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冰心】月色下的摇曳(小说)

精品 【冰心】月色下的摇曳(小说)


作者:孙鹤 举人,511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58发表时间:2018-02-22 16:17:15

【冰心】月色下的摇曳(小说)
   农历正月十五,漫山银白,瑶琼铺地,位于山脚下的这个足有七八十户人家的村子,完全被冰雪覆盖。可纵然如此,依旧无法冷冻村民们那纯朴的作风,滚烫的热情。
   日头悄悄地从东方探出两寸左右,饱含羞涩,满载歉意的它,并不想打扰村民们香甜舒美的酣睡。岂料,自己这番含蓄的好心,却还是被人给识破了。
   王老爷子,今年已经八十七岁高龄了,褶皱满身,瘦骨嶙峋,体格很是硬朗,且精神矍铄,只见他一手拿着长杆烟袋,一手握着刚从窗边抄起的浮雪,稍一用力,便将浮雪攥成雪球,随即奋力将雪球扔向已不再躲躲藏藏的日头。
   雪球虽然未能接触到太阳,但王老爷子的气势却跟七十年前一样,丝毫不能示弱,反而犀利直视,高声向太阳喝道:“你个老小子,往哪里躲!我俩都认识这么多年了,你还跟我俩耍这小聪明。”
   言罢,王老爷子深吸一口烟,将沾有雪水的手往紧贴头皮的头发上擦了那么一擦。很奇怪,这大冷的天,王老爷子也不戴个御寒的帽子,却只管静静地看着旭日缓缓东升,那躯体在不断变大,那光亮也在不断变强。
   王老爷子不禁心声感慨,“我俩认识也好多年了,我现在已经老了,你应该比我还老才对呀。可是呢,你却还是这么年轻,厉害,佩服,佩服。”
   王老爷子是这个村子里年纪最大的老寿星,一生无病无疾,只是有点儿驼背。他这一辈子从未离开过村庄半步,无论春种秋收,还是夏忙冬休,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可以这么说,村子里的每一块土地上,都留有他那窄小,但却硬气、夯实的足迹。
   这除了能够证明他的清心寡欲、执着坚守,还能够证明他是个待人诚恳、古道热肠的人,村子里无论哪户人家有什么大事小情,他都会予以帮助,不仅自己主动帮忙,还带头张罗大家伙一起去帮忙。
   为此,他得到了全村人的景仰和爱戴。他呢,对此显得很谦逊,也很害羞,并始终认为自己其实也没做什么,这些本来就是自己应该做的嘛。
   然而在烫壶烧酒,酌饮几盅之后,他也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心满意足于自己多年来的所作所为,也欣欣然接受了村民们的尊敬。
   只是有一点,在过了农历新年之后,他就不喜欢别人提起他的周岁了,他更喜欢别人提起他的虚岁,他认为八十八要比八十七更吉祥,更幸运。
   鉴于他老顽童般的调皮,村民们也都乐于喊他的虚岁,对其周岁也便缄口不言了。
  
