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琴童获奖记(小说)
一
王子浩出生在一个普通百姓家庭。他的家虽然并不富有,但非常的和睦、幸福。一个周末,玉芬、成刚带着子浩来到孩子的姥姥家,恰好孩子的大舅和舅母也在,三代人欢聚一堂。姥爷高高兴兴地上街买来好多好吃的,玉芬和孩子的舅母帮孩子的姥姥做饭。饭菜做好了,孩子的姥爷来了兴致,不知在哪翻出一瓶陈年的好酒来,要跟儿子和姑爷喝两盅。
有好酒助兴,家里欢喜的气氛就更浓了。两盅过后,大舅的烟瘾上来了,一摸兜,烟没了。舅母趁机又开始劝他戒烟,说一家人就你一人抽烟了。
“戒烟也不能现在戒呀。”子浩的大舅心想着,掏出车钥匙对子浩说:“去,上车里给大舅取盒烟。”
“孩子这么小,上车里取烟不行的。”舅母阻止道。
大舅想想也是,但又不甘心,于是掏出一百元钱,说:“去卖店给大舅买一盒。”
子浩看着大舅递过来的钱,说:“行。不过剩的钱给我吧,就当服务费了。”
大舅想都没想就说:“行。”
玉芬一旁觉得孩子要钱的习惯不好,马上阻止道:“你大舅对你那么好,让你买盒烟,你还要服务费?”
“可是,我也没啥挣钱的机会呀。”子浩辩解道。
“这么小个孩子,怎么总钱钱的呀!”玉芬有些不高兴。
“同学们说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子浩话音一落,大家哈哈大笑。玉芬却十分惊讶。这么小的孩子,是如何染上铜臭气味的呢?
“小孩子,不能整天钱钱的。要多学一些高尚的东西。”玉芬教育孩子说。
孩子的大舅却不以为然:“你这话就不对了。钱怎么了,钱是好东西啊。孩子认钱也是对的,说明孩子的意识比较超前。只有像他这样有挣钱意识的人,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家。”
成刚一听高兴了:“对,我儿子将来能成富翁!”
玉芬急了:“你们喝点酒竟瞎说。这大舅支使干点啥还要钱,将来不得六亲不认啊,成富翁有什么用?”
孩子大舅说:“两码事。我外甥成了富翁,肯定不会忘了大舅。”说着转过脸问子浩:“是不是大外甥?”
“对啊,我怎么会忘了大舅呢,别人我也不会忘的。”
“哎!我说对了吧。快去吧,剩钱归你了。”
别人嘻嘻哈哈地觉得没什么,玉芬却有几分担忧。她感觉强化小孩子的金钱意识,对孩子的成长不好。但反过来一想,这钱到底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呢?在玉芬的心底里,钱当然是个好东西,因为他们家现在最紧缺的就是钱了。给孩子看病在孩子大舅那借的几万块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清呢。
二
玉芬和成刚夫妻俩生了这么好个儿子,当然是大喜的事,但当他们静下心来的时候才发现,儿子给他们带来的不光是幸福和快乐,还有经济负担。由于子浩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反反复复的可是没少花钱。在子浩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制定好的教育培训计划,也因子浩的病情和经济问题受到了影响和冲击。
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没别的事儿了,夫妻俩开始盘算起孩子的事来。子浩到了上学的年龄,正常应该去这个离家近的学校,但大家都说另一个离家远一些的学校比这个好。为了孩子,他们夫妻俩托关系找到了那个所谓更好的学校的校长。校长虽然满口答应,却迟迟没动静。夫妻俩商量着是时候该表示了,但究竟拿多少钱呢?成刚说,拿五千,少了拿不出手。玉芬说,家里这点积蓄已经捉襟见肘了,孩子还得上钢琴班,这方面的花销也不小,要不拿两千得了。成刚说,这两千块钱拿出去办事儿,不但办不成,可能还要惹恼人家。玉芬想想,说,要不咱爸那还有两瓶茅台酒,咱要过来,再加两千块钱应该行了。
接着这个话题又说起孩子学琴的事。成刚觉得家里经济状况得缓缓,然后再考虑孩子学琴。玉芬则认为现在是培养孩子音乐素质的最佳年龄段,过了这个年龄段,再学可就晚了。玉芬单位的一个姐们儿给她介绍了一个老师,她不是专业搞音乐的,但据说音乐的水平也挺高,收费标准要比别人低,所以,她打算把孩子送她那去学。成刚一想,既然学费便宜能承担得起那就学吧。
该盘算的事都盘算完了,妻子把那两张可怜巴巴的其中存款所剩不多的存折,锁在一个精致的小匣里,然后放进了柜子里。夫妻俩总算松了一口气,这时才有心情看两眼电视。电视里正在通报几起官员腐败案件。
“虽然这个时期的贪官没少抓,但还不够劲。应该把这些当官的都抓出去枪毙。这帮贪官太可恨。”玉芬一看这腐败的事就生气。
成刚接过话来:“可恨?你没当官呢。你要当官啊,比他们还腐败!”
