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云娘(散文)

精品 【晓荷·四季的故事】云娘(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274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42发表时间:2018-02-19 13:33:15

【晓荷·四季的故事】云娘(散文)
   这天,我拿着盆子和哥去前院云娘家买绿豆芽,回来的路上,哥突然对我说,云娘家的里屋藏着一个男人。
   云娘是我们家属院的的老坐地户,男人数年前病逝,她就没有再嫁,独自一人把自己闺女抚养成人。后来,闺女认识了一个在家属院搞建筑的小伙儿,二十二岁那年,随着小伙儿远嫁山西。由于离家远,很少见回来。但闺女每次回来,都会动员云娘和她一起去山西,云娘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自己住了一辈子的地方。闺女远嫁前,和自己男人一起给云娘弄了一个木桶,缝了一个棉垫子,男人还教会云娘怎么生绿豆芽,因为,小伙儿家父母就是做绿豆芽生意的。闺女走后,云娘就在家做起了绿豆芽生意。她生的绿豆芽,非常鲜嫩,家属院的人都喜欢吃。
   每天天刚亮,云娘就推着一个小木车拉着豆芽,走街串巷开始吆喝了。五十多岁的云娘身体健康,显年轻,村里爱管闲事的乡邻,几次劝云娘再找个伴儿,云娘都拒绝说:“不了,这辈子就这么过了。等我老的不行走不动了,就去闺女家投奔她。”
   和哥回到家,奶奶见我们回来了,急忙拿来早已准备好的秤,称了起来。称完豆芽她的脸立马拉了下来说:“这个云娘们,可真够会占小便宜的,又少给咱们一两豆芽。不行,这回我说啥去她家和她说道说道。”说完她还真抱着秤和盆子,拄着拐杖就要去云娘家。老妈急忙走了过来,硬抢过她手里的豆芽说:“妈,别去了!豆芽这东西水分多大呀。你想想,他俩走的功夫又会跑去多少水分呀?别说一两再多也很正常呀。”老爸也走过来说:“是啊,差一两就一口菜的事,干嘛找呀。万一是咱家秤有问题呢?好了,好了,妈,邻里邻居的。别添乱了!”奶奶听爸爸这么说很不情愿地翻着白眼说:“都几次了,我看她就是故意的缺斤少两。不是咱一家她少给,听邻居琴她姥姥说让琴去买豆芽,每次琴买回来都不够秤。琴她姥姥最后自己亲自买,死劲盯着秤看,结果你们猜咋地,回到家一称果然够秤了不说,还多出了二两。你说她是不是故意的呀?小气抠门的狠呢。做买卖人一分钱都是好的呢。不找她,谁能保证她下次还会这样。”奶奶一边说着一边去抢妈妈手里的盆子,说啥也要去。
   我一下想起路上哥和我说,云娘里屋藏着一个男人的话,我顺口说了出来。奶奶和妈妈爸爸听后,都停止了争吵。奶奶愣愣地喊我:“你个小妮子,这种话是随便说的吗?”妈妈也紧张地关紧房门说:“不许瞎说!要说别人找了男人我们信,你云娘丈夫在孩子刚满月就走了,她就一直没再嫁,苦的日子都没说找个男人,这老了老了咋会藏着男人呢?”哥哥说:“我没有瞎说,这事就是千真万确的!我听见云娘里屋有男人咳嗽声,然后云娘去拿秤的功夫,我还偷偷撩帘看了呢,里屋床上确实躺着一个男人,男人还抬头看了我一眼呢。我还看见这个男人脸色白得吓人,满头白发,胡子还很长呢。”我也接过话说:“是啊,云娘家有很大的中草药味呢,我还看见云娘家的灶台上放着一个药锅子呢。”
   妈妈和奶奶经不住好奇,第二天假借买豆芽去了云娘家。回来后,妈妈一句话也不说。倒是奶奶说:“这人呀,不知道咋想的,找个男人就找呗,何必掖着藏着的。”过后还听妈妈偷偷和爸爸说,云娘的屋里确实藏着一个病男人,妈妈和奶奶去的时候,看见云娘院子里晾着男人的内衣内裤不说还有几件旧衣服,进屋正看见云娘匆忙从里屋出来,手里端着一个刚喝过的药碗,云娘看见妈妈和奶奶进来后,急忙把里屋的门帘放了下来,神情有些不自然地说,豆芽还没生好,还说这几天不打算生豆芽了。妈妈和奶奶刚走出云娘家,云娘就赶紧小跑着锁了院门进了屋。没过几天,街坊四邻都传开了云娘耐不住寂寞,找了一个野男人藏在家里的事情。更不可思议的是,云娘不再生豆芽,隔三差五去药房抓药。房间里每天弥漫着一股子中药味,路过她家离老远都会闻到一股子很浓的中药味。
   腊月二十七那天,云娘的闺女和男人一起从山西回来了。回来当天,就听见云娘家吵作一团。家属院的人们都去看热闹。我和哥也偷偷从家里跑了出来,挤在人群中张望着。只见云娘闺女小米姐嚷着:“你说这到底咋回事?不认不识的你看他可怜,大路上可怜的人多了去了,你救助的过来吗?”闺女男人也小声帮腔说:“是啊,妈!你咋不想想呀,这个老爷子也有家也有儿女的,赡养老人是每个当儿女应尽的义务。老人病了儿女不孝顺从家里赶了出来,本身就不对。你正好路过,看见了老爷子躺在大路上没人管就帮忙送到医院,这些我和小米都能理解,那你也不能把他弄回家养着呀?你还为此豆芽生意也耽误做了,你还因为老爷子说怕他家人知道,不让别人知道你就把他藏在家里。你说老爷子已经七十多岁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家里人会让你吗?”闺女也生气地跑过来,使劲拉着云娘大声嚷着:“妈!你不能在犯浑了,我今天说啥也要把他送出去!”云娘挡在里屋门口一声不响站着,愣是不动地方。
   这时候,里屋房门慢慢打开,一个满头白发,面容消瘦的老人颤巍巍走了出来,老人扶着墙一步一步挪动着,他望了望看热闹的人说:“我是应该走了,都是我不好拖累了大侄女。我本来就是个要死的人了,我干嘛还要连累这么多人呀!我辛苦养育了儿女六个,结果老了、病了、儿女嫌弃,去谁家谁都不待见。好容易儿女开会达成协议说一家住一个月吧,结果不巧的是我还被查出得了肾病,儿女知道后,怕花钱谁家都不让去了。我只好躺在大道上等死,都是大侄女好心,卖豆芽路过,怕我冻死把我推回了家,她每天去医院给我拿中药,给我找医生看病。我为了顾及我的老脸让她替我保密,怕我家里人来找麻烦,她为了照顾我无暇顾及豆芽生意,还让许多人误解。”老人说着说着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突然一下摔倒在地。人们惊叫着,纷纷涌上前,七手八脚去扶老人,云娘闺女和女婿急忙拨打120,救护车来到后把老人送到了医院。
   大年三十那天,云娘和她闺女、女婿把老人从医院接到家里,那一年老人在云娘家过的年,家属院的人各家都拿了礼物吃的去云娘家看望老人。正月十五的时候,云娘的闺女和女婿联合家属院几家人,特意去了老人儿女家做通了儿女的工作,几个儿女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把老人从云娘家接了回去。
   老人回去之后,云娘每次走街串巷卖豆芽,都会去老人家坐坐,给老人买一些老人爱吃的食物,拿一些钱或者熬好中药给老人送去。老人的几个儿女在云娘的感化下,都能主动照顾老人,老人的病情也有所好转。
   而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家属院也随着拆迁都搬进了新楼,云娘依然还和我们家做着邻居,她依然还卖着纯天然纯绿色的豆芽,所不同的是,小木桶已经换成了大木桶,原来的钩秤也换成电子秤。云娘说:“这样的秤保证不会缺斤少两,买家放心我也放心。”闺女和女婿也从山西调转回承德,家属院人仍然喜欢去她家买绿豆芽。

