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村庄转身而去(散文)
过年在家,我见到了村子里所有的十几个六七十岁以上的人。不单是看见过他们,跟他们也都说过话,或者坐过一些时辰。
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叫做赵庄的小村庄,却有着十几个姓氏,这些家户当年大都是外来的佃户,有的人家弄不清自己的祖上或是老家到底是在哪里。我的老家不远,也是在别的镇里。除了过新年76岁的父亲,这些老人跟我都不是亲戚。我嘴上叫着的大爷,三大爷,老婶子,四大娘,这些都是多年来根据他们的年纪随口相称,或是依着他们在家族里的行续叫的。一个一个地见他们,现在,我并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与他们非亲非故;我不是年末岁尾访贫问苦的一方官人;我不是一夜之间发了财,衣锦还乡,四处春风的幸运者。现在,邻里之间串门子,都显得缺少铺垫,有些做作了。进了人家门,我生怕谁问一声:有啥事吗?这些天里在村子里四处走动,随便进别人家门的,都是在家里种地,闲时才找一点小活,没有离开村子的人。有些人,只听说回来好几天了,就是见不到他影子。他们的脚已经不敢随便迈进别人家的门槛了。外面的生活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村庄。城市没有挽留、接纳他们,却不动声色地篡改了他们。
从屋后的厕所里出来,远远的有一个老年人朝这里走来。风很冷,我等一会儿。老人走近了,我叫道:老婶子!老婶子听见了,却没敢应声。她把头往前伸着,眯着眼,继续接近,到了跟前才认出是谁,她抓住我的手,“可怜啊,你回来了,好啊,陪老爹过个年!”老婶子也是七十几岁的人了,我才记事,她男人就突然得病死了。那时她只是三十出头,七个孩子,小的还噙着奶。她没有再让哪个男人进她的家门,一个人把那一堆孩子拉扯大,一个个成了家。现在看,这是一个奇迹,或者秘密。村庄的秘密,一个时代的秘密。今天,不管初中毕业还是博士,这都是一个问题,那个时代早已被贴上一张条子:贫穷。老婶子身板高大,脾气不好。当年我在村子里管过几年事,她有个儿子伙同别人偷砍几棵集体的椿树,被我们找来的派出所查出来了,罚了100块钱。她心里有气,后来因为另一个事情,她指到脸上骂了我一顿。那些椿树又长了好几年,被后来管事的自己“买”去了。
四大娘的家在我家后面第三排,乡下的地皮不值钱,一户人家的宅基前后就是几十米,远远地看到,四大娘坐在家门口晒暖。午饭还得一会儿,我就过去坐坐。“可怜啊,你还来瞧瞧我!”四大娘赶紧起来把我往屋里让。我说就坐外头,她说外头有风。四大娘把我让到屋里,说也没啥给我吃。听娘说,四大娘一辈子过了八个月子,没有吃过一个筐。筐,就是女人过月子,亲戚来看望带的东西,用竹筐盛着。四大娘娘婆两边都没有亲人。她四个儿子,现在跟老末住着,老末慢腾腾的,又不肯出大力气,三十多岁了才凑合着成了家,两口子在上海,过年也不回来了。我问老末在那边干啥活,四大娘没好气地说:开个赌博场!他几个儿子,还有老当家的活着的时候,都爱趴牌桌,活都不顾了,她很烦,满村子的找,找到了,满桌子的人一起骂:看你们还像不像混饭吃的!四大娘说老末儿子开了个赌博场,可能就是个棋牌室。当家的村子里都叫他老队长,前年夏天去世了。老队长是多年的生产队长,大集体队长在村子里说一不二,有人想得一些好处,就偷偷地把一只公鸡,一瓢鸡蛋放到她家没有上门的厨屋里。四大娘知道是谁的,就当下送回去。不知道的,只好先吃了,啥时候知道了,还非把那些东西攒够,还给人家。有一回她踏着泥巴到外面买打火机,碰到一个儿子,把身上的火机掏给她了,她接过火机,摸一块钱递上去,儿子不接,她就把钱往地上一丢。
跟大爷是在外头见的。大爷,我只是当着面这样叫,背过去像村子里的人一样,也是叫疯子。他的名字刘海中只在户口本上写着。上世纪七十年代,壮实,能干的刘海中是副队长,一天他领着人在地里干活,一个人跑回家里上了吊。邻居看出异常撞开门把他从梁头上卸下来,剩半口气的他又从阴阳界上回来了。从此他就疯了。他就一个闺女,他疯气上来力气大的很,有一回他用一条绳子把上门女婿的脖子箍在树上,差一点弄死了。女婿再也不敢在这个家里过了,就领着老婆孩子回了老家。他那时才四十多岁,经常半夜三更出来大叫,我们小孩子都吓的蒙着头。他为啥要上吊,没人知道。疯子经常念叨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女人是谁,有没有这个女人,谁也不知道。没疯的时候,他是队里的好把式,他坐在机头上织布,下到井里清淤泥,给村里的牛穿鼻子。他也经常到我家里,跟我要一些用过的课本,作业本卷烟吸。后来,疯子又好一些了。有一个夏夜,我在外面的席子上凉风,孩子在身边睡着了。疯子过来说:给他们盖住,小孩儿一睡着,骨头缝都张着嘴。这个话,我在哪里都没有听说。疯子78了,老伴死了,一个人过着,还种着一点地。疯子不往人窝里凑,总是一个人站着,靠着树。我走到他跟前,见到我,疯子先开了口:你回来了。我说:大爷,我回来了!他提高了嗓子:在外头咋样,能裹住吗?我说:能裹住!