   二
   蓦地,从屋子里跑出来一个五六岁年纪的小胖墩,从后边一把抱住王老爷子的膝盖,还不忘口齿不利索地笑问说,“你猜猜我是谁?”
   “这还用猜吗,你当然是我大胖重孙子啦!”王老爷子赶忙弯下腰,摸摸小胖墩的头,揉揉小胖墩的脸。
   “不玩了,不玩了,不跟太爷爷玩了,没意思。”小胖墩一边嘟囔地说着,一边蹲下来搓起雪球来。等到把雪球搓成形了,就招呼王老爷子,“太爷爷,陪我玩。”
   “好,好。来,重孙儿,咱们玩点啥呢?”
   王老爷子刚刚蹲下,还没等跟重孙子玩呢,却又猛地站起来了,嘴上笑骂说:“你这小鬼头,可真坏,找打!”
   小胖墩一听,笑嘻嘻地跑开了,还不停地用双手比划着鬼脸,并伸出舌头,逗笑王老爷子。
   敢情,这小胖墩可是真够坏的,居然把适才搓好的雪球塞进王老爷子手上拿着的长杆烟袋的烟嘴里了。
   “你个小混球,气煞我也。”王老爷子只是骂,却不追,他得赶紧把烟嘴里的雪清理干净呀,不然的话,烟丝都湿了,就点不着了。
   这个时候,一个年纪二十岁出头的妇女从屋子里缓步走了出来,见这一老一小玩得是不亦乐乎,不由得抿嘴窃笑。
   “小胖,你给我过来,谁让你一大清早就气太爷爷的?”
   她这一句话,使得原本眉开眼笑、喜不胜收的小胖墩小胖,立时收敛了笑容,蹑手蹑脚地来到她身边,讪讪地说:“对不起啦,妈。”
   “你这小子,可真淘气,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许跟太爷爷调皮捣蛋,可你就是不听,欠打!”说着,妇女轻拍小胖屁股几下,以示惩罚,但脸上却是充满慈祥、流露疼爱的。“下回不许了啊,知道不?”
   “知道了。”小胖一边说着,一边央求妈妈抱。
   妇女无可奈何,只能以瘦小的身躯艰难地抱起大胖儿子。
   “没事,没事,小孩子嘛,都喜欢玩,我小时候也喜欢。没事,没事啊,小娟啊,你可千万别把我大重孙子打坏了啊。”王老爷子将烟嘴里的雪清理干净,却还不忘替小胖求起情来了。
   “哎哟,爷爷,叫您说的,就算您舍得,我也舍不得呀。”小娟笑说。
   “也是,也是。”王老爷子也呵呵笑了几声。“今天是正月十五,话说这新年过得可真够快的,转眼就到十五了,再有半个多月,这新年也就过完了。”
   农村嘛,不比城市,生活节奏缓慢,新年也要过得长久些,不仅得过正月十五,还得过二月二呢。
   “想吃点儿什么,爷爷,您告诉我,我这就给您准备去。”小娟知道,光凭安慰,是很难抑制住爷爷的喟叹感慨,不如改变一下话题。
   “我想吃元宵,我想吃元宵。”小胖嚷嚷说。
   “哎哟,大宝子啊,元宵那东西不消化。你看看你,都多胖了,还吃元宵,不行,坚决不行!”小娟说。
   “不,不嘛,妈妈,我就要吃元宵,我要吃元宵。”小胖见妈妈面色严肃凝重,连笑模样都没了,小脑筋突然一转,双手乱挥,似要抓住太爷爷的手,嚷道,“太爷爷,太爷爷,我要吃元宵,你跟妈妈说,我要吃元宵。”
   “好,重孙儿要吃元宵,那么咱就吃元宵。小娟啊,正月十五,家家吃元宵,咱们家也不能例外吧。”听王老爷子的口气,不像是在下达命令,而是在商量。
   “爷爷,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件事我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当然得吃元宵啦。可小胖他太小了,那东西不消化。您又不是不知道,之前就是您,他嚷嚷着吃元宵,您拗不过他,还特意找李叔给他现做了些,那时候还不是元宵节呢。可结果呢,吃坏肚子了不是。不行,今天这事,您必须得听我的。”小娟固执己见地说。
   “啊,不嘛,我就要吃元宵,就要吃。妈妈,太爷爷,求求你们了,让我吃元宵,我要吃元宵。”小胖嗓门洪亮地哭喊起来。
   王老爷子和小娟都知道,元宵是甜的,符合小孩子的口味。王老爷子点着烟袋,吸了一口,尴尬地向小娟讨价还价起来,“我说孙媳妇啊,元宵节嘛,怎么也得让小胖吃点儿呀,要不流年不利,流年不利,那可不好。要不这么的吧,让他少吃点儿,就五个,多了没有,你看我的建议怎么样?”
   小娟瞧了瞧王老爷子那副苦苦恳求,险些打躬作揖的姿态,感觉不给小胖吃元宵比不给自己吃元宵还要难受。当即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勉强同意了王老爷子的意见,却还要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爷爷呀爷爷,您就惯着他吧。”
   王老爷子伸出干瘪的手,轻轻搓了搓满是皱纹的额头,心想着自己的确太过溺爱这个重孙子了。但是当见到小胖欢呼雀跃,双手合抱,不停地向自己表示感谢,心里面甭提多开心了。“溺爱就溺爱吧,值!”
   元宵佳节,光有元宵也不行啊,还得弄一大桌子丰盛的晚餐,毕竟家里头十多口人呢。于是,王老爷子就跟小娟说,“孙媳妇啊,你呢,赶紧回屋,把你丈夫招呼起来,让他立马去请你李叔,让他为我们家做一桌子好菜。”
   “哦,知道了。”小娟应声回房。
  
