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油纸伞下的三坊七巷(散文)

精品 【流年】油纸伞下的三坊七巷(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7730.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465发表时间:2018-02-22 20:51:02

【流年】油纸伞下的三坊七巷(散文)
   走进那古老的街坊小巷,宛若穿越时光隧道。那些久合的书页被翻开,那些沉睡的岁月被唤醒,那些沧桑的传奇佳酿般飘香,那些美丽缠绵的故事鲜花般绽放。
   “庭院深深深几许”,三坊七巷的每一座庭院,都连接着一条狭窄悠长的雨巷,雨巷里没有丁香,却有芭蕉和梅花。雨打芭蕉听吟绿,风吹寒梅看飞红。围裹庭院的马鞍墙,透出大唐时代的中原风格,墙头和檐头的泥塑彩绘,带着黄河波浪的曲线美。透露出庭院里的主人,南国纤细与北方粗犷合二为一的铁骨柔情。中西合璧的门洞与江南风韵的雕花小窗,尽显主人对传统的坚持和放眼看世界的胸襟。
   三坊七巷中,有着数百座明清古建筑,每一座都有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每一座古建筑中,又有多进院落,每个院落都彰显出对传统文明的传承。疏梅月影,翠竹临风,那些花厅、书房、假山、园林曾有多少空庭冷夜、倾情低唤,那些庭院、厅堂、居室曾经演绎红袖添香,鸾凤和鸣。院内的那些柱础、灯杠、斗拱、雀替、窗棂,记载着当年冥冥中的天意,茫茫里的人情。执著与守候,自尊与痴情,让那些古风依存的门罩、复龟亭、六离门、美人靠有了韶华失去的落寞,斯人已逝的悲情。
   宫巷原名仙居巷,因巷内建有紫极宫而得名。沈葆桢故居就位于福州宫巷26号。沈葆桢是晚晴著名大臣、军事家,他35岁担任九江知府时买下这座木雕石刻十分精巧的院落,却一直不曾居住过。太平天国军兴,他与太平军激战经年。直到母亲过世,才得以辞职回乡“丁忧守制”,回到阔别经年的宫巷。沈葆桢回到故里,没有俸禄,他就放下身段,卖文为生。之后,他主持福建船政;赴台湾接手防务,多次击败倭寇进攻;内渡回朝后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中最年轻的林旭被害,时年23岁。他的妻子沈鹊应为夫守节,悲伤之下,坠楼自尽。沈鹊应是沈葆桢的孙女。沈家可称一门忠烈。
   宫巷北侧,为林则徐次子林聪彝家宅。这里原为南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时的大理寺衙门。自道光年间购置后,林聪彝一直居住在这里。林家家宅占地三千平米,气魄宏大、庭院深深。私家园林中建有榕树、竹林、花坛、鱼池、拱桥,布局宽广、雅致精巧。林则徐的大女婿刘齐衔、三女婿郑葆中的家也在宫巷中。鲜为人知的是沈葆桢正是林则徐的二女婿。郑家与沈家相对,刘家与沈家相邻。
   黄巷因晋朝永嘉年间,闽国公黄元方曾在此居住而得名。黄巷中段有座双层楼阁,由唐末崇文馆校书郎黄璞所建,人称黄楼。楹门窗户均为楠木,雕刻精美。梁架上描龙绘凤,十分考究。黄巷乃是文人学士、社会名流的聚集地。明侍郎萨琦、清朝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进士陈寿棋、赵新、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等都曾在此居住。
   传说唐末黄巢起义,曾率领义军攻打福州。经过黄巷时,因敬畏黄璞大名,命令将士们灭烛夜过黄巷,自此黄巷名声远播。
   塔巷因巷内有座阿育王塔而得名。里边有座汀州会馆。会馆前后三进,临街有六扇大门。内有弥勒佛、观音塑像,形态逼真,生动有趣。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宋朝郎官刘涛居住在这里,巧得是其后世子孙皆为郎官,因此叫做郎官巷。翻查《历代职官表》得知,唐宋时侍郎、郎中、员外郎等均称为郎官,侍郎大概相当于现代的副部长吧。郎官巷内,有一书院,因屋前种有两棵梅树,称作二梅书院。1905年的光绪年间,林则徐后人为纪念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伟人,奏请朝廷修建了林文忠公祠。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晚清风格的园林式建筑。有牌楼、仪门、御碑亭、树德堂、花厅、云左阁和园林等。在不远处的文儒坊口,就是林则徐母亲故居。而林则徐本人,从未在三坊七巷居住过。
   郎官巷里,还曾住过一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家,他就是住在郎官巷16号的严复。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开始在福州城招生,严复是第一届学生,学的是航海驾驶。他的同门师兄弟中,有许多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造船专家魏翰、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还有在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舰长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等。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坊内有一座建在池上的水榭戏台,坐北朝南,三面临水,中隔天井。人称在此观看演出风清、水清、音清。池底有泉,四季涌水,养有金鱼、鲫鱼和龟鳖等。据当地人说,是福州市内仅存的一座水榭戏台。