“裹住”是土话,很久没听过了。这一回听,有些遥远。衣裳能裹住身子白天就可以在外面走,被子能裹住身子夜里就不冷。依照村庄的经验,一个人裹不住一口猪,两个人裹不住一头牛。庄户人家养牲畜,草料不能靠钱买,要靠家里出。出不了,就是裹不住。疯子问我在外头能不能裹住,问的是一个月挣的钱够不够这个月的房租,水电,柴米油盐。当年老婶子在村子里一个女人领着七个孩子,没饿死一个,就是裹住了。今天,一个人或者家庭,就这些吗?我裹住了吗?
我跟一些打工回来的人打招呼:咋样啊?他们都摇摇头,不中,不中。他们是砌墙的,撑模的,扎钢筋的,送货的,卖馍的。说不中的还有一个西门的永生,他本科毕业,在一家公司上班,一个月拿两三千块钱。这些人并不是对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多么不满意。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家种地强。这些人,还有我自己,是被停在村子里的那两辆黑色“粤”字牌照的小轿车给否定了。这两辆轿车像是闯进来的两头野兽,让这个年关里的小村庄惊恐不安。轿车是超子兄弟俩的。他们家在村口那几间房子里,兄弟俩都只上个小学,人长的又黑又粗,快三十岁了,也没一个成家的。几年前他们去了广东东莞的一个镇上,怎么就跟那里的城管交上了,帮他们管着一片地方,还掺和了那片地上的一些生意,钱就这样来了。今年过年他们一人一辆自己的车,从珠江口一路北上,回到了中原的这个村庄。对打工的师傅们给予否定的,还有一个明事。明事人小力薄,工地上撑不下来,他在浙江绍兴搭上了什么人,专门回收茅台,五粮液这类酒的瓶子,自己灌装。今年,他一个人就弄了七八万。明事还否定了在家的李三。李三和明事家挨着,这些年两口子不肯出来,捡了别人撂下的二十多亩地,养了几口猪,年底一合计,净落了一万多块,不赖。过年回家的明事却一下子坏了他的心情。李三说,种了恁多的地,还不抵一个屌孩子,村子里不能蹲了。
这个村庄的人,有几个能裹住?
年一过,一些人就稳不住了。还没破五(正月初五),有人就扛着包裹往外顶了。出门的时候,都没有忘记给自己放一挂鞭炮。鞭炮除了平安,平安,就是发财,发财。年关的村庄,只是一个临时的,纷乱的旅店。
五婶子是最后一个见到的。五婶子一个人住在一个角落上,离我家很远。那是临走的前一天,我远远地看见一个老年人,独自地站着,我就走过去了。五婶子的身子还算硬朗,见到我,她直接的叫了我的名字,像个平辈人。五婶子也是养了一窝巴孩子,嘴巴敞快。说到生孩子,她说,那还不容易,腿一叉就是一个。有个事儿,不知道几个人知道。年青的时候,一个漆黑的夜晚,五婶子一个人躺在外头凉风,穿着裤衩。忽然,一个男人趴在了她的身上,也不知道是谁。她摸着这个男人的头,光的很,反正不是她男人。男人在她身上办完事,提起裤子就走了,一句话没说。第二天,全村的劳力都在一块地里干活,她注意到,满场的男人中,头那么光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竟是我父亲。这个事情,看来是她自个说出来的,跟哪个不赖的娘们。这个话,我是听外村的一个人讲的。我说你净说些鬼话。他咧着嘴说,谁不知道。五婶子问我有没有四十岁,我说五婶子你忘了?我跟你家老三一年的人,过新年都四十七了。我说,五婶子,你没有喂羊了?五婶子叹了一口气:没有了,咱这个庄上没有一条牛,一只羊了。
回到家里看到父亲,我又想到了那个光头。这大冬天里,父亲还是个光头,腊月最后一个集上刮的,两块钱。村子里的剃头匠没有了,光收一把粮食,谁还干。从我记事的时候,父亲一年四季都是光头。父这个光头像一盏长明的灯,点亮着这个平静的农家院落。可是,我总是不相信,父亲就是五婶子夜晚抚摸着的哪个光头。在这个村庄上,本分,老实的人不知有多少,父亲却是头一个。村庄对他的评价是:不要官也能过。这个话,我从小就听过。可是,这就是一个老实人的全部真理吗?现在,我也正是父亲身后这样一个正派的男人,至少是在亲戚邻居的眼里。可是,不久前的那个下午,我却突然搂住了一个女人。就像父亲一下子压在了五婶子的身上。女人没有动。我却又把她松了。现在想想,窝囊的很。那一刻我忽然害怕了。我现在的位置,已经不是当年的村庄。我再也不会有父亲那样的运气了。
父亲七十六了。我不知道还能在村庄跟他过几个年。随着这一茬人的不断退场,村庄也正转过身子,离我远去。
赵家庄,李家庄,更多的村庄,正在退出时代的舞台,转身而去,只留下苍凉的手势。
村庄转身而去
可曾否
留下我儿时的记忆
我相信
只要有你
就会把人的思绪
写到人们心里去
城市的点点滴滴
让我们无限的深痛不一
以及车辆的拥挤
让我们看不到自然的春光丽日
习总说得对
纵使你千般红万处绿
扶贫
才是我们人生最大的用意
我们实在
不愿再看到那流泪的山区孩子
但愿
每一个在吃饱肚皮的人同时
想一想
我们在贫困山区的孩子
但愿
你能够轻轻地
把抬一手的爱意
洒向
吃不饱肚皮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