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信不信宗教?(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信不信宗教?(随笔)


作者:能读懂 秀才,222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9发表时间:2018-03-31 22:22:54


   总有人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说宗教信仰的事儿,这次是一个网络上成名的冯姓“作家”(以下简称作家)。
   作家给自己戴上一顶“怀疑主义”的桂冠来批判宗教。
   作家说了:一,如果上帝能现身面前,就信,否则不信;能去六道轮回中其它五道转一圈看看,就信佛教,否则也不信。二,基督教,佛教教义不能自洽,所以不信。
   批判或评论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基本技能是说话,即不能颠三倒四和具备起码的常识不能低于小学生,或我这样的非作家类,不然自称作家和读书人就有点“那个”了;其次是对批判或评论对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了解,比如基督教和佛教,你起码要读过圣经或佛经,再读一些历代学者们对这两教正反两方面的论述,莫把已经没有问题的问题反复提,弄得笑话一米多高;最后,你的论述要遵循你自己规定的所谓“自洽”。
   关于信的常识。
   我站在一个小学生面前问:同学,你相信我在你面前吗?小学生肯定认为我是个精神不太正常的大人:明明在面前,还问“信”?该同学跟同学们讲了这件事。同学们回应:有人相信他的话,有的不信。信的同学认为,既然他说看见了,那一定是真的;不信的认为,哪儿有这样的人?该同学一定是听错了或说假话呢。因为其他同学都没有亲眼见到我,所以就有了信与不信。
   再比如,想亲身经历证实美国到底是不是跟人说的那么好,或坏,这容易,签个证,买张机票就得。去过,就没有信或不信的问题了。去地狱,天堂就不那么容易,要亲身经历证实不太可能,就是有去过的人回来告诉我们,回应肯定是有人信,有人不信,理由跟那几个小学生一样。
   同样道理:没见过上帝,所以才有人信,有人不信。
   所以,当作家有一天宣布,自己见到上帝了,自此信上帝教。作家的话有人会信,连声“阿门”,也会有人不信,说作家头刚被门夹了,或受了什么刺激,出现幻觉。作家宣布,去地狱,天堂走了一遭,回来皈依佛教了,佛弟子们会随喜赞叹,不信的人说,这二货把梦当真了。
   你去跟原始部落的人说,地球载着世界上所有的人在飞快的旋转着,速度达到每秒四百六十多米,比声音还快,他们肯定认定你是来自地狱的恶魔,在胡说八道,因为他们看到的,或感官感知到的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作家不信宗教的理由停留在原始部落人的认知水平上,连小学生都不如,真是“那个”了。
   关于“自洽”。
   “自洽”是一个逻辑术语,逻辑研究专家们,学者们或专业学生们喜欢,或习惯用这个词。自洽就是自圆其说,不复杂,作家非要说“自洽”,大概是表明:我是作家,也是逻辑专家。但作家忘记了,这篇文章是说给我们这些不是专家的网民看的,用这么专业的词汇,大概是想提醒:我们知识水平不在一个层次,读我的文章,应心怀仰慕。
   作家说,上帝是爱人的,但同时让自然灾害和地狱的痛苦来让人受巨大的痛苦,基督教说上帝爱人不能自洽。
   作家显然是没有认真读过反映基督教教义的新旧二约,更不知道早在中世纪,公元三百多年左右,基督教哲学家已经对这个疑问做了令人信服的回应:如果上帝造了一个世界,这世界没有四季更替,没有高山大河,是既没风也没雨,温度始终精确停二十五度等等;土壤永远营养充沛,植物不受限制的成长;人与动物没有区别,没有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区别,跟快乐的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这是世界?不,只是一幅画而已。
   奥古斯丁解释,动植物被造,是没有自由的,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生灭。人是有自由的,上帝给人自由,人就可以根据自己意愿来生活,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但上帝给人的自由是与人必须承担的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即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作恶就会受到惩罚,地狱就是为作恶的人准备的,行善,就上天堂。
   从奥古斯丁到现在,关于自由与责任的问题(即所谓的实然与应然)已经讨论了近两千年,基督教教义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存在自洽的矛盾。作家不知道,便想当然的认为别人也不知道。
   至于什么洪水问题,作家用基督教教义的“技术瑕疵”来解释圣经。作家说,大洪水不可能淹没全世界,因为地理常识告诉我们,全世界的水加起来也不能淹没全世界。偶的乖乖隆地洞,现在我们不就是生活在“全世界”和全世界水的地球上吗?是没有淹没啊。这就是作家的“地理常识”,还要正儿八经的说教?
