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PK大奖赛”】人脉(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人脉(小说)


作者:山水伴流云 秀才,112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43发表时间:2018-04-15 15:08:17
摘要:老师微微叹了一口气,提起毛笔在那洁白的纸上,大大的写下“人脉”两字。这时,一滴墨迹在纸上散开,一圈一圈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的一个密友来找我让我和她做伴去趟镇政府,说是村喇叭吆喝民政局要给孩子发放低保证。我听了很开心,一个残疾孩子确实需要国家的援助和社会的温暖,然而领证的路途却是不易。
   在民政局填写表格时有一个要求,本人必须是个人户口,不得和家属的在一起。也就是说,想要得到低保,必须先去派出所分开户口。好在民政局离派出所不远,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
   来到派出所我们说明情况,副所长和善地告诉我们,被分开者必须自己有车或房。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有点懵,一个智力残疾二级的孩子,有能力拥有车和房吗?退一万步来说,他们真的有车有房,还适合吃低保吗?
   密友无助地央告着副所长:“求求您了!帮帮忙吧!我家就有三间土坯房,孩子还有一个弟弟,我和他爸也年岁大了,还准备用这房给她弟弟娶媳妇呢,没办法给她呀!”副所长说:“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是这是分户的规定,我也没有办法的,你要不再去民政看看,让他们给你想想办法,你的情况我也很同情的,但是这是原则问题……”
   我们再次敲开民政局的门,把派出所的遭遇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工作人员很认真地说:“那你们的想办法啊!不然孩子的户口和你们在一起,是没有办法发放低保证的,因为国家有明文规定,一个家庭年收入平均超过三千的不能给予低保补助的。”密友说:“孩子吃的不是贫困低保,她是残疾低保,你看这是她的残疾证!”工作人员说:“我知道,所以才让你分户口的!”密友说:“可是,可是分户口她没车也没房啊!”工作人员说:“你想办法啊!要吃低保就得符合规定,不然我们的工作也没法做!”密友的眼里含了泪水,颤抖的双唇像是在耳语,“要不是我年级大了,我是不会为她争这个的。孩子的残疾是我的错,我既然把她带到这个世界,我就有责任养她,可是我身体出了问题,我怕我真的走了,她真的饿死在街头!我想向镇府给她讨点钱,万一有一天我真走了,也可以把她托付给邻居,在她饥饿的时候给她买个馒头吃……”工作人员沉默良久说:“对不起,我没办法违反规定的,您自己再想想办法吧。”
   “规定!想想办法!”走出民政局办公室,密友嘴里不停叨咕着,我站住了,想到了一个朋友,就打通了一个在镇政府工作朋友的电话,他让我们去派出所等着,他会联系那边的。来到派出所看着为分户骂骂咧咧的人群,我们有意无意回避着他们的目光,感觉自己有点像做贼一样心虚。
   当最后一波人走出来的时候,我们鬼祟着走了进去,再次迎上了副所长和善的目光。还没等密友开口,副所长就发了话:“要不是和那谁是多年的朋友,我是不可能违反规定的,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很有影响的啊!”密友连连点头,“是,是是,谢谢您了,我会保密的!”副所长说:“嗯,这事千万别说出去,你也看到了,今天为低保分户的有多少人呀!不然我们以后的工作也不好开展的,希望你也能理解!”
   拿到分开的户口本,我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为了答谢镇上的那位朋友,我和密友花了五百来块钱给他买了两条香烟送了过去。走出他办公室,抬头看了看那块闪着金光的镇政府牌匾,我感觉自己脸上有点热,不知道是高兴的,还是别的什么……
  
   二
   去年老同学发信息给我,说她儿子考了580多分,想报考中国航空大学,她回来给孩子开证明。我听了别提多高兴了,马上骑车赶到派出所和她见面,因为我们已经七八年没有见过了。我过去已是下午三点了,但是负责签字的那个指导员还没有来,我们找所里人问了问,说他下午要来上班的,所以我们也不急,边等边聊。一晃就是下午四点多了,指导员还没来,我们急了,去找了所长,想让他代签一下,因为来回往返需要时间的。所长看了一眼学校已经填好了的表格,说:“不行,我们的工作都有责任分工的,再说印章也在他那里,我不能私自动用,这样做不符合规矩!”听了所长的解释,我们和他要了指导员的电话,拨通后才知道指导员去县城开会了,说今天不来上班了,没办法我们一同回了我家,打算第二天早上再去办。
