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商河鼓子秧歌(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商河鼓子秧歌(散文)


作者:成敏 进士,8683.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90发表时间:2018-03-08 18:36:41
摘要:古老的麦丘古城,留下的不仅是个传说,更给人们留下了彪悍豪爽的遗风和精神财富。商河人都有争强好胜的气质,也继承了争当做爱国英雄、报效国家的性格!把鼓子秧歌这种及舞蹈武术为一体的表演,继承发展下去!

【荷塘“PK大奖赛”】商河鼓子秧歌(散文) 走完亲戚,就到了初七八,农村里的年还不算过完。喜欢热闹的商河人开始了闹秧歌,准备在正月十五举办一年一度的鼓子秧歌表演。人们抬出大鼓拿出铜锣铜钵等各种打击乐器开始了演练。大街上、打谷场上、漫坡洼里、河堤荒野里,到处都是一队队、一群群的鼓子秧歌队。到处是鼓声震天、喊声四起。
   鼓子秧歌表演几乎全村的人都参加,年轻男女打小鼓顶伞、踩高跷、扭秧歌,年老的男人敲大鼓、敲锣等,给年轻人拿东西打支应,指挥教授技巧。再年老些的,则和小孩子们妇女们装扮成古代的各种人物、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些丑角。人们嘻嘻哈哈地笑着闹着,早把一切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
   从史料上可以看到,商河人们自古就是一个彪悍的民族,受到了频繁战争的袭扰,也因此很多人都学会了战斗战术。战时当兵,平时耕种,农闲时大家聚集演练。
   商河县民风粗犷、彪悍,但非常讲义气。自古就有习武的风气,尤其是在近代,商河曾经是义和团的主要人员聚集区。人们习武弄棒,修炼气功。很多人都曾经参加过义和团,所以都对摆兵布阵耳渲目染。没事的时候,几个村子或者一个大村里就会自发练习阵型操练技法。
   后来因为义和团受到清政府的镇压,人们便不能再聚集演练。身怀绝技的商河人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就是在节日期间进行庆贺表演。为了掩人耳目,把鼓子、花伞等当成兵器,随着大鼓的鼓点变换着阵型,做出各种冲锋陷阵的动作。
   顶伞的分为头伞和队伞。打大鼓的看着头伞的阵型,敲出时缓时急的鼓点。头伞指挥全阵,带领着队伞们,变化着阵型;队伞带领后面几十个打小鼓子的;打小鼓子的后面跟着扭秧歌的。一般一个队伍一个头伞,三个或者五个、七个队伞,加上头伞,都是双数。如果村子大人多,还会有十个、十六个顶伞的。所有人看着伞头,听着鼓点,变化出各种阵型。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奔袭阵,四面埋伏阵,五雷轰顶阵,六环八卦阵等等,那真是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整个演出颇像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战阵,角色配置编制严格,“秧歌头”言出令随,探马“三探三报”,“街筒子”队列规范,舞姿舒展,气宇轩昂,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商河县几乎每个村子都举办鼓子秧歌表演。走村串街,互相学习,互比高低,每个村的套路和阵型各有特色,互有长短,人们看得如醉如痴、流连忘返。众多男女老少都特别喜欢这种表演艺术,跟随自己的队伍到每个村里去观战助威。
   一代一代,接力传承。在鼓子秧歌不断熏陶下,豪迈的商河人民骨子里透出了坚毅果敢的气质。敢于承担,敢于拼搏,勇猛不屈,永不服输的性格,是每个商河人的特质本色。
   1955年共和国的国庆节,由退伍军人组成的商河鼓子秧歌代表队,被商河县委商河武装部推荐委派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阅兵表演。在粗犷豪迈的鼓声中,队员们摆开阵势,整齐划一的动作,矫健的身姿,随着鼓点旋转、腾挪、扭动、冲杀。几十个人的队伍竟然舞出了气势恢宏、杀气冲天的精彩场面,直看得人们热血沸腾、掌声雷鸣。
   商河鼓子秧歌代表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并和代表们一一握手慰问。那些激动人心的珍贵照片,激励着每个商河人。随后的国庆节、大阅兵,都有商河鼓子秧歌的表演。在八十年代往后,商河鼓子秧歌代表队又先后多次代表中国作为民间艺术去外国表演,收到了世界人民的热烈欢迎。
   鼓子秧歌因其人数众多,组织严密,形式完整,舞技强悍遒劲,场阵磅礴恢宏,既寓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又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奇葩,齐鲁文化的骄傲”。1996年,商河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商河鼓子秧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商河大地上沸腾了,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再次掀起了鼓子秧歌的浪潮。村村举办,人人参加,镇镇比赛。古老的麦丘古城留下的不仅是个传说,更给人们留下了彪悍豪爽的遗风和精神财富。商河人具有争强好胜的气质,也继承了争当爱国英雄、报效国家的性格,将会把鼓子秧歌继承发展下去,这朵艺术奇葩将会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

共 16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鼓子秧歌是山东省的民间舞蹈。最初起源于济南商河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为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艺术形式。每年的元宵节,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动的高潮日。由于鼓子秧歌是多人组成,组织严密的一项活动,所以行动总是那么气势磅礴,让人人心沸腾!《商河鼓子秧歌》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历史穿越,几多资料查询,将商河秧歌的演化过程详细介绍,与商河秧歌有关的故事写入,把商河鼓子秧歌那种接地气、有魅力的"乡土文化"呈现在读者眼前。既追溯了商河鼓子秧歌的起源,又介绍了该秧歌的如何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之,文写条理清晰,紧扣主题。欣赏了,力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8-03-08 18:40:55
  商河鼓子秧歌,独具风采,文写将其演化过程介绍。
2 楼        文友:程南        2018-03-08 18:41:29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3-11 12:24:27
  作者思路开阔,俯视时空,紧扣主题,夹叙夹议,让读者对商河鼓子秧歌有了清晰的认识,生动描写与史料引用,突出了民俗文化的悠久与深厚!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