   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因宋朝最高学府的长官国监祭酒郑穆任曾经居住而得名。文儒坊历史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名震全国。但这条巷子里,却出了位名扬华夏的抗日将军。文儒坊19号是陈季良将军故居。1937年9月,时任民国海军常务次长的陈将军,率领第一舰队与日军在江阴江面激战。战斗持续了两个月,将军腰部中弹,为激励士气,他坚持不下火线,将所乘军舰挂上司令旗指挥战斗。1945春,在抗战胜利已见曙光之时,不幸腰伤复发去世。
   三坊七巷内还有一些坊巷没有好好寻访。时光匆匆,不觉已是夕阳西下,花灯初上,虽是心中不舍,也只好浮光掠影,惜别离去。
   三坊七巷,能在这里探访游走,是我的荣幸。这里自唐末到晚晴,因中原贵族、文士名流的到来,形成了独特的文脉与传承。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风云激荡,在这里相抵、相触、相融,撞击出电闪雷鸣的宏大叙事,造就出一批彪炳史册的风云人物。
  
   四
   离开三坊七巷的时候,我还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那就是为已经消失了的光禄坊、杨桥巷、吉庇巷伤情,为被高档商品住房“衣锦华庭”占去了一半的衣锦坊惋惜,更为三坊七巷,正步国内许多古街古巷日益兴盛的商业化运作忧虑。三坊七巷中轴线上的南后街,已经是一条完全商业化了的繁华街道。它没有江南乌镇、南浔、同里……的旖旎风光,金钱的熏蒸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住民不迁出去,外面的游人就难以走进来,这的确是一道旧城保护与开发的难题。但没有了原住民的一座空城,怎么还顶得起“钟鸣鼎食之家”的招牌,当得起名流文士聚集地的荣誉?那些故事、那些传奇、那些文脉、那些传承,没有了建筑的主人,那些历史、那些记忆,将会在历史的云烟中慢慢散去,那些坊巷,那些院落,也就成了美丽的僵尸。
   我希望我们城市的管理者,能有智慧让三坊七巷这样的古老街巷,不只是一具僵尸身上的美丽外衣,不要成为挂着历史文化招牌的购物中心,更不要使它本身成为消费主义时代裹满铜臭的消费品!
   荧荧灯火里,我看到摇摇的油纸伞下,行走着款款步履,那是少女时代的冰心、林徽因、陈意映……她们娇媚典雅、窈窕靓丽。风吹来,树影摇动,她们的身姿隐进坊巷里。
   临行,我一直在祈祷,愿上苍保佑,让我们的后代子孙也能看到这些美丽的坊巷、这些婀娜的身影。满怀对先人、对历史的敬畏,在退出三坊七巷街口的时候,我对着一街灯火,深深鞠躬。
   那璀璨的灯火中,有古代的信息、现代的信息,它们交汇在一起,等着后人一直传承下去。

共 779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单看作品的名字,就喜欢上了这篇文章。三坊七巷不仅是国家5A级景区,更是所在地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它由左边的七个巷和右面三个坊组成。包括郎官巷的严复故居、锦衣坊的水榭歌台、黄巷的小黄楼以及南后街路口的林觉民故居和他的“民国第一情书”——《与妻书》……作者不但以细腻入微的笔触介绍了每一条街巷的来历,介绍了从这里走出的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等历史名人,介绍了漂亮的油纸伞,更是详细介绍了与之相关的人文轶事。最后,作者还不忘抒发自己悲天悯人的博爱之心,呼吁更多人,尤其是管理者多一些人文情怀,少一些商业冲动,更多的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份精神财产。遍览全文,文章以诗意的语言和精巧的构造,全方位地介绍了作者的一次难忘旅程。这篇文章,作者在进行景点介绍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罗列景观景点,走马观花的陈述,而是更多深入地挖掘它背后甚至普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让人在参观景点的同时,多了一份心灵念想。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很多时候读来,不知道是景区迷人亦或是文章更精彩?美文佳作,倾情推荐。【编辑:上官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22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风        2018-02-22 21:00:52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惭愧,枉我居住福州数载,枉我还经常逛三坊七巷,竟有许多故事我都不知道……想想,也不奇怪,也许只是“当局者迷”吧,哈。
