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多娇】碳渣壕(散文)
【编者按】时光流逝,一些记忆却珍藏在脑海里。作者每次回到家乡,见到村里的房屋、树木、石头,田野的麦苗、果树等,都觉得亲切,当见到儿时倒垃圾的“碳渣壕”,记忆的阀门一下子打开了。难忘儿时的自己用竹笼倒垃圾的情景,那时会为了母亲给的奖励乐此不彼。遇到小伙伴们倒垃圾,碳渣壕就成了大家玩耍的地方。盛夏的臭气熏得孩子们不敢在碳渣壕多停留,秋季的碳渣壕会自由生长一些蔬菜、瓜果,伙伴们竟然会采摘下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时代变迁,村里在碳渣壕不远处修建了垃圾池,有专人管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垃圾池了扔了很多垃圾,如半新不旧的衣服、外表完好无损的电视等,不像以前垃圾是以碳渣为主。碳渣壕本是倒垃圾的地方,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成了村里孩子们玩耍的乐园。作品追忆童年时代与碳渣壕有关的趣事儿,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动静结合、详略得当地描绘了碳渣壕这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及后来村里的变迁。作品既描绘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又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祝福之情,那份美好值得永远回味,富含人生哲理。一篇佳作,倾情推荐阅读。【丁香编辑:柳絮依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3290013】
11 楼 文友:庄稼 2018-03-27 17:10:50
碳渣壕里都是村民的日用垃圾,通过垃圾就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面貌,生活好坏,扔出的垃圾有所不同。在艰苦岁月,人们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碳渣壕里的垃圾就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废物,可是生活提高了,富裕了,人们也改变了一贯的好传统,能用的东西也扔到了碳渣壕里去了。文章大篇幅的描述了日常扔垃圾,实际上却是可叹丢弃了优良的旧传统,一些不该丢掉的珍贵的东西也一同消失在岁月里。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从生活琐事反映一些精神上的感情上的值得思考的东西。欣赏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11 楼 文友:樱雪 2018-03-28 08:00:35
从碳渣壕到垃圾池,垃圾不一样,反映出很多很多的问题。感谢老师的慧眼,一眼看穿了我的小心思,佩服佩服。祝老师开心。
12 楼 文友:庄稼 2018-03-27 17:20:12
回忆是美好的,尤其那些身边的细小的事情更有一丝甜蜜,因为大家都是在这些小事里慢慢长大的,欣赏老师的文章就自然想到了自己,与故事同脉搏同呼吸,深深为之感动。感谢老师,分享您的快乐,祝老师创作愉快,精彩不断!
回复12 楼 文友:樱雪 2018-03-28 08:01:23
是啊,回忆是美好的,而且是越忆越远的。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时期,认真回味,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再次感谢庄稼老师的精彩而细致的点评,祝您开心快乐每一天。
13 楼 文友:庄稼 2018-03-27 17:29:27
老师的文笔特棒,观察生活也是特细致有深度,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中发现不平凡的道理,尤其往事深沉厚重的情感,令人感动牵引读者的心弦,读起来很爽!为老师点赞!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13 楼 文友:樱雪 2018-03-28 08:02:19
老师谬赞了。没有老师说的那么好,还需继续努力才行,望老师不吝赐教。感谢相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快乐食杂店越来越红火。(微笑)(微笑)
1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27 18:12:39
樱雪老师的文章伸出了温暖的小手,把我也拉进了童年的回忆。
我在童年的时候,故乡是没有垃圾的。垃圾都及时变成了宝贝。炉灰(即是“碳渣”)被粉碎拌和人粪尿或猪牛羊驴粪水,经过密封发酵,就成了肥力加倍的高级有机肥。“碳渣”是宝贝,在当时是你争我抢的珍宝,任何人都不会舍弃。
现在,我的家乡垃圾遍地,“碳渣”成了无人要的垃圾。
我在童年的时候,故乡是没有垃圾的。垃圾都及时变成了宝贝。炉灰(即是“碳渣”)被粉碎拌和人粪尿或猪牛羊驴粪水,经过密封发酵,就成了肥力加倍的高级有机肥。“碳渣”是宝贝,在当时是你争我抢的珍宝,任何人都不会舍弃。
现在,我的家乡垃圾遍地,“碳渣”成了无人要的垃圾。
回复14 楼 文友:樱雪 2018-03-28 08:03:47
说起碳渣,老师的经历比我丰富得多,通过这些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啊。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阅读拙作并给予暖心点评,祝您开心。
15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27 18:26:10
樱雪老师的文章:描写朴实细腻,情感活泼纯真,语言悦耳动听,哲理丰富感人。将儿童的快乐天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我拜读佳作,认真学习。
我拜读佳作,认真学习。
回复15 楼 文友:樱雪 2018-03-28 08:04:54
只要是孩子,就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时候——比如:在碳渣壕旁边,扔碳渣玩。这个片段,时常出现在我的回忆中。感谢老师鼓励,祝您身体健康、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16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27 18:36:04
农村过去的变废为宝,实是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的优良传统;现在的“变宝为废”,实在是丢掉了老祖宗传下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回复16 楼 文友:樱雪 2018-03-28 08:06:06
再次感谢孙老师的精彩点评。老师这句话,实则是延伸了拙作的主题。变废为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如今,曾经的优良传统已经慢慢淡化,的确令人痛惜。祝好。
17 楼 文友:江山娇 2018-03-27 19:02:40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出内涵。视角很棒。
回复17 楼 文友:樱雪 2018-03-28 07:58:44
生活处处皆学问,通过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反复思考,就能在那些陈年旧事里找到有意义的东西。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阅读拙作并给予暖心留评,谢了。
18 楼 文友:江山娇 2018-03-27 19:03:10
末尾两段,是点睛之笔,哲理很深很深,学习了。
回复18 楼 文友:樱雪 2018-03-28 07:59:23
老师谬赞啦,这篇文章,并没有老师所说的那么高大上,就是一段回忆罢了。感谢老师鼓励,祝您家庭和睦、事业兴隆、天天开心。
19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3-28 18:10:31
通过对“碳渣壕”的描写,回忆了儿时用竹笼倒垃圾的情景。臭烘烘的碳渣壕,竟成了伙伴们的乐园,碳渣壕李展吃的蔬菜瓜果,伙伴们会津津有味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物质匮乏。用对比的手法,反映时代的变迁,欣赏学习,祝老师创作丰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19 楼 文友:樱雪 2018-03-28 19:26:04
谢谢老师在百忙之中阅读拙作并点评。祝开心。感谢相逢。祝春日愉快。
回复20 楼 文友:樱雪 2018-03-30 07:55:58
能够获得此殊荣,这都是各位老师平日里鼓励、关怀的结果。在此,再次感谢老师的鼓励、关怀。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写出更多好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