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浣纱溪畔雨如纱(散文)

精品 【冰心】浣纱溪畔雨如纱(散文)


作者:京城散人 秀才,17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4发表时间:2018-05-04 15:50:34
摘要:我至今依然认定,不管西施魂归何处,也不管后人对这位美女怎样评判,她永远是一位洋溢着美感、情感的历史人物。她是从寻常百姓家走出的奇女子,由此,芸芸众生总感到与她亲近,她在山水风光间留下的遗迹连同奇闻轶事令人感念,也使浣纱溪畔,萦绕着一首凄美的抒情诗。

【冰心】浣纱溪畔雨如纱(散文) 每当在郊野散步时,逢烟雨摇曳如梦;每当在清流之畔看到少女相伴乐游,每当在远山近湖的度假酒店内,看一泓春水倒映柳丝,常会想起那在史潮中一度惊艳、促使一国复兴,继而难觅芳踪的中国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岂能忘,我曾被电视剧诱惑,在这位女子的故乡痴痴探访,苦寻芳踪……
   那年仲春,我在浙东诸暨小住三日。说来也奇,我每到江南,阴雨连绵便尾随而至。深夜急雨敲窗,多次让我从梦中“浮出”,再难入眠。于是,索性披衣开窗,在风雨声中展读接待方提供的史料,找寻这座古城的深沉遗迹、过往名人。
   身在异乡,雨夜独坐,自然寂寞。好在茶几上有当地文友送来的同山樱桃、马剑绿茶,在漫漫长夜弥散淡淡清香,也算有几许“鲜丽”陪伴。
   整体面积不大,与杭、津、衢高速路比邻的诸暨市,在雾雨朦胧中渐渐醒来。我推窗扫视,见深巷闹市,出现流动的车影人影。我合上书,让文字中的闪光点在脑际萦回……
   诸暨能闻名海外,不仅仅因这里曾为吴越古都、古越文化发源地,留存新石器文化遗址和青铜文化遗址……重要的是,这里曾走出一位身负国家重任,敢于与狼共舞的“谍花”,几经表演,便导致吴越王朝风云变幻;忍辱负重,让强势国王意乱心迷。这位叫西施的农家女,把爱与恨融入丹青,任凭后人赞叹或非议,毫无悬念成为中国史书记载的“四大美女”之首。
   公元前494年,是冷兵器四处碰撞,战乱之地烟尘四起,哀鸿遍野的年代,越国军队在遭受吴军重挫后,越王勾践把美若天仙的西施送给吴王,“乱其心志、弱其政事”,由此达到“复吴仇、称霸吴越”目的。事与愿合,吴王得到西施后,日夜贪欢、声色犬马、横征暴敛,兴建姑苏台、醉卧馆娃宫,于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最后被卧薪尝胆、励志图强的越王所灭。
   胆识惊人、富含传奇色彩的女子,从此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留下与之相关的景点。苏州的馆娃宫、西施遗迹,绍兴的西施山、若耶溪,乃至新加坡的西施街,韩国的西施浦,连同日本每年举办的西施节……络绎不绝慕名赶到诸暨的游人,在观览西施遗迹后默然沉思,生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怅然。
   那日,早饭过后,天色依旧阴沉,雨幕仍然高挂。我撑伞走出宾馆,踏着古韵重叠的街巷,踩着蜿蜒曲折的石板,穿过江南特有的,弥散甜香气味的早餐摊点,向诸暨浦阳江方向漫步独行。
   浙东的春晨,大多雨雾飘移、如梦如幻,很容易把人的思绪带入史册深处。我登上苎萝山,撑伞展望,见静静的浣纱溪慢慢流远,点点帆影似乎闪动着离别之情。我走下山来细看,溪畔,有一块滚动着雨珠的巨石,众多寻觅西施遗迹的人们,在巨石旁围观、品赏。一位导游正在向大家介绍,说这里便是西施当年浣纱之处,有李白诗“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遮玉颜”和“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为证。左手撑伞、右手持话筒的年轻女导游貌美且音色颇佳,讲述的故事也生动,特别是介绍“浣纱石的传说”时,溪畔石边鸦雀无声,听众目光专注深沉。我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听着、想着……当年,这块浣纱巨石果真随西施姑娘的心意而沉浮?纤纤玉指漂洗的长纱真的光洁如雪?看得出来,人们宁愿坚信这流传已久、神话色彩很浓的传说。我认定,浣纱江边,众乡民的情感是质朴的,在他们眼里,西施不过是苎萝山下貌美的村姑而已,“红颜误国”、“倾国倾城”等词义,似乎离他们很远。我还留意到,游人们较为关注的,不是西施姑娘从山村走出的身影,而是这位女子渐渐消失的履痕。
   不少寻踪访古者在撑伞议论,大多希望西施有个既浪漫、又圆满的归宿。都企盼看到“范蠡大夫与西施一同涉三江、泛五湖,走入世外桃源”的版本,能通过遗迹和史料让后人验证。然而,很多古人都认为,越灭吴后,勾践的夫人妒火中烧,把西施沉入江中的传闻才顺理成章。《墨翟·亲土》上说:“西施之沉,奇美也”,断定西施死得很凄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也持西施被越国“赐死”的论点,固执地认为,西施的遗体真真切切随着一江春水飘向远方:“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误君王”。书圣王羲之当年站在浣纱石旁,对西施之死也是困惑难解,吟诵“江边空余浣纱石,夕阳不照浣纱人”之后,默默写下“浣纱”二字。书圣临终时,叮嘱家人把他葬在苎罗山巅,也算是一代情痴。我走到西施亭前,见上刻“浣纱”二字的碑碣犹在。这时,导游正在向游人介绍,2006年6月10日,第一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诸暨流传的“西施传说”榜上有名。
   我至今依然认定,不管西施魂归何处,也不管后人对这位美女怎样评判,她永远是一位洋溢着美感、情感的历史人物。她是从寻常百姓家走出的奇女子,由此,芸芸众生总感到与她亲近,她在山水风光间留下的遗迹连同奇闻轶事令人感念,也使浣纱溪畔,萦绕着一首凄美的抒情诗。

