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王一平:激情演绎与苦难人生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王一平:激情演绎与苦难人生 ——一个音乐教师的悲剧人生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465.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95发表时间:2018-02-23 14:13:54
摘要:王一平人生壮年之时,竟因为这样的冤案被毁坏了身心,消磨了才气,压煞了施展的机会;一个富有才华和热情的音乐教师事业更有起色的二十多年,竟然在劳改和申诉中度过,这样的悲剧但愿不要再发生。

一、一生历程概说
   1925年12月,王一平出生在浙江省宁海县西点乡王家村一户有点地产的农户家庭。祖父辈参加劳动并出租土地,生活还过小康式。父亲化用《论语》“不知其仁”这句话,而给他取名“其仁”,希望儿子有仁心。从小喜欢音乐,对与民族乐器很有兴趣,而且也有语言表演的特长。高中毕业回到乡里。1942年,当时正是国共两党联合抗战时期,才18岁的他参加了国民党,因为他有文化,也能说会道,1943年10月至1944年2月曾担任了国民党32区党部第四分部书记(这为他后来的苦难留下了祸根)。后家里让他成亲结婚,1946年10月生下了儿子。当时他不甘于这种闲居式的农村生活,正好“鄞县县立联中”改名为“鄞县县立中学”(现为宁波二中),需要音乐老师,经人介绍,1947年他前往鄞县中学担任音乐老师。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王一平1949年5月月底进入宁波市中教研究班学习三个月后,调到大中中学(现在的宁波七中)任教。那时,他音乐已经稍有名气。10月份,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文工团,进一步获得了舞台演出的深切感受。可是由于他的历史问题,他不久又退回老家从教。1950年,舟山解放后,隶属于宁波管辖。为了发展舟山的教育,宁波派了一批富有教育经验的老师来支援舟山教育。于是,1950年9月,他改名“一平”,来到了舟山,开始了他人生美好岁月,同时将经历一场暴风雨的苦难。
   1957年10月在定海县中学(即现在舟山中学)被划为历史反革命分子和右派分子,1958年3月被定海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1978年在宁海先后摘掉反革命分子帽子和右派分子帽子。1980年7月经舟山地委批准彻底改正对其错划右派的决定。1983年12月定海县人民法院撤消对王一平反革命的判决。1984年以教职工身份办理退休手续。一个富有才华的教师,后半生就这么在苦难中耗尽了……
  
   二、定海展才华
   1950年10月,王一平从宁波来定海,到“私立舟山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并担任生指组组长,当时的生活指导,其实也包括了艺术生活的内容,思想教育等等。音乐宣传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三十岁还不到的王一平,依然富有青春的活力,而又经历过社会的生活,十七八岁进入社会,从社会到学校又到过解放军文工团,就显得更成熟而有经验。艺术常常引发他的激情,而工作又激励着他的奋发。“私立舟山中学”一直来就有优良的艺术活动的传统。王一平的上课常常会把音乐的意蕴通过故事来解说,把抽象的听觉演化成了具体的情节,学生听了都很感兴趣,对音乐也更加喜欢。作为生指组长,他觉得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充实,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增补更是对学生情操高尚,品行端正的一种教育引导方式。王一平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特长,组织了师生“器乐队”、学生“演唱团”等学生可谓兴趣活动社团。
   同时,他又凭借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这一优势,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的形势,积极参与并组织一些大型的师生演出活动。1950年冬至1951年初,为贯彻中央土地改革法,配合定海农村开展土改运动,县委宣传部长兼文教科长房家书牵头,组织定海城道中心小学、私立舟山中学和南郊小学等组成教师寒假下乡服务团,演出五幕大型歌剧《白毛女》。“舟中”的教师和学生一个最重大的任务就是伴奏,好在王一平已经组织师生器乐队,王一平任乐队教练,进行全剧音乐演奏训练与指挥。大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日夜排练。中旬开始在“思刘堂”二楼礼堂彩排,通过几番排演,最后正式彩排。1月21日以“定海县教师寒假下乡服务团”名义按计划下乡巡回演出。六十余人浩浩荡荡肩背行李,挑抬拉推各类器材物资,翻过鸭蛋岭,到达皋泄第一站。睡的是农民铺得厚厚实实稻草地铺,吃的是农家大锅菜,演出是在庙宇戏台或临时搭建。生活虽然俭朴、辛苦,可大家的心情非常愉快。每当演出,随着剧情的深入变化,音乐节奏的跌宕起伏,演员恸心演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情绪也随之起伏变化,演到激愤处,台下喊起口号来。服务团先后到达白泉、北蝉、大展、洞岙、吴榭等地,每到一地,一般演出两场。农民都纷纷前来抢抬道具、物资等,演出大受农民欢迎。二月初胜利返回定海。5月1日,在舟山中学操场召开了“全县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教师假期服务团庆功大会”,王一平获得一等“功臣”奖励。在这次大会上,又一次演出了歌剧《白毛女》。