   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早早地去了派出所,九点左右指导员来了,我们迎了上去和他说明了情况,他看看学校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告诉我们说:“你们的证明还差武装部长的一个签字,你们先去找他签字,完后来我这盖章。”我们听了赶快跑镇上找武装部长,看着排的长长的队伍我们耐心地等待着,好不容易等到我们了,事又来了,部长说我们镇服兵役额还差几个指标,要那孩子算一个,我的同学听了急了,说:“孩子已经在那边的学校作数了。”部长说:“没事,孩子户口在这边,那边的可以不作数的。”我同学怕到时候去学校节外生枝,孩子为难,所以就没有答应部长的要求,只是一再恳求他签字。部长似乎也看出我同学的意思,黑着脸挥舞了他的大笔。
   拿到部长的签字,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去了派出所,可还是晚了,指导员下班走了,没有办法我们只能下午再来。
   下午的守候总算有了结果,指导员又让我们填写了孩子直系亲属的联络方式以及职业和籍贯,一切还算顺利,我们长长出了一口气,事总算解决了!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老同学又打来了电话,说她又回到了镇派出所,孩子的证明一栏填写有误,学校让回来重新打证明,结果还是指导员不在,说是去了县城开会,可是学校那边要得急。她有事已经耽误了两天了,如果再拖下去她怕误事,所以我们就想到找人脉疏通下关系……
   几个电话打下去,指导员那边也有了回话,让所长代签。我们真是激动不已,匆匆来到所长办公室,结果他老家下班走了,别无选择,我们只能第二天再来。
   第二天伴着淅淅沥沥的雨,我们再次走入派出所,指导员依旧不在,我们只好央求所长代签。好在有昨天的电话效益,所长也没再怎么推辞,他带我们去了指导员的办公室拿出印章帮我们签字盖章,我们对他是千恩万谢。
   两天后闺蜜打来电话,声音异常沙哑,我的心里一紧,问她怎么回事,她在那边带了哭腔,因为证明的迟到,孩子的军校梦破灭了!
   看来我们的人脉还是晚了一步。
  
   三
   拿起老师刻的猴子,我发现他的眼睛出了问题,猴毛不在是一根一根的,而出现了一缕一缕的。
   看着老师满头的银丝,依旧是那样专注地雕刻着他的猴子。在我的记忆里,老师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都是在刻在画在写。
   我想在老师的最后生涯里助他一臂之力,让他的作品走出家门,给他带来一点点安慰,也算我这个做学生的一点心意吧。我拿出了手机,挑出一只我认为造型最为活泼的猴子,认真地为它美拍,我想把它和老师的书画文字发到朋友圈,给老师做宣传推广。
   在我要求老师拿出他的全部书稿时,老师抬起了头用疑惑的眼神审视着我。我莞尔一笑,神秘地打开朋友圈,把手机递给了老师。老师看着他的猴子,看着我的“广告词”锁了眉头,他严厉的一句“胡闹”,让我倍感委屈……
   这时的老师锁着双眉注视着窗外,似在看景,又似在思考。我也不在做声,只是偶尔偷瞄老师两眼,看看他的脸色变化,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有一刻钟的时间,老师回过头慈祥地看着我,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严厉。
   老师问:“你还喜欢文字吗?”“当然喜欢了,我还在写一些东西呢!”我的回答里还多了几丝的自豪。“有发表吗?”“有,不过网络平台居多。”“阅读的人多么?”“嗯,点赞率老高喽!”“什么是点赞率?”“就是大家互看互赞呗!”“哦,出老千啊!”
   我点开手机,给老师看我的群聊记录,看朋友圈的点赞留言。老师接过我的手机,严肃认真地翻看着我的朋友圈。他没有点开我的文章,也没有点开我转发的文章,只是来来回回地点那个大拇指,细心研究着别人的留言,他忽然抬起头问我:“这个雨,挺喜欢给你留言啊!”“当然啦,她就是我们班的羊角辫呀!”“她的留言无关文章内容吧!”“她工作忙没时间看,不过我也很感激她的,她每次都回抽出时间来,帮我点赞留言的。”“哦,那雷那?”“雷,就是我们班的斑马呀,老师你还记得他不?”“记得,当年他最调皮,就是不爱学!”过了一会儿,老师缓缓开口道:“斑马人很聪明,只要他少做努力,就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学生,可他只念了三年书,可惜呀!”“嗯,不过他现在混得不错,听说是某个工地的包工头”“如果他读书,也有可能是个工程师。”“……”“你的文章你确定他能看得懂?而且每一篇都赞?”“我也不知道的。”“这是同学情谊吧,也就是你所为的人脉的力量!”我茫然地点了点头。“看来你的人脉不错,只是把你的孩子交给了陌生人!”我的脸瞬间爆红了,我知道老师的“孩子”指的是我的作品。
