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二月,忧愁跳上了马背(散文诗)
一
二月,拉开了春天的门环。縠纹漾动的身心,品量着室内的角落,所有的尘土归于尘土。拽住阳光的脉络,让雪泥融化,云层细雕纹路,将心置于一场美食。
细细地将萝卜变成柳叶,混杂在肉糜中,加之水的润泽,一遍遍搅拌,萝卜和肉讲述着懂你的故事。时钟慢了下来,萝卜穿过陌生、相识、相知、认同,在彼此中形成一个全新的我。
面粉早已变成面团,像是一纸婚书,等待着一双手将它们变成饺子或是任意一种面食。滚烫的开水已然在火上,唱起了生活的节奏。无论先成为何种或是后成为何种,都要在水蒸汽中完成生命的蜕变。
其实,万物皆为一物。
春风佛过了每一张笑脸。
二
盛装的二月,一团火点染了希望。万物积蓄了一冬的阳光,化作火的力量。羊胸骨、奶食、美酒,在哈达的指引下,浸染着火的浓烈,跳跃起生活的欢快。此刻,腊月二十三,蒙古族人祭火的日子,一束火凝聚起有着相同语言相同装束的人。
节日的欢笑堆满了天空,冷月收拢起寂静,唇边的手扒肉已折叠成远方,一个叫西双版纳的地方。围坐在桌旁的人少了,厨房多了记忆与思念。父母从孩子的中心,移步到了自己的中心。节日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第一道思考题。
我曾想当然地理解着父母子女的关系,天真地认为,父母的染发剂不仅可以年轻着头发,还可以年轻着生活。相处的时间,可以大把大把地奢华。某一天,父母不再成为我生活的主心骨,生活便空了下来。像是摔倒了,要独自爬起来,哭泣只属于哭泣。
节日,是喧闹的。心情,是自知的。长大,是一瞬间的。成长,却是一辈子的。
三
二月,浸满了记忆。一道道年夜饭,催促着回乡的脚步。舌尖最先感知着熟悉,袅袅炊烟中沸腾起妈妈的味道。无论走多远,年就像是一根风筝线,牵着远方,故土在静默中,像极了父亲,严厉中装满了期待,却又不苟言笑。
腊月的忙碌,堆叠起春节的喜庆,所有的食品回归手工的制作,不变的记忆,在口口相传中,成为远方的美好。
一份记忆,陪伴着脚步,划成了岁月的圆心。
蓦然回首,坚守这一份纯粹的他们,曾经离我们最近……
四
二月,火车一路东行,平整的土地被天空拎起了脖领,隆起了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山峰。小草长成了树木,星星点点地覆盖在裸露的大地上。
大地的身型变了,心却没有硬朗起来。细雨奔来时,泥土凌乱如花,裹满了泪痕,一道道顺山而落。雨怕了,心疼山的柔软。羊群和山絮絮叨叨走出了小路,缠绕着山的身体,像是一条条天外丝带,飘落在了尘世。
一孔孔的窑洞,炊烟成了岁月。大红的腰带漾起了万丈黄尘,信天游豪迈着黄河的怒吼……
此时,尘土,影子,往事,穿起了一个又一个陕北的你……
五
继续,南下。山收起了它的柔软,不再让人们住进它的体内,制作成窑洞如眼睛一般,俯视着沟沟壑壑,而是让给了无尽的绿。
鲜活的绿,在门前,在院落,在角落,炫耀起春的姿态,置换着来自黄土的视线。
拥挤多了,无论是人与人,树与树,植物与植物,交错成整体。唯有水独立的存在,随意成湖泊、小溪、江海,大度载舟。火车的脚步,晃动着数颗心情,品咂着大地的浓淡……
我嗅到了一种情绪,从古老的英格兰,从浪漫的法兰西,越来越近,摇曳着我的脉搏。天空的划痕看到了,忧愁跳上了马背,跟着骑士奔走在了异乡,它知道我在寻找着什么……
六
走了,又一次离开了。拥抱中的泪水,烹制出了诸多的味道……
虫鸣狗吠,雨中彷徨,高楼与竹楼,交汇着多种不同。半山腰的哈尼族,做竹筒饭的傣家人,庞大的候鸟群……
而此时,它们却不及四目相对时的灵动。原来心与眼是相通的,原来心是会酸涩的,原来我的眼神中早已储满了泪水,而思念就是它的阀门……
炊烟升起时,熟悉的味道,穿起了我的笑容,像是檐角的风铃,自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