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四季的故事】京城出差散记(散文)
又是一年春节,过年初三忌外出,这是旧的习俗,也是由于经过前几天过年的欢聚的忙碌,许多人还是留在家里。我也是这样,坐在桌前,泡上一杯茶,打开电脑,想写一些文字。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生过了许多次春节,大多数是传统的亲人团聚,唯有十多年前的那次春节很特别,因公出差在北京,工作之余也在北京游览。
那年,我还没有退休,在原单位铁道部机车工厂担任产品开发的负责人。我们研发了一种新型机车牵引电机,为别的工厂开发的一种新型机车配套。当时新型机车必须到北京铁科院铁路环形线试验考核。我厂的产品属于配套,但也是关键设备,必须参与耗时多天的试验。
我负者带队进行试验,按照所需的连续试验运行公里数,过年那几天只能在北京了。临过年前,我安排能离开的几个同志都回家过年,我与个别骨干一起坚守在试验场。过年时首都的火热场景我们只能在招待所里的电视上体会,当然除夕那天也不忘加了几个菜,喝了几两二锅头。
参与的试验我们是配套,试验期间也有空闲,也抽出了几天的零星时间到北京的主要景点游览。
时值早春节气,一场晚到的冬雪却让冬天悄然继续。不喜欢京城的天气,春天狂乱的风沙,夏天酷热的骄阳,冬天凛冽的风雪。只有秋天还算不错,有很美的蓝天白云,还有西山的红叶。可惜来的不是时候,还是寒冬。
其实对京城的印象不算太好,政治文化中心而已。京城去过几次了,该游的地方都已游过,市内没什么地方想去的了。嵯峨的宫殿,雄伟的建筑,古老的胡同,现代的立交,一座既现代又古老的都市。
过年期间,商店大多关门闭户,在京城吃饭让人不爽,那种能让一个出差之人吃饱吃好既干净又价廉的饭店很少,难得找到一家又难合口味。
那些零星的游览却让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燕山石化工作的老同学,开车带我去了京郊,都是一些过去没有去过的地方。
我们首先去了清华大学,那是我当年高考想报考而最终放弃的志愿,后来看到录取分数自己有些后悔,一直想找机会去看看。清华园如今成了旅游景点,过年期间外地游客不少,大多是家长带着年轻的中学生。清华园非常美丽,在明朝时这里是一处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便成为了圆明园的一部分,后来在咸丰年间就改为了清华园。清华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漂亮的湖泊、小溪。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我们去了十三陵,那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最辉煌的皇家集中墓葬群。这儿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共埋葬着明代十三位皇帝和五十多位皇后以及妃嫔。边游览,老同学边给我如此介绍着,我的思绪穿越时空,翱翔在战火四起的元末明初的天空。看完定陵,我和同学登上了燕山北麓,山脚的十三陵显得非常渺小,就像一些废弃多年的老建筑。
我们又游香山,同学说这里秋天的风景更好,层林尽染,满山的红叶。时逢初降小雪,只见千峰都是银装素裹也是分外妖娆。雪后路滑,我们直接从山脚乘缆车到山顶香炉峰,沿途风景一览无遗。香山北麓的碧云寺,罗汉堂、菩萨殿很一般不看也罢,里面的中山记念堂还有点意义。香山脚下的植物园倒是值得一游,有国内外的数千种植物可观赏,也是登山后休息的好去处。
到年初六,试验任务顺利完成,我们一行离京返回蓉城。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回忆起来,那次京城出差颇有收获。于公而言,产品试验成功,为铁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看如今的高铁,我也有着自豪感。于私而言,与毕业分别多年的老同学相见,去了几个没有去过的京城之地,留下了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