   老师又返回到我的文学群,一条一条看着大家发的平台链接和互赞信息,他扭头看着我问:“你都给大家点赞留言吗?”我“点赞,百分之七八十吧!留言可能少点,估计也就百分之三十左右!”“仔细阅读的能达到百分之一吗?”我听了老师的问话,一时间愣住了。是啊,够百分之一吗?我也在问自己,每次看大家转来的链接,只要我有时间都会第一时间点赞的,遇到要好的友友也会耐心留言,可是他们的文章我真的很少用心去看的,因为一个文学群的链接文章太多太多了,没有太多的时间一一打开细读的,只是出于礼貌我才去给大家点赞留言的。
   老师面色有点沉重,但是没有一点怒气,他语气平稳地问我“你打心眼里喜欢你的文字吗?”“喜欢啊!我的每一篇文字都是有感而发,他不单单是时间的事,它有我注入的心血。”“哦,那就是说,你的文字是你的灵魂摆渡,也是发质内心的呐喊,可以这样理解吗?”我点点头说:“基本是这样的。”“那你对留言怎么看?”“遇到懂它的留言,我很感动。”“懂它的人多吗?”“不多。”“你的文字很难懂吗?”“不,是细读的人少。”“要珍惜懂它的人。”“嗯,老师我会的。”“发平台的人很少指望拿文字吃饭,也是纯属个人爱好而已,你可以认真去读每一篇文章,别看了两眼就留评,留些不疼不痒的留评是对作者的不敬。还有就是那个赞,对初学者是一种鼓励,但也要学会给他打差,不然他很难进步的。”“以后我会注意的,也会认真留言的。”虽然我的脸很热,但是我还是说了实话,我不想用虚假敷衍我最敬重的老师。
   老师微微叹了一口气,提起毛笔在那洁白的纸上大大写写下“人脉”两字,这时,一滴墨迹在纸上散开,一圈一圈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

共 40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所谓的小说,心情十分沉重。处于编与不编,发与不发的纠结中。《人脉》讲了三件事,一件是去镇政府办残疾低保必须分户的证明,签字过程令人心酸。二件是同学孩子想报考航天学校,到派出所、武装部开具证明的事,后因为迟到而误了报考,读来令人叹息。无论什么原因,致使事情没有这样顺利办成,实在属于工作人员工作作风问题,或为民情怀问题,或吃拿卡要等思想腐败问题,特别是办一个低保,人情礼花去几百元,实在让人气愤。三件是跟老师的对话,关于发朋友圈点赞留言的问题,作者希望给老师刻猴的作品拍成美篇,为其宣传,而老师不温不火看似冷淡的对话,其实反映了老师做事的严谨和不浮澡。当前很多人图虚名,很在意人家点赞,或互赞,广泛宣传、要求转发作品扩大影响等等,都是急求于成,急功近利,急于表现,而不脚踏实地。做学问特别来不得半点虚假。当下多媒体时代,很多人更在意虚的了,而忘记了老老实实学习,老老实实写作思考。作者这篇文章,准确地说,不是小说,是现实真实的反应,在记叙这些事上,没有“大局”“冷静”“客观”地反映真像。作为文章,任何为文者,不能只站在笔者角度(注意,我没有用作者词语。我对“作者”的认定是,它的功能是社会的,看问题写事情是要全面,不能偏执)。文章记叙的一些事,有的让我都很茫然,如谁规定的办低保必须分户?这是与国家政策相违背的,残疾人享受什么样的政策,贫困人享受什么样的政策,什么样的人才能被评为低保户等等,都是有政策规定的,与分户没有必然联系。至于找人办了,花钱了,那更是错误。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克服,错别字,笔者跟老师的对话,引号、标点等等,文题也是不对,文句也很粗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对编辑或社会的不负责任呢。所以,读者会以为样的眼光苛求你这篇文章的认识、观点、或者错误,因为你这篇文章一旦发出去了,就成为作品,社会上任何一个读者就会以以“作者”的标尺来衡量作者群体。如果一个笔者认识、观点、或者文字错误多,他们就如你指责别人一样指责“作者这一群体”。所以我说,我们每一篇文章一旦成为作品后,它的属性就是社会的了,即文章要有社会属性。否则充其量算个人的情绪而已。如作者在没有征求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好心”地为他做美篇宣传,不但没有讨到好,反而得来冷淡。本来是为文者“不对”,笔者反而说老师落伍了。当然这个故事可以打磨很好的。其实,我很敬重那个老师,他踏实,严谨,不图虚名。做学问如此,做人更是如此。说那么多,就是我对这篇文章的“纠结”。荷塘欢迎大家。【编辑:言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海之魂山之魄        2018-04-17 20:41:16
  欣赏老师的探索精神。有岐见,有异议,未偿不是一件好事。向老师学习!
12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04-17 21:21:33
  谢谢海之魂山之魄老师留言,我想用文字提醒某些不起眼的个人行为,他们的污染是慢性病毒。。。。。。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