“你咋知道我腐败?”玉芬不服气。
“腐败的事你参与的还少啊?咱家这些亲属当中,有点权、有点势的,哪个你没求过?前阵子你哥又升一级,亲戚朋友都高兴,其中有个原因就是为了多借些光。子浩上北京看病,不是你哥通过张部长找的关系?”成刚一口气列举了一大堆玉芬“腐败”的事。
“咱们这是为了孩子,这不算腐败!”
“你为了孩子不算腐败,校长却被你拉下了水。偏偏说那个学校好,都往那个学校挤。让我看啊,这校长如果出事,责任就在你这样的家长身上!”成刚不是话多的人,今天说起腐败的事,不知为什么还来词了。
“唉?你这什么理论呢!难道当官儿的腐败了,责任还能推在老百姓身上?”
“这腐败呀,官场上有,老百姓中也有。有些腐败则发生在官员与百姓之间,比如老百姓贿赂校长。官场的腐败需要打击,民间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也需要治理!”
“你也不是什么官儿,什么时候学会打官腔了?”玉芬气得脸都红了。
“我这不是官腔。现在的人都这样,光看别人黑。”
“人家有权势的,全家都升官发财了。我这给孩子选个学校,你还说我腐败。不是你亲儿子呀?”
“只要贿赂,就是腐败。”成刚还钻起了牛角尖。
“滚!话不投机半句多,今晚睡沙发上!”玉芬转身回卧室,“咣”一声关上了门。
三
第二天,玉芬便找本单位的姐妹儿联系了子浩学琴的老师。原来这个姐妹儿的妹妹的孩子在这个老师这儿学琴,据说这个老师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在音乐方面水平还是蛮高的,教的也不错,性格又好,孩子们非常喜欢。下班的时候她那个姐妹儿和她的妹妹领着玉芬先到那个老师办的班看了一看。教室是租的一个住宅楼,房间不算大,有五六个孩子。老师在前面边弹琴边讲着课,见她们来了便停下了,热情地招呼他们。玉芬姐妹儿的妹妹开门见山,跟老师介绍说,玉芬的孩子也想学琴,我领她过来看看。钢琴老师是一个女子,三十岁左右,高挑的个,长相也不错。她面带笑容,说话和气,给人一种亲切感。
钢琴老师对玉芬说:“我上学那会儿本打算考音乐院校了,但是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没办法了学了司法。毕业以后我考了公务员,业余时间没什么事儿,朋友说我钢琴弹得好,非让我教他的孩子钢琴。没办法,推辞不过去只好接受,唉,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就有第二个。”她说着一指屋里的几个孩子:“瞧,那都是免费教的。后来我想与其这样,不如干脆就办个班了,多带几个孩子也不多费多大事。我倒不图挣多少钱,闲着也是闲着,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我也高兴。不过你放心,学费我不多收,但教学标准绝不降。不是我夸口啊,很多专业老师的水平不见得比我强。”
老师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玉芬。玉芬本想就这么定下来,可又一想怕太草率,就跟老师说,你上你的课,我随便看一看。老师是个聪明人,听她这么一说,笑了。她来到讲课的钢琴前坐了下来,弹了一小段,然后停顿下来,给孩子们讲节奏、指法等等一些音乐方面的知识。玉芬不懂音乐,只是感觉老师弹得很好听,讲的也很像那么回事儿,再听下去也没什么用处了,便对姐妹儿说,咱们走吧!老师出来送,玉芬说,那我让孩子明天过来?
“只要信着我呀,什么时候来都行。”老师回答道。
“那孩子可就托付给你了。”
“放心吧,我这的孩子除了朋友的孩子,就是朋友介绍来的,我能不尽心尽力吗?”老师坦然说道。
第二天,玉芬便把子浩送到了这个钢琴学习班。从那以后每周两个半天的课,每周末的送和接便成了常态。每周都见几次面,很快便和老师熟了起来。
一天,老师叫住来接孩子的玉芬,对她说:“子浩这孩子音乐天赋不错,这些天学的也很用功,有了不小的进步。”钢琴老师笑着说道。
“是嘛,还不是您教育的好!”
