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故事】目不识丁中状元

编辑推荐 【故事】目不识丁中状元


作者:孙巨才 进士,6603.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73发表时间:2018-03-29 17:56:55
摘要:学富五车落孙山,目不识丁中状元。

相传明朝英宗正统年间,武陟县大董镇有一个刘员外,良田百顷,家产万贯,长工上百,骡马成群。年过四十又添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独生儿子,心中好不喜欢,就给儿子起名叫刘文举,盼望儿子长大后能够读书中举,光宗耀祖。
   刘文举刚到八岁,刘员外就迫不及待地把他送进了私塾读书。无论自己有多忙,刘员外都要亲自接送他上下学,费尽了心思。无论他要什么,刘员外都要千方百计去买到,从不心疼银钱。谁知刘员外费了那么大的劲,刘文举读了十年书,仍然大字不识一个。气得先生对别人说:“刘文举目不识丁,朽木不可雕也。”
   刘员外听到了先生的这句话,很是生气。狠了狠心,就乘着夜色带着二百两银子暗地去求先生:“只要先生能教会俺文举一个字,这二百两银子便是酬金。”先生有心不接,但又想到教一个学生一年才能得到半两银子,这二百两银子真不是个小数目。就将银子接过来说道:“银子暂存我处,我若在一年内教不会令郎一个字,这二百两银子如数奉还。”
   先生看在银子的分上,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要教刘文举识一个“丁”字。叫刘文举衣服口袋里装个钉,走路手里拿个钉,上学座位前吊个钉,从早到晚光念“丁”。有道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先生用了一年劲,刘文举竟然能识“丁”字了。可把先生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请刘员外来验收他的教学功劳。先生还恐怕万一有啥闪失,就暗藏了一个大铁钉在袖筒里。先生在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一个“丁”字,高高地挂在墙上,满怀信心地指着字叫文举念。刘文举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不出声。急得先生咳嗽了一声,露出了袖筒里的铁钉,示意文举再念。刘文举这时才大声地念道:“棍”。先生气得白了脸,说:“这不是念‘丁\'吗?平日里咋教你唻!”刘文举不满地辩解道:“钉细小有尖;你袖筒里露出的东西太粗,没尖,不念棍念啥?”先生脸羞得通红,将二百两银子还给了刘员外,拱手作揖说:“在下才疏学浅,难负重任,还是请令郎另投名师吧。”刘文举从此摆脱了识字之苦,乐得整天东游西逛,自由逍遥。
   转眼到了明代宗景泰年间,北京城里皇帝要开科选,各地举子纷纷准备上京赶考。武陟县城南有个王举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博学多才。河南全省的举子们都风传王举人此去定能高中。
   刘文举在武陟县县城里整天逛荡,也听说了王举人要上京赶考的消息,他回到家死缠父亲,寻死觅活,非得也要和王举人一同去北京赶考。闹得刘员外哭笑不得,左右为难。到底还是当娘的心疼儿子,生怕宝贝独苗气出什么好歹,就劝刘员外说:“不就是多花几个钱吗,让儿子出外长长见识也是好事。”刘员外想了又想,出于无奈,也只好点头同意了。刘员外托人反复哀求王举人,要求他把刘文举捎到北京去看看热闹,并言明赠送王举人三千两纹银,两匹快马,还派四个强壮家丁跟随伺候,一切吃喝花费由刘员外全包。王举人本不想与目不识丁的浪荡公子刘文举为伍,生怕玷污了自己的清高身份。但心肠有点软,搁不住刘员外多次亲自上门苦求,又看在银子的份上,于是就点头答应了。
   刘文举高兴极了,一边在家准备行装,一边四处宣扬自己要和王举人一同进京赶考。他趾高气扬、得意洋洋地说:“王举人能不能考上很难说,我这次去一定能弄个头名状元回来。”
   四里八乡的老百姓听说了这句话,联想起刘文举“目不识丁”的荒唐经历,莫不嗤之以鼻。很多人都说:“他不是举人咋进考场,真是痴人说梦,恬不知耻。哼,刘文举这个目不识丁的人若能考上头名状元,天就要翻过来啦!”