共 26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云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人物,但正因这样的小人物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光芒格外地耀眼,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云娘的丈夫病逝后,她无怨无悔地独自一人抚养闺女成人,作为妻子,云娘身上展现出女人的忠贞;作为母亲,她含辛茹苦抚养女儿,散发出无私伟大的母爱;作为一位卖豆芽的商贩,云娘自己制作的纯天然纯绿色绿豆芽,体现出云娘是一位有良知、有道德、有诚信的商贩;卖豆芽的路上遇见了病重的老人,云娘伸出了援助之手,不顾街坊邻居们的闲言碎语,停止了做豆芽的生意,甚至面对女儿女婿的不解,依然照顾着老人,这是一份纯净真正的善良,真正的舍己为人。最后,她的热心、真诚、善良、博爱感动了大家,更感化了老人的儿女们。云娘用她的行动告诉了老人的儿女们何为责任和义务?何为孝道?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但云娘纯净的灵魂时刻感染着身边的人,也赢得了女儿和女婿从山西调转回承德陪伴在她的身边。全文语言流畅,一气呵成,情感真挚,有力地宣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满满的正能量,佳作力荐共赏!【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22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2-21 19:26:27
  恭喜社长佳作获得精品,何叶真棒,向社长学习!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1 楼        文友:何叶        2018-02-21 19:36:05
  谢谢华君,敬茶!
12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8-02-22 08:49:52
  祝贺一片红!!!
回复12 楼        文友:何叶        2018-02-22 12:55:03
  谢谢支持!向你学习祝好!
1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2-22 23:25:31
  欣赏美文,问安。
浩渺若尘
回复13 楼        文友:何叶        2018-02-23 12:49:54
  谢谢留评。问候老师过年好。
14 楼        文友:柳拂桥        2018-02-24 13:26:22
  何叶的文细腻有深度,有可读性。值得推荐宣传很好。
回复14 楼        文友:何叶        2018-02-24 16:13:02
  谢谢柳老师美评。祝好!
15 楼        文友:李赫        2018-03-02 12:14:29
  文章满满的大爱!不错。元宵节快乐。
回复15 楼        文友:何叶        2018-03-02 12:34:20
  元宵节快乐。电话联系吧
共 15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