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互联网伴我20年(散文)
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收看了《新闻联播》节目后,我思绪起伏感慨万千,互联网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回眸我与互联网的经历,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眼前。
说起我与互联网的故事,可说我是一个不老也不新的人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互联网刚刚起步没几年我就开始接触互联网了,一直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与互联网风雨同舟日夜相伴,不断地进行网上交流,个中滋味局外人难以体会到的,有幸福快乐,也有苦辣酸甜,真像居家过日子一样,互联网一如我的恋人、爱人一样。我和她经历了由相识、相知到相爱的漫长过程,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解情缘。正是这种情缘驱使着我和互联网一路走来,走过了步履维艰,走入了行云流水,走过了一年又一年,不经意间已走过了20年。互联网已伴我风风雨雨走过了整整20个春夏秋冬。20年,是巧合,是机缘,是冥冥之中的感念。
让时光追溯到20年前的1998年,也是一个春天。那时我家和绝大多数家庭一样,也没有电脑,单位里因为我从事宣传工作的特点,才给我配上了电脑,单位领导还特批为我接上了互联网。现在看来多么平常,可当时我感到意外的惊喜,因为自此以后互联网就像给我插上了翅膀一样,任我在网络这个广阔的领域自由飞翔。它引领着我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网路”,使我经历了对互联网从不懂、入门、会用到得心应手的过程,让我受益颇丰。
起初我对于网络说到底也只是个菜鸟,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诚惶诚恐地进入了那神秘的网络世界,这也不敢动,那也不敢点,就怕动坏了这个,动坏了那个,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后经单位电脑高手手把手教了一阵子,也只是了解最简单的程序,稍微深一点就不会用,也不敢用,更不要说对网络知识的开发应用了。平时上网也只是简单地浏览一下新闻,查一下资料,下载一些用得着的知识,对稍深点的东西不但用不了,还像雨天走进黏土地里,有点拔不出脚来,为此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一次,网络页面上不知怎么突然就冒出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因为我不懂程序,关又关不了,不关放着又尴尬和难堪。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恰逢单位里的一位电脑高手进了办公室,我便向他求教,他一见显出似笑非笑的模样,也有点见怪不怪的样子,只见他熟练地用右手在键盘上“啪、啪”地轻敲了几下,主页面就还原如初了。
这件事让我对电脑高手羡慕不已,也感受到了不会轻松上网的尴尬,就鼓起了上网的勇气。自此以后,我上网的决心更坚定了,上网的胆量更大了,上网的时间更长了,经常下班以后我独自留在办公室里,在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等知名网站浏览浏览网页新闻,阅读阅读网络小说,研究研究网上写作范文,看网上范文是怎么写的?自己是怎么写的?比较一下差距在什么地方?
我感到互联网特别神奇,它就是知识的海洋,就是打开理想之门的“金钥匙”。一次和当地报社一位资深记者朋友交流时,他也深有同感,他不无感慨地说:“互联网真是太好了,知识太全了,要什么有什么,各种范文多得是,用起来很方便,我现在感到写材料省事多了!”他说的所谓方便,也是临时应付差事的一种投机取巧罢了,而我所说的受益不在这里。
日久天长,随之不断地上网我渐渐领悟到:互联网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网上有永远学不完的东西,各种知识和信息在时时地更新,真让人目不暇接。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上网也不只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了,也通过上网页浏览学会了我原来不懂的写法,写出了与原来不一样的文章。从此以后,我对互联网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情,天天时时都要上网,一天不上网就好像生活中缺少了什么似的,网络成了我割舍不掉的依恋。
为了,我在网上建立了邮箱,开通了微博、博客,开了QQ,经常登录文学网站,发送文学、新闻作品,与文学界的老师、文友们不断交流心得体会,得到了他们的指导、鼓励,从而使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在不断提高。
现在我上网可以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先后与《江山文学网》《散文在线》文学网站签了约,不断地在网上发表文学作品,同隔屏交心的文友们经常交流切磋写作技巧。相距几千里的热情师友如在身边,相隔几千里的交流文字就在眼前,指尖间拨动着心灵的琴弦,产生同频共振的效应。通过互联网我这几年发表了网络文学、新闻作品1000多篇,大大开阔了视野和写作空间,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互联网我还建立起了朋友圈,建立起了文友群、战友群、同学群、同事群,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
20年,我与互联网风雨同舟;20年,我与互联网和舟共济。互联网就是我的良师,指导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就是我的前行导航,就是我的指路明灯,它助我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