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拜年(散文)

精品 【江山多娇】拜年(散文)


作者:乐歌 举人,377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45发表时间:2018-02-19 15:16:01
摘要:不管经济如何发展、社会怎么变,中国人爱家恋家的情结不会变,中国人拜年的习俗不会消亡,改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涵,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传承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的精神和品格!

【江山多娇】拜年(散文) 拜年,是一项传承千年的礼仪活动,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形式趋于多元,但仍焕发着独特的光彩。
   少时拜年的记忆,是充满欢乐的。初一早晨,天麻麻亮,母亲就催我们起床,穿上新衣新鞋,欢天喜地的给我婆(奶奶)拜年,新年新岁的第一件事——给家中尊者拜年,是家乡的风俗,我爹(爷爷)很早就不在了,婆膝下儿孙满堂,孙子辈十几人,重孙子4、5个,第五代人还有1个,我要最早给婆送去祝福,婆一生清苦,却极爱整洁,虽年已八旬,但精神头特好,早早把床铺收拾好,穿戴整整齐齐,头上抹了油,脸上擦了雪花膏,端坐床前,只等儿孙们的到来。我跑进屋,单腿跪下,一声“婆,给您拜年了”,乐的她老人家笑开了花,脸上褶皱聚拢,眼睛眯成一道缝,温软而粗糙的手,摸着我的头,说,“我乐儿乖,祝我伢聪明智慧,读书带顶子(指的是博士帽)。”说着,把早就准备好的贰元钱塞到我手上,因为我第一个到,所以是两块,后到的都是一块钱。拿着婆给的钱,特别开心,因为这个钱是不用上交的,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亲戚给的压岁钱,往往妈妈会收走,再回送给亲戚家小孩。那时候家穷,一分一厘的钱都是从牙缝抠出来的,不可能多出一份压岁钱开支。
   新年头一天,除了给家中长者拜年,还要给同在本村的叔叔伯伯婶婶们拜年。出门拜年的第一家,称为“出方”,拜年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必须是平日里关系较好、走动频繁的亲戚家,而且还要求这家人家庭和睦、在过去的一年特别顺。“出方”时,一家老少在家长的带领下“倾巢而出”,要放一大挂鞭炮,意喻“开启一年新气象、出门大吉、万事顺意!”而对方,也以被选做“出方”点倍感开心,人未到,鞭炮声先响,满心喜悦、欢声笑语让进屋,还没落座,一小碗冒着热气的红糖冲爆米花送到了手上,接着递上平时舍不得抽的“永光”、“游泳”牌香烟,火柴的刺啦声起,烟雾裹着吉祥的话语、爽朗的笑声,塞满耳鼓、充满眼球。
   有时候,也会有亲戚给我递上一根烟,赶紧收起,却不点燃,嘿嘿!我要留着点炮仗呐。荷包早被糖果塞满,亲戚追着给我塞钱,而我不管不顾,循着鞭炮声去抢没放完的鞭炮,有引线的,拿到手里,用烟点燃,一个个丢出去炸着玩,看到双手护着耳朵的小女孩,还要故意追过去点炮吓唬她!没有引线的,从中折断,露出火药,在门墩上火药朝中摆成一圈,再用香烟去点,瞬间,火焰互射,发出耀眼的光芒和浓烈的硝烟味,特别的刺激。
   喜欢玩鞭炮的我,往往忘记了拜年正事,家人起身离开去下一家拜年时,我还恋恋不舍。等到村中亲戚都走完,父亲会带着我们挨家挨户串门,与主人相见,拱手作揖,互致祝福,家乡人称作“拜走年”,给邻居乡亲送去新年祝福。而此时的我,早已跑得五里不见烟,跟一群同龄的孩子忙着抢鞭炮去了。那时候,村里的小孩特别多,大人也不怎么管束,我们以鞭炮声为令,四处凑热闹。凡有拜年,都会放鞭炮,看到有陌生人进哪家,就尾随着,等炮声一响,迅速围过去,有时候没炸完,就被我们踩灭。也有时为了争抢一个鞭炮,几个孩子脑袋碰到一起、或者手被其他孩子无意抓伤,很少有反目吵闹的,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我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快乐,而走到一起的,让不开心的事滚得远远的吧!
