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古韵今弹】四十年来一盏茶(纪实散文)

精品 【古韵今弹】四十年来一盏茶(纪实散文)


作者:我是朱颜改 秀才,1670.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66发表时间:2018-03-05 08:40:41
摘要:记录一个时代一群人的成长历程。


   我的全部工作就是控制两个阀门,让温度记录仪喷墨嘴打出线基本保持在400摄氏度的位置左右。同班的师傅说设备坏了有维修工,操作工只要把温度控制稳定就行了,其它的都不需要知道。所以我干了一年,连反应原理、反应炉的构造都搞不清,只知道看温度记录仪,温度高了,我就抱着F扳手跑上楼将冷凝水阀门打开一点;温度低了,我再抱着F扳手跑下楼将进气阀门打开两丝……
   闭塞的环境,枯燥的工作,让人耳聋目瞽。很多年后,看见富士康招流水线工人要进行智商测试,留下智力水平不高的,理由是这样的人不容易厌倦重复性劳动。其实,根本不需要特意留下智商不高的,人只要在那个环境多呆几年,智商自然就会下降很多。
   车间外面的走廊和楼梯上亮着几盏灯,青紫色的光照得人脸发青和鬼脸一样,如果冷不防在夜里看见,真能把人吓出汗。转化塔阴沉着脸,不怀好意地看着每一个从它脚畔经过的人。我被人类创造出来的怪物给吓着了,不是因为它们的高大,而是因为丑陋,丑陋到能激起人的生理反应,除了厌恶,还有恐惧。一样东西被创造出来后,就会拥有独立的生命,我们未必能控制住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也未必了解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我经常呆在岗位上听机器设备的嘶喊、叹气、尖叫、呻吟、哭泣、咆哮、怒吼……可是我和它们没有心理感应,不懂它们要干嘛,原来自己当操作工似乎都不大合格。
   白班的时候,我经常站在车间外的操作平台上随意看看,目光顺着不知用处的纵横交错的管道移动,然后落到了某个反应设备上,或者目光顺着管道往远处爬行,一直爬进对面的造气车间,那是视野内最具深度的地方。
   陪女同学安去造气车间找同学。造气炉因为检修封炉了,扒在炉口往下看,红红的煤球趴在炉底,热气冲上来,熏得人发晕。扔了一张小纸片进去,纸片被炉中的热气托起,如同蝴蝶翩跹飞舞,飞着飞着就渐渐变黑,然后突然变成火球,最后化作灰烬落入炉底。工人们要打扑克,人手不够,于是我和安就留下凑数。打了几牌,安说自己不舒服要出去,于是我们一起往外走,走了几步,她忽然软溜溜地瘫倒在地。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慌张地拉着她的手大叫。同学跑过来把安连搀带抱拖到通风处,过了一会,安才悠悠醒转过来。同学告诉我,是一氧化碳中毒,在造气车间很常见。几个工人见状嘻嘻哈哈笑起来:“小姑娘不行么,以后要经常来,习惯了就不会中毒了。”
   不少同学分配到化工企业。在一家名列中国化工500强的精细化工厂上班的同学说,工厂周边都是大大小小的化工企业,烟囱林立,每天都有异味刺鼻,周围的池塘鱼虾断绝,花坛里连蚯蚓都很难看见。如果企业搬迁,土地根本不能开发成民用住宅。后来我在当地政府公告中也看见政府承诺将制定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案,确保土壤修复后达到其他用地类型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连续几十年污染,连泥土也变成毒土,连续在这里工作几十年,人会变成什么?
