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老公园的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老公园的故事(散文)


作者:歌蝉 童生,747.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67发表时间:2018-04-26 13:55:30

如果记念碑是这座城市的头颅,那么公园就是这座城市的心房。
   这是我对S市的一座公园的感觉。其实,这是S市当时唯一的一座公园,那时叫人民公园。
   当时的S市,只能算作一个小城市,全市没有几座像样的楼房,整个城区,几乎是一片砖瓦房,然而有两个建筑,是这座城市的亮点,也是这座城市的景观,更是这座城市的标志,这就是英雄记念碑和人民公园。
   解放战争的一场战役,使这座城市浴火而生,后被冠以“英雄城”的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巍峨挺拔的建筑物拔地而起,这就是位于S市重要位置上的人民英雄记念碑,碑上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是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亲笔所书。与记念碑在同一个时期建造的,还有人民公园,公园的中央,一个高高的石座上,站立着两尊解放军战士铜像,铜像与真人同样大小,仍然保持着在那场战役中冲锋陷阵的英姿,一围绿树环拥着他们。所以,不论是记念碑,还是公园,都和那场战役有关,都与“英雄城”的名字有关:记念碑是人们敬拜、记念英雄的地方,而人民公园,更像是给英雄安魂的地方。多少年来,S市人民与英雄分享着这座公园。
   那时的人民公园,是树木的圣殿,四面筑有围墙,红色的砖墙,又高又长,园中的树木,翁郁成荫,荫庇着南北两条街道。那个时候,城市公园的规模,是与城市的行政等级相匹配的,S市是地级市,因此,人民公园是中大型的公园,这个级别的公园是养有动物供人观赏的,园中的动物大至狮虎熊豹,小至鸟雀,动物的种类繁多,但先是由于文革运动的冲击,后是管理的松怠和供养的匮乏,园中的动物先后绝迹,只留下满园郁郁葱葱的树木。
   当时的S城,缺少色彩,整个城市是灰色的,而灰色的小城,充满了生机,因为它又是绿色的。如果一条条栽有树木的街道,是这座城市绿色的血管,那么人民公园就是这座城市的绿色的心房。
   绿色的心房,是生长梦幻的地方,是栖息憧憬的地方。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人民公园是宁静的,甚至有些寂寞,因为那时很少有人去公园。那时的人们,像钟表的时针,忙碌、紧张,而且井然有序。人们都被确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所有的人又都遵守一种共同的生活秩序,人们的这种环形的生活轨迹,恰恰绕开了这块方方的绿荫之地。那时,正是我的学生时代。作为学生的我,我有我闲暇,我有我的星期天,我有我的暑假日,我有我放学后的空闲,那时,也是我与这座公园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时期。
   高高的红砖墙,把园内园外,分隔成两个世界,进入墙内的世界,需要走公园南面的门,公园的大门整日关闭着,只开一个侧门,进入要买一角钱一张的门票,作为一个学生,是拿不出一角钱买门票的,然而在中国——起码是很多地方,门并不是唯一可通行的地方。
   在公园的后面,也就是公园的北墙,有一个隐秘但为众人所知的进入公园之处。人们常常将隐秘而又公开的通行渠道称之为“小路”,比如越战时的“胡志明小路”,那么这条“小路”可以顺理成章地称之为“公园小路”。其实这不是路,而是公园的墙被人凿开了一个缺口,再加上几个可以辅助攀登的小洞,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进入园内。人们开凿这条“小路”的目的,并不完全是因为园内秀色可餐的景物,而是园内有一个厕所,人们需要借用这个厕所解决肚腹之急。公园前面的大门,与公园后面的“小路”,相并共存,互不干扰,大门保证了公园的凝重与庄严,而“小路”保证了人们的方便与自由。当然,攀墙越院,总有些不够光明磊落,对攀越“公园小路”的人,可谓之“墙上君子”,我也是“墙上君子”中的一个。
   我很喜欢园内的那个世界,那里的密叶,织出一块绿色的天空,那里的浓荫,铺出一片温情的土地,林荫中,一条长椅,长椅边树影斑驳,清风如沐,鸟声如滴,坐在长椅上,手捧一本心爱的书,与头上的天空,脚下的土地,周围的绿树,浑然凝为一体,那样的时光,充满了愜意……
   后来,我疏远了这片园林,这是因为我和其他人一样,进入了人生的时钟轨道。而这,犹如与一个恋人的分手。
   再后来,我和很多人一样,进入了体验人生的沧与桑的年龄,而此时,这座公园已淡出了我的感觉,我有时从那里经过,望上一眼,像看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女人,我看到她也在变,她在追随财富或被财富所追随,先是,儿童游乐设施的进入,后是,商贩和商家的进入,她和这个时代的时代骄子市场经济拥抱在了一起。接着,公园更名为儿童公园。我昔日心爱的恋人——人民公园,终于改嫁了!
   几年前,S市政府作出决定,将公园改建成广场,这意味着捆锁着公园多年的围墙终于被彻底根除了,而我,却不知这是一个好消息,还是一个坏消息,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因为这预示着园中的树木将遭到灭顶之灾。
   新建成的广场,被命名为“英雄广场”,看来,无论S市的百姓还是政府,都丢不掉关于这座城市的“英雄”情结。
   广场建得果然阔气,走在广场上,完全是一种新感觉,到了这个时候,我也需要常来广场散步了。当我走到广场的一侧,看到面隅而立的两尊英雄铜像,就会猛然像起,这里曾是一座公园,她的最早的名字叫人民公园,不过,现在她已经死了……
   公园改广场后,我写了一首诗,且发表在一家文学网站上,诗的标题就叫“公园改广场”:
   昔时杨柳浓荫地,
   今日夷为万尺坪。
   虽得楼前多歌舞,
   却使街上少春风。
   诗发表后,愧蒙网友给予称赞,然而,网友并不知道笔者藏在这首诗后面的许多感叹。今写下这篇文章,权且作为这首诗的注解。