   刘文举就要跟着王举人上路了。他的爹娘真有点放心不下,流着泪再三嘱咐他:“咱花了这么多银子,你跟着这么有学问的人,可别光顾着游山玩景,一定要跟着王举人多学些见识。他若说出什么名言,你务必牢牢记下。”刘文举点点头说:“不劳爹娘费心,孩儿记下了。”
   一天,刘文举跟着王举人来到了彰德府地面,只见此地大旱,太阳酷照,天气干热,晒得地面都卷起了皮。王举人随口说了一句:“天干地卷。”刘文举觉得读了十几年书,先生也从未说过这四个字,认为很新奇,就苦背了好几天,总算记住了“天干地卷”这个名词。
   一天,来到保定府地面,看到客店旁边的一个猪圈里有俩肥猪在吃食,两个肥猪用嘴挑挑又放下,放下又挑挑,就是不进嘴。王举人看见了,随口说了句:“为何不吃而挑之?”随行的家丁和客店的老板都齐夸王举人有学问,此句形象生动,实乃名言。刘文举见大家都很相中这句话,全都赞叹不已,他当天就记住了这句话,又背通了好几天,总算是忘不掉了。
   一天,到了京城附近,王举人看到客店门口挂着个八哥笼子,笼子里的八哥长得倒是漂亮,可就是无论谁再逗它,就是不肯出声。王举人指着八哥问店老板:“为何不言?”店老板作揖拱手,直夸王举人有才气,说出话来果然与众不同,此番进京,必定高中。在旁的人无不点头称是。刘文举看到这句话如此金贵,于是就当夜背,天亮背,马上背,马下背,背诵了好几天,也总算记住了。
   四个家丁对刘文举说:“老员外用三千两银子买回了三句话,真正是一句值千金,你可别给忘了。”刘文举瞪了瞪眼说:“谁说不是唻。”
   到了北京城,王举人去参加科考。刘文举没资格进考场,就整天在大街上游来逛去,到处去看稀罕。三场考下来,王举人自认为篇篇文章锦绣,字字句句珠玉。有谁知主考官相不中他的文章,使他名落孙山,榜上无名。王举人垂头丧气,打点行装,准备归程。临行前却不见了刘文举的踪影。这下可把王举人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刘员外重金相托,若有闪失,如何交代?赶紧同众人拼命四处寻找。
   却说那天刘文举到午门外去看热闹,只见一张皇榜高挂墙上,皇榜之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刘文举问人究竟,有人告诉他说,当今皇上有一爱女逍遥公主,本来想选新科状元为驸马。谁知不光新科状元,连榜眼和探花也都说自己已有婚配,此事难成。皇上认为天下未婚才子成千上万,一定能选出一个相貌又好、文才又高的才子招为驸马,因此就出了这个皇榜。榜上言明公主会文择婿,若有哪个年轻英俊的才子能难倒新科状元和榜眼,就钦赐恩科状元,招为驸马。皇榜挂出了好几天,无人敢揭。
   刘文举心想,自己年轻英俊,尚未婚配,又学会了王举人的三句名言,文才也算够高的了,这样的好事可不能错过。于是他就挤进了人群,不知天高地厚地揭下了皇榜。守榜卫士簇拥着他来到了皇宫,躲在屏风后面的皇后与公主暗地看了看揭榜人的相貌,倒也算眉清目秀,年轻英俊,落落大方,一表人才,但不知其文才如何,于是就传话说叫新科状元和榜眼前来考验。
   新科状元和榜眼跪接了皇后的懿旨后,心里忐忑不安,非常紧张,生怕出了高人,难倒自己,使自己出丑。于是就在皇宫里安排了一桌酒席,请刘文举上坐,二人在两横头作陪。二人一开始小心翼翼地问刘文举:“你在家念过什么书?”意思是只要刘文举一说出书名,他们就好开始考问了。谁知刘文举脱口就说出了第一句价值千金的名言:“天干地卷。”这句话把状元和榜眼惊呆了,心想,啥书都读过,就是没读过“天干地卷”。这往下该咋考呢?看着刘文举得意洋洋、旁若无人、大吃大喝的潇洒样子,二人犯了难,越想越紧张。二人为了掩饰自已的尴尬,用筷子把菜肴挑挑放放,放放挑挑,就是不往嘴里去,口中呢呢喃喃,苦苦思索良策。刘文举看了此景,背熟了的第二句话脱口而出:“为何不食而挑之?”二人一听,头上吓得冒出了冷汗。心想,被人家骂成了猪,这才华也够刁钻的,真不知该如何对答。正在慌张之中,刘文举学会了的第三句话也紧跟着出了口:“为何不言?”新科状元和榜眼一听,慌了神,生怕再往下问更为难堪,吓得二人把筷子一丢,找了个借口,赶快溜之大吉。屏风后的皇后和公主看见新科状元和榜眼被难为得狼狈逃窜,不由得哈哈大笑,都认定刘文举的文才在二人之上。
   代宗皇帝听了皇后和公主的诉说,十分满意,也为自己别出心裁的做法感到得意。当即颁下圣旨,钦赐刘文举为恩科状元,招为驸马。
   刘文举当上了恩科状元,被招为驸马后,宫规太严,不得自由,也生怕王举人不在自己跟前,不能随时再学“名言”解难,露出了马脚。于是就借口说水土不服,要回武陟县大董镇老家居住。道遥公主久居深宫,久闻外面世界精彩,也极力想到民间去看新鲜。于是二人共同奏明皇上,要回大董镇安居。代宗皇帝准奏,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金碗银筷两副,并口谕地方官“拣好地一百顷赏赐”。