   上下几届都有同学被分配到了号称亚洲最大的柠檬酸厂,当时该厂正在筹建中,创业艰难,筚路蓝缕,这群刚出校门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孩子就肩负起这些和他们年龄、阅历、技术、经验不相称的重担。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极其艰苦,艰苦到让人几乎难以忍受。从厂房建设到设备搬运,从明线暗线布置到机器安装,从管道电器安装到生产线检修调试,无不浸着他们的血汗。有时候因为经验不足,考虑不周,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让前期所有的努力都化作零,然后一切推到从头再来。每到此时,人都会觉得崩溃,恨不得将手上的东西扔掉大哭一场。但生活有时候会狠到为挫败崩溃流泪都奢侈,你必须让自己立刻复原,站起来继续工作,上马大型重点企业是重要政绩,当地政府必然层层施压,任务之紧,工作量之大,精神压力之重几乎是他们年轻的肩膀难以承受的。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看见前来探望自己的同学,他们憋不住满腹辛酸委屈,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难以平衡的人际关系也让初入社会的学生头痛。二十岁左右正是年轻气盛说话做事不计后果的时候,公司副总对我说了句隐晦的挑逗的话,我立刻站起来,拍了桌子摔了杯子:“你是领导,我尊重你,但你别不自重!”周围人看架势不对纷纷过来打圆场。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也真够幸运,居然没受到打击报复。
   别的同学却没有这么幸运。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不高,人事关系倒是极其错综复杂,等级森严,论资排辈,拉帮结派。你不站队,你就会被边缘化;你站队了,马上就会有人来治你;你站错队,就彻底丧失进步的机会。因为顶头上司认为某同学站在别人的队里,就处处刁难他,偏偏他书生意气重,不肯服软低头,也不会调处关系,于是打击升级。同学申请调离岗位,上司不肯,毫不掩饰自己打击的意图:“调走了,我就治不到你了。”同学说那时候恨不得拿刀捅了对方,最后,他也不管是否会被单位除名,也没请假,就直接远去他乡。
   当我们这些分配到企业里的同学穿着臃肿的黄军大衣,拖着F扳手,睁着酸涩无比的困眼,在凌晨两点半,踩着皑皑白霜,晕头晕脑地冲进寒气逼人的夜色,顺着露天铁梯子咣当咣当楼上楼下乱窜,去对付那些沉重的阀门的时候,许多有背景和关系的同学则进了工商、税务、交通、电力、银行、司法、财政、民政、学校等部门,让他们拥有更高的职业起点。
   每个班级都有一批这样的学生,在他们的背后,是上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在共同推送,即便他们不再做任何艰辛的努力,没有发展后劲,十年二十年都在原地踏步,也可以成为了很多人羡慕的“人生的赢家”。而起点是操作工、机修工的同学努力很多年也未必能达到他们的起点。这批人多和各方条件都不错的异性组建了家庭,早早就过上了安定闲适的生活。
   分配到企业的同学婚恋问题相对就难解决得多。女同学还可以凭借自身不错的素质或者不错的家庭条件被掐尖。男同学择偶相对就困难很多。他们多处于工厂岗位链的最底端,看不见光明前途;背后的家庭也无法给他们提供物质和人脉支持。这群曾经被老师家长视为骄傲,被亲戚邻居称赞,被同学佩服的学霸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同学说刚分配到单位时,大姐同事热热闹闹张罗着要给他介绍对象,等到大姐知道他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这些事让人受伤自卑,也能激发人自强不息。
   我国影视文艺作品里很少有女工形象,偶尔出现个把,也都过于美丽善良聪明能干勤劳刻苦,堪称完美女性的化身。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是没人说艺术和生活截然相反尖锐对立的呀!十年企业生涯中,我接触过的女工几乎都不读书不看报。本来文化起点就低,基本素质寻常,还惰性十足,身体懒脑袋更懒。她们把自己二十岁之前从环境中吸取来的各种良莠难辨的东西当成中心知识,然后又用它们污染新吸收来的信息和经验,这些弱点又渗透到工作、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多年后,别人已经一次次成长更新脱胎换骨了,而她们还在原地打滚,而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按照大众评定标准都属于善良的好人,只可惜,善良和糊涂无知的表现经常极其相似,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就难以区别两者。虽然大家都知道好女人福荫三代,看中也罢,看不中也罢,你只能接受一桩不称意的婚姻。都说婚姻是女孩子的第二次投胎,对男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