   问好师傅,师傅不愧知识渊博。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11:37:54
  谢谢上官编辑的美按。三坊七巷是中国历史街区中的一朵奇葩,那里有着数百座精美的古建筑,无数的历史传奇,彪炳史册的风云人物,是一处文脉传承的精神家园。走到那里真是流连忘返。
2 楼        文友:风逝        2018-02-22 21:57:51
  二哥的美文啊历史味儿文化味儿太厚重,浅陋粗鄙的我且占据个好位子,待那天心宁静下来,细细来品。
   二哥,新春快乐,佳作不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11:43:19
  风逝,谢谢关注。三坊七巷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存,一处精神宝库,可惜时光匆匆,脚步匆匆,只能走马观花,不能驻足细细品味。从一个游人的眼光里,你只能看到一束花动,一杆竹摇。祝新春愉快。
3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8-02-23 09:49:45
  三坊七巷闻名全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蜚声海内外。仿佛又一部微电影,穿越千年,迈步在历史长廊中,流连在时光列车上。又一篇精品作品,谢谢分享,祝江老师新春快乐佳作频频。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11:44:14
  李老师,谢谢你总是关注我的写作,给我即时的鼓励。
4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8-02-23 10:25:48
  “……每一座都有着一个家族兴衰的故事……”
   国家国家,有国就有家,有家才有国,先有了家,后才有了国。
   尊重家史,即尊重国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
   古建筑,常常是古家史、古国史,古文化、古家训的见证者与叙述者。
   自党的“十八”以来,中宣部等,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挖掘优秀家族之优秀家训家风。
   三坊七巷闻名全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蜚声海内外。仿佛又一部微电影,穿越千年,迈步在历史长廊中,流连在时光列车上。又一篇精品作品,谢谢分享,祝江老师新春快乐佳作频频。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16:47:01
  李老师,你说的很对。我完全同意你对家国情怀的阐释。再次谢谢你。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2-23 12:26:55
  二哥的散文整体是丰满的,有层次感,有韵味,融入多种元素,所以有回味。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16:45:04
  雪,谢谢美评。这是去年写了半截的一篇文,当时因为家事沉重心情不好没有写完。这个假日匆匆续写完工,但续写时与当时参观三坊七巷的感受与情绪已经不同,很多细节已经模糊,激情也已散去。散文与论文不同,它终究应该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而一旦缺失了现场感和情绪的涌动,文字也就损失了细腻与动感。依稀旧时月,不复旧歌台。多了理性思考,少了情绪宣泄,这是我这篇文的缺憾。
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02-23 17:18:41
  读完了林觉民的革命业绩,觉民与意映的伉俪情深。
   果真,康钙悲歌伟丈夫,天真烂漫奇女子。
   二哥游记,人文因子浓郁,文笔老辣,看点多。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21:57:48
  雁子好。林觉民故居就在路口上,非常引人注目。我想到三坊七巷的人,都会去瞻仰他的故居的。我从中学时就读过他的《与妻书》,真是慷慨悲歌,至情至性。他是人间的伟丈夫。谢谢你的美评。写三坊七巷不浓墨重彩地写他,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7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8-02-24 05:47:15
  读罢二哥美文,收益匪浅,文中的许多历史故事使人受益。
   文章描写细腻,知识性强,意蕴丰厚。感谢二哥的分享!
五十玫瑰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4 10:01:42
  玫瑰老姐谢谢美评。一篇游记,写了一半,放下许多时候又续写的。三坊七巷跟大部分国内的老街不同,那儿是个贵族与文人聚集地,有更多的文化气息。如果有心,可以写本大书。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