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法源寺,听花语(散文)
摘要:我固执地认为,花木是有灵性的,但我没赶上法源寺丁香花事。随步走到于藏经阁石阶前,在不经意间听到,已历数百年风雨的海棠树,在低声细语、轻吐芬芳,倾诉一幕幕苍凉往事……
【编者按】《法源寺,听花语》一草一木总关情。法源寺之游,虽错过姹紫嫣红时节,却生发了比满目娇艳、沁人心脾更醉人的感悟。法源寺的丁香,备受诗人偏爱。作者慕名前往,眼前浮现出一位步履匆匆的黑衣人,从菜市口的法场背着遭受凌迟之刑的袁大人那散碎的肢体,含泪奔向悯忠寺,想让亡人及早超度入棺的悲壮画面。“悯忠阁”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唐太宗李世民为悲悯忠烈,想用禅林暮鼓晨钟,淡化自己无视魏征苦劝,率意东征,致使10余万将士魂游海外的独断专行而决议修建的。作者此行虽未赶上丁香花事,却在藏经阁前,仿佛听到已历数百年风雨的海棠树在低声倾诉着一幕幕苍凉往事……唐安禄山在悯忠寺东南方建高过“悯忠阁”的十丈宝塔,夸耀功业,百余年后一场大火,高塔却灰飞烟灭。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上,囚居于此,经常在银杏树下、丁香花旁翘首南望。元统治者邀南宋遗士谢枋得做官不从,挥泪仰天长叹绝食而死。明亡国之君朱由检误中皇太极反间计,残害了能御敌关外的大帅袁崇焕。袁公部下佘义士,冒死偷出遗骸,在法源寺古木花影中为之超度。清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与法源寺为邻,常到这里赏花吟诗……作者慨叹,中国之大,古寺之多,有几处名刹能像法源寺这样:饱含历史名人的慨叹,留下凄风苦雨的遗痕!当年,与法源寺为邻的清代诗人龚自珍经常到此,感受曲径通幽和禅房花木。作者在花前拍照时,仿佛看到,70年前,新闻界先辈张季鸾先生站在丁香花前,把清代丁香诗会的景况娓娓道来,把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到此赏花吟诗的情节生动地叙述。法源寺的名花古木,引得古今诗人留下吟花名句,使古寺拥有更多的文化积淀。花木得滋养,诗人留余芳。当年曾饱尝历史烽烟、不断带来悲悯之气的千年古刹,而今已成为北京诗人的抒情地,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地,成为游人赏花访古的游览地……这里的名花古木,从晦暗变为明丽,从超度亡魂之声时起时落到丁香诗会相聚年年有约。这篇散文,通过花木的视角,讲述着法源寺的古今历史,引领我们走进法源寺,感受那里数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昨日的悲悯,今日的明丽醉人,都历历在目。一篇感人肺腑的游记散文,引人心驰神往。感谢精彩呈现,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4010012】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3-31 15:31:07
看过许多篇介绍法源寺的文字,这篇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从倾听花语的视角,给我们讲述着法源寺与花事有关的故事,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文章精美致密,意味深长。感谢赐稿冰心,欣赏美味,如遇益友!远握!
勿忘本真
3 楼 文友:京城散人 2018-03-31 17:11:19
写文如抚琴。用心之作,总企盼得遇知音。深谢心灵飞鸿细细赏读、认真评析。顺祝周末愉快!
本名:冯新生。笔名:心声、京城散人。
生性散淡、诗文为伴。云下行游、茶旁敲键。
笑看功利、远离羁绊。敬仰禅林、心香一瓣。
4 楼 文友:孙鹤 2018-04-01 08:47:41
我来北京多时,好从未去过法源寺呢,若有幸,一定会去看看,看看殿宇,嗅嗅花香,听听花语,了解了解法源寺的沧桑风霜。问好作者,拜读佳作,遥祝春祺。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5 楼 文友:琉毓 2018-04-01 15:45:54
生活中的一草一木,有时便会引起我们与自然那种清雅和谐产生共鸣
6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8-04-02 15:58:31
法源寺听花语,好吸引眼球,听着法源寺的故事,听着花事的故事。好佳作,欣赏学习了,感谢老师赐稿冰心,恭喜佳作获精,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佳作精品,问好老师,遥祝春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