   初二,是女儿女婿带着孩子给嫁爹嫁婆(外公外婆)和舅舅拜年的日子,出嫁的女儿回家少,回娘家拜年自然要备厚礼,“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个胖娃娃”,不光是歌儿里唱的,现实中也是这样,贴心的女儿,除了带回鸡鸭酒肉,还会给爹娘奉上“体己钱”,很少有农村人给老人买营养品的,都觉得那玩意不实在。外甥给舅舅拜年就不同了,只需要比一般亲戚多送个礼包就行了。我家嫁爹嫁婆过世早,记忆中每年初二,都是大哥带着我和二哥给几个舅舅拜年,常常是早早出门,徒步十几公里到舅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几个舅舅虽然很热情,这家没吃完,那家又拉过去,但味道的确很一般,路上我们就盘算着、商量好,每个舅舅家只随便吃几根面、喝口汤就走,留着肚子到邻村的姨妈家大口朵颐。姨妈手艺好,做出来的饭菜干净、卫生、味道好,最难得的是她待我们像自家孩子,常常把最好吃的零食拿给我们,有多少全摆出来,不怕我们多吃。碗里也是货真价实的,两个荷包蛋、鸡大腿、新鲜鸡汤下的糍粑面条,不像有些亲戚,永远是自家娃金贵,端给我们的面条,极有可能是别的客人剩下,然后热热、加点内容再端出来的。姨父在外地工作,算是公家人,见识也广一些,自然也很大气,让我们没有局促感。去年腊月,姨父以92岁高龄离世,年初一给他“拜大年”时,说起他的豁达、温暖,仍然让我们感动,用心对人的人,总会让人念念不忘。
   初三,是舅舅给姐姐姐夫、妹妹妹夫或外甥拜年的时候,家乡叫“回年”,一般舅舅不会亲自出动,多是让儿子给姑妈、姑父拜年,如果舅舅亲自回年,则可少拿一个礼包,表示上下有别;侄儿给姑姑拜年则不同,自家长辈必须要尊重的。我有三个姑妈,两个大姑妈嫁的远,又不在人世,姑父和表哥们跟我家来往不多。而小姑妈离我们很近,6、7里路,步行也就个把小时,她家住在湖区,风景特别好,寒暑假跟着两个表哥表弟在湖里捉鱼、采藕,成了我儿时美好的回忆。给小姑拜年,我们常常会住上一晚,不急于回去。小姑父是个拖拉机手,下午会开着拖拉机载着我们,到巴水河边看鱼鹰飞翔,在摄湖里下渔网抓鱼,那个开心、惬意自不必说。晚上,鲜活的黄颡鱼熬出白汁,就汤下面,尝一口鲜美、嫩滑、满口生香,一辈子也忘不了!
   家乡人拜年,一般会在初一到初三完成,少部分交通不便或情况特殊的,也可以拖到初四、初五。但当日拜年的时间,却是非常严谨的,绝不能过午时,现在基本以中午十二点为准,过了这个时间就算是下午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下午去拜年,主人会认为你对他家不够尊重、甚至怠慢,有涵养一点的会选择不做声,但脸色难看;涵养差一点的,当场会指责你,说你是“塞鸡窝门来了!” 家鸡回窝的时间是傍晚时分,这样揶揄你,意思再明白不过。
   国人素来重情重义重礼,平日里忙于工作事业,对于亲情友情,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照顾得那么好,拜年就成为了一个很好沟通、交流的载体,通过互相走动、互致问候、礼尚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加深了感情,凝聚了家族乃至社会的合力。但是很多情况下,亲人相距较远,并不能一一上门拜年、问候,这就有了书信拜年、名帖拜年一说。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文征明在《拜年》诗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几何时,明信片拜年成为时尚,小小明信片带着满满的祝福和期待飞向大江南北、飞到亲人手中,传递了情感、温暖了多少游子的心。后来,又相继出现电话拜年、短信拜年、QQ拜年、微信拜年,而今又出现了手机红包拜年,新颖刺激的玩法,让人趋之若鹜。每一种新的拜年方式,都代表着新科技的问世,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刷新着我们的视觉、听觉,也让我们紧跟着社会发展的脉搏。
   我想,不管经济如何发展、社会怎么变,中国人爱家恋家的情结不会变,中国人拜年的习俗不会消亡,改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涵,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传承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的精神和品格!