   三
   李叔,名叫李生根,今年三十八岁,是村子里一等一的大厨。他年轻的时候从农村跑去城市打工,经过多年苦熬,终于习得一身烹饪能耐,好生了得,还当过大酒楼的大厨呢。可后来为了照顾体弱多病、身疲力乏的妻子,只能辞去酒楼的工作,回到农村。
   然而天不遂人愿,他对于妻子无微不至、关怀备至的照料,却未能让他从死神手中夺回妻子,他的妻子还是在六年前离开了人世。
   妻子逝世的当天晚上,李生根哭得是死去活来,但残酷的现实却不会因为他的悲伤痛哭而发生任何改变。他很想离开村子,再度奔赴城市生活,他不想在这块伤心地久住。可令他无奈的是,他有割舍不下的情怀,那便是他跟妻子的爱情结晶——刚满十岁的女儿。
   女儿习惯了村子里的一切,青山、绿水、牛羊、花草……他跟女儿苦口婆心讲了好多次城市里的生活是多么多么丰富、整洁、豪华、方便……可女儿就是不听,甚至还放出这么一句话来,“要走你自己走,我一个人留在村子里!”
   李生根见根本劝不动女儿,只能作罢,再不复提这档子事。有时候,他也会发出一声感慨,“李生根啊,李生根啊,我不想生根,可偏偏女儿让我在村子里生根,哎。”
   就这样,李生根只能靠自己的娴熟的手艺,每当逢年过节,或者村子里有的人家婚丧嫁娶,请他掌勺,制作宴席,以此来赚钱养活自己和女儿。
   今天的李生根好不忙碌,请他做元宵家宴的人可是不少,弄得他早上七八点钟就得出门工作,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到家。
   回家的路上,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少户人家正吃着自己亲手烹制的菜肴,李生根的心情可说是五味杂陈。既欣慰自己的手艺令人家非常满意,但与此同时,自己,还有女儿,直到现在都还没吃一口正儿八经的饭菜呢。
   庆幸的是,请自己做菜的这些户人家,也都晓得自己的难处,便把其中的一些成品的鱼肉、鲜蔬,还有他们亲手制作的元宵打包,让自己带回家,也算是犒劳自己的辛勤,并送上对自己,对女儿由衷的、真诚的祝福,元宵节快乐!
   回到家,李生根把双手拎着的沉甸甸的各样食物,还有元宵逐个摆盘,并高喊女儿出来吃饭。
   女儿李翠慢慢腾腾、步履蹒跚地从里屋来到客厅,面容苍白,毫无血色,一丁点精气神也没有,若非扶着墙,恐怕都会摔倒。
   李生根一看女儿这副模样,晓得女儿这一整天里只吃了些水果,未进得一粒米一口菜,心中好生不忍,好生难过,眼角不自觉地流出热泪来。他赶忙转过身去,避开女儿的目光,迅速用衣袖拭去汩汩泪水,直到再无泪涌的迹象,这才转过身来。
  
