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春】亲手盖起一间房(散文)
盖房,本是泥瓦匠人的事,然而二十年前,我们也“客串”过一回泥瓦匠。
我跟老公结婚之初,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婚房,那时我们住在父母家前排的一间配房里,那间房没有厨房,因此我们与父母一起吃饭。
一九九八年的那个春天,春暖花开,飘飞的杨絮把宁静的院子扰得纷纷扬扬,即将分娩的我,开始为今后的生活做打算。按我们当地的规矩,女儿坐月子期间是不能上父母家去的,即使相邻住着也不行,因此我们必须另起炉灶,过属于我们自己的烟火小日子,才不至于破戒,也才更像个家的样子。然而,当时的我们却并没有一间可以用来做饭的厨房。
我们所住的房子是单位的公房,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各家在增建房屋上都比较随心所欲,根据实际需求而决定各自的设计方案,因此,各家的院落大致风格相仿,但又不尽相同,基本上都是属于乱搭乱建的范畴。那个时候这样的事很普遍,单位也没人刻意去管,对于那些住房紧张的户,甚至还鼓励他们去搭建。隔壁邻居家依着前排房屋的后墙盖起了一间小房,用来做饭和储放杂物用,他们的做法无疑给了我们启发和参考,我们开始在门前的空地上设计起了我们的未来。
大院里种着很多白杨树,我们门前也有一棵。这棵不大的白杨正好摇曳在那片与房屋对应的空地上,而我们所能主宰的,也只有那片面积并不大的场地,但因为长了这棵树,便使得设计搭建起来颇费了一番脑筋和功夫。那个时候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还没有问世,待后来看过后,对比我们当时的生活,不禁由衷地感慨。那棵白杨树与张大民房间里的树有着及其相似的身世和命运,它们见证了逼匝的生活空间里平民百姓五味杂陈的烟火人生,所不同的是,张大民的树被围在了房子里,而我们的树被房子围了半圈。
彼时,大院儿的旁边正在搞基建,老公利用空闲时间,找来废旧的砖瓦门窗、水泥木料等建材和干活所需的工具设备,甩开膀子、撸起袖子进入了战备状态。我对此持怀疑态度,心想,他一介书生,又没盖过房又没当过小工的,能不能行啊?可他听了嘿嘿一笑,非常自信地回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就这样,人生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盖房的序幕,就此拉开。
为了绕开那棵树,也为了有效利用有限面积,他将房子的一角拐了个弯,使得一个直角变成了三个直角,这样一来,我们小屋的形状就变得奇特而又有趣了,像被什么东西啃掉了四四方方一个角,又像是一个积木组合被暂时拿掉了一块。而那棵树,就像是插在阵地旁边的一面红旗,与小屋同守望,共存亡,使得那间小屋不但被绿荫覆盖,还能在做饭时推窗可见白杨那青白树干上的斑点花纹。不仅如此,老公还精确计算空间面积,使拐角的那部分恰好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床的上方墙上还开了一扇不大的横窗,床边再加上一挂布帘,一个小小的卧室便隔开了。总共六七平米的面积,从屋内看是厨房兼卧室,从屋外看是缺了一个角的大豁口,这样的一个外形和结构,任谁见了都不免拍手叫绝。
那时我挺着个大肚子,肩负着助手、看客兼陪聊的“重任”,坐在门前的高板凳上,看他挥汗如雨地将一砖一瓦一点点垒将起来,一点一点地有了房子的雏形,偶尔也搭把手帮他递个东西,或沏个茶端个水什么的,月亮绕着太阳般。也与他说着话逗着嘴,看他给予我踏实感的聚精会神、红光满面的认真样子,听我们一串串朗润的笑声铜铃般甩向天空,惊得空气也四处欢畅雀跃似的,春天便更加有滋有味地鲜活了起来。
吊线、砌砖、安门窗、铺顶扣瓦、抹墙、做地面……虽然少不了家人的帮忙,但全部的工作下来,基本还是以他为主力完成,而时刻陪伴他左右的,除了我,还有我们即将出生的孩子。当时觉得老公帅呆了,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小在土地上摸爬滚打过的他,虽读了多年的书,竟也能做匠人呢!从未想过我们的手中会立起一间房,可这间我们亲手建造的房,却在旧时光里给了我们无以复加的温馨和温暖。儿子出生后婆婆来看望时,还曾在小屋里住过,小屋虽不大,却能遮风挡雨,让那段艰难的无房时光不至于凄冷无措,也使得临时的居所更像家,我们的小日子更有烟火气息。
慢慢地我们积攒起生活的希望,用手中的积蓄买下第一套房,一点一点地精心装修、添置物件,如同当初一砖一瓦盖起那间房,如同日子一分一秒累积成岁月的凝重般。时光总是向好,哪怕生活曾多么困顿,总有一缕阳光透过树冠的缝隙照射下来,让晦暗的边边角角都铺满金色的希望,都生长幸福的畅想,从而点亮心中的憧憬,护佑前方未知的旅程。
最艰难的日子莫过于2011年,那年我们一时心血来潮、头脑发热,在没有足够能力的情况下,以十倍于我们积蓄的价格买下第二套房,欠下了一身的债。父母和朋友都张大嘴巴说:你们也真敢买!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明知前路铺满荆棘,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重债负身的那些日子,对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如履薄冰,尤其对于如我这样随遇而安性格的人来说,压力几欲使人崩溃。好在老公是乐天派,承重能力也强,这些多少缓解了一些我的忧虑,可面对我们买房欠下的巨债,也只能坚定信念,同心协力,一起努力挣钱攒钱来还。而恰在那个最艰难的时候,儿子肘部尺骨鹰嘴意外骨折,手术比较麻烦,费用也较高,当时家已被掏空,只好借钱给孩子做手术。现在想来,用“拮据”“艰辛”等词语都不足以表述那时的状态,也唯有亲历过那种经济上的困顿,才真正明白生活的不易。
房子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我们的生活也因房子而苦乐兼具。“阳光总在风雨后”,无论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如春天般灿烂美好起来,尽管如今我们房贷未还清又添了车贷,尽管半生都背负压力为生活拼命奔波,但总归日子是渐渐趋向明媚的,熬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那段时光,终会看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
一路走来,其实人生多像是在建造一所房子啊!备下砖瓦土石,备下希望、期盼、梦想和果敢,用爱和亲情把它们砌在一起,砌成家的温馨,砌成遮风挡雨的港湾。其间或许遭受恶劣天气的影响,或许会一度止步停工,但一砖一瓦的执着,总能将理想的蓝图转化为踏踏实实的依靠。你永远不会只满足于安身立命,还希望它更漂亮、更舒适、更稳固安定……所以,追求永无止境,人生是一个不断设计建造、创新追梦的过程,我们的人生,就是我们亲手盖起的一所房子。
当年的那间小屋,早已不知遭遇了怎样的世事变迁,可我常常会想到在那样一个春季里,我们曾满怀对未来的期盼,一砖一瓦、欢天喜地地垒就一间奇特的小屋,盛下了我们最初对于生活的全部渴望。那时的我们一无所有,寄宿在一间简陋的瓦房里,靠那间亲手盖起的小屋收纳所有的日常所需和风霜冷暖,并从那里起步,如重新建造一间房一样,倾注所有的精力和热情,一点一滴建起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回眸间风轻云淡,可向来风轻云淡总在凄风冷雨后,又有多少艰难值得流连和铭记呢?唯有那间小屋,记录过我们不甘平凡的样子,以至于之后的每一步路,无不刻下稳健踏实的印迹。那是生活该有的样子:乐观、向暖、永不服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