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洞天仙境(散文)
花果山水帘洞,只听这名字就很享受,美妙的遐想不仅在于花果、山水、帘洞诸多元素,还在于西游记灵猴孙悟空机敏神勇的形象。
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被称为“孙大圣故里”,贵阳黄果树瀑布是西游记水帘洞的拍摄地,庐山乌龙潭是西游记水帘洞的外景地,从屏幕走向景地。
很早,奶奶常说武山水帘洞是个神奇的地方,诞生过神奇的传说。其中麻线娘娘最为感人,故事中一个俊美的姑娘手牵麻线,只身奔赴莲花台,坐化成仙,为大众施福,后人尊为“麻线娘娘神”。追赶姑娘的人仓促之间未及放下手中物,变成了“条刷树”“火棍树”,分别长在庙院前庭南北两侧的崖壁上,凌空悬枝,做探视状,苍劲不乏生机,容颜蕴蓄着灵异。
我第一次前往,只是个粗心的游客,没有体会到水帘洞美之所在。乘坐的车辆穿行于峡间谷底,呼啸而过。山水庙堂,留不住匆匆过客的身影。那丁香园的自然之美,那深藏千年的人文之美,就这样失之交臂。遗憾之余,替自己开脱:仙山自有仙境在,日月长在慢慢来品味。
再次前往,时间已经过去若干年。买了门票,以步代车,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美景。从“洞天仙境”四个大字匾额的牌楼进去,首先一片偌大的菜园映入眼帘,阡陌纵横,菜畦规整,初长的蔬果稍稍有点稀薄。走进一段峡谷,其间山岩耸峙,黛色铁面,越往深处,春光却步,略觉寒凉。经过几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终于迎来春日。走出峡谷,踏上一条公路,这路坡度比较平缓,拐几道弯之后,终于登上步行客道,这是条狭窄的盘旋山路,一色的青石板铺就,时而登上,时而旋下,如长龙出没,见首不见尾。越过祈官梁、送子山、菩萨沟,神奇的故事在山坳间回荡,穿过莲花峰、花果山、一线天,诱人的奇观变幻着显现。不远处峭壁挨着峭壁、悬崖接着悬崖,山脉大多似椎形独立,奇峰突起,崖体光洁细腻,如蕴玉之石,含珠生辉,如玉女峰的柔姿。
走着走着,看到前面山脚下棚伞纵横交错彩旗招展。再转弯,东北方向就是水帘洞了。
到了正门,一座牌坊赫然眼前,“水帘洞”三个镏金大字历历在目。院内人群拥挤在庙宇的前廊后院,使得本来不甚宽广的圣地略显逼狭。香客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怀揣极度虔信,默然,静候,等待在佛前案桌供奉香烛,祈福还愿。
登顶天爷殿,这是水帘洞的制高点。到了大殿前厅,稍稍平息了登天梯的惊悚,随人流缓缓步入大殿后堂,上一柱香,颔首低眉,双手合十,唯愿:善目慈怀的神佛,稳坐天洞,赐福百姓,一方平安,泽被万世。麻线娘娘舍弃一己幸福,结缘独寂,与云雾为伴,仙居洞窟,庇佑众生,平复劫难,善莫大焉。匍匐在她的脚下,用一种修行还报另一种修行。一切造福大众的行为,都是值得尊崇的。
大殿前厅,用岩石作天然洞顶,这块居石像屋檐一样延伸着,层次有致。据说,大雨天积水从石檐上流下,形成雨帘,是非常美妙的奇观。此时,只有蒙蒙细雨。
俯视下方,岩壁半空一颗苍老的古树,如卧龙虬枝,盘绕斜生,横空出世。皲裂的躯干烙下沧桑岁月的印记,古老的笤刷树,伴着身旁的火棍树,将不朽的传言讲述。
武山水帘洞,神奇的洞天仙境。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在喧闹与拥挤中旅游,只有游人,没有了文人。种种的文化内涵,传承着许许多多人文精髓。不论游人还是文人,我们的领悟只在不同的层面停留。”
经过那片丁香园,走上渡仙桥,精致的仙桥,把游客过渡到大山深处的另一个仙境,石窟艺术的天堂——拉梢寺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