   武陟县知县接到皇上口渝后,生怕夺民良田,激起民变,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绝招,按照皇上口谕的谐音“碱蒿地一百顷赏赐”,将无人要的有碱有蒿的荒地划了一百顷给了刘文举。
   刘文举和逍遥公主来到大董镇家中后,遍请宾客,整日欢宴。谁知乐极生悲。刘员外夫妇见儿子虽然目不识丁,胸无点墨,却平空中了状元,招为驸马,富贵无比,衣锦还乡,夫妇二人兴奋得喘不过气来,饮酒过多,欢笑过度,第二天不等天明,就双双地高兴死了。刘文举只得变喜堂为灵堂,操办起了父母的丧事。
   又过了三年,代宗被害,他的哥哥英宗复辟,换了“天顺”年号。英宗痛恨弟弟代宗谋了他的皇位,祸及代宗的女儿道遥公主和驸马。英宗皇帝就下了一道密旨,抄没刘文举和逍遥公主的全部家产,只准留下两副金碗银筷,让他俩讨饭为生。刘文举和公主过惯了穿衣懒伸手、吃饭懒张口的日子,毫无生活自理能力,连饭也不知道如何去讨。幸好公主陪嫁来的两个宫女死活也不离开,心甘情愿领着他俩,替他俩背着要饭的挎篓,替他俩拿着金碗讨饭,讨来的饭先尽着他俩吃,才使得刘文举和逍遥公主没有被饿死。
  

共 38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明朝英宗正统年间刘员外年过四十添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独生儿子刘文举,可惜这个儿子不争气,花了重金请老师读了十年书,仍然大字不识一个。到了明代宗景泰年间武陟县城南有个王举人进京赶考,刘文举一心要跟了去,意外被招为驸马与逍遥公主回到大董镇家中,不科父母高兴地过度身亡。到了“天顺”年英宗皇帝抄没刘文举和逍遥公主的全部家产沦为乞丐,幸好公主陪嫁来的两个宫女讨饭才使得刘文举和逍遥公主没有被饿死。作品文字柔美,笔触细腻,历史人物个性刻画鲜明,作品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与写作功底。精彩的故事令人不忍释卷。 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18-03-29 17:58:39
  佳作欣赏,期待新作。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29 19:53:15
  感谢闲妹战友的编按与推荐。祝战友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2 楼        文友:聚沙成塔        2018-03-30 08:16:46
  喜欢读孙老师的文章,可以从古读到今,也可以从复杂读到简单,祝老师取得好成绩!
回复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30 10:32:58
  感谢聚沙成塔老师的支持与鼓励。祝聚沙成塔老师身体健康,创作丰收!
3 楼        文友:娇娇        2018-04-02 11:43:18
  刚刚看到,老师的文采真不错,故事描写厚重,带有历史故事,展示出丰富的知识面。
娇娇
回复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4-02 12:43:37
  感谢娇娇社长的跟评与鼓励。社长远道而来,敬茶一杯!
4 楼        文友:娇娇        2018-04-02 11:44:01
  感谢老师支持江山征文,辛苦了!预祝取得好成绩!敬茶!祝春安!
娇娇
回复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4-02 13:00:33
  娇娇社长若有时间,请您审阅我的电视剧本《真情》,虽已获得精品,但因我没谈过恋爱而写谈恋爱,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您看后在飞笺中详细告诉我具体修改意见,以利我提升到拍摄水平。若您能用您的非凡外交推荐能力使电视剧本搬上银幕,您是首功,敬酒九杯,丁香庆宴。
回复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4-02 13:06:03
  闲妹是我同年代的战友,彼此心心相通。我感谢闲妹的精彩编按,感谢娇娇的热情跟评。
5 楼        文友:娇娇        2018-04-02 11:45:10
  感谢闲妹老师辛勤编审文章,辛苦了!好棒的编按展示,敬茶!祝春安!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4-02 13:08:46
  我感谢闲妹的精彩编按,感谢娇娇的热情跟评,祝二位巾帼英雄笑口常开,心想事成!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