴望住处“甚贱且甚好”。

把银行卡搜刮干净后,我在来到北京的第三个年头,搬进了第三处住所。
   每个在京城飘过的人应该都能讲出一串“北京租房故事”。今日翻开《曾国藩日记》,发现这位当年新晋的相当于“副处级”的干部也未能免俗。曾国藩刚到京城得头三四年,隔个一年半载就要跑去看房子,为了找到“甚贱且甚好”的寓所,也得一连跑四五天。古人的嘚瑟之处在于,他们还要找人先看看风水。
   170余年后的后辈“北漂”们找房子时,只要租金不要高的让人心醉、离单位不要远的过分,就得争分读秒地签合同了。
   我原先住的小区,是某个国有工厂的老家属院,老一辈工人的作风也能从房子里窥到一点端倪:整套房子完全没有装修过的迹象,厨房门和橱柜上还刷着上个世纪末流行的浅绿色油漆,卧室里的空调看起来比我年轻不了几岁,卫生间里挂着用铁丝和白色塑料管自制的卷纸架……
   房东应该是个讲究人,把两把折叠椅藏在隐蔽的柜子里,只给租客留下一张圆塑料凳。住进去几个月后,我的福尔摩斯式的室友翻出了那些红色软垫和褐色铁锈的椅子,我们又一次被带回上个世纪末。
   对门的老太太则是一位时刻保持警惕的“朝阳群众”。我刚搬来没几天,第一次见到她时就遭遇了查户口级别的一连串发问:多大了、在哪儿上班、上班多久了、几个人住这儿等等。
   老太太常一脸严肃,平日打招呼也鲜见笑容,嘴角永远向下拉。
   总见这样的脸孔,算不上愉快,又过了一两个月,老太太再次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小伙,平时有啥事儿言语一声,啊!”
   啊?什么?顿时觉得她家门楣上灰扑扑的“党员之家”几个字,看起来更鲜艳了。
   在这个处处陌生人的巨型城市,保持警惕应该是与人打交道时成本最低的模式。信任和互助,能算是奢侈品了吧?
   跟对门老太太的友情还没来得及萌芽,就被掐断了——房东老太要卖房了。尽管无意介入别人的家事,还是耳闻了一些故事:房东老头早已过世,当了一辈子工人,没留下什么遗产,赶上房价大涨,子女们催老太太赶紧卖了房子,好留下一份便于瓜分的财产。
   当时也正值毕业生大潮来袭的6月中旬。在那之前的6个月,北京房价又经历了一波汹涌的上涨,记者们采访了一个又一个恐慌的中产家庭,写出一篇又一篇充满焦虑的故事。涨价的浪头拍到租客身上,就变成高了20%的租金,以及面积更小、位置更差的房子。
   前一套房子的押金,也就是整整1个月的房租,被中介小哥以N个理由扣光,打扫房间的清洁费也算在我们头上——而带人看房子时,他们素来和蔼可亲,仿佛与我们是失散多年的兄妹。
   新租的房子里倒是没有遗留太多上个世纪的气息,但新世纪的气息也同样稀少——签完合同,室友惊呼了一声,原来这房子是房东“裸租”的!
   我们这才反应过来,在房子里看到的桌椅、沙发、床,都是刚搬走的房客留下来的。而它们都被笑容可掬的中介小哥悉数写进租房合同的家具清单里——也就是说,如果它们稍有差池,我们交出去的押金很可能又要不保。一个大而无用的沙发占了卧室的小半壁江山,一台锈迹斑斑的旧空调挂机扔在客厅,中介小哥已经不见了踪影。我们哑然失笑。
   一年一度的糟心时段结束后,生活又回到惯常的节奏。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会生出一种熟悉感,卖菜的大嗓门儿大姐、开粮油店的腼腆小哥、小超市的高个子老板,会慷慨地免掉零头,在你没带钱包、手机又没电的时候主动说“下次再给钱”。但直到又一次搬家,才发现这种熟悉和熟悉带来的稳定感,只是一种错觉。
   在北京租房两年,我终于领悟到鲁迅的那句话:“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比如,很多偶然因素都改变过我的租房故事。比如,突然一大批人要另找住处了;一个原先少有交集的校友决定来北京闯荡一番,就成了我的某一任合租室友;一个陌生的小伙涨了工资,从他以前的隔断间搬出来,搬到我隔壁的卧室······故事中不变的是,租金涨了一波又一波,室友换了一个又一个。
   租房中建立的友情,总是欠牢固,可以轻易地被租金、工作、个人喜好等挤到后边。送走两位室友后,我也成了离开的那一位。
   新居的房主是个老文青,卧室的两个大书柜上堆着几大卷宣纸,还留下一幅墨宝。
   精装修的房子和崭新的家具电器,的确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居住的舒适度。但接下来就像小时候读到的“一双象牙筷子”的故事:一个人得了一双象牙筷子,便觉得其他餐具都配不上它;买回来新餐具后,家里的破旧家具却处处碍眼;把家具更新了一遍,发现老妻怎么看都不上档次这样没完没了地循环着。
   于是钱包又继续“哗哗”地漏水,而且要花比原来多得多的时间打扫房间······
   偶尔停当,宅在屋里翻开《瓦尔登湖》时,发现像我这样自以为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傻“现代人”早就被梭罗嘲笑了个体无完肤。大概,在他看来,我们都是受物欲驱使而自以为别无选择的可怜家伙,日复一日地“为维持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而劳累不堪。”
   回头看看,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座都城,能像今天的北京一样承载着这么多平民的致富梦、名利梦和面子。可能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像今天这样,普遍的割断了各种亲族关系,孤身漂荡。
   可是我们的确别无选择,对吧?
   我把从山里摘来的大松果摆在书柜里,心想,等老子诸般看淡,就去山里自己盖个小屋,跟松鼠做邻居,再也不折腾租房蜗居这等鸟事,再也不当这憋屈的“现代人”。
   有位好心人打断了我的白日梦:去山里盖房,请问你有宅基地吗?

共 21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社会现象的纪实性散文。买房这件小事,如今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难题,承载一个普通人的梦想。作者记叙了从前“北漂”租房的经历,抒发几多感慨。第一次租到了一间老式房子,处处弥漫着古老气息,房东是个严肃的老太太,住得并不愉快。搬家后新租的房子性价比不高,有点被中介宰的意味,熟悉了却也习惯。后来作者再次换房,在迁徙了无数次之后自觉可怜,本来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才搬家装修,结果生活得并不开心,因为不够自由,因为物欲限制了我们内心的追求。同时北漂还要面对背井离乡的孤独,对现代人来说,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无比困难。文章夹叙夹议,语言自然,行文流畅,借租房子这件事反映社会现实,引人深思,推荐阅读!【编辑:童霓】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童霓        2018-02-17 18:32:07
  省略号就六个圈圈,您非要画多这一个,是想用来诅咒我么?
Take my breath away.
2 楼        文友:童霓        2018-02-17 18:39:40
  现在隐居山林确实成本高,悄悄跟你讲哦,你去马尔代夫,现在那边乱,地价便宜,自己买个小岛美美的住在上面不就行了吗。
Take my breath away.
3 楼        文友:童霓        2018-02-17 18:40:58
  感谢作者赐稿,问好,敬茶。
Take my breath away.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2-20 05:41:31
  北漂、租房似乎是这个时代出现最频繁的词。其实,在现实中,租房的心酸在每一个城市都存在。安居乐业,为安居而心力交瘁的人,怎样去乐业?还是早早买房吧!房价一年一个样。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