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孤帆一片日边来(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四季的故事】孤帆一片日边来(散文)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1发表时间:2018-04-19 11:11:41

持续了几百年的工业化造成了人类精神中的一个奇特现象。那就是对自然的审美,成为了一种需要恢复和加强的能力。阡陌纵横、鸢飞鱼跃的一方水土是古人赖以存活的基础,也是生生不息、辗转反侧的精神家园。
   芜湖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是对水码头芜湖极为生动形象的描绘。撩起长长的岁月一角,眼前山水皆为胸中之山水、案头之风景。说着芜湖是胜游,古之人不吾欺也。
   而要打开芜湖,我以为得从盛唐开始,当年诗仙李白“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气象,倒是和当下的形势有几分相像。
   长江芜湖段,又称芜裕河道,长约24公里,右岸称江南、江左,有青弋江在市南中江塔下注入长江;左岸称江北,裕溪河在裕溪口附近注入长江,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流经市区的河流,以长江芜湖段为主干,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水系。芜湖就是这样一个水做似的女儿,细腻而优美。《南齐书》上说,刘备谓孙权曰:“江东先有建业,次有芜湖。”假如没有这样的水系,作为一个城市,芜湖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
   盛唐大诗人李白几次辗转来芜。而名闻天下的《望天门山》绝句,是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仗剑去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行经于此,首次见到天门山时的有感而发。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南通志》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长江芜湖段,因其曾经属于楚的缘故,故也被称为楚江。
   芜湖的水因为浩荡而沉着,因为梅雨而浑厚,因为米市而兴旺,因为诗歌而闻名。当然,也因为外来资本的进入而出现畸形的繁荣。清光绪二年(1876)因为《中英烟台条约》,芜湖被列为通商口岸之一。次年,范罗山上建起了英国领事馆,弋矶山以南设租界,成立海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来资本进一步渗透,在芜设立机构日见其多,以老海关、雨耕山等为代表的西洋建筑群是那个时期的历史见证,有的如今已经是国保单位了。说不清是一种荣光,还是一种屈辱。
   也许是为了和外来势力抗衡,也许只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就米下锅,招商局在芜设立轮运局,这是芜湖最早的航运机构。李鸿章促成芜湖设置米捐局和关卡,对芜湖米业加以扶持和管理,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因此而生。那时起,长江上千帆竞发,除了运粮载盐以外,还涌进来洋油洋火洋烟洋布等日用百货。陶塘成了李家花园。李经方成为芜湖城最早的最大的开发商。民族资本和外来势力有过不计其数的角力。芜湖从古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演变为商场上的格斗场。偌大的芜湖米市,自然少不了油水,有权有势的谁不想分一杯羹呢?而到了上个世纪初,也是水光月光朦胧的时分,万家灯火初上,一个扬州来的雏妓张玉良作为“礼物”,被当地的财主政要们送给了刚刚到任的海关监督潘赞化,并从此上演了一出“画魂”的故事。后来,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也从芜湖溯江而上,延续着他的中国之行。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当年也是顺江而下来到这里,规划着他的新中国蓝图。然而,孙先生的革命并没有成功。直到1949年的4月一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芜湖才迎来了它晴朗的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芜湖的长江水道不仅是润泽两岸儿女的生命线,也是支撑芜湖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芜湖从鸠兹到无湖、于湖、芜湖等等,从内地到滨江,都是源于水的依赖。开埠通商以后的芜湖港,目前已成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深水良港,为全省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城市。这儿水产丰富,芜湖之“沿江菜”也颇有特色。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屡有报道。近年来兴建滨江公园,引江入市,江城入画,水天一色,颇多可观。
   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芜湖为沿江重点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确定芜湖“双核”之一的城市定位,并明确提出“把芜湖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重要的航运枢纽”。2011年8月,一江之隔的无为县与沈巷镇划归芜湖,过去一直临江发展的芜湖进入跨江联动、拥江发展的新时代。
   当年孤帆自来的李白在南陵仰天大笑而去之后,他一定已经深刻体验到,芜湖这一方水土是如何的丰润而怡人。
   半城山半城水,我家住在江之隈。

共 17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优美的写景叙理散文。开篇就应用《完美的自然:当代环境美学的哲学基础》的开场白,引入其中,增添了文章的思想性。 而后就“芜湖”的由来,纵观古今,延伸出历史的变更,其在这之中所扮演的角色,再现“芜湖的水因为浩荡而沉着,因为梅雨而浑厚,因为米市而兴旺,因为诗歌而闻名。”的“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美誉,并非空穴来风。同时,以当今经济建设的引入,展示出芜湖并非只有观赏和历史的价值,从真正意义上表达了其在经济腾飞下的“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宏伟蓝图!结尾之处“ 半城山半城水,我家住在江之隈。”则刚好呼应了开篇,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赐稿晓荷!【编辑:桑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桑瑜        2018-04-19 11:12:52
  优美的芜湖,在老师笔下融入了历史的笔墨,让人读出一种厚重的感觉。欣赏学习!
生活中的背包客,世俗里的苦行僧。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