   不久,舟山召开首届运动会,在舟山中学大操场举行。舟山中学的一些老师如王一平、王梓槐、江厥才、许凤才等都是运动会筹备人员。那时没有管乐队,为了营造运动会的气氛,王一平就把舟山中学教师和学生的以二胡演奏为主的乐队拉出去。乐队虽然音量很低,但因为人多,声势却很浩大。为了能够更好与运动会开幕式上的一些表演合成,王一平就带着部分乐队人员到表演团体操的学校和单位去巡回教练配乐。等到运动会团体操表演的时候,这音乐一配,表演效果才出来,很成功。人们纷纷赞扬王一平和乐队为运动会增添了别样的气氛。
   王一平的名声在舟山传扬开了。当时定海小学毕业的吴兴达,就是仰慕王一平老师的音乐之才,不去报考公立县中,而报考了私立舟山初级中学。并跟他学习二胡。他为人随和,带学生就像待朋友一样,吴兴达他们经常去他的寝室,看到寝室里有什么饼干之类就给他们吃,后来学生进他的寝室,就自己拿饼干吃,王一平看了笑笑说吃吧吃吧。他对于学生的指导很认真。1955年初,吴兴达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高中部,他就送给吴兴达一个皮箱,希望他更上一楼。
   王一平还经常搜集舟山的地方音乐。他听了定海各乡下流行的“马灯调”,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些不一样,把不同乡镇的曲调收集起来,他进行改写,订正乐曲,加以统一,并署名王一平整理,在各地报刊发表。这样他的影响更扩大。
  
   三.排演《黄河大合唱》
   《白毛女》的成功演出,给了他启发,于是他根据学校组织的乐队和演唱队力量情况,排演了歌剧《地雷大搬家》,并获得了成功。之后,他认为排演他最崇敬的人民音乐家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可以把学校音乐艺术的整体力量展示出来。于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王一平把构想转化为实践。
   1951年开始,王一平老师就指导器乐组专门学习演练《黄河大合唱》的乐曲,而合唱团就学唱《黄河大合唱》里面的八章之歌,并且决定在10月30日洗星海的逝世纪念日来整体排演。这样任务明确,指导步步推进,师生乐队和合唱团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就演练《黄河大合唱》。像学生吴兴达就是乐队一员,主学二胡,而学生汪忠修(后他为中央广播合唱团一员)男声独唱,陈昌萍是女声独唱,教师如杨景平、沈斯冰也参加了演唱团。经过四个多月的教习、排练。1951年的10月30日在洗星海逝世纪念日,在思刘堂二楼大礼堂向全校师生演出。效果不错,评价很好。于是到定海县立中学礼堂去演出,同样收到了好评。
   1952年,一批学生毕业了,一批新生进来了。人员又进行了变动,王一平采用自己亲自指导和以老生带新生的方法,让新生很快熟悉这些音乐和歌唱。等到师生对那些音乐和演唱熟悉后,经过反复的彩排,在定海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决定于10月30日借海军礼堂向社会公演,把票子赠发给社会各单位团体。当时这样的演出是很少的,所以很吸引人,人们争相求得一票。这一次的演出,获得了更好的效果,演出结束。观众还久久不想离去。
   1952年,县教育局决定私立舟山中学与定海县立中学合并,校名为“浙江省定海县中学”,系完全中学,12月6日举行两校合并大会。两校合并,初高中都开办了,学生更多了,实力更强,但是要指导和指挥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他坚持下去,把《黄河大合唱》作为学校的传统节目坚持每年排演下去,每年演出。1955年初,二胡重要演奏者吴兴达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高中部离开了。新的学生又在培养之中成长。
   1955年,这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年份。抗战胜利十周年了,又是《黄河大合唱》乐曲作者洗星海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在6月13日洗星海诞辰这一天,在学校礼堂进行了演出。依然很感动人。9月3日,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向全市演出,影响很大。到10月30日,洗星海逝世纪念日那天晚上,应海军司令部邀请,师生们为驻地海军进行了专场演出,在阵阵的掌声中,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四、苦难生活不屈申诉
   1957年,行署召开知识分子座谈会,顾礼宁校长派他去参加这个座谈会。座谈会号召大家热烈发言,特别是对现实多提意见。王一平怀着忠诚之心,畅所欲言,对时政提出了一些意见。不想到下半年忽然把这些话都当作“大鸣大放中猖狂向党进攻”的罪证,于是,他平时的一些言论,日常的一些玩笑,还有教师之间矛盾而说过的话都被搜集起来,罪证就越来越多,他就成了铁定的右派。审查右派,于是追查历史,发现他曾经在1943年担任过国民党西店分区书记,居然是国民党的书记,还不老实交代,于是,1957年10月,在定海中学,王一平被划为历史反革命和右派分子。1958年3月,被定海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他被开除了公职,被押送到金华蒋家堂农场劳改。
   这惊天霹雳,一下惊呆了他,把他从人间打到了地狱。他本来真诚的心被蒙上了黑暗,那种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冤枉感,让他产生了一种不服不满的情绪。当时劳改队叫劳改人员认罪服法。可是王一平就是不认罪不服法。一到劳改农场就是绝食,几天以后就不能动弹了。虽然当时救治过来,但后来就落下了胃病。接着他又以不出工劳动来表示自己的冤屈。因此,劳改单位的领导对他很感冒。在那里自然没有好日子过了。