共 19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生动、隽永、凝练,饱含真挚敬仰情感的语言,引领我们来到在史潮中一度惊艳,促使一国复兴,继而难觅芳踪的中国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故乡浙东诸暨市,探寻芳踪。让我们了解了一个身负国家重任,敢于与狼共舞,导致吴越王朝风云变幻的西施。公元前494年,越国军队遭受吴军重挫后,越王勾践把美若天仙的西施送给吴王,“乱其心志、弱其政事”,由此达到“复吴仇、称霸吴越”目的,她忍辱负重,让强势国王意乱心迷,终被卧薪尝胆、励志图强的越王所灭。这位叫西施的农家女,把爱与恨融入丹青,任凭后人赞叹或非议。她胆识惊人、富含传奇色彩,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苏州、绍兴,乃至新加坡、韩国、日本都留下与之相关的景点与节日。慕名来此的游人,生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怅然。浙东春晨,雨雾飘移,作者撑伞踩着石板路,登上苎萝山,望见静静的浣纱溪慢慢流远,点点帆影似乎闪动着离别之情。走下山细看,溪畔那块滚动着雨珠的巨石,便是西施当年浣纱之处,倾听导游讲述“浣纱石的传说”遥想当年,这块浣纱巨石果真随西施姑娘的心意而沉浮?纤纤玉指漂洗的长纱真的光洁如雪?在浣纱江边众乡民质朴的情感里,西施不过是苎萝山下貌美的村姑而已,“红颜误国”、“倾国倾城”等词义,似乎离他们很远。这位女子渐渐消失的履痕更引游人关注。人们大多希望她有个浪漫圆满的归宿。然而,很多古人都认为,越灭吴后,勾践夫人妒火中烧,把西施沉入江中的传闻才顺理成章,作者列举大量史料有力地印证了这一观点。诸暨的“西施传说”有幸荣登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管西施魂归何处,也不管后人怎样评判,在作者心中她永远是一位从寻常百姓家走出的洋溢着美感、真情的奇女子,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人物。感谢作者精彩创作,刷新了我们对这位美丽的民间奇女子的认知。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508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5-04 15:57:27
  编读本文,走进诸暨,重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感谢作者精彩描述,一篇走进读者心灵的游记!感谢精彩创作!敬茶!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京城散人        2018-05-04 17:20:08
  写作可生发愉悦。作品被编者用心赏析、精准编评,除了愉悦还有感激。谢冰心承载,谢飞鸿解读。
本名:冯新生。笔名:心声、京城散人。 生性散淡、诗文为伴。云下行游、茶旁敲键。 笑看功利、远离羁绊。敬仰禅林、心香一瓣。
3 楼        文友:孙鹤        2018-05-05 18:11:10
  凡古之名扬的美女,尽与政治相连,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今,对于西施的评价,近乎于传说,神乎其神了。讲心里话,挺钦佩作者的,游戏人间,甘当徐霞客般的散人,所见所闻,随笔华章,甚是了得,佩服佩服。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4 楼        文友:红袖揽叶        2018-05-06 10:14:35
  文字功底不浅啊。
红袖揽叶
5 楼        文友:泜河泛舟        2018-05-09 14:08:43
  拜读佳作,佩服佩服!
6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8-05-12 17:15:49
  郊外的雨丝,别有一番滋味。静静的浣纱溪,使人想起当年的西施浣纱,想着吴越故事,怀念着民间的西施姑娘,最后被沉入江中……好作品,欣赏学习了。祝贺老师佳作获精,感谢赐稿冰心,问好老师,祝笔丰。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