   四
   父女俩在木桌前对坐,李生根将碗筷递给女儿,笑呵呵地说道:“孩子,元宵节快乐。”
   “快乐……爸爸,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快乐?”李翠颤颤巍巍地接过碗筷,却并没有夹菜,而是把碗筷放在桌子上。
   猛然听到女儿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李生根陷入呆滞,竟久久不语。
   “您也回答不上吧。那好,我告诉您,其实快乐很简单,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就像他们那样,吃着菜,聊着天,看着电视,真的好幸福,好幸福。我呢,刚才也走了走,看到人家灯火通明,听到人家笑声不断,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趴在窗户上看,可看着看着,我就流泪了。我也不好意思打扰人家的幸福,那么只能继续我的不幸,所以我很快就回来了。”
   十六岁的李翠,那一双灵动的明眸里布满了血丝,不是累的,而是哭的。
   “你也知道,我这一天很忙,我得帮人家做菜,挣钱,所以……所以没时间陪你在家过节。”李生根深表歉意地说。
   “我……我想我妈了。”李翠忽然说道。
   “你……你说什么?”李生根的脸上似已抽搐,短短的一句话,讲出来都那么费劲。
   “我说我想我妈了。你根本就不懂我,在我小的时候你就出去打工了,每天陪在我身边是我妈,那个时候虽然没有你,但是我过得很快乐,真的很快乐。可现在呢,你回来了,我妈却没了,永远都没了,那个时候我能体会到的快乐,也跟随我妈一起没了。这六年里,我每天的生活都是痛苦的,你在家,我会出去跟伙伴们玩,你不在家,我还是会跟伙伴们玩,为什么?我只想寻找另外一种快乐。可一到过年,伙伴们都在家里跟家人一起过年,我呢,只能孤零零地守在这间屋子里,哪儿也去不了。”
   简单的语言,痛苦的心伤,即使哭过了,哭红了双眼,可李翠还是在尽力挤出眼泪。不,真诚的眼泪不是挤出来的,而是流出来的。所以,李翠还是哭了,只是泪水成瓣,却不能成行。
   “你还是可以出去走走啊。”李生根实在不晓得该如何安慰女儿了。
   “走走?像刚才似的,越走越难过?”李翠凝神瞧着父亲,良久没眨眼。
   “你这孩子,别难过,爸不是一直陪在你身边呢嘛。”李生根赶忙起身,来到女儿身边,将她搂在怀里。
   “有些东西,你能带给我。但有些东西,你根本就不可能带给我。”李翠眼睛发直,木讷地说。
   李生根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抱着的不像是个人,而是块木雕。这句话听起来很有深意,其实并不难理解,李生根懂。
   “大过年的,咱别提伤感的话题了,好不。来,爸爸陪你吃饭。你看,这是你最爱吃的鱼,这是你最爱吃的……”
   不等李生根把话讲完,李翠呆呆地说:“我最爱吃的,是妈妈给我做的菜。”
   “你这丫头……”李生根倏地燃起了些火气,“要说你这丫头怎么这么不懂事呢,我这一天到晚忙来忙去的,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吗?要不说你们小孩子啊,就是不能理解大人的苦心,整天就想着你们心里面的那点儿小九九。不干活,不挣钱,你喝西北风啊你。”

共 689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有一主一副二条来描写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的喜庆与悲伤。在人们互相庆贺新年里,一位年青的女孩丧失了生命。王老爷子家的几代人团圆的欢庆与李生根家妻离子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翠的失母之痛,与其他人的不理解,以及父亲简单粗暴的阻止,最后直接与死神打起了交道。元宵节清冷凄绝的月色下,一条麻绳,一身红装,就这么随风摇曳着。好作品,语言简洁,构思巧妙,结构完整,文笔流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编辑:黄金珊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26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8-02-22 16:19:02
  一篇构思巧妙,结构完整,人物清晰,故事曲折的小说,足见老弟之小说功底,欣赏学习了。感谢赐稿冰心,感谢分享佳作。祝老弟创作愉快,期待更多佳作,问好老弟,遥祝春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1 楼        文友:孙鹤        2018-02-22 18:10:23
  问好阿姨,辛苦编辑,万分感谢,遥祝敬茶。
2 楼        文友:泜河泛舟        2018-02-23 15:05:53
  拜读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孙鹤        2018-02-23 15:36:42
  问好老师,感谢,遥祝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