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四季的故事】有所担当应是艺术的使命(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四季的故事】有所担当应是艺术的使命(随笔)


作者:大路白杨 进士,11856.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0发表时间:2018-02-27 12:40:15
摘要:文学艺术的最大生命源头,就是生活,就是人生,就是现实,就是要对严酷的现实,勇敢地提出直面的抨击和严肃的批评,甚至刻意地营造出一种抗衡世俗的力量,显现出自我的担当,这才是文艺的生命活力的所在。

【晓荷·四季的故事】有所担当应是艺术的使命(随笔)
   很久没有看电影,几乎忘记了电影。
   前二天,朋友从外地发来微信,叮嘱我观看电影《一个人的课堂》,先跑到附近的一家大剧场,工作人员告诉说本影院没有安排电影场次,又找到一个影院,已是包场无票,只好坐车跑到远一点的剧场。
   这是一部公益性的电影,反映的是当代生活内容,不是内容不好,也不是反映的社会问题不尖锐,只是根本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品味,所以观众寥寥无几,我看的这一场全场只有五位观众,还包括一个来回跑动的小孩,难怪以讲究效益为主的剧场不愿意安排。
   中国乡村的命运和现状,正如作家梁鸿在所著的《中国在梁庄》《出梁庄》所反映的那样,不论在文化、教育、医疗,还是民间生活、传统习俗等方面,目前已经走向一种新的颓败的常态,沦丧的精神家园,颓废无望的未来,甚至是悲伤的情调,充斥着广袤而荒凉的中国农村。人们纷纷处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中,名义上的乡村,基本上呈现出一片苍白的空室景象。
   电影讲的故事很简单,画面和主题却很沉重。重重的南方大山深处,破旧漏雨的一所小学,衰老的教师,无法逃离的学生,一校两人,一师一生,简单而辛酸的日常生活,情感触人心弦。影片的主角是乡村民办教师宋文化,配角先是四个学生(最后只有一个学生),还有也想外出打工的村长、衰老生病的明明奶奶,他们以残忍孱弱的躯体和无法看到未来生活的生活,共同承受着社会大变革期间最为沉重的压力。主人公宋文化从一个班的老师到一个人的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和一块老旧的木质黑板,骑一辆破旧的乱响的自行车,一个早已不在时尚的旧皮包,在一份永远不能转正、却顶起中国农村教育大业代课老师的身份里,完成着一项神圣而又单调的事业。诸多现实的困苦,重叠交织在一起,记录和重复着当代中国山村无数次正在上演的现状。
   真实地揭开与如实反映社会矛盾和不合理社会现象,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通过文艺的手段,推进相关部门实现职能,以此促进社会进步和保障民众权利,日益显现着良心与责任的份量。激动之余,觉得不管是炒作也好,宣传也罢,从事文艺工作创作的人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应当有所关注,从而构成和实现一份文艺影响生活的使命。
   关注社会,关怀弱者,关注人生,是这部电影体现出来最大的亮点。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失学学生,代课民办老师,乡村医疗卫生,甚至是如何留住我们的乡愁。每一种选题,每一份关注,都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都会涉及到基层政府、乡村官员、国家政策和百姓生活,都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切身感受到的生存利益。关注社会是艺术的最终主题,放弃社会生活的艺术,等于放弃艺术的追求,失去对社会主题给予关注的目光,就会减少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
   《一个人的课堂》,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种艺术的追求。据报道,导演李军林从2008年开始筹备,曾亲自走访电影主人公原型数次后再创作剧本,整个剧组曾驻扎山村拍摄十余月,最近距离地与生活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剧情中村小上学奏国歌,一个人升国旗,为转正而学电脑,到宋文化放弃南方打工的机会返回学校,最后背着黑板给明明一个学生上课,一直教到学生升进初中,很多的情节和一个人的情感表现,把观众带入到激动落泪的情境里,也带入到一份深深的对民族、国家、民众思考的境地。
   这样一部接地气的、有情味、充满着正能量的好电影,如此富有人文关怀和充满关注社会情怀的作好品,在全国的各大影院里排片量竟然不足0.01,以至于我所在的省城影院,居然无法及时观看到。某电影购票平台排片量在1月16日居然显示为“零”。新疆、江西、云南、贵州、韶关、等几十个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并未安排该片的排期,无法观影。这部极赋人文气息、体现责任使命、有情义、有泪点老人感恩的影片,受到如此遇冷,挺令人痛心。
   文学艺术的最大生命源头,就是生活,就是人生,就是现实,就是要对严酷的现实,勇敢地提出直面的抨击和严肃的批评,甚至刻意地营造出一种抗衡世俗的力量,显示出自的责任担当,这才是文艺的生命活力的所在。然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力和巨大资本左右艺术发展的力量,却让人在强大到无法压制的现象里,突然发现一种可怕的冷酷和利益的至上的残忍。资本的力量、资本背后的控制者,正运用着经济的手段,强制地左右着社会教育的可怕现象,从而形成一股抵制社会优秀传统的力量,已不是一朝一时的事情。两年前,《百鸟朝凤》求排片下跪的事件,就已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63岁的电影制片人方励,通过微博视频直播的途径,在镜头前屈膝下跪:一跪院线经理,二跪观众网友,为正在上演的文艺电影《百鸟朝凤》求排期、求关注,从而引爆互联网,引出社会各界的种种非议,当然最后影片也仅仅以收获几千万票房而退出排档。
   当我们观看一部影片时,怀有的感情是多方面的,反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本身就是一份力量;然而,就在《一个人的课堂》这部影片的背后,我们发现和感受着另一种更为可怕的预兆,一股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冷漠,这才是有良心的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反思和面对的真正现实。
   有所关注,对世界、人类和社会,对底层人群,对转型期间艰难的生活,应当成为一份艺术的责任,更应成为一种有价值的人生力量。
   二〇一八年一月二十二日于乌鲁木齐

共 21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是电影《一个人的课堂》的观后感,分析了电影反映的当代农村现实生活,赞扬了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感悟有所担当应是艺术的使命。作者开篇叙述了看这部电影的缘由和过程,面对影院里只有五个观众,作者感悟这样好的一部公益电影却无人关注。文中分析了电影的故事情节,是一部接地气的充满着正能量的好电影,富有人文关怀和充满关注社会情怀的作好品。这样一部好电影竟然不受关注,让作者感概万千,用犀利的文笔写下这篇影评。感谢作者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2-27 12:42:52
  这篇随笔,是电影《一个人的课堂》的观后感,分析了电影反映的当代农村现实生活,赞扬了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感悟有所担当应是艺术的使命。
   感谢赐稿,推荐阅读共赏!
秋觅
2 楼        文友:态珍        2018-02-27 16:47:48
  此文语言质朴,却非常有力量,对于艺术的追求,在当下,许多人忘记了背后的含义,忘记了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而实际上,我们在看电影或欣赏艺术的时候,不应该当作娱乐,而是应该承担一份对艺术的责任……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