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植树(散文)

精品 【晓荷·四季的故事】植树(散文)


作者:匡建华 秀才,19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82发表时间:2018-03-03 16:08:02


   小时候,我还没植树的概念,只是发现乡亲们做了新房,就会在房子周围种植些树木、花草,上山砍柴父母也会教育我们,不能将所有树木都砍了,变成光头,留下一些小树等它长大了再砍。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松树、柏树、杉树等树木不能随便乱砍,不然就犯法了,就是自留山上的树,也要有一个合法的理由,自家做房子要用木材,还需经林业部门的批准,发了证才能砍伐。因此那时家乡的自然环境真是青山绿水。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山林的管理有所放松,加上农村快速发展,村民经济条件改善,旧房改造、新建住房多了起来,木料需求量增加,有的还将自留山上成材的树木卖到外地赚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率猛增,人们才开始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政府主导退耕还林,并加强管理,光头山才开始减少。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义务植树节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植树的地方是远离单位几十公里的一个小山村,沿途漫山遍野的小草已吐出新绿,田野里正盛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小蜜蜂们在白色的李子花、粉红的桃花上忙碌着采蜜,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山上山下,挖坑的,提水的,搬树苗的,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每个单位都分配了植树的棵数,挖的树窝要求是一米长、一米宽和一米高的立主体,如果运气不好,遇上有岩头的地方,挖一个树窝就大半天时间,为了提高积极性,每挖一个树窝,单位还奖励两元钱,那年代两元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可够一天的生活费呢。只是长期没干过体力活的我,一天忙下来就四肢酸痛无力了。去年我和几个同事路过曾经植树的地方,看到亲手栽的那些树苗都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松涛阵阵、层林尽染的茂密森林时,从心底里不由地涌出一点成就感。
   那天我和老乡还谈起了植树砍树的话题,老乡告诉我,现在靠卖树发财的人少了,一是不允许随便砍树,二是现在的树不值钱,加上人工工钱高,不划算。难怪那些树生成下来了呢。
   两年前,我在装修房子就吃过亏,自己现买材料做一扇门,加上工钱,结果比买的门贵多了,真是人吃了亏,戏还不好看。现在就是农村做房子,门窗都是铝合金的,不仅漂亮,而且节省了许多木料,使曾经受伤的山林有了修复的机会,自然增加了森林覆盖面积。像过去家乡有一些动物、鸟类几乎绝种,现在它们又回来了。家乡的林场的工人过去是以砍树为生,有位快退休的老工人说,真是世道变了,老了不得不改行,重新学习种树、植树的手艺。经过近二十年努力,曾经的伐木场如今已建设成为森林公园,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植树造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大力提倡种树绿化,这是我国古代绿化的先声,贾山《至言》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于青松”,便是证明。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泽之禁,给百姓分田植树,给农民规定植树指标。据《开河记》载,隋炀帝他亲自种柳,下令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在河旁植柳,这就有了千里运河岸绿柳成荫的景观。
   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驿站之间全种上行道树,城乡植树之风也是一年盛一年。宋太祖为鼓励植树,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于规劝百姓植树成绩卓著的官吏,晋升一级。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规定每丁、每岁种桑枣,如失职或申报不实,须按法律论罪。明太祖布衣出身称帝后,令天下广植桑、枣、柿、栗、桃,仅京都金陵的钟山,就种了50余万棵。
   我国正式规定的植树节是在近代。1915年当时政府颁令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928年民国政府把孙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1979年经全国人大通过,正式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古往今来,有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源源流传,激励后人。西周有位名将沙其俊,每打一次胜仗,都下令全军在获胜的战地上栽好一株杨树。随着沙其俊率兵打仗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后来许多诸侯国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形式延续。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五株杏树。日积月累,他的房前屋后就栽了十万余株杏树,这就是史上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已成为藏、汉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我曾到过孔子的家乡,特别是他及家族坟地的周围有许多古树,有的大约有几千年了,有的老了在钢管的支撑下站立,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朝代,或战火,包括破“四旧”的文革,也没有遭到破坏,为什么它们能活下来,也许是人们对先人敬畏吧。
   在老家的麻池古寨,有一棵古银杏树,据说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贺龙元帅来长阳领导农民闹革命时亲自栽的,当时还是一棵很不起眼的小树。如今已是参天大树,需要两人才可以环抱,高达二十余米。主干笔直,枝叶繁茂,春风吹来,飘起一树碧绿的蝴蝶。传说贺龙元帅每次来到麻池,战马就系在这棵小树上。为了方便就在树上钉了一个系马铁环。随着岁月的流失,小树已长成了大树,起初还露出树干外面不少的系马铁环,逐渐没在树皮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在那树旁的泥土中,挖出了当年喂马的两个石槽。在这儿再也看不到烽火硝烟,而置身绿水青山中的是吉祥和宁静。如今这儿已成了景点,但凡来这儿参观游玩的人们都要来这里凭吊。
   对于那些古树,有故事、有文化、有传说,在人们心中它已不是一棵普通的树,而是被神化。在龙舟坪城区清江河南岸的将军山的山顶上有一棵柏树,寿命估计在千年以上,称得上是长寿树,二十几年前林业部门就发了证书,打了标签。据长阳县地名志记载,五代南平时期,屯兵此山的水手都指挥李景威将军在宋朝灭亡南平时,遭围困而威武不屈,战死于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将此山取名为将军山。这棵古柏树就称为将军树。传说,有人曾想把这古柏树砍了买钱,可刚动手就出现剧烈头痛,几天才好,后来就没人再想这歪主意。有人说这树是将军死后就化成了这棵树。当年日本人在长阳扫荡时,始终没打过将军山,老人说是李将军保佑的结果。古柏树是当地人心中它是一棵神树,不少人在过年过节还来烧纸钱,在心里上求个平安。
   树木也是生命体,只是它不会说话而已,或许是它的语言人类暂时还没破译,可人们知道只有树生长的地方,才适合人类生存,可以说人与森林是生命共同体,树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春天来了,沉睡了一冬的土地醒了,在饱含激情地等待着,等待着我们去耕耘,去播种,去撒下我们的希望。亲手种下一棵树就是种下一份心愿,种下一份期盼。树渐渐地长大,就仿佛感觉到是我自己在慢慢地成长,就仿佛看到了我们顶天立地的未来。
   树铸就了我们绿色的梦想,树成全了我们绿色的希望,如今“低碳”的概念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植树无疑是我们“低碳”生活的最大的保障。