   圣经说“全世界”,作家居然认为真的是全地球,所以,前面把圣经的“全世界”大洪水当真的是淹没全地球呢,后面又用地理学知识来否定,说不可能。哈哈,作家决定用科学来迎头痛击这个神话传说,是啊,用分子生物学来解释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也是科学知识的有效运用。把自然科学与人文历史混为一谈,互相解释和补充,这种现象在愤青们中间屡见不鲜,只不过这位作家更另类了点。
   关于诺亚大洪水,这是发生在远古时代的一个极大自然灾害,圣经记录到了,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远古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需要考证,考证结果也早就是路人皆知的东东:圣经故事是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现在以色列,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一带,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结合社会现象的进行解释,而在哪个年代,因为认知有限,对很多自然现象只能诉诸神秘主义,即只有用超自然的神灵解释。圣经上的“全世界”,也就是地中海,及其东海岸那么一大块地方,作家能解读成全球;古人局限于经验知识的缺乏的想象,作家居然当真了。
   关于大洪水。
   地理学家考证结论有几个,被认为比较靠谱的是:远古时期,还没有地中海,整个地中海地区是一片洼地,与大西洋被北非和西班牙一条狭长地带隔开,后来由于地震或别的自然变动,这条狭长,类似堤坝的地带被冲开一条缺口,大西洋海水汹涌而入,灌进来,淹没洼地动植物,形成了地中海。大水来临,逃的快的,主要是有船的人。人们逃入巴勒斯坦地区,后繁衍成最初的犹太民族,以后逐渐再向东发展到整个阿拉伯半岛。那条缺口也就成了今天的直布罗陀海峡。至于诺亚方舟,考古科学家们解释,大洪水以后,少部分人和动物因为有船,得以逃脱灾难而留存繁殖至今,故事口耳相传,难免夸大失真,所以演变成诺亚方舟的神奇故事。类似的故事传说,哪个民族没有?这样的常识,随便问一个小学生都能得到无误的回答。
   作家要是读过老祖宗的“山海经”等一系列神话传说,估计也要义愤填膺的批判盘古和女娲......从前面的话语可以看出,作家这方面的知识和逻辑与小学生相差“几希”。
   咱再从作家自身的“自洽”来逻辑一下作家的“自洽”。
   作家说:“一个人因为自己相信宗教,从而容不得别人从常识、从逻辑、从科学等正常人的角度去质疑宗教,那么我认为这种人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恶棍。真正的知识分子懂得“和而不同”,也懂得追求真理之路是没有止境的。”
   用作家的逻辑我可以说:一个人因为自己不信宗教,从而容不得别人从常识、从逻辑、从科学等正常人的角度去回应他的质疑,那么我认为这种人不是作家,而是恶棍。真正的作家懂得“和而不同”……
   归纳一下:作家是只能自己质疑别人,而别人不能质疑自己,否则就是恶棍;无论从常识、话语能力、逻辑还是科学,都是胡里八涂,却一再炫耀自己的无知;他骂人是“和而不同”,而别人质疑就不是“和”。
   所以,“自洽”,“技术瑕疵”,也就是一个弄不懂这两个词含义的人的炫耀无知的言语。
   关于佛教轮回等等,一开头就说过,是一个信与不信的问题,与逻辑思辨扯不上关系,这儿补充一点点:
   作家骄傲的说,自己问了一个非常刁钻古怪的问题,要佛教徒把六道轮回拿出来给他看看,拿不出来,作家得意宣布:佛教徒们出丑了。哈哈。
   作家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眼见为实,认为看不见的就不存在。眼睛看到的一定就是事物的真相?这个问题不光是宗教,哲学界也正儿八经的争论了几千年,形成了众多哲学派别,尤其是“现象学”出现,这个问题已经讨论的非常彻底。认为眼见的,即感觉器官的感知不一定就是真的,是怀疑主义哲学的一大特征,作家一上来标榜自己是“怀疑主义者”,这儿又言之灼灼的说眼见为实了。怀疑主义另一特点是怀疑,不轻易说肯定,反对“绝对”,特别是对人的感官感知,而作家居然肯定感官感知就是绝对真实,这正好说明,作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怀疑主义”,怀疑主义哲学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以为自己质疑宗教,那就属于怀疑主义。
   究竟是与作家辩论的佛教徒出丑还是无知的作家自己丢脸?