共 2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公园的故事》是一篇情感饱满深沉的写景叙事性散文。在文中,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给一座老公园一个生动的形象——城市的心房。这座公园是s市当时唯一的一座公园,名叫人民公园。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座城市只有两处称得上亮点,那便是英雄纪念碑和这座公园。这并不是没有缘由,解放战争的一场战役,使这座城市浴火而生,这座城市因此被称为“英雄城市”,为了纪念历史,才修建了人民纪念碑和这座公园。因此,公园也是市民安放灵魂的地点。公园是树木的殿堂,树木翁郁成荫;公园是城市的绿洲,在灰色的城市中,它像一团炽热的火焰。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人民公园是宁静的,甚至有些寂寞,因为那时很少有人去公园。高高的红砖墙,把园内园外,分隔成两个世界,公园因此而神秘。“我”喜欢这个地方,喜欢那里的一草一木。随着年龄的变化,“我”渐渐疏远它,至于现在,公园是“我”安放乡愁的地方。文章娓娓道来,写景又抒情,不缓不急。推荐共赏!【编辑:醉里清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里清风        2018-04-26 13:57:40
  走进老公园,仿佛看到了这座城市流逝的时光;读罢这篇文章,仿佛看到了一座富有生命的老公园在时光的最深处回首观望。
2 楼        文友:醉里清风        2018-04-26 13:58:03
  欣赏学习佳作,感谢老师赐稿柳岸,期待更多精彩。
3 楼        文友:醉里清风        2018-04-26 13:58:17
  问候老师,祝福常在。
4 楼        文友:长安之后        2018-04-26 18:58:00
  一座公园承载了历史,也善待现在,供市民玩耍,供作者安放“乡愁”,实乃一种深刻的情怀,问候作者!
不见长安·之后
5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8-04-26 23:29:07
  利弊皆有。可惜了那些树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