共 28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节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说“过年”,就是辞旧迎新、庆贺佳节的活动,节日期间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拜年” 。拜年是尊敬长辈、联系亲情、互送祝福的礼仪活动,可以把平时忙碌得无暇顾及感情联络的缺憾一并添补,使得亲人之间更加亲密无间,亲情更加醇厚温暖 。拜年在小时候“我”的记忆里,有着无限的快乐和情趣,每每跟随父母兄长挨家向长辈拜年行礼,都是收获满满,手里有了压岁钱,荷包里装满了糖果,嘴里还能吃到热情款待的美食,还可以跟随着拜年的人们捡到没有燃放的鞭炮独自玩耍,甚至可以点燃鞭炮吓唬女孩子,小伙伴在一起追寻着快乐,沐浴着传统的礼仪熏染,感受着浓浓的节日快乐 。随着不断地长大,深切地领略到拜年不仅是亲属之间形式上的活动,节日期间相互走动、相互祝福、联谊感情、凝聚亲情的礼尚往来还有着非常深刻重要的意义,尽管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提高,信息交流方式多样化,但是拜年这一传统的民间习俗,永远代表着炎黄子孙爱家恋家、珍惜亲情、弘扬世代传承的精神文明和优良品质的情结 。作品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描写细致,语言优美,从各个方面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春节拜年活动,精彩的情节妙趣横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 。佳作共赏,倾情推荐!【丁香编辑:庄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28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木斯塘        2018-02-19 15:58:07
  一篇淳朴的过年习俗故事,学习了。
木斯塘
回复11 楼        文友:乐歌        2018-02-19 19:19:08
  家乡春节习俗很多,拙文只是列举了一部分,以后的文章里会逐步展现的。
12 楼        文友:林易峰        2018-02-19 16:00:08
  丁香写过年文章很多,让读者大饱眼福。
回复12 楼        文友:乐歌        2018-02-19 19:13:54
  谢谢老师热情关注和留评,祝新春快乐!新年新气象,天天开心,文丰笔健!
13 楼        文友:闰土        2018-02-19 19:09:50
  拜年种类很多,地域不同,拜年的方式、方法不同,老师把拜年写的相当成功,不但语言优美,而且细腻耐读。叙述清晰,让读者回味无穷,特别是发压钱等,写的相当好,闰土点赞学习了。
回复13 楼        文友:乐歌        2018-02-19 19:22:09
  谢谢老师给予小文这么高的评价。喜欢读您的散文,土的淳朴、土的有味,土的飘香,也有朴素的浪漫气息。
14 楼        文友:聚沙成塔        2018-02-19 20:11:27
  乐歌老师的拜年有高度,结尾升华自然而又有力度。好文!
回复14 楼        文友:乐歌        2018-02-19 20:30:36
  老师过奖了,文章还很粗陋,还需精细打磨,我会向各位老师学习的,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手法和语汇。
1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2-19 21:52:42
  《拜年》细致的描述拜年的程序规矩,使读者了解了当地民俗,加深了对拜年的认识。拜年使家族邻里之间更加和谐,增强了凝聚力,希望这个优良传统延续下去。谢谢老师分享佳作,欣赏学习。祝老师春节愉快,创作丰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15 楼        文友:乐歌        2018-02-20 08:05:50
  谢谢老师热情点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淡化了亲情友情,拜年是一个好的契机和载体,能够弥补缺憾,融合情感。
16 楼        文友:天边的流星雨        2018-02-20 00:17:34
  拜年的习俗,亦属乡愁之类。也是节日文化的传承。各地尽管习俗略有差异,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尊敬先祖,尊敬老人,尊重亲情及友情。中国的拜年是正能量的当传承下去。拜读乐歌老师美文,把我们又带进了拜年的行列,亦长了不少见识!祝福您!
回复16 楼        文友:乐歌        2018-02-20 08:07:43
  中华民族拜年习俗传承千年,自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土壤。谢谢老师热情跟评,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17 楼        文友:樱雪        2018-02-20 00:46:48
  拜年,形式变了,情感依然存在,和过去一样。拜年的过程,很细,学习了,祝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7 楼        文友:乐歌        2018-02-20 08:08:19
  谢谢樱雪老师热情跟评,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18 楼        文友:樱雪        2018-02-20 00:48:46
  不可失礼,任何时候,都要如此。拜年,不仅仅是走亲戚那么简单,那是情感的交融,也是传承千年的民俗。欣赏美文,问好大哥,祝新春愉快。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8 楼        文友:乐歌        2018-02-20 08:09:26
  谢谢老师热情跟评,给您拜个晚年!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来年文丰笔健,精品绝品多多!
19 楼        文友:半川柚子        2018-02-22 16:44:56
  老师家乡的拜年跟我们这里很近似,老师细致的描写,令我感慨万千。好文,拜读!
20 楼        文友:樱雪        2018-02-28 11:13:31
  祝贺大哥美文加精,期待更多精彩,加油。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共 21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