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春】水梦·路梦·车梦(散文)

精品 【柳岸•春】水梦·路梦·车梦(散文) ——百家尾村喜圆百年梦


作者:陈爱群 布衣,17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42发表时间:2018-02-24 22:10:34
摘要:水、路、车是我家乡父老的三大梦想,经过不懈努力,终圆百年美梦。

记得学生时代,我问一位堂叔阿公:我们百家尾的村名有什么来历?是不是一百家的尾巴?阿公激动地答道:尾不尾巴你看不到啊?地旱人渴,路窄无车!村里搞不搞得好,就靠你们后生尕(年轻人)了!
   今年春节前夕,在县经开区的帮助下,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百家尾村所有农户接上自来水。从根本上终结了该村吃水荒的痛苦岁月。
   以前,百家尾不同的自然村吃水,有不同的水源。舒家山吃近处的岩洞水,底下张家和陈家都有吊井水,竹子塘和我们崩塘,把十多里远的山洞水用水沟引过来,安装石头笕槽,便于用水桶接水。但常常被邻村的人从上游截断。在渠道引水沟与水田之间曾有个水井,可如果沟里没水,井水也变浅干涸。后来人们发现渠道边有个“冒井眼”,就凿深刨宽,做口新水井。渠道水大,井水就旺。每年5月至10月渠道来水,11月至次年4月关闸。只要渠道有点底子水,井水就不会干。在冬季枯水期,比田边那口井经用。
   水优于柴米之先,是每户人一天生活的头等大事。每天清晨,家里的大人起床后,首先去外面担水,来来回回几趟,把水缸挑满。等我们小孩子起来后,只见路上两侧湿漉漉的,像用现在的洒水车泼出两条水痕,平行而整齐。原来是大人们为了多挑水,把水桶盛得满满的,一路上溢出来的。
   后来,许多农户挖了压水井,装上压水的省力杠杆,在家门口就能汲上水来。可并不是每家所处的位置都能打出水井来。近几年,又有人家请人工挖了十多米深的箍井,或者请机械打出几十米深的钻井,用电动抽水机抽水,省事多了。但不管怎样,冬季用水还是没保障。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百家尾近千亩田地,靠大大小小的几口雨水塘养活。一年种一季稻谷,禾苗还没抽穗,有时就被旱魔“烧”得枝枯叶败。束手无策的庄稼人,耳边带着娃娃们的饥哭,虔诚地去庙里烧香拜佛,祈求雨神降水。可盼来的雨水不比绝望的泪水多。
   后来,国家大搞农田水利建设。1970年涔天河水库建成蓄水,著名的灌区工程一一涔天河水渠随之开挖。在没有大型机械作业的年代,从江华、江永、道县、宁远四个县抽调劳力,一锄一锄地挖,一箕一箕的挑,全人力纯手工凿成。
   有了渠道后,禾田基本上旱涝无忧。但我所在的崩塘自然村仍有数十亩水田,因地势高要靠山塘灌溉。有一年因为争水,跟邻近的班田村打了一架,双方各重伤三四人。
   渠道就从我们村中经过,这条水龙给村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曾开过一个冷玩笑。大约是1974年春夏雨季,山洪爆发水库泄洪,满满的渠道水在谢家胀开了一个口子。把三户人的土砖房、茅草屋冲塌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依靠政府的赈灾款和自筹资金,灾民们在高坡上建起了新房。新的砖瓦房,高大宽敞明亮,真的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现在好了,清澈的渠道水呼啸而至,农田不再为灌溉用水起争执了。饮用自来水咕咕流出,不用花工夫排队挑水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终于圆了百年水梦。赋诗为证:
   渠道来水哗啦啦,田地滋润笑哈哈。
   全村接通自来水,百姓齐把政府夸!
   周围有些村子在六七十年代就有人力板车或畜力车了,运输庄稼柴火与买卖物资既高效又省力。可百家尾村田间路很窄,基本没有较宽的机耕道,上山的路与出镇上的路又坎坷不平,干什么都是肩挑背扛。直到八十年代后才陆续有农户添置板车、自行车,前面那位堂叔阿公所说的车就是这两样车,还并非机动车。
   解放前江华县境内没有公路,紧缺物资要靠人挑马驮从外地运进来。我爸年轻时就曾经替人“挑脚”,帮老板或供销社从道县挑盐回江华。相当于挑山工,但比挑山工走的路更远。途中有个叫岑江渡的集镇,父亲记忆深刻,那是个很繁忙的渡口。好像是中秋节什么的头一天,父亲他们见岑江渡猪肉便宜点,便各买了一两斤。谁知归程超过预期,还没到家猪肉就变味了。
   我父亲遗憾地说:“这羊肠小道太难走了,要是有条平直的大路,不到一天就能到家吧?”同行的一位堂伯答道:“有大路就会有牛车马车了,还要我们挑脚?半天就到屋!”“将来还会有喝油的汽车,一柱香的工夫就到屋了!”一个见过世面的领头人说得大伙心里美美的。
   解放后,江华修通了207国道、326省道、081县道等交通要道。其中207国道横贯沱江镇。我们百家尾村位于沱江镇西北面,从北往南的国道在我家正东面,每天都能听见汽车喇叭声和轰鸣声。可汽车这个稀罕物,在家门口听得到却看不见!因为中间横亘着一座石山,石山活像一头巨大的水牛,中间凹下两端凸起,似一堵高墙故意遮灭农村娃看车车跑的童趣。该死的“水牛山”!巴望着有朝一日把山搬走或削平就好了。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2012年,207国道县城段向西改道,把“水牛山”撇到东面,笔直宽阔的瑶都大道离我家仅三四百米,从百家尾村横穿而过!真乃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还有,道贺高速路口离百家尾也仅几公里。另外,洛湛铁路位于我家西面,火车南来北往。如今,东边是川流不息的汽车,西边是长龙飞奔的列车,叫我这个老小孩不想看都难。火车站离我们村仅一公里左右,乘火车往南直达湛江、南宁,往北直达上海、北京!
   自2011年开始,县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百家尾村的山场、田地全部被征用,成了全失地村。村民们用国家补偿资金,盖了新楼房,买了农用车,后八轮渣土车,挖掘机,出租车或家用小车;有的把蔬菜、水果、禽畜生意越做越大;还有的做起了房屋建筑施工、装修业务,甚至承揽路桥工程;还有的到县城范围的公司、店铺做管理或技工。总之,在县镇村各级党政的关怀引领下,村民们逐渐适应了离开土地的生活,顺利转型为亦工亦商的新型农民。赋诗为证:
   公路铁路齐飞翔,汽车火车运输忙。
   勤劳勇敢政策好,新型农民奔小康。
   我问问题的那位堂叔阿公早已过世了,我的吃苦耐劳的先辈们,你们的在天之灵是否看到了百家尾村的巨大变化?可不可以这样说:百家之尾已跃升为百家之伟?