   更为奇葩的是,作家竟然干比较两个宗教谁更管用的无聊事。说基督教允许杀生吃肉,佛教不允许,于是基督徒在佛教徒眼里是恶人,而上帝引发大洪水淹死那么多生灵,上帝也是恶人等等。
   关于基督徒与佛教徒的比较,作家的言论就好像是两个低年级小学生在讨论太上老君本事大还是观音菩萨本事大。哦,对了,据说美国大兵在南越丛林里遭罪时就有过这样的讨论:释迦牟尼和耶和华究竟谁更厉害?作家显然是愿意加入这样的讨论,并乐此不疲。
   上帝发洪水是恶人,作家如是说。人家圣经上说的明明白白,上帝因为人类越来越不听话,不停善意劝导,反而不加收敛的作恶,已经到了恶行泛滥的地步,上帝决定惩罚人所为,发动洪水。作家没读过圣经,来了个“上帝是恶人”的嚷嚷。不过作家嚷嚷完了,却忘记逻辑“自洽”一哈子:人类堕落,互相残害,是施以惩罚还是听之任之,上帝该怎么做才不至于被骂成恶人?作家被自己的悖论绕昏了头,只能做一个“稻草人”上帝,然后发动对这个“稻草人”猛烈的攻击来自慰,就跟伟大的唐吉坷德一样。
   至于佛教打坐禅定的修炼,佛经(见《维摩诘经》、《楞严经》和《圆觉经》)里说的明明白白,是修行者为了心绪稳定,练习如何摒除私心杂念,不要执着于生死等,让自己的心灵、精神得到升华。这是佛教哲学的一个根本的人生观:因为心被欲望控制而不明,才有了痛苦烦恼而不自知,不认识这一点,痛苦烦恼不会祛除,生生世世皆如此。通过修炼,可以摆脱贪欲,远离烦恼痛苦,而禅定不过是修炼方法中的一种。至于轮回和跳出轮回,那是信仰的问题,信仰的问题用逻辑,科学来解释,质疑,或证明真伪,风马牛不相及,如同前面说的那样,用分子生物学或万有引力定律来解释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只有作家才会干。
   所谓逻辑自洽,只有在哲学的逻辑思辨中才被运用。宗教哲学属于哲学范畴,遵循逻辑思辨规律,也就是所谓的要自洽。
   宗教与宗教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宗教包括信仰、情感、仪式仪轨和本宗教的宇宙观(即宗教哲学),而宗教哲学只是本宗教的特有宇宙观,是哲学,不含信仰等内容,宗教信仰与宗教哲学不是一回事儿,唐吉坷德式的作家硬是将两者稀里糊涂的当成一回事儿,才会有一坨坨的悖论缠绕,不能“自洽”。
  
   关于“漏洞”
   讨论哲学是回避不掉自洽问题的。算了,我还用自圆其说来的自然些。讨论宗教信仰用自圆其说来“论证”,是sb挖陷阱让自己跳,但是宗教哲学就不能回避自圆其说的质疑。
   宗教被质疑,实际上是宗教哲学被质疑。有质疑就有解惑,宗教哲学的辩论就此产生,延绵至今,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当然,诸如“拿来看看”、“上帝爱人不爱人”以及“惩恶扬善”等陈谷子烂籽麻的“质疑”算不上有趣,那是想在网络上成名,却又囿于自己知识的愤青们的嚷嚷,属于孩儿们的呓语,不说。
   很赞成罗素的观点,大意是:宗教信仰值得尊敬,对信仰我们无话可说。但是信徒们要论证信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与辩论,因为论证必须用到逻辑论证。
   基督教哲学在中世纪经院哲学时候开花,果实一直到现在还在结着,漏洞,补漏一直让人们兴趣怏然;佛学也是,佛陀圆寂后,部派时期,开始了哲学思辨,也是一直延续到现代,找漏洞,补漏让人眼花缭乱。
   这儿说的漏洞和补漏绝对不是愤青或作家自鸣得意的那些“刁钻古怪”的那些弱智问题,
   基督教圣经也就是犹太人的旧约、几部记录耶稣言行的“福音”以及“启示录”和圣徒保罗的书信集构成。要说哲学思辨,“圣经”中不太能找到可以伸展拳脚的东西。
   时间到了中世纪,西方在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启发下,对圣经,特别是旧约,上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一波波的疑问,而经院哲学家门也因此回应,终于形成了炫目的所谓中世纪经院哲学。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就此成名,著名的“人的自由和责任”、“时间的定义”问题,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等等等等,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当然,阿奎那的五个证明被怀疑主义驳斥的有点招架不住;其他问题,不同见解也时有发声。这些就我而言,是“大饱眼福”。咳咳,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神论。无神论也因此打的头破血流难以住手,就我而言,舞台上“齐咚隆咚呛”,旌旗招展,刀剑乱飞,看得我抚掌连呼:“过瘾,过瘾”。

共 675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信不信宗教?作者是看到网络上一位成名冯姓“作家”给自己戴上一顶“怀疑主义”的桂冠来批判宗教,而作此文进行辩驳的,其中论述了关于信的常识;关于“自洽”——是一个逻辑术语,就是自圆其说;关于大洪水;关于“漏洞”等等。全篇文字精炼,论据充分,驳论有力,知识渊博,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3-31 22:24:48
  全篇文字精炼,论据充分,驳论有力,知识渊博,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