共 29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叙述有关植树的话题,夹叙夹议,谈古论今,更结合现实生活,诠释了植树的重要意义。文中叙述了自己小时候,不能顺便砍树,家乡处处是青山绿水。一段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后来,政府和人们才开始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就开始了全民的植树造林。作者叙述了植树造林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有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历史佳话。文末的结语,点明了文章主体内涵:树铸就了我们绿色的梦想,植树无疑是我们“低碳”生活的最大的保障。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305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3-03 16:12:28
  这篇散文,叙述有关植树的话题,夹叙夹议,谈古论今,更结合现实生活,诠释了植树的重要意义。
   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03-03 17:20:30
  谢谢老师编辑、点评、鼓励,祝老师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何叶        2018-03-04 15:12:18
  朴实的植树话题!哈,春暖花开时我们都去植树。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03-04 17:34:16
  谢谢老师关注,问好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3-04 17:34:49
  又到植树的季节了,我觉得植树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还能在植树的过程中愉悦身心。植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提倡。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03-04 17:37:26
  谢谢叶老师支持,问好!
4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3-05 12:14:30
  真不错,恭喜精品。希望再接再厉,老师加油!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4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03-05 16:35:12
  谢谢老师支持,继续努力!
5 楼        文友:何叶        2018-03-05 12:16:26
  恭喜老师又一精品!厉害。
何叶
回复5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03-05 16:36:10
  谢谢老师,继续努力!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