共 23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的开篇用“我”和堂叔阿公的一段对话,简洁地道出百家尾村苦难的历史:“地旱人渴,路窄无车!”也从堂叔阿公的对话中看出前辈对年轻人的希望:“村里搞不搞得好,就靠你们后生尕(年轻人)了!”接着,文章描述了这个干旱少雨的村子人吃水的苦难岁月,过去,靠着求神拜佛祈求不到的甘露,如今,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在党的好政策的扶持下,这个村子大搞农田建设,修成了水库,不仅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而且有了村村通公路,村民盖起来楼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百家之尾已跃升为百家之伟”散文通过一个村子的今昔历史,描述了在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农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散文描述中回顾历史,弘扬美好家乡,对比鲜明,基调向上,热情洋溢,充满正能量,给人向上的力量!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303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8-02-24 22:23:44
  家乡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为你的家乡喝彩!感谢赐稿柳岸社团,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490413039。柳岸期待着您的加盟!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8-02-24 23:25:09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官员们如若按照政策做实事,不做亏待老百姓的事,那么老百姓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
回复2 楼        文友:陈爱群        2018-02-25 07:51:39
  谢谢迎冬寒梅老师点评。
3 楼        文友:陈爱群        2018-02-25 07:49:48
  非常感谢刘社长精彩编按和辛勤编辑!
4 楼        文友:我是一笑而过        2018-02-25 10:21:30
  陈老师,赞一个
回复4 楼        文友:陈爱群        2018-02-25 13:16:06
  谢谢老师驻足,鼓励。
5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2-25 14:20:47
  欣赏老师美文,故乡是游子心里最美的结,为“百家伟”和陈老师点赞!
浩渺若尘
回复5 楼        文友:陈爱群        2018-02-25 20:20:56
  感谢浩渺若尘老师倾情点评与鼓励!
6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3-05 09:04:05
  祝贺恭喜陈老师大作摘精——百家尾村的山场、田地全部被征用,成了全失地村。村民们用国家补偿资金,盖了新楼房,买了农用车,后八轮渣土车,挖掘机,出租车或家用小车;有的把蔬菜、水果、禽畜生意越做越大;还有的做起了房屋建筑施工、装修业务,甚至承揽路桥工程;还有的到县城范围的公司、店铺做管理或技工。
回复6 楼        文友:陈爱群        2018-03-05 11:28:25
  由衷感谢宋美女老师温暖的鼓励和提携!
回复6 楼        文友:陈爱群        2018-03-07 13:34:00
  由衷感谢宋老师的亲切关注!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