   度日如年,五年1800多个日子,在煎熬中度过了。劳改刑满释放了,但是历史反革命和右派的帽子还戴着。他已开除公职,舟山中学无法给他安排。他只好回到海宁家乡,家中父亲已经老去,母亲生活无靠,妻子已经离开,儿子也与他分居了。一个过房的干女儿虽也看顾他,但没有经济来源。他只能依靠做小工生活,而还要负担母亲的生活费用。好在有姨妈有时候扶持一下,勉勉强强过着日子。后来姨妈和干女儿相继去世,他生活无着,就来到舟山,在老同事顾若驹家里住了一段日子,1975年王梓槐老师回家了,也在王老师家住过,他自己带着被子来住。
   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向党猖狂进攻”过,他觉得自己是被无限上线上纲而冤屈的。他不断申诉,1978年,宁海地方政府先后摘掉了他反革命分子和右派分子的帽子。可是这事件是在舟山发生的,真正平反必须要舟山来定。于是他书写了申诉材料寄给舟山中学和舟山地区教育局,并多次前来舟山陈说。1980年7月,舟山地委批准彻底改正对他错划右派了。但是8月10日,定海县人民法院对他反革命一案作出了维持原判的决定,认为王一平隐瞒1943年10月到1944年2月任国民党三十二区党部第四区分部书记,直至1957年肃反学习时才做交代。王一平对此不服。继续上诉,因为他知道了党的政策上规定的,1943年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时期,担任国民党分部书记不做反革命处理,“反动党团骨干分子是指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以后任国民党区分部委员、三青团区队长以上及相当于该级的其他反动党派的骨干分子”。反复的申诉。1983年11月18日,舟山中学党支部向教育局发送了《对王一平历史案件复查报告》,1983年11月23日教育局向舟山地委组织部发送了《关于王一平问题复查处理意见的请示报告》,提出了彻底平反的处理意见。1984年3月8日,舟山地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对王一平问题的批复》,决定对他彻底平反,定海县人民法院撤消原来的判决。对他按教职工退休处理,从1978年10月起执行。
   1957年到1984年王一平人生壮年之时,竟因为这样的冤案被毁坏了身心,消磨了才气,压煞了施展的机会;一个富有才华和热情的音乐教师事业更有起色的二十多年,竟然在劳改和申诉中度过,这样的悲剧但愿不要再发生。
   退休后,王一平主要回到宁海生活。顾若驹老师把他工资领来存在居委储蓄所,王一平来舟山就可以领用。1992年,王一平离开了人世。

共 48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记叙王一平人生经历和苦难的散文。王一平在音乐上很有天赋,在从教经历中为当地的音乐事业和社会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的成绩也令人鼓舞。王一平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心,可是人生很多时候出现转折,不是我们本身能够左右的,尤其在那样的特殊年代,在那个不堪回首的运动中,很多情况是难以预料。王一平经历了那样的有着人生伤痛,有着平反照雪的时代,所以显示着很多奈。好在,党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王一平的问题最终也得到了落实。作者文笔流畅,内容详实,事理清晰,表达客观,情感平缓,为王一平一生的音乐才艺而赞叹,为王一平的成就而肯定。力荐欣赏。期待作者更多精彩,荷塘有你更精彩!【编辑:言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言农        2018-02-23 14:17:58
  王一平在教学中把音乐融入课堂,开发、提高学生的兴致点,在教学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受到师生的喜爱与并重
2 楼        文友:言农        2018-02-23 14:24:15
  王一平积极响应政府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各种重大演出,他所带领的音乐团队,成功演出《白毛女》、《黄河大合唱》,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也因此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赞扬与肯定。王一平的人生是精彩的,当然也有苦难的,精彩的是自己努力得到的,苦难的是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条件产生的,人生中很多事就是这样的不完美。
回复2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8-02-23 18:45:34
  谢谢。编辑辛苦了!新春快乐!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2-23 19:02:03
  王一平的一生映射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作者细腻而真实的描写,把一个个性完整人生起伏跌宕的人物呈现在作者面前,可以看出王一平是一群人的缩影和代表!抒发了作者敬佩和怀念之情!
回复3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8-02-24 12:15:50
  谢谢红叶的理解支持。祝新春万事如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