“跟您说两件事。”老师很快切入正题。
“什么事?说吧。”
“你看我这班,就这几个学生。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也不好意思收费,有的只是象征性的收点。我这性格,除非不教,教得像样地教,所有内容比专业班要求还高,这样就把我这身子拴住了。既然这样,这几个学生就不够了。我的意思是,你身边如果有孩子想学琴,您帮我推广一下,介绍一个学生来,给您免百分之二十的学费。”
“就这呀,没问题。”玉芬心想着,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正好家里财政拮据,如果能介绍五个学生来,就免费学琴了岂不是更好?
“还有一个事。孩子学琴,回家得多练习效果才能更好。我这呢只有一架琴,孩子一天也弹不上几次,这样提高就太慢了。如果有条件,建议给孩子买架琴。”
“哦,这个我也考虑过。只是这段时间孩子有病,看病花了不少的钱,所以买琴的事就放下了。”玉芬说着,心里又难过起来。这父母没本事挣钱,只能对不起孩子了。
“给孩子投资是最值得的投资。不过要是条件不允许,也别勉强。”老师看到玉芬为难的样子说道。
“那,用普通的电子琴练行不行啊?”玉芬想到哥哥家的大侄儿有个电子琴现在闲着呢,便问道。
“如果电子琴行,谁还买钢琴啊?不过,如果实在没有,用电子琴练练指法也比没有强。”
“好,我回家跟我们家那口子商量商量。”
回到家,玉芬和成刚说了这事。成刚觉得既然下决心学了,就别犹豫了,一架低端的钢琴一万左右,把家底凑凑也差不多。玉芬见成刚支持,虽然又增加了经济负担,心里还是觉得挺安慰的。为了孩子,大人只能省吃俭用了。
利用周末时间,玉芬和成刚转了本市几个卖琴的地方,一万多块钱的钢琴还真不缺。成刚本想直接买了得了,倒是玉芬想的周全,说我们不懂行,还是听听钢琴老师的意见再说吧。成刚一听,也对。这一万多块钱对于他们来说现在也算是大数了,得慎重些才对。
第二天周日,子浩还有半天钢琴课。玉芬送子浩时把夫妻两的想法说了。
钢琴老师说:“买一万多块钱的琴,还不如用电子琴了,你还省点钱。琴这东西不像别的东西,说道太多了。一万多的琴有,几十万上百万的琴也有。如果都一样,谁还买几十万的琴啊?如果只是为了拴住孩子不让他出去淘气,买什么琴都行;如果是让孩子有一门爱好,长大了对音乐方面懂点行,琴最起码得合格;如果想让孩子从事音乐方面的事业或成为音乐家,没有好琴是练不出高水平来的。”
玉芬想,这还多亏过来问问,差点没白花那一万多块。回家跟成刚一学,成刚也傻了。
“算了,别学了。咱家这条件不行。”
玉芬眼泪掉了下来:“老师说,这孩子挺有音乐天赋的,这段时间进步也挺明显。”玉芬觉得子浩这孩子命苦啊,生在一个普通百姓家里,可能就因为这一架琴的钱掏不起而耽误了一个钢琴家的诞生。有些需要钱的事情,没钱还真就是不行。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又到一个周末,玉芬送子浩又见到了钢琴老师。老师见玉芬夫妻望子成龙心切,家庭条件又有限,就对她说:“子浩这孩子有天赋,你家条件又不好,我看着都替你们着急。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卖琴的,要不我跟他说说,在标准和质量相对好点的琴里面给你选个最便宜的,进价给你,别让他挣钱,你看怎么样?”
“行啊。”玉芬答应道。
老师马上给那个琴行老板打电话:“喂,小胡吗?哦……对对对……是我。哦,是这样,有个事想求你,我有个亲属想买架琴……家里条件有限,而孩子的天赋又非常好,你看能不能帮帮忙……买一个好一点的琴,但价格要便宜……哦,对对。实在亲戚,要不能找你吗?哦,好好好……我跟他说说。”
挂断电话,钢琴老师跟玉芬说:“最近有个钢琴厂家搞促销活动,还真有一款挺合适。这个琴质量不错,是专业用钢琴,很适合孩子用,价格嘛,得三万块钱。也就是赶上这个机会,一般情况下想买一个成色好一点的钢琴,怎么都要五六万以上。三万两万的钢琴,学不出什么名堂来!”
玉芬和成刚的直系亲属当中,只有玉芬的哥哥当个小官儿,家里条件还算不错。但此前因给子浩看病,已经借人家好几万了,还怎么开口啊?夫妻俩愁眉苦脸的样子,被兄弟姐妹们看在眼里,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叔、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每家拿出五千块来。为了孩子学习,这琴必须得买。如果耽误了一个钢琴家的诞生,那可是全家族的遗憾!