   不久前,我所在的文字群里的几个写手正在探讨政治对人的影响,有人出来制止:“不谈政治,要保持文字的纯洁性。”我不懂什么是文字的纯洁性,只要文字表达了感情观点,反映了社会也就没什么纯洁可言了,也许只有修辞手法、句子构造、字的构造、句子的逻辑,纯粹景物描写才能称得上纯洁了。问他什么事和政治无关,他说:“人性。”他所说的写人性不过是用大光圈长焦距镜头对准了事物,虚化了背景,只突出某事物,离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所谓人性也就成了空谈。
   记得当年有个长的很可爱的女同学,可爱还不是关键,关键她是某市某长的女儿。我记不得她的名字,只能记得她爹的官职。她的出现在校园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无数关注的目光将该女的窗户玻璃敲得叮当作响,该女的门前车马喧嚣,愿效鞍马之劳的男孩子络绎不绝,听说有男生还为争夺替她打饭打水的机会闹起了纠纷……再懵懂的人也能看见热闹繁华背后那顶乌纱帽巨大的影子。择偶就不必说了,就连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女权主义也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很多人反感谈论时代,觉得假大空,缺乏消遣性的趣味。其实,只要真正认真努力探究生活的人,又怎么会不关注时代,因为谁都无法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
   那时候,我常常能看见身边的人动手动脚打情骂俏,说黄段子过嘴瘾。我向来懒得看,觉得无聊。前段时间,我退出了一个微信群,因为不想看群里的人早晨喊人起来尿尿,晚上叫嚷去小树林捉拿私奔的群主。虽然不喜欢,但我能够理解,在缝隙中活着,生活艰难困顿,精神世界荒芜空旷,在人的性本能上挠痒逗趣成为他们为数不多的生活乐趣之一。我常常想,假如在那样的环境呆上三十年,我也许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当某个不讨厌的油腻中年和自己开带色玩笑的时候,我会虚握着拳头,不轻不重地扑打对方的肩膀,噘着着嘴巴,用中年少女风格的娇嗔笑骂:“我让你胡扯!我让你胡扯!”人很难超越所处的环境,能够超越的人都是“超人”,我不是超人。
   某位女同学鼻子眼里轻轻哼了一声,轻蔑地说:“都是小工人!”“小工人”三个字被她说得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小工人不包括她,她的父亲的头衔是某长,动用了关系从厂里搞了个技校委培名额。毕业后,她的父亲再次动用了关系,让她以工代干去了机关。工作后,她的父亲又动用关系将她转为事业编制。
   另一个女同学的爷爷有带长的头衔,她的父亲也有带长的头衔。技校毕业后,她没去委培的工厂上班,而是直接去了行政机关成为官三代。在学校里她隔三差五背着小坤包去合肥百货大楼时装部购买衣物鞋帽,我没羡慕过,因为我能将5五块钱一条的白绵绸裙子八块钱一件的白棉布衬衫穿得脱俗清新。知道她家境良好人脉广泛,我也没羡慕过,因为我确信自己比她聪颖美丽且更有才华。直到我去她的单位玩,看见她用保养很好的手指轻轻地击打着电脑的键盘,而我还没有机会摸过键盘,连最基础的五笔输入都不会,直到十年后我才开始接触使用电脑。我才意识到彼此之间巨大的落差和鸿沟,个体的智商才华情商努力在坚硬的现实面前似乎不值得一提。当时,我正在参加自考,读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时,不用思考,也理解了作者左思内心的孤愤之气。千年已过,世事依旧,某些世情总是在不断重复,不甘于现状的草根都应该有过同样的感慨。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开始真正感受到社会不公。社会从来都不是公平的,在没有能力冲破环境束缚,获取想要的生存何发展资源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悲伤、愤怒、嫉妒、刻薄、指责来折磨或促进自己。
   (三)
   人生初始,命运给予什么,由不得我们选择。而命运的背后总是浮动着政治这只看不见的巨手。制度是特定的人为了某种目的设定的,它既可以符合规律,也可以完全可以藐视违反一切自然规律,赋予一部分人特权,剥夺另外一部分人应有的权利。
   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任何资源可能都会被制度赋予某些特权阶层垄断。那时候,国家工业落后,就业岗位匮乏,国有企业都有面向职工子弟的招工行为,一家几代同厂上班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极其常见。技校生委培政策就是为了方便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这种凭借血缘获得国企就业权的现象可以称为就业世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凌驾于一般公民之上的可以代际传递的特权。而社会人员如果要获得岗位则需要拥有很强的竞争力,比如说技校社招生的录取分数线就比委培技校生录取分数线高出很多。当年,这种类似于集体世袭有很多,比如说教师的子女可以顶替,干部的子女可以安排到机关,而农民的孩子只能种地。
   我也属于特权阶层:拥有非农户口。九十年代,地方出台了一项政策,出七千块钱就可以买城镇户口,在那个人均月工资一两百元的时代,七千元就是天文数字,但天文数字也没能挡住人们踊跃购买,一时之间,户籍管理处热闹非凡。很多优秀的农家子弟读中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非农户口。没有非农户口,就没有招工、招干的机会,连报考技校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技校面向社会招生的条件之一就是具有非农业户口。技校生的身份让我深感羞辱,而被我厌弃的技校却对农家子弟紧闭,也就是说,我看不上眼的东西,农家子弟也没有获得的机会。我知道他们中有很多人智商情商都优于我,但在不公平的制度面前,他们的素质再高也没用,和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资格都没有,你如何去竞争?即便你十年寒窗,呕心沥血,获得了非农户口,也不过是获得了我出生就具有的特权。即便你获得非农户口又如何?也只是个“小工人”,依然是城市的草根和底层。

共 42661 字 9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89
转到
【编者按】人生犹如一杯桂花茶,初试水的生涩、不安、烦躁、漂浮,再到几番浮沉、滚打、吸收、沉淀、安静地躺在杯底,何其像人的命运啊!作者用一杯桂花茶来作为全文的线索,给文章定了一种安静闲适的基调,虽不是环环紧扣,但读来舒服,如与友人促膝长谈,四十年来许多的事,学校生涯里思想上的焦躁与行为上的别扭,工作后的隐忍与整体大时代命运与个体命运的争斗,这些疼痛、磨砺的成长过程都在一次品茗中悄悄进行,让作者更冷静更从容地去一一分解曾经的生活,一个人的生活,一群人的生活,一个时代人的生活。把生活中的琐事写精彩不容易,写出真知灼见更不容易,这篇文章做到了,其中许多优秀的句子,读来让人沉思,让人感同身受。【编辑:叶舞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30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03-05 08:48:43
  很不好意思,这么长时间的编辑
   这篇文章要静心品读,才能体会文章的味道.我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差不多历时半年,我用了三天编辑,作者在于精益求精与自己的作品,而我是不容错过每一句,很多文章情节上会让你紧逼故事的结局,而这篇文章处处都会让你回味。就像喝一杯茶,不紧不慢,是要让你有最安静的时间最闲适的心情去品读,否则你会感觉亵渎了作者的心情,文章的况味。这不是借口,这是真心体会。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我是朱颜改        2018-03-05 10:01:07
  谢谢叶舞风用心良苦地编辑。
回复1 楼        文友:我是朱颜改        2018-03-05 10:04:46
  谢谢叶子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03-05 08:51:27
  编辑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一直把精彩的句子和那个时代共同的感受在群里与大家共赏,这是一个舒服的过程,有些阅读在于你是一种享受,编辑到这样的文章,难以掩饰的欣喜。只怕这样的文章不多得。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3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03-05 09:17:54
  这篇文章涉及面很广,只恨我能力不够,不能一言概之。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4 楼        文友:水之梦        2018-03-06 19:24:11
  我终于又一次见识了“真实”的美,把真实的过往和真实的心理真实地摆出来,真实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感。
   喜欢这种文字,描写感受和道理多于描写事实,这是一种理性的成熟,人情练达,一切信手拈来,读着很是熨帖。
   问好作者。
在美面前,万物平等。
5 楼        文友:流影        2018-03-08 15:49:26
  这么好的文章咋没获精呢?期待中。。